第一图书网

重吻大地

芮少麟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作者:

芮少麟  

页数:

376  

字数:

53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梦断琴岗慈母泪,伏枥图报万缕情”,这十四个字饱含了笔者两代人的心志与艰辛。 来美国这几个月,陆续写了几篇博客,块垒一吐,轻松不少,然最惬意的收获还是初步完成了毕生的一个心愿,即退休后倾注多年心血写成的五六十万字的长篇传记文学《重吻大地——我的父亲芮麟》书稿,得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之际,与上海远东出版社隔洋顺利签约,让先父母飘逝在星空的昨夜星辰昨夜风,得以聚拢成形,自尊重建,将先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在天心结,拂尘去封,释解无憾,这是向他们佑护人子成功的一种告慰,也是笔者奋进于“不容青史尽成灰”的持恒意志的体现。 用心写字,用字叙情,敞开心扉,直抒胸臆,还是令人振奋的。书名几经修改斟酌,最后决定使用签约之名,立意匪浅,空间尚大,与书稿内涵既相互兼容,又相辅相成,寓意厚重。先父母一生检点文字,以进德修业自励,但笔者书中出于正名需要的某些可能过誉之词,及表现出的一定倔强,也许有悖先人屡屡避免张扬的谦谨之训,怕会让他们在九泉下摇头叹息了。 先父芮麟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著名社会教育活动家,又是高等考试及格出身的诗人,当年在文坛曾留有“我也诗名倾海内”的浮名与自负。他从20世纪30年代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人中脱颖而出,和先母黄哲渊在风雨飘摇的国难岁月,以赤子之心,叙华夏传承之根,记录他们烽火连天时的人生经历、颠沛流离,情天同梦与夫妻之爱、骨肉之亲,用迥异于同年代其他文化人的经历与写作风格,完成了他们今生今世的几本代表作,成为曾经闪烁过光辉的几颗星辰,也为本书写作奠定了基石。 郁达夫先生早年曾言:“著作家是要靠著作来证明身份的。”父亲对山水文学情有独钟,他抗战前的“浪迹西东亦自豪,名山到处任挥毫,十年抛得黄金尽,剩有诗心万丈高”,和国难年代的“忧时泪共山河积,报国情同岁月深”,一直都以“国事焦心哭当歌”的灵性,作为他文学创作的追求。先父母在那个时代,都肩负有各自的本职工作,他们只是两个励志文学、烛照心灵的业余文学爱好者,以“贪吟不惜一生穷,卖尽痴呆句渐工”、“吾生名世无它物,百卷文章万首诗”的旨趣,留下点滴雪泥鸿爪,而他们的几本代表作,都满载着一个“情”字,这是读过这些著作的读者们的共识和客观评价。 他们的文学作品,不是虚构的小说,而是襟怀坦荡的自传性的即时随笔,由这些诗文坐标勾画出的时代,也客观标定了先父母的文化背景与人生的真实经历。作品在显现先父母的民族情、爱国心和各自的才情、文学品位的同时,用一种乱世里发自内心的真诚与淳朴,展示出“乱离识爱情”中,有情人从感情磨难到终成眷属,并成家立业的全过程,坦率列示了他们的国民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成就了他们在那个苦难年代里的情感。 笔者在时不我待下,以温故知新的方式,将心中留存的真善美,和先父母的翰墨人生与华屋山丘经历,在尘封六十多年后和盘托出,完成了《重吻大地——我的父亲芮麟》,实为他们在东海扬尘后,无奈弃绝文苑暨作品再见天日的大幸。 该书的面世,若能在繁花似锦的百花园中,为海内外的华人现代文学爱好者、研究者,贡献一点有价值的现代文学资料,使那个年代里的部分文学史料,得以最终保存光大,不致因世事的风云变幻及某种人为消解,而继续尘封遗忘,即为成功。 抑或换言之,本书在完成对先父母人生尊严重建的同时,也可视为向社会的一种回馈,是向抗战胜利纪念的一份献礼。

内容概要

芮少麟编著的《重吻大地(我的父亲芮麟)》是一部人子回忆、记叙其父的长篇传记作品。
传主芮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颇具影响的诗人、作家,志在山水文学和旧体诗词,笔耕勤勉,作品甚丰;同时,芮麟又是国民政府时期较高层次的公职人员,在抗战时期坚持参与敌后抗日,彰显了民族气节。其短短的五十几年人生,经历了中国现当代最为动荡的时期,其人生也因此有了很多的起伏与磨难。
《重吻大地(我的父亲芮麟)》力图在广博的历史背景下,记录其父人生的坎坷和不群。书稿以芮麟的人生命运为线索,穿插其不同时期的作品,大致勾勒出其人其文的时代风韵,作品中所录若干历史背景资料及传主诗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芮少麟,1941年生,1962年大学毕业,退休海洋科研工作者,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芮麟之子。曾编纂出版了其父著《神州游记(1925.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和其母黄哲渊著《离乱十年(1937-1946)》(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年)。

书籍目录

迟来的献礼——出版前的奏鸣曲芮少麟
重吻大地照汗青(自序)芮少麟
篇头语
一、锡山少年
乡里 家世 童年
二、公商中学与初涉文坛
公商朝夕 文趣
三、心浪
新诗探 愉悦留痕
四、愧列门墙
惠山学子 民教琐记 先师情谊
五、驰骋才情
结集诗文 文学评论
六、国难呐喊
“九·一八”前后 文坛独行
七、有山水共作证
博弈礼教 山水情缘 星散
八、会当凌绝顶
杨荫榆小议 文学创作观 文坛纠葛异议
渡江叹 钟声醒国魂
九、西湖风情
畅游 名山听雨
十、勤将山水化诗媒
惠泉 鼋头渚与湖滨。 军帐礼赞
十一、梅花岭下吊忠魂
武进叙谊. 扬州行 梅花岭歌 摄影杂谈
十二、马迹山望月
心月同明, 马迹山留吟
十三、长城依旧是雄关
津门巡礼 故都抒怀 长城恨 泪溅诗笺
十四、华山颂
西行 华岳登临 西岳评
十五、雁塔题名
高等考试 龙门三试
十六、耐冬花下再徘徊
岛城之春 破浪登前崂 舌崂探幽
崂顶观海 山雨欲来
十七、青岛撤守
撤守前后 一点澄清
十八、日从楚尾望吴头
出青岛 匡庐听雨 客边岁月
十九、客路知音
结识 相交 知音
二十、衡岳破愁颜
岳麓行 南岳情
二十一、东湖琴心
游三镇 琴瑟友之
二十二、武汉抉择
多种机遇 谁该上前线
二十三、鲁西投笔
踏尽征尘 三十初度 省政干校
二十四、天涯相恋
劳燕分飞 万里奚囊
二十五、晚蝉声里枕瓜眠
《三十自记》书成 游击生涯
二十六、国共摩擦
共赴国难 两党之争
二十七、银辉夜夜照团圆
肠断江 天从人愿
二十八、刘屯陨涕
刘屯记诗
刘屯置腹
二十九、情系国魂
蜜月行
红豆词
西行前夕
三十、万里共婵娟
南下姑苏
万里关山路
三十一、陪都生涯
进农林部
移居庆丰山{
清凉三迁
三十二、太息诗人成俗吏
三十三、“中训团”纪事
歌乐山豹迹
浮图关党政班
易君左与《中兴集》
再进“中训团”
三十四、山海重光
光复前夜
飞青赴任
夜话受降
六游崂山
三十五、青岛临时大学琐忆
海滨行 国文讲坛
三十六、并非自封的光环
胜利勋章 《莽苍苍行》与文学奖 独占鳌头
三十七、乾坤出版社与《青声》杂志社
父亲与王统照 乾坤出版社 《抗战回忆录》
《青声》月刊
三十八、琴岗星愿
史志之议 呆气依旧
三十九、还我江南老布衣
缩编风波
我行我素
四十、历史变局及去留
雾海迷航
悟醒
四十一、雪夜渡断桥
守诺护档
冤狱
四十二、杏坛执鞭
登堂育人
买公债
思想改造
病休
四十三、神游江南
踽行
痴望
四十四、耻将心血比黄金
陆游情结
失之交臂
四十五、客中鳞爪
不速之客
人生观
“反右”点滴
“义举”之果
四十六、梦断未了
再会廖老
旧诗新唱
梦断琴岗
四十七、情洒人间
可怜天下父母心
人生贵适志
血脉再相连
不容青史尽成灰
一生只为这一天——《重吻大地——我的父亲芮麟》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无锡学风盛,是古代吴学的发源地。北宋时创建有东林书院。明代东林党人重建书院,讲学于此,又因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名彰。近代以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东林书院办高等学堂,声誉鹊起江南。历代学子寒窗奋读,蔚然成风,相沿成习。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刘半农、朱烈、高阳、钱穆、陈西滢、钱锺书等皆生长于斯。根据古俗,一个中国人常有若干名字。正式名字,只用在官场和公众场合下的文书签署,或在书信里署名。字,则供友人口头与文字上称呼之用,当对某人礼貌相称时,通常只称字,不提姓,或后缀以“先生”。有的学者文人,多有雅号,一旦名扬于世,人们会以此相称。父亲名芮麟,字子玉,号玉庐。“锡山玉庐芮麟”之标识,最早见著于1935年4月他的《东南环游记》一书之自序落款。友人对他“玉庐先生”的称谓,在正式出版物中,还可见藏于王统照先生1948年为先母黄哲渊所著《离乱十年(1937-1946)》一书撰写的序言里。在文化教育事业发达的无锡,公益商业中学位于梁溪之滨,又称公商中学,简称公商,是无锡早年由著名乡绅荣宗敬、荣德生兴办的地方公益性质的著名教育机构。因荣氏兄弟聘有诸多德高望重的文化名人主持校务及授课,学风严谨,学以致用,在无锡中等教育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影响深远。这一地域甘霖,造福乡梓,致引无锡市区及四乡贫家儿女,时年多慕名来此就读,成为哺育贫苦学生成长的摇篮。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为无锡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培养过许多人材。

后记

“多少岁月,凝结成这一刻,它们在呼唤什么?万涓成水,总能汇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这是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把根留住》的曲中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初次聆听到这首歌时,就被它的优美旋律与独特创意折服。当时我正为先父的历史错案平反在忙碌着收集资料,灵感突如其来,于是虔诚地将它融进我隐秘的励志方向,刻骨铭心,梦寐以求。 梦断琴岗情犹在,华屋山丘滴滴春。当暮年的我,翻阅上海远东出版社第一时间寄送的这部《重吻大地——我的父亲芮麟》长篇文学传记清样稿时,忽然产生了这种难以自持的感觉。它是一种拙作自夸,抑或是完成使命感后的某种满足,或者是二者兼有的自然思绪流露?读者当会公论。不言而喻,我始于中年后的理想,不仅在笑逐颜开下圆梦了结,这支励志之歌,也完成了它对我实现“在追寻什么”的鞭策使命。 清代郑板桥《竹石》有名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形象喻比了翠竹扎根经历之艰辛与坚忍不拔,也意在言外地道出了它的存在价值。基于此,但凡浏览过笔者相关博文者,都深知凡夫俗子的人子个人,能为像先父芮麟这样有另类经历、销声匿迹达半个多世纪的诗人、作家,著书立传之不易。 这本长篇传记,将个人收集到的先父曾湮没在尘封故纸里的凄绝与壮美,与他久逝于邈远时空中的率真与浪漫,万涓成水,得以自尊重建,是对先父数十年纪实随笔积淀的谱写,也是笔者作为文学门外汉,个人“一生只为这一天”而成就的一粒结晶。 它的出版与书中孑L见,不求人们在劳神扫描那跨越20世纪的时代叙述中能被震撼心灵,击节叹赏,抑或领略它是否会丰富多彩,让它成为书案上的花朵,也不求催生和唤醒人们对文苑往事的某种记忆,它只是笔者奔波劳碌的体现与象征,它只存于心,若能让阅读者得到一丝满足与惬意即可。先父母一生检点文字,以进德修业自励,本书中笔者出于时代正名和定位需要,而有某些可能过誉之词及一定的坦荡无忌,有悖先人屡屡避免张扬的谦谨之训,怕只会让他们九泉下摇头叹息了。 书中的构思,序章《重吻大地照汗青》部分,着重于供学者研究使用,是先父人生的浓缩版;正文部分,细说了创作变迁与重吻大地的详情,普通读者可从中得到较多认知。本书既非情节虚构、曲折的故事,亦非寒菊傲霜的先人最终对坎坷命途的认领与彻悟,它只是人生百味中的一种。当然,从接受时代检验角度,笔者更祈望能听到读者对过去擦肩而过的一些文学现象的当代新评价,及可能有的不同解读。 面对社会的演进与世纪梦的变幻,笔者将这份爱笔记下来,催生了《重吻大地——我的父亲芮麟》的面世。它若能在繁花似锦的百花园中,为海内外的中国现代文学爱好者、研究者,贡献一点有价值的文学史料,使那个国家民族反侵略战争年代里的部分文学遗迹,得以最终保存光大,不至于因海峡的风云变幻及某种人为消解,而继续尘封忘却,即为成功。 先父以喜爱山水的禀性气质难适世俗,他不同于同辈作家的个人经历,成就了他在文学创作题材、表现内容及写作风格上“自怜诗骨清如水”的特色。他1926年初涉文坛后,关心世事,用发自肺腑的朴实纯真,借渐次变化的人生角色换位,励志文学,烛照心灵,用别开生面的《神州游记(1925 1937)》、《莽苍苍行》(抗战诗集)等几本代表作脱颖而出,流露了一个赤子在国难与战火长期蹂躏大地的时代,出于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感召,表现出他对国家、民族、社会、亲人的一个“情”字,为上世纪的中国山水文学、抗战文学创作,留下一点点出自于性灵的纪实文宅,也标志着他这位文坛独行客那些非虚构类文学作品的历史存在。 为突破苑囿,拂去旋乾转坤后的尘封,使它不致被一时的文学风尚湮没,真实追忆、盘点、记录父亲的文学人生,并争取整理出版它,这是笔者人过中年后,意欲“不容青史尽成灰”的无可讳言和励志出发点。希望奉献于读者面前的本书,能够丰富人们一些曾经逝去的历史认知。 父亲有过“一生傲骨为诗贫”、“吾生名世无它物,百卷文章万首诗”的在典自述,尽管他也曾常常在家中感叹过唐代杜工部晚年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境遇,而他对自己人生理想与现实差距形成的困惑,却从未向家人罄尽过。这当是他与20世纪下半叶客居海外的钱穆、林语堂、谢冰莹等同代文化人,所呈现中国现代文士命途的千姿百态,不同梦想,抑或是父亲个人无奈于命运的使然。尽管他也曾有过“局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自信。从书中不难看到,他的一生是一场命途多舛的梦,同时,还可以说是一首哀婉凄凉的诗,这便是他真实的写真。


编辑推荐

《重吻大地:我的父亲芮麟》是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重吻大地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