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生负气成今日

苏枕书 同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1  

出版社:

同心出版社  

作者:

苏枕书  

页数:

24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柳如是(1618-1664),晚明女诗人,秦淮八艳之首,浙江嘉兴人,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因喜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句,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幼时被卖为婢,后堕入青楼,尝与宋征舆、南明复社领袖陈子龙相恋,无果,24岁嫁与文坛领袖钱谦益。
  清军入关后,挥师南下,兵临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与之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良久,曰:“水太冷,不能下。”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为钱谦益所阻。后钱谦益降清,但在柳如是的影响下,不久即辞官回乡,与其一起秘密从事反清活动。
  康熙三年,钱谦益死后34天,因不堪家事纠纷,柳如是自缢身亡,是年46岁。
  柳如是生于清贫之家,长于明清易代之际,为人放诞不羁,才华绝代,著名学者陈寅恪在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晚年更是不惜以目盲腿膑之躯,不惮辛苦,积十年之功,口述而由助手黄萱女士笔录成《柳如是别传》一书,煌煌八十余万言,曲幽旨远,诚为蘼芜君的异代知己。

作者简介

  苏枕书,生于春日,江苏南通人。作品风格沉静舒展,恋旧,喜阅读。为《花溪》、《南风》、《新蕾》等杂志新锐作者。出版短篇小说《相见欢》、长篇小说《连生》、《阑珊》等多部作品。
  现留学于日本。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点点香魂清梦里?懊侬001
“是谁家少俊来近远,敢迤逗这香闺去沁园,话到其间腼腆。他捏这眼,奈烦也天。咱这口,待酬言。”檀板清歌,画眉心事。柳如是只是惺惺初开眼,开辟鸿蒙第一个见到的就是陈子龙。笔墨词章,书纸堆叠,她听从他,顺服他,模仿他,为之沉醉痴迷。纵然情深不寿,她也要“何如长作一心人,白头至死不相绝”。
01 折梅
02 潭水
03 断弦
04 剑气
05 秋夕
06 洛神
07 南楼
08 风筝
09 暮春
第二章 桃花得气美人中?流离051
昔日满目欢情恩爱,照见今日孤寂冷落,所有的温存好梦,原来都会化作灰烟。柳如是后来是否回想过,她人生中另一端因缘的开始,冥冥之中仍然与陈子龙有关?在这一刻,她与他已如错身而过的星辰,各自去往完全不同的彼端。那广袤无际的宇宙中,天河寂静且辉煌,他们被隔开,永无相逢之日。
01 怀人
02 送别
03 诗稿
第三章 珍重君家兰桂室?初访077
后人回想起柳如是,总会提及她儒生装束、一叶小舟翩然到访虞山半野堂的风姿。在人们的回忆与想象中,那时的她如此风华绝代:蘼芜脉脉柳疏疏,想见文君放诞初。柳如是留下了那样多的诗句,似乎连名震江左的文坛宿儒在她跟前也黯然失色。
01 初见
02 同舟
03 除夕
04 珍重
05 元日
06 赏梅
07 上元
第四章 为君开作合昏花?结缡119
略一恍惚,柳如是就能看到逝去光阴中的自己,那些如履薄冰的日子,永远没有明天,每一个今天都是昨天的重复。与钱牧斋走到花烛合欢的一日,如同一幕千回百转、步步惊心的戏剧。多年以后,她是否仍能记得那一日的韶华盛极?那一夜的灯烛太明亮,是否灼痛了她的双目?或者这是她生命中最亮烈的时刻,好似烟花绽放到天幕最高处。
01 元夕
02 鸳湖
03 两地
04 有美
05 绿萼
06 春分
07 黄山
08 来归
第五章 风床书乱觅搔头?绛云157
很多年后,柳如是回想起过去的年光,依然觉得最为清宁恬静的岁月,永远留在崇祯十四年来归虞山后,至崇祯十七年甲申国难为止的这段时日。她总不能阻止自己反复重温那些流逝的日夜,仿佛那是她所有希望的来处。
01 说剑
02 病中
03 瓶花
第六章 不唱卿家缓缓吟?劫灰169
乱世的流离、变动、生死,细化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片段,其实仍是细水长流的消磨。十年生老病死,八苦交煎。柳如是有很多机会死去。如果当年与陈子龙在一起,那么她应该在顺治四年的五月殉节。如果崇祯十四年的冬天她真的病死,那么她现在的坟头应已芳草萋萋。如果甲申乙酉她能随牧斋死节,那么就不会有女儿,大概也不会有剪落的残烛,就不会有绛云楼的大火。而现在她还活在人间。这个无论有多么深重的伤痛都可以淡忘乃至消弭的人间。
01 闺阁
02 国难
03 玉京
04 绛云
05 离散
第七章 一剪金刀绣佛前?入道195
所有的希望幻灭后,柳如是依然留有一双眼睛看着人间。然而再好的如花美眷,终抵不过似水流年。多少姹紫嫣红,都付与了断井颓垣。钱谦益老了,柳如是也老了。康熙二年秋,四十六岁的柳如是剪发遁入空门。可是,佛真的能度她么?
01 金瓯
02 式微
03 红豆
04 不归
第八章 还记得旧时飞絮?烬余209
没有人知道柳如是最后一刻想到了什么,也许是很远的过去,也许是二十五年间的光景,也许只是某一个瞬间,那惊鸿一瞥。又或者她什么都没有想,她在战栗,在悲伤,在恐惧,她充满绝望。她从那一道被隔开的空间里看到了生死的界限。她从未有过侥幸,却没有料到这样的仓皇凄惨,连最后的作别也没有。
01 岁除
02 文债
03 家难
末章 踏青先上柳娘坟?余音223
离柳如是最近的时候,是看到她的《月堤烟柳图》。看到她的笔墨,她的画迹,第一次有怦然心动之感:原来她是这样近的,她的画就在我的眼前。原来三百余年的流光并不漫长,那纸上墨迹犹新,仿佛那烟柳风花正是昨日刚刚见过的景物。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移居横云山后,柳如是曾给友人写信,说:“横山幽奇,不灭赤城。山中最为丽瞩,除叶铛禅榻之外,即松风桂渚,便为情景俱胜。”这样的话,她大概也跟陈子龙讲过,但是她邀友人前来游玩,却不敢邀陈子龙。李雯代柳如是作书召之,陈子龙作诗答:“常作云山梦,离群不可招。遨游犬子倦,宾从客儿娇。” 我常常梦到横云山,欲往而不得。只是现在女儿新丧,恕不能前往了。 幾社诸友看陈子龙、柳如是这般情状,自然要积极筹措安排,为他们联络相见。 八月里,宋存标、宋徵璧等人去往泖塔游玩,邀请柳如是同来,也邀了陈子龙。泖塔在泖河入海口的小洲岛上,唐乾符年间(874~879)由僧人如海主持修建,为澄照禅院寺塔。当年此地有大湖,烟波浩渺,帆樯放来,皆以泖塔导航。到晚明时,虽然湖水淤塞,辟为良田,仅柳河一湾东注。然而残破之塔唐风犹存,塔影照水也依然动人。 这是陈柳别后第一次重逢。此时离陈子龙女儿夭折不过一月,柳如是看他脸上仍有悲苦之色。他二十七岁,正当青春盛年。这一别不过三五月,看上去竟仿佛老去了几岁。 这一日有大风雨,平畴绿野间禾浪翻滚,白鸟隐迹,高塔在水雾中几不可见。陈柳皆惘惘然若有所失,云间诸友也不敢随便置评,只是各自说些心不在焉的话,免教气氛太过清冷。 她忽然向他笑道:“弟不日将去盛泽,卧子兄能来相送吗?” 陈子龙略有愕然:“你要去那里吗?” 她微微颔首:“松江已非我久留之地了。” 她已在横云山居留数月,既不能与卧子成偕,只愿早去此伤心地,暂时离开松江,也免去时时触景生情。 其时正有名妓徐佛来访,邀她去往盛泽归家院。徐佛,字云翾,小字阿佛,生长于嘉兴,擅琴、诗,所绘兰花尤其可观。当时盛泽出产绫罗纱绢,海内商贾辐辏往来,供天下衣被。又兼吴江多党社名流,文人辈出,于是名妓歌女,汇集于此,竟可与金陵相颉颃。柳如是此去,也可再广交游。 深秋,柳如是离开松江,迁往盛泽镇归家院。陈子龙与她同舟,送往嘉善。 她的行李妆奁并不多,除却衣衫书籍,就是历年诗稿。秋江上雁群北来,横空而过,枯原弥望,沿路乌桕树霜染了叶子,红叶满山,芦花覆。江水中忽而跃起一尾鱼,又忽而潜入水中去了。 倘若是春季,漫江飞舞的该是杨花吧。苏轼有《水龙吟》咏它:“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他们都不知道,这是否是最后一次同舟。船头水声拨喇,二人在船中作诗酬唱,江风穿堂而过,拂动衣襟,像他们在南楼之上一样。 是日,柳如是以《别赋》呈卧子,凡千二百字。末尾道:“君有旨酒,妾有哀音,为弹一再,徒伤人心。悲夫!同在百年之内,共为幽怨之人。事有参商,势有难易。虽知己而必别,纵暂别其必深。冀白首而同归,愿心志之固贞。庶乎延平之剑,有时而合。平原之簪,永永其不失矣。”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朝九庙烟尘起,手握刀绳劝公死。百年此承何归乎?万论从今都定矣。可惜尚书寿正长,丹青让与柳枝娘。——袁枚《题柳如是画像》琅琅数千言,艳过六朝,情深班蔡,人多奇之。——林天素《柳如是尺牍小引》格调高绝,词翰倾一时。——顾苓《河东君小传》知书善诗律,分题步韵,倾刻立就;使事谐对,老宿不如。——沈虬《河东君传》柳如是在她的同时济辈中间,无疑是声势最煊赫的一位。无论是“秦淮四微”还是李香君、卞玉京,她的这些前辈或姊妹行,都远远比不上她的气派,不但在当时,就是在身后,三百年来,一切大小文士只要碰到与她有些牵连的事物,无不赋诗撰文,感慨一番。——黄裳《关于柳如是》


编辑推荐

《一生负气成今日:柳如是与她的爱人们》编辑推荐:柳如是,乱世佳人,秦淮八艳之首,一生为爱痴狂。因了她,那个时代的所有男人都黯然失色。300年后,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仍对她感佩不已,写下洋洋80万言书。到底是什么赋予了她如此魅力?敢爱,敢恨,敢死;能书,能画,能诗;柳如是:晚明最深情的女子。用气节和爱演绎一生,生的平凡,活的伟大,爱的热烈。《一生负气成今日:柳如是与她的爱人们》将为我们还原这个传奇女子不同寻常的一生。《一生负气成今日:柳如是与她的爱人们》将柳如是的诗文与经历巧妙交织在一起,通过苏枕书那温婉雅致的文字娓娓道来,让我们透过这些清新温润的文字,去聆听柳如是与她的爱人们之间那些缱绻旖旎的风月往事,去品味那些渗透于三百多载诗文间的悲喜情怀,去感受那个嘴角带着一丝倔强笑意的女子的才情与炽爱,去追忆那段在秦淮河畔画舫凌波的浆声中吟诗挥墨、抚琴舞袖的旧时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一生负气成今日 PDF格式下载



好一句“桃花得气美人中”,好个陈寅恪。。。曾在图书馆翻阅过《柳如是别传》,对陈寅恪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别传为繁体竖排,读之不易懂,故想先选择一本简单的读读,读了《柳如是》,感觉还不够,又买了这本,说实在的,本书跟我想象中的有很大差别,翻阅了几页,一直没细读。。。。


因为一部电影,知道了一个人,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找到关于她的书,其实这样的书还是很多的,只是第一眼就被这封面所吸引!昨天下单今天中午就到了,迫不及待的看下去,从与电影不同的角度看柳如是,居然又是另一种境界!细腻而略带沉重的文风是我所喜欢的,传奇的人物,也需要给她增加神秘感。才开始看,对后面的内容充满期待、、、


东风夜放花千树,我喜欢柳如是。


包装优美,只是字有点偏小,纸质有点偏黄,内容有点拗口,有点像小说似的描写倒是不错。收藏,漫漫看


很喜欢封皮的设计。书还没看呢。


有时间读了再补充


还没有看,觉得应该还行吧


没看呢·应该不错


还是打算买


书为精装本,有些华而不实。


标题党,內容太水


刚看个开头,感觉文笔稍嫌生硬,起转腾挪不是很利索,有的地方像是在写论文,读陈寅恪的书没出来,底气不大足。不过写景不错,寥寥数笔,意境就有了,还是想看下去的。


包装真的很一般,没有什么感觉,颜色也很土。。。内容还好


  书名即为陈寅恪诗句,读毕也确乎全书为陈氏《别传》之节略本。好在作者亦颇具才情,将80万言缩略于三小时的阅读中而能得其梗概。
  又,
  定价过高。
  装帧似有创新而不得我心。
  封底文字是编者所加?不好。“虽然是我写的,但我不同意我所写(大意)”?一笑。


  花了两天读完这本书,我对柳如是的了解始于多年前一部叫魂断秦淮的电视剧,尽管其中剧情荒诞离奇,但柳如是和钱谦益的一段忘年恋还是常常萦绕心怀。由此知道了秦淮八艳,知道了秦淮河上曾经的风光旖旎,诗文风气。
  枕书的文笔一直很喜欢,清雅,细致,抒情而不滥情,叙述通达有说服力。描写季节和植物的把握力一直很好,让人能够感受到时间缓缓流过的张力,以及岁月慢慢沉淀下来的蕴藉。
  文章中写到了宋徽舆,陈子龙,钱谦益三个男子和她的情事纠葛。宋与她的情感描写篇幅最少,恍如露水情缘,短而迅速的消磨光。陈子龙和钱谦益的篇幅较多,钱和她的诗文相和占据了大多纸页。
  在我看来,柳如是和陈是少年情爱,炽烈刻骨,铭心以怀。这种感情,往往陷得深,放不开,其中缠绵胶着,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
  我一直觉得柳如是是有恋父情节的,按照文中所写,她自小零落红尘,孤身漂泊,她的职业和地位注定与她往来相近的男人对她是一种索取和贪求的姿态,像宋,陈,钱给予她温暖依靠,很爱护宽容的人应是很少的。她需要一种安全感和确定感,最后,她主动选择了接近钱谦益,这个男人有与她对等甚至超越的才学,还有阅尽浮生半世的履历,更重要的是他欣赏自己,包容自己,记挂自己,在她面前,完全是一个温存体贴,没有架子的夫君。
  前不久,看了电影柳如是的片花,先不说演员演技如何,气质如何,那首主题歌一下子就击中心扉,其中一句歌词如是,你的心是一座孤岛 在时间的汪洋 等待那个倦倦的漂泊者 你的身是一条孤舟 在爱与死的河流穿越飘摇乱世 乱世的经纬。
  白发红颜,桃花美人,暗香成尘,无人可追。
  文章的人称并不统一,有时候像是听作者以局外人考证的身份推敲一段往事,有时候感觉是听柳如是和钱谦益自己娓娓道来自己的心事。若即若离,忽远忽近。不过我不排斥这个感觉。我喜欢一种距离感,带着岁月隔膜,历史尘埃。
  枕书自己总是谦逊的,我说过,阅读文字,我并不带着自己强硬的观点,而是看作者如何用自己的风格来讲述故事,尤其是女性视角,带着现代的审美视角。我是现代人,我并不苛求这个时代的人如何如何贴近几百年前的人和事,只要抱着一颗虔诚参读之心,读出一份深意,写下一些感言。怀一些悲悯与痴意,就好。
  我不知道明代的秦淮女子是怎样一种生命状态,大概是兼具风尘和出尘之态的。会唱昆曲,会写诗文,会哭会笑,需要一段温情来护佑自身。
  PS:其实书封是蓝底描花的,请枕书及时更换。


  1、苏枕书写这个书的时候,一定很别扭,因为在人称的运用上一直没有理顺,忽而第三人称,忽而第一人称(p30“客居京中时,我多次路过南堂”),忽而跳出人物主体转到指名道姓,给读者带来的就不是别扭了,而是思路梗塞。我想这与作者驾驭历史的功力相关,她组织材料的时候,那个材料用的是什么人称,作者就用了哪个,显然没有吃透。
  2、有几处值得推敲的地方,p117末尾,“沈璜......一餐饭还没有吃完,追来的兵刃已将他刺死”,这里省略得太过,难不成追兵用的飞刀?p16开首,“太仓人张溥痛感士子‘不通经术,登明堂不能致君,长郡邑不知泽民’,便在崇祯二年创办‘复社’。”这虽然是复社创立的原因,但绝非唯一肇因,作者这样说,大失公允。
  3、穿越太夸张。写柳如是,穿越进一些明朝之前的诗词、典故尚可接受,如果大量引入翁同和、胡兰成、陈寅恪对柳如是的评价,读起来很不舒服。
  4、几乎引遍了柳如是的全部诗文,并大加释义,有夺占篇幅之嫌。
  5、作者列举的参考书籍中,偏偏不见余怀的《板桥杂记》,而文中有关柳如是、卞玉京秦淮名妓的交往恰恰是余澹心的史料。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斜阳。这两天正在感慨这句诗呢。


不过这本还没看过。


刚看到晚真用这个诗写了日月的评论捏O(∩_∩)O哈哈~


确实有一些这样的感受呢,LZ是专业的!不过整体感觉还是挺舒服的。。。不当严肃的传记读,还蛮好看的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