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传神阿堵-中国人物画通鉴-2

任平山 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

任平山  

页数:

21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人物画发展史,领略其伦理教化、体道言志之类绘画功能观的流行变易,以及主题、风格、形式技法、美学趣味等等艺术要素和艺术呈现方式的错综延迁,并对人物画在古往今来各种时空条件下不断嬗变着的社会关系作一巡视,是《中国人物画通鉴》的基本宗旨。它以史论交互、点面结合、图文应对的叙述方式,按发展时序分为十册,尽可能丰富系统并且深入浅出地呈现中国人物画史全貌。  《传神阿堵》为第二册,从各个角度论述了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的概况。

书籍目录

一 序言二 汉画的继承三 六朝人物画的新发展四 佛教美术的传播五 北朝人物画的个性与融合

章节摘录

  有学者认为最后添加衣褶目的在于表现宽博衣服受空气鼓动或肢体运动而发生了颤动,所以把原本看不到的四维空间的衣纹用象征手法附加画到一侧,它可能是顾恺之进一步体会空间感后,所表达出立体和动态的创新技法2。然而考古发现表明汉末三国时期,类似画法已经相当流行。例如1991年发现于洛阳东北郊朱村壁画墓《墓主夫妇宴饮图》,画家沿着男主人臂膀两侧重新勾勒了边缘3,身边仆从则无此表现。类似手法在十六国时期的酒泉丁家闸5号墓壁画人物、北魏时期的大同司马金龙墓漆画人物上均有表现。它可能是一种使人物看起来更加高贵的图式。宽松层叠的衣着意味着男主角比其他男性消耗更多布料,象征他拥有挥霍他人劳动价值的能力和权力。  《列女仁智图》被多数学者视作宋代临本,但画卷气息和其他所传顾恺之临本仍有很大不同。行笔遒劲,而多以墨色晕染。弃色彩而求水墨在宋代开始盛行,但事实上,类似《列女仁智图》晕染衣褶的方法,宋代亦不多见。晚期绘画的痕迹更明显地出现在“卫灵公夫人”故事中。  卫灵公与夫人夜坐,听见外面车声辚辚,到门口忽然没了,过了一会儿又在远处响起。夫人说这个人做事细心,礼数周全,肯定是蘧伯玉。卫灵公派人去看,果如其言。他回来戏骗夫人说那不是他,夫人立即向卫灵公斟酒祝贺,说:臣妾起初以为卫国只有一个蘧伯玉,现在卫国有和他同样仁智之人,是君有二贤臣,这是国家的福气。卫灵公大概自感惭愧,告诉夫人实情。人们赞美卫灵公夫人知人之智,如诗经云:“我闻其声,不见其人。”  图画中卫灵公和夫人对坐饮酒,又绘背后屏风和身侧三枝灯以示夜晚室内之景,旁边是乘坐马车的蘧伯玉。问题出在屏风装饰之山水,三段式构图和水墨晕染的远山,类似南宋院体画风。  显然后人在临摹列女图的过程中加入了新的表现因素。问题在于摹本中究竟保存了多少“古意”?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漆棺围屏上遗存的卫灵公夫人漆画,采用了与绢本同样的构图。这说明至少在北魏时期这类图像就已经相当程序化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传神阿堵-中国人物画通鉴-2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