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美的曙光

蒋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蒋勋  

页数:

288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洪荒的大地上,人类摇摇摆摆站立了起来——遥望着远远的辽阔的 地平线,遥望着远远的破晓前大地上初初透出的曙光。 将要黎明了,一轮红日将从大地上升起,那个以后被汉字写做“旦” 的形象,原来正是太阳从大地上升起的画面。 我们叫做“元旦”的那个日子,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的第一个黎明 、第一个日出、第一个充满朝气与喜悦的日子。日出之前,有许多眼睛凝 视着大地,凝视着一条广阔的地平线,凝视着越来越盛大的黎明的光。从 暗紫墨黑中逐渐透露出的金黄、鱼肚白、玫瑰的粉红,那被叫做“曙光” 的时刻,是梦想与渴望的时刻。 在尼罗河的两岸,有鹭鸶鸟飞过。曙光微明,河岸边有人裁切着坚硬 的花岗岩,在整座巨大的岩壁上凿出一个一个小孔,在小孔里塞进木塞。 等距离的小孔,都放进了木塞。木塞浸水,逐渐膨胀,沿着石壁的纹理, 整块岩石如刀切一样裂开了。整整齐齐、方方正正的一块石头,沿着河流 ,在编排的木筏上漂流,运送到河谷两岸去建造金字塔,建造狮身人面, 在最坚硬的石块上琢磨出“神”的容貌。狮身人面的巨大石雕,凝望着远 处地平线上微微透出的破晓曙光。 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中间形成了“肥沃月弯”,一片如同新 月般的沃土。长脚的鹭鸶鸟在水湄寻找食物,河边的居民用手圈着湿软的 泥土,把泥土搓成条状,一圈一圈盘起来堆高,形成一个中空的罐子,把 湿软的罐子阴干了,再拿到柴火中烧,烧成素坯。他们在素坯上用笔沾了 有颜色的化妆土,在罐子上画出了一只一只的鹭鸶鸟。长长的脖子,长长 的脚,远看着仿佛只是一条条直线,近看那些鹭鸶鸟就活了起来,仍然在 水湄边找鱼。 鹭鸶鸟沿着河流移动,在印度河谷找到了栖息之所,仍然目不转睛, 盯着河水中闪烁的鱼的踪迹。 一个妇人在河水中漂洗着长纤维的棉花,银白色的花的纤维像她的头 发,在曙光里发亮。 她把棉花的纤维铺在河岸边的石头上晾晒,拆下头上发髻上插着的一 支骨簪,把头发散开,也在河水中飘荡。 鹭鸶鸟飞来,以为是鱼,以为是水草上闪烁的鱼群。 妇人唱起了歌,鹭鸶鸟飞走了。 天空的蓝如同宝石,上面浮着一朵一朵白云。 白云多么像刚采收下来的棉花,蓬蓬松松,放在皮肤上感觉到曙光的 温度。 妇人把棉花搓成一股一股,用一股一股的棉线纺织出布匹,用布匹围 成一条裙子。 美在人类历史破晓的时刻被明亮的曙光一一照亮了。 那些裁切开的石头—— 那些用手盘筑出来的泥土—— 那些被编织起来的草绳、棉花或竹片—— 那些被敲打成形的金银的花纹—— 人类的手是一切美的起点,在曙光照耀下,一双双的手开始了玉石雕 刻,陶土抟揉,开始了编织,开始了“切”、“磋”、“琢”、“磨”。 孔子喜欢玉,喜欢玉是通过“切”、“磋”、“琢”、“磨”完成的 晶莹圆润。 他喜欢把玉佩带在身上,记忆着古老初民在岁月曙光中的梦想与渴望 。 在黄河的两岸,长江的两岸,都有一个一个的聚落,用自己的手,“ 切”、“磋”、“琢”、“磨”,使岩石从粗糙变得细致,从冰冷变得温 润,从沉重变得轻盈,从大荒中一块无知的顽石,变成沁透了人的精魂血 汗的宝玉。 玉石文化便成为黄河、长江两岸曙光里最早的美学记忆。 谈艺术史,我喜欢上古的一段,喜欢那初露曙光时初民单纯的创造。 单纯,却是一切的开始。 一个上古的玉璧,在玉石上确定一个“圆”的渴望。这“圆”,是每 一天的日出,是每一个月的月圆。 现实多么残缺不全,心中都要有“圆”的期待。 所以天子要双手捧着圆形的玉璧去礼天,“圆”是期待、是祈愿,“ 圆”也是祝福、感谢与怀念。 曙光的时刻,没有文字的年代,没有金属的年代,河流两岸的居民用 双手制作出一片一片的玉璧,完成他们要传承的“圆”的信念。曙光初期 ,他们抚摸着完成的“玉璧”,对着天空将要出现的“日轮”,知道“圆 ”是“周而复始”,知道“圆”是“圆满”,“圆”是“团圆”。因此, “圆”就不只是设计出的造型,而是万民的向往。 我时时回到曙光初明的时代,重新理解“美”在那浑沌茫昧岁月中的 意义。 二○○九年四月十日

内容概要

“读艺术史,我喜欢上古的一段,喜欢那初露曙光时,初民单纯的创造。单纯,却是一切的开始。”阅读本书,听蒋勋先生讲述那遥远时代的人类创造,那些遍及各地的远古岩画、壁画、石器、陶器、青铜、甲骨、建筑、衣饰、雕像、墓葬、村社、宗教,展示着无数鲜活的创造图景,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文化性格、生活习俗和美的经验都可以在这里发现起始的原点。《美的曙光》将带领我们,释读那些久远的痕迹,回到最初的感动,回到纯朴之美……

作者简介

蒋勋﹙1947年-﹚ 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现任《联合文学》社长。当代著名美学家、作家和美术评论家。其知识渊博,闻见极广,文笔清丽流畅,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著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如《天地有大美》、《美的觉醒》、《美的沉思》、《身体美学》、《破解米开朗基罗》、《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孤独六讲》、《生活十讲》、《眼前即是如画的江山》等,这些作品深受海峡两岸读者的喜爱。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讲 创世纪——艺术的诞生 回到文字以前 “人”“兽”之别 脊椎直立的意义 空出双手开始 Chaos,世纪最初的浑沌 从“野合”到“婚配” 盘古开天地 真正的不朽 大洪水曾是共同的记忆第二讲 石破天惊——旧石器时代 人类在旷野的卑微、无助 人对动物的崇拜 创造他所感觉的高贵、崇高人类不断超越,最后变成动物的主宰 只活在神话中的龙与凤 当人类希望恢复动物野性时 感觉一种“概念” 人类的进步,从编织开始 缠足与田径场第三讲 形状的发现与工具利用 当双手变得“万能” 人类懂得创造工具了 思索、记录到整理 从“矛”到“发簪” 锋从磨砺出 极简风潮释放的美 向往圆润之“美” 从实用到无用 因脆弱对坚实的想望 经久不衰的器 淬炼与否分出了陶瓷第四讲 新石器时代与土陶制作 安全感的来临 玩泥巴是检验手指进步的方法 让手保有感觉 仰韶文化时代的手拉胚 手的进步,须要记忆经验 人类的手,因进步而退化 蒙恬造笔之前 千万年前的象征艺术与抽象艺术第五讲 安土敦乎仁——农业定居与陶器制作 土地是人类安全感的来源 从迁徙到定居 手工编织的情感 赞颂土里土气 消逝的岛屿记忆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陶瓷中国 清明时节雨纷纷 天人合一所得到的智慧第六讲 河流与文明 西区老台北 巴黎的零坐标 Croissan——肥沃月弯 爱美,因耐心而生 航行在埃及古文明之中 生之河流与死之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善待这位母亲第七讲 埃及金字塔——对抗死亡 今昔埃及 埃及、中国两大古文明的宿命 埃及古文明之钥 克丽奥佩特拉(Cleopatra)——因她还原了埃及文明 拿破仑唤醒沉寂 已久的埃及之谜 神秘的吉萨金字塔 上帝遗留的指纹 金字塔——翻过来的舟埃及古文明的缩影 无法解释的埃及古文明之谜 殊途 同归的绝对与绵延第八讲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河流哺育城市 世界文化的起源? 黄沙漫漫中的巴比伦 民主与帝制 河流与帝国 威武的飞狮与可爱的石狮子 巴比伦的占星术影 响了全世界 文明的起源之谜? 宇宙循环的心得 严格:贯彻天上 人间的态度第九讲 黄河半坡、仰韶、马家窑文化 被掠夺的文化 古代文化的探索之门 从穴居到构木为巢 文字能力晚于绘画能力 一脉相承的吃鱼文化 古文明与现代之间 多产的马家窑 “美”,就是“秩序” 艺术品是手跟脑的思维,达到的极致表现第十讲 长江流域良渚文化,内蒙古红山文化 先民的蛛丝马迹 死亡,复活的希望 丰润的女体之美 被改写的历史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南方——最优雅、细腻的文明 复杂多样的遗址特色 千年,不过一刹那第十一讲 上古人像造型比较——埃及、印度、希腊 古遗址——小国寡民的悠闲生活 如莲花般开落的埃及王朝 期待永恒的肉体之美 以最谨慎的姿态等待复活 稳定严肃的沉重之美 妩媚的流动之美 两个美丽极端 嬉皮与大麻文化的发源 在动作间歌颂和谐第十二讲 青铜时代——夏二里头文化 人类的价值,因思想而存在 从咿呀学语到美感形成 人类文明的曙光 青铜——成就人间典范 制作青铜器物的皇家秘方 技艺的巅峰 鼎——安和乐利的象征 问鼎中原——古代的政党轮替第十三讲 文字时代的来临:历史曙光 如火烈烈的灿烂王朝 家天下世代的来临 中国的醒酒瓶 故宫的镇馆之宝 毛公何许人也? 散氏盘,古代的停战契约 文字,是自我意识的符号 甲骨文重现了商朝,那段被遗忘的时光第十四讲 美是心灵的觉醒 美,是心灵的愉悦 夕阳——绽放生命中最灿美的笑容 喜怒不形于色的东方哲学 轻狂少年,冷漠长大 美转圜了人间纷扰 没有目的的快乐 当感官的主人,而不是感官的奴隶 走在钢索上的人

章节摘录

创造他所感觉的高贵、崇高在北美印第安的图腾柱上,我们会看到很多老鹰符号,这与埃及法老王的象征相似。某些动物常被选来作为祖先神,其中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鸟类,另一种则是蛇。让我们思考一下,为什么? 生活在旷野中的人类非常羡慕鸟,因为他看见灾难来临的时候,鸟一展翅就可以飞翔。飞,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当危难来临之时,飞变成人类很大的愿望,因此他会思索,如果他的祖先是鸟该多么好。蛇为什么会变成人类的祖先神?蛇看起来这么脆弱的动物,但因为它的毒牙,它致人于死地的力量变得强大而神秘。早期人类不知道蛇为什么可以致人于死地,他们觉得蛇的力量有如魔法般奇异,所以对蛇充满了各种幻想。人类艺术的第一个阶段,往往以动物图像为始。如内蒙古的“红山文化”中,考古学家发现一种雕在玉石上的蛇,称为“玉龙”。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人类还不知道金属,更不知道青铜。他的手拿起一块比较硬的石头,在另一块石头上不断打、不断磨、不断敲击,最后做出了造型。这个动作的发明是非常困难的,也是其他动物无法做到的。古代人类就这样在石头上雕了鸟、雕了蛇、雕了各种不同的动物造型。塑造出他们所崇拜的动物,这便是最早的艺术。因此,艺术史第一个动作是“创造”,“创造”他脑海里所感觉高贵、崇高的东西,他将所崇拜的经验在石头上刻画下来,记录下来,变成艺术的开始。人类不断超越,最后变成动物的主宰人类古史有个“图腾”的时代。“图腾”两字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可是这两个字在汉语中已经被广泛运用了。中国艺术社会学家岑家梧曾写了一本《图腾艺术史》,当中就特别谈到,在文字发生以前,“图腾崇拜”是先民用图像记录自己对祖先的概念。前面说过,很多民族崇拜鸟、崇拜蛇,或者黄帝号“有熊氏”,都表现了人类在这个时期,在广阔世界中,对自己渺小的存在缺乏信心。这种现象到文字出现后就渐渐改变了。文字的出现距今约五千年左右。这时人类定居了,发展了农业,并且已经懂得用火。人类懂得用火以后就不再害怕动物了,因为他可以用火把自己保护起来,防止动物侵害他。而且,这时候人类已经懂得把石头磨成斧头或矛来刺杀野兽。这时候人类已经能拥有工具,并懂得运用武器了。人使用工具之后,便可以开始掳获牛、羊,发展畜牧业。动物被驯服了,人跃身变成动物世界的主人。这时候,如果说自己的祖先是鸟或是蛇,人开始觉得有一点不好意思,因为他们可以轻易地用弓箭射杀飞鸟,并且能够打死毒蛇了。只活在神话中的龙与凤研究中国古史的学者闻一多,曾写过一本《神话与诗》,这本书讨论了许多中国神话的渊源。书中有篇《龙凤》,考证了中国传说中“龙”与“凤”这两种动物的由来。“龙凤”是汉人世界两种很重要的符号,我们在喜帖上、庙宇里几乎处处可见它们的踪迹。龙跟凤也含有许多象征意义:象征帝王、后妃,象征百姓祥和,也象征婚姻联袂。闻一多的考证并不是百分百正确,但其中有个很有趣的推理过程:以一种动物作为崇拜对象的图腾,称“单一图腾”,如上面所说对于鸟类、蛇类的崇拜。而龙跟凤则是“复合图腾”,意思是由一种动物加上其他动物特征组合而成的。他推测“龙”图腾的出现是当时以“蛇”图腾为祖先的民族慢慢壮大,然后兼并其他民族而来的。在当时,每个部落都有一种代表自己的动物。例如以“蛇”为图腾的部落消灭了“鹿”图腾的部落后,“蛇”部落就可能把“鹿”最有特色的“鹿角”加在“蛇”图腾的头上,表示兼并之意。接着,“蛇”部落又可能消灭了跟“鸟”有关的民族,于是把鸟爪放在它身上;如果又消灭了“鱼”的民族,那可能就把鱼鳞放在它身上。闻一多的推测是,“龙”的造型是从“蛇”的基本形开始演变,加了鱼的鳞,加了鹿的角,加了鸟的爪,最后就演变出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动物——“龙”。“龙”在中国艺术史上占了很大的重要性,直到现代还有一首歌叫做“龙的传人”。当龙变成汉人这么重要的象征符号时,我们就要去思索龙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在汉民族的世界,即便是佛教的庙宇还镶有龙柱?前面说过,“龙”可能是由“蛇”的基本型而来。同时,他也用相同方法,推敲“凤”是从以“鸟”为基本型的图腾慢慢演变的。“鸟”的形象被渐渐美化,慢慢增加了许多原来没有的符号,最后变成了“凤”。因此,“龙”跟“凤”就变成了只存在于神话的动物。《龙凤》这篇文章更进一步推敲,中国古代东北到北京这一带的“东边民族”,春秋战国时代称为“燕国”,这个“燕”指的就是燕子,他认为这片地区是以鸟作为崇拜神的民族。西边陕西四川一带古称“巴蜀”,“巴”这个字就是蛇的象形。另外,考古结果认为“夏禹”的主要发源地在甘肃,而“禹”这个字里面就有个“长虫”的象形。许多北方民族称蛇为“长虫”,所以闻一多认为在陕西、甘肃西边一带出现了以蛇为图腾象征的部落。后来,以鸟、蛇为代表的两大部落相会了,彼此相持不下,最后便用联姻的方式构成新政权的和谐。所以“龙凤”便演变成“和谐”的象征,一直延续到现在。至今,两个家族联姻我们仍常用“龙凤”为象征,例如喜宴上看到的“龙凤呈祥”。由于男女结合,龙后来便又成了男性的代表,凤则成了女性的代表。当人类希望恢复动物野性时当我们看到美的图像时,便会去思索其中隐含的意义是什么。但是“图腾”和个人创作不太一样。一个画家可以只画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用和其他人互动;但是对于能影响数亿人之多的符号,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以及中国的龙,我们就要去思索其中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学者要探讨人类以动物作为图腾崇拜的原因。今天我们骂人“畜生”,因为我们认为动物是低贱的;但在古代刚好相反,先民觉得动物拥有强悍的力量,所以把动物的价值提高变成祖先神。时光荏苒,我们和古代文化已经相当不同了。但我们不妨注意,当战争兴起,或者运动比赛,以动物为象征的图案便再度出现了。如我们会以象、狮子等勇猛强悍的动物作为棒球队伍的吉祥物。因为战争、运动比赛是人希望自己能发挥强悍本性的时刻,这时我们要强调的不再是人的“知识”,而是人那股“动物性的本能”了。当人类希望恢复动物野性的时候,人就会重新运用动物符号。……


编辑推荐

《美的曙光》:作者蒋勋先生在读者中有着很高的人气,已出版的一系列作品都非常畅销。《美的曙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勾勒上古时期的艺术史,讲述美的萌芽,是一本被誉为“美得迷人”的美学史。《美的曙光》制作精美,所配图片均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册在手,亦是一种美的享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美的曙光 PDF格式下载



“读艺术史,我喜欢上古的一段,喜欢那初露曙光时,初民单纯的创造。单纯,却是一切的开始。”阅读本书,听蒋勋先生讲述那遥远时代的人类创造,那些遍及各地的远古岩画、壁画、石器、陶器、青铜、甲骨、建筑、衣饰、雕像、墓葬、村社、宗教,展示着无数鲜活的创造图景,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文化性格、生活习俗和美的经验都可以在这里发现起始的原点。《美的曙光》将带领我们,释读那些久远的痕迹,回到最初的感动,回到纯朴之美……作者简介 蒋勋﹙1947年-﹚ 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现任《联合文学》社长。当代著名美学家、作家和美术评论家。其知识渊博,闻见极广,文笔清丽流畅,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著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如《天地有大美》、《美的觉醒》、《美的沉思》、《身体美学》、《破解米开朗基罗》、《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孤独六讲》、《生活十讲》、《眼前即是如画的江山》等,这些作品深受海峡两岸读者的喜爱。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勾勒上古时期的艺术史,讲述美的萌芽,是一本被誉为“美得迷人”的美学史。


是买的蒋勋先生的第一本书,很精彩,跟着作者的笔触领略到了文化的美丽和美的曙光!


我很喜欢艺术喜欢美!然而蒋勋老师的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那些最纯朴、最遥远却是最让人感动的美,一种最初最质朴的美。。


蒋勋的书让我看到了美的曙光~


蒋勋先生写了一系列有关美学方面的书,这本也不错,与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说过,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的曙光》就是引领我们发现美,并告诉我们如何美。
在满眼的翠绿与温暖的粉白里,每天捧读这样一本关于美的图书,内心是何等的丰盈。地铁的车厢或者是床头又有什么关系,读者的眼里怕只有远古美索不达米亚的人像或者马家窑的陶罐。
读《美的曙光》,就像经过漫长冬季的人们,脱掉厚重的棉衣,换上轻薄的春衫,在万物复苏的时节,迎接大地万物的复苏的幸福时刻。


对于先民的智慧我们现代人所知甚少,那些远古的石器时代虽距离我们遥远,但在蒋勋老师精彩的讲述之下,我们觉得它们离我们是如此之近。细细品味玩味,真是受益匪浅啊!!!


喜欢蒋勋先生的书,
苍劲淡泊的文笔,又饱含了最深切的爱。
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很多历史文化,但又不觉得枯燥,非常不错。
值得推荐!


美的曙光如其名字,在启发着读此书的人,美无处不在,美让人感动。


和同学每个人买了一本,我们对于艺术的源头比较感兴趣,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是想买来,听听蒋勋老师怎么讲关于这部分的知识,拿回来了大致翻了一下,还没有时间开始读,对于广西师范出版的书还是很满意的,纸质、图片都和好,等有了时间很细细的品读这本书。


蒋先生带我们游历历史的长河,激赏美的曙光。

期间,我曾经想去读,又全无性质的历史,在这里变得令我兴味盎然。


华丽的美学盛宴,浪漫唯美的历史解读。


喜欢蒋勋的书,浅显易懂,又诗情画意,又有浓浓的中国文化味。像上好的茶,品着有味道,唇齿留香


读过蒋勋的《孤独六讲》很受益 买这本是冲着他的名字来的 挺喜欢这种简装本的 里面有很多彩图哦 对文章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喜欢蒋勋的文章,笔触细腻。即使写美学也是亲切的,深入浅出的。不是正襟危坐的老夫子。希望能买到他的《欢喜赞叹》


蒋勋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作家


蒋勋老师的作品很值得珍藏,我很喜欢蒋勋老师的作品


这个系列的书我买了四本 装帧给人感觉很舒服 喜欢蒋勋的风格


她真的带来美的曙光,让我的生活充满色彩。只要是美的东西,都是生活中最需要珍惜的。追求美的东西,也是人生的意义之一。


很好的书,值得推荐和购买:) 源自台湾的蒋勋,文化功底深厚:)


比我想象中的厚多了,内容应该也不错的,一直很喜欢蒋勋的书


蒋勋的书,有好几本了,喜欢。


向来喜欢蒋勋的书!


蒋勋的书,总体上看来是不错的,另外一本《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也不错,推荐大家也可以看看。


美的曙光,欣喜照眼。


曙光者,东升之旭日也。美的曙光即美的源头也。


美的曙光,很好的书名


时时回到曙光初明的时代重新理解“美”在哪混沌茫眛岁月中的意义。


蒋勋的书和大陆的作家就是不一样


蒋勋的作品很好。


蒋勋的作品值得收藏


蒋勋很经典的一本书,适合细细地看。


蒋勋的书必买。


蒋勋的书很不错!


蒋勋的美学通俗易懂。


一口气买了好多本蒋勋老师的书~~慢慢看


蒋勋老师的书 一如既往的支持


让我们不仅了解了远古时代的美的真谛,也对照现代的审美观有了新的认知。不仅对国外的艺术有了了解,更加加深了对中国瑰宝的怜惜,是本好书。


用最普通的文字,给人最美的体验,美得让人感动不已!


人人都需要有发现美的眼光,本书从一个很不同的角度讲述,很好。


写的很美的书,读着很享受!


这书不错,就像读书时期的历史书般,不同的是,加入了作者的个人见解,让美的自白在历史上显得尽善尽美的。值得一看这书


美的发现在于你的眼光,这真正是眼光独到的书。


非常美的的一本艺术美学的书


美的发端!


一本很美的书,浅显易懂,值得一看。


原本以为这本书是美学初级读物,没想到买回来以后搞设计的老公一口气读完,一边读还一边感叹说这本书写的真好,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真正是高品位的审美。这样的好书为什么在网上却只有一条评论?可能正是印证了这位作者在另一本著作《孤独六讲》中所说的孤独吧,不过我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评论,能向大家好好推荐一下这本好书。无论是否搞美学专业的人,这本书都会给人启发,提升思想和生活的品质。


读罢,只觉生活尚有希望,只要你还能发现美,不管是哪种形态的美。


很好看,我每天坐公交的时候看完的。语言既易懂又文雅,讲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比如西方人与东方人的文化差异的形成。推荐!


在机场读了这本书, 感动到流泪~~~


系统而又娓娓道来,给我们发现了解美欣赏美开了一扇窗


很喜欢作者细腻的文字


无论何种意义上的美都让人向往


语言凝练,论点独特,视野广阔,值得一读。


给儿子买的,自己也喜欢


他的游历 他的敏感 他的尖锐 都喜欢


看了他的孤独六讲,挺喜欢的,就买了这本,不过这本太通俗了些


其实真正也不太懂得美学是什么 看了这本 才略懂一点点 很好看 喜欢蒋老师的书


娓娓动听*要系统地看看蒋先生的书了


美书


好雨知时节
不早不晚刚刚好就来了
生命的奇妙就在这里
你想要的一切也是这样美
如果你相信
一定找到
等到


蒋老师的书和文字就是这么的美。


关于美。。。真的很美


非常好的一本书,图书馆借了看过非常好,再来当当网买的,深入浅出,儿子也在看。


刚刚收到,这次的书外面用塑料薄膜包裹了呢,不知道是不是上次评论反应了以前买的白色书皮脏的问题,总之这次白色书皮仍然很干净,很舒服的感觉,这样才和这本书的内容相配嘛!当当送货速度没的说,昨天上午订的,今天上午就到了,赞一个!


摸上去手感很好,一读就放不下来了


蒋老师的书值得一读!


一口气读完了,满口余香。


久违的感动。大师就是大师,蒋老师真的是我的偶像。


感悟的才情,自我的心得。文化的体会,美学的深思。


先听了他的讲座,然后买的书


非常有益,得到心灵的享受


本书内容新颖,知识性强,读者易于接受。


书很精美,从外观到内容。


一看就停不下来了。语言通俗易懂,了解了许多历史和美学常识。


非常非常满意。特别好的一本书。


这位作者写的书真好看,耐人寻味


好像是作者演讲的合集 书的品质很不错 内容简单易懂


普及了很多知识~


一本可以整理历史知识和培养美学的书,非常好


这书很厚实,没点底子的看不了。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javascript:;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增大英语词汇量!!!


借助通俗的话解读哲学,揭示哲理


人家怎么学成这样了? ...............................大陆没有好的启蒙老师吗?


敬佩古人的智慧


代朋友买的朋友说不错


蒋老师的书,文艺类首选


美学角度谈书法,经典!


当做一本课外书看,很好,很欣赏蒋勋老师。


这是初民智慧的结晶,人类艺术史上最美的曙光!


蒋勋的书都是我深深喜爱的。这本书其实是一本简单易读的美学普及读本,特别适合中小学生或者没有美学基础的人阅读。


还没看内容,不过书籍装帧不错,有品位!


很不错,挺喜欢的…。


蒋勋的文笔清雅,一如的书卷气。很舒服。文字简明,图文并茂。以艺术品为主,介绍了古今中外的审美创造与发展。适合美学初步,或作业余消遣。


还是最喜欢孤独六讲,其他书东西都比较类似吧


看了以后学不到东西,作者写什么都浅尝辄止,当睡前读物吧,文字又没那么优美,这本书是我直今买的书中最让我失望的一本了


基本满意,是我想要的


两本书一本是别人看过的,脏成那样了还发给我……


相比《美的历程》还是略逊一筹,但也是这几年比较好的美学普及书籍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