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导游
2011-5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大春
363
220000
无
新版代序 书写的原罪是漫无目的的流徙(选摘) 张大春 我曾在一个大学图书馆里打过一段短期工。某日碰上一位在书库里漫无目标地晃荡的老兄,看来与一般认真查访书目者非常不同。为了吓阻雅贼或是自我安慰,我硬着头皮问他:"请问有什么事吗?"他瞄也不瞄我一眼地说:"什么事也没有,找找资料。"当天稍晚我和同事们清点那一区的藏书,发现短少了八十二本。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那看来根本无所事事的家伙所说的话:"什么事也没有,找找资料。" 找资料这件事是可以没有目的而为之的吗?这是我从偷书贼身上学到的第一个教训。我当时以为自己是图书馆的捍卫者,我捍卫的是知识;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发觉我错了。我当时所捍卫的只不过是图书馆的合法财产而已。但是有一个疑问似乎没变过──至少我从未将之拿到阳光底下重新检验过── 找资料这件事是可以没有目的而为之的吗? 我总相信没有目的的阅读是最幸福的事,但是身为一个专业写作者兼电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我极少有机会消受这种幸福。我必须承认:近年来我的阅读都与写书以及媒体工作有关,阅读变成一种扎扎实实的、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操作的资料搜寻。我的读者(有一些人后来变成了我的听众)和听众(他们之中则极少会变成我的读者)一定还以为我是个很能读书的人──起码我的公共形象总是同书本融通一气,我也从来没想到过这有什么不妥。这多半是因为我忙得没有时间去分辨自己读书的目的性究竟如何──简单地说,我并不以为每天当我捧着书本认真读着的时候并不是在读书,而只是在"消化资料"。 我从我任职节目主持的电台网站上认识的王克纯教授在暑假接近尾声的时候忽然很不寻常地打了一个电话给我,问我有没有时间和他一起解决一个"找资料的问题"。 我想我当时是愣了一下,迟疑着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毕竟到了我们这把已经懒于应酬的年纪,还能成为网友,所凭借的往往不是社交问讯;彼此之间若有交流,多半也只是知识的分享而已。我在同王教授结识的最初两年里,连他是男是女、姓字名谁都不清楚,只知道他在网站上登录的代号是"忘忧",经常引用历史材料来解释或演绎时局,偶尔也会上点火气,与一些政治信仰颇有差异的陌生代号拌两句嘴。不过,大体说来,"忘忧"是个斯文、拘谨、不随便发表议论,似乎总有耐心等到他熟悉的话题,以最简练而准确的字句直指议论焦点的人。一旦他针对某事某题贴文发言,几乎就形成结论了;这结论偶尔来得很快、很精到,多用家常语而不失深度,足以让网上那些喜欢哗众取宠、立异鸣高且非死缠烂打不能过瘾的人为之神丧气沮。差不多就有整整两年的时光,"忘忧"一直是那个看似以电台节目为核心的网路论坛上真正的意见领袖──我相信一定有许许多多的网友每天到这个网站来浏览一眼时总会迸出一个念头:"不知道'忘忧'今天也来了吗?"要不,在发表着什么意见的时候总不由自主地想起:"'忘忧'会读到我的这一篇贴文吗?"
《公寓导游》与《四喜忧国》为张大春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张大春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创作。这些小说多发表于八〇年代,震撼了当时的台湾文坛,是张大春最初的小说经典。简体字版重新编目,包括了获联合报第九届小说奖的《墙》、读后余味无穷的乡野童趣小说《蛤蟆王》、令人不禁玩起解读游戏的《公寓导游》、获科幻小说首奖的《伤逝者》等十六个短篇,另附有新版代序《书写的原罪是漫无目的的流徙》。
张大春,当代最优秀的华语小说家,1957年生于台湾,祖籍山东。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曾任教于辅仁大学、文化大学,现任电台主持人。作品无数,曾以"大头春"的名字出版系列小说《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我妹妹》、《野孩子》,另著有小说《鸡翎图》、《公寓导游》、《四喜忧国》、《大说谎家》、《欢喜贼》、《城邦暴力团》、《聆听父亲》、《春灯公子》、《战夏阳》等,京剧剧本《水浒108》,文学理论《张大春的文学意见》、《小说稗类》等。曾获联合报小说奖、时报文学奖、吴三连文艺奖等。
新版代序:书写的原罪是漫无目的的流徙
墙
蛤蟆王
大师
七十六页的秘密
拳醉
走路人
旁白者
写作百无聊赖的方法
透明人
印巴兹共和国事件录
天火备忘录
公寓导游
姜婆斗鬼
大都会的西米
伤逝者
病变
版权页:其实,墙也不是原先的墙了。“本来就不是墙。”她脱口说了出来,不过,她没有让擦身而过的路人听见。即使在当年,她想,每一个经过或停下来观看、讨论的路人恐怕都不会觉得那是一座真正的墙吧?那只是一个大型的海报板。“虽然它只是一块木板,”洪习惯性地停顿一下,朝他们这些已经知道下面是些什么话的人扫射一眼,并且扶了扶眼镜,说:“但是当我们写下一些话的时候,它就是一座墙,一座稳固的墙。”洪的目光锐利而笃定,当时她就推想那是因为眼镜的保护与折射的缘故,让人在那薄薄的玻璃镜片之前,觉得自己无所遁形于知识和心思,并且把一切陈腔滥调像隔窗望云一样地加以美化,同时感觉惊奇。洪没有使在场的人失望,他接下来的话确实惊人:“也许你们要说:这座墙没有地基啊?不错,它没有地基,因为它不需要!你看,我们一起看,它只有两只粗壮有力的腿,也随时可以移动,也随时可能倒。但是——”洪再度停顿以及扫视,“我们不要让这座墙固定、僵化;我们随时可以把它搬到需要它的地方去!我们永远不会遗弃它,我们要永远围绕着它,不让它倒下去!”墙当然没有倒下去,它还是在这里,替她遮挡住午后三点钟的太阳,只是没有什么人围绕着它了。她开始有一点孤独的感觉,倒不是因为墙上的海报纸由红色变成了粉红色,或者墙的主人已经不再是洪和他们,也不是因为她还在等待着一个很可能不会完成的约会。她又看了一下手表。真正的孤独反而像是来自那种和她相近的笔迹。她揣想着那个写字的人,可能是个男的,穿着大学生制服趴在地上写咖啡的名称和价格,然后把墨水吹干,举到面前来再审视一下自己的风格,贴在海报板上,他也一定不会认为那是一座墙。这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孤独了,她从来就没把海报板当成墙,除了洪透过镜片看她的时候,然而那是相当短暂的。大部分的时候——就她记忆所及的许多片段——洪总是摘下了眼镜才肯面对她。“为什么你平常总是戴眼镜,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却老是把眼镜摘下来。”她问这话的时候,墙早已转手让给咖啡店的老板了,而洪正在以一种极其严肃的神情期待着她的答复,他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跟我去美国?”她清楚得很,自己会问那个关于戴眼镜、摘眼镜的话有一大半是因为她一时答不上来“愿不愿意跟我去美国”的问题。但是洪立刻显示出一副郑重其事的态度,说:“说老实话,我觉得我不戴眼镜比较好看。”
终于,“小说家”张大春来了,在他说完父亲与文字的故事之后。大胆地说,张大春可能是华文小说家里头装备最全面、技法最多变的高手——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样样精通。好好读一读《四喜忧国》,再看他近年“回归”传统话本的实验,你一定会明白我的意思。 ——梁文道大春和小说,那是相见欢,你青春,我不老,恰是最好年纪的少年遇上最好年纪的姑娘。世界有多大,他们走多远。小说史上,写作版图的辽阔,大春是第一人,他打开了小说的可能性,小说则回馈了他用不完的好年华。 ——毛尖张大春的作品中洗炼地揉合了两大文学资源:新颖前卫的西方文学范式和已然默化的中国旧文学神髓。《四喜忧国》出版于冷战结束前夕的八十年代末,最能彰显张大春小说承先启后的里程碑意义:书中几个短篇谑而不虐地解构了台湾戒严时期保守自欺的主导文化,至今脍炙人口;而整体风格更明白谕示了新品种现代专业作家的登场。张大春小说玩世不恭的姿态背后,是爆发性的原创力,营造文字魅力的禀赋,和深谙媒体生态的写作策略。 ——张诵圣我喜爱张大春的小说。他的小说富有创意、大胆、教人无从捉摸。他的叙事风格洒脱、敏锐、自信非凡;使用文字有力、微妙、精准。透过他的描写,他周遭各种稀奇古怪、骚动不安的人们所汇聚成的世界,显得生气蓬勃,他的小说给我们一个独特却又不再熟悉不过的世界。 ——哈金
《公寓导游》和《四喜忧国》中,一篇篇擒尽台湾文学大奖的小说,呈现出八。年代最初最完整的小说家张大春,也预示着台湾文学“张大春时代”的到来。
无
从《聆听父亲》就开始读张大春,其实反而是倒着读的,写的最早的《四喜忧国》和《公寓导游》反而是最近才在大陆出版,读台湾文学,不读大春必然是有缺憾的~《公寓导游》虽说也是大春最早的一批小说,但现在读起来,每一篇都让人意犹未尽,十分过瘾啊!
期待《我妹妹》、《大头春》和《春灯公子》也能在大陆出版。
看张大春,始于《小说稗类》。当然,那是一部很好的作品。但是只能让人生敬,不能生爱。从《认得几个字》开始,我看到一个更可爱的张大春。
到《四喜忧国》和这本《公寓导游》,张大春的才情啊,不说啥了……
大春的小说真是好看,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写,他就像一个博物馆或图书馆的管理员,深藏不露,但其实满腹经纶、才华横溢。
《公寓导游》比《四喜忧国》里的篇目更好看,但读起来发觉需要细细的琢磨,多读几遍才能明白背后的意思。
冲着张大春的书,就买了,没想到这么好看,以为水土不服,读不下去呢。。
已经看了几篇,最喜欢的还是《公寓导游》这一篇,那种现代的生活,虽然发生在十几(二十?)年前的台湾,但跟今天我们大陆的很像,一栋楼里住着,各有各的不安,各有各的不幸。整个社会是浮躁易动的,很有感触。
《大师》《透明人》也不错,《印巴兹共和国事件录》太好玩了,八〇年代的台湾,跟我们的先锋小说真的好像啊,那么实验,如今读来还有先锋的气息。
要是张大春现在还写当代小说,不知会写个什么样子?
非常好看,自从看了他的《倾听父亲》就成了他的粉丝,一路追着看,内地出他的书也越来越多。《公寓导读》很经典,是张大春的短篇杰作集,好看极了。
总感觉与内地的文学创作相比,台湾的传统文学的精髓保留得更多、更完整些,张大春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拿到这书,先读了其中较短的篇章,依旧那个顽童张大春,可以看到他的杂耍,同时又有现实关注。
依然佳构多多,但是本人最喜欢《公寓导游》和《姜婆斗鬼》两篇!
厚大一本,也真贵,张大春的文字技巧好得很,故事就更甭说了。
张大春的作品,很好。
一直很喜欢张大春
个人认为张是当下最牛的华语作者
可以算经典了吧,挺好的。
大春哥哥的所有作品都喜欢的哈
这书名很亲切温暖,拿到手后的感觉不一样,里面每篇文章配书影啥的,都很用心、贴切,没想到有人这样爬梳百年来的历史,虽然只涉及每一年的作品,选的作品也是个人喜好,但其实挺不错拉。
很喜欢的作家 睡前翻翻总是放不下
印刷很清楚,內容很容易讀~
还没能很好的领会,多看几遍估计就有感触了!!
呃 实话说 不是很懂 抓不住中心啊 我还需要多读些书 看了一半 决定年长些再看
先是读到评论,再读此书。不知不觉间养成了这个习惯。先入为主的因素影响不大,总不能冒着可能看到不喜欢的文字的危险去买书吧?
虽然还没有看 但是因为阿信的书柜里有它 那么我相信就一定好看~
帮同事买的,她很是喜欢,说以后就在当当买书了!
这书是我想买的,但是因为考试未来得及读。空了读。
真过瘾
这本短片集或许能观其一斑
这书薄,买到后的当天晚上就看完拉。刘氏女杀夫那一段像惊悚片。处于相对次角的易风竹,倒是个挺有意思的人。她满嘴脏话、黑话,自况“只会骂人,不会说话”—“老公日你的家伙”“日你妈呦”,等等。
张大春的小说更喜欢《城邦暴力团》,这个还可以吧。
这是我看的第三本张大春的书,认得几个字和聆听父亲都属于散文,小说这是第一本,感觉和前面两本的风格大不相同。可不变的是从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的作者深厚的功底,文字洗练而考究,构思独具匠心,基本上我只用了一点点时间就读完了全书,感觉十分畅快。
张大春的小说,风格庞杂,让眼花
张大春的小说确实很有造诣。
认得几个字和聆听父亲,和公寓导游的风格大不相同。
但作者深厚的功底,文字洗练而考究,构思独具匠心的品质是一样的。。。
相对来说没有张大春老师其他书过瘾,但还是很有底蕴。
支持张大春,台风袭来~
张大春就是质量保证。
很好看的小说,期待已久
大春的早期作品。
边角有点受压的情况,不过还好了,可以接受。
一般般吧~总觉得不够带劲啊
这本有点看不下去,是我修炼还不够吗?显然,这样的文字不合现阶段我的口味,先放放,几年后,或许会喜欢。
但仍值得一读
就目前看过的张大春很多书,这本书稍显生涩。
当然不妨碍阅读质量。
喜欢张大春的人,一如既往的可以买。
不是大春最好水平,他总是在尝试。
所以这本书有点稚嫩呐。非常喜欢他的人可以看看这本,想感觉他全盛期风采的人还是买他后来的几部作品吧。
我真的受够了这家物流,拿到书的时候包装已经裂开了,书被压得走形,封面也是破的!
好看,即便是现在看来某些情节老套,然而故事本身的核,放在今天也不过时,举世通用。那是在3D电影已经普及,网络发达无比的今天。“这些小说多发表于八〇年代”,据说当时轰动台湾文坛。之所以现在才看到,当然是因为其中涉及的政治环节和用语。《写作百无聊赖的方法》和《大都会的西米》、《伤逝者》,是以半科幻的形式进行的,隐喻和讽刺的,却是现实生活中的体制弊端。《姜婆斗鬼》很好看,比时下里各种大制作的传奇电影的故事好看。《透明人》等几篇有明显时代印记的,没有网络的年代,也可以看得出当时台湾政体的紧张性。故事的画面感都很强,还有几篇不细说了,总之是本值得看的书。
买来书,随手一翻,就看了这篇。情节现在来看的话,还是有点老套,不过趣味还是很够,内容很是丰富。后一一看完,很是不错。
本人学疏才浅,由于不懂台湾历史,所以对于书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理解起来很是费力。但是冥冥中觉得,他真的是一本好书。这点,我确信无疑。相信随着阅历的增长,自己应该能慢慢体会的。书的纸质很好,而且亚马逊的送货速度毋庸置疑。
好久没有这么酣畅地看小说了值得一读。非常推荐,比大春的长篇更容易让人接受~
张大春早期作品,很有意思
嗯,慕名而来,但是不是特别对我的胃口
公寓导游
宝岛文学扛鼎之作
你青春,我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