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关云长

玄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玄武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关云长:遗失的血性》简介:关公既是历史人物,也是神话人物,被称为“万世人极,神中之神”,关公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忠、勇、仁、义、信”的优秀品质是人之大美、大德,也是人们做人做事的重要准则。本书从关公的出生及其历史背景写起,真实再现了纵贯其一生的“忠、勇、仁、义、信”的关公精神,进而叙写关公由人到神的历史升格,叙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关公崇拜,以及关公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写法上,本书稿既有文学性的着力渲染,又有一定的学术考辨性。

作者简介

《关云长:遗失的血性》作者玄武,本名温学军,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首届签约制作家,广东东莞第三届签约作家,山西散文学会副会长。199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1989年开始写作。著有《逝书》、《爪子、嚎叫与飞舞》、《晋祠寻梦》、《物语者》等书。合著作品有《新散文十三家》、《王家岭的呼唤》等。曾获冰心散文奖、赵树理文学奖。、中国台湾忠义文学奖,与人合著作品获中国作家鄂尔多斯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等。

书籍目录

甲 义人关羽——历史上真实的关羽
壹 在五个时期里同时出生
贰 《春秋》大义
叁 乱世亡命
肆 桃花,桃花,桃花
伍 樊城,麦城
乙 血肉云长——樊城战后英雄散
壹 樊城争夺战:三国最为关键的一役
贰 曹魏方面与樊城血战有关的人物
三国中最可怜的人
一门心思找死的西凉猛将
问题少年中的带头大哥
洪洞大槐树下出来的名将
三国末年最高贵的人
叁 蜀汉与樊城血战与有关的人物
蜀汉太子党
三国时期最怀才不遇的人
投降时还要请客的富二代
关羽的秘书,最长寿的义士
被迫投降者、逃亡者,和一个在史书中走失的人
肆 与荆州有关的小人物
长着妖冶白眉毛的时髦小青年
两个诡异的襄阳男子
一对薄命地方官
一个有艳遇的善良的好人
这个小人有才干
伍 关羽的兄弟和同僚
三国时代最有名的独生子
曹操亲戚,蜀汉国丈爷
关羽的儿女亲家
兄弟三人,各辅一国
妻子被夺走送人,全家遭灭门
丙 关帅战功——关羽的战绩、职位和薪金
壹 由刑警队长到军队团长
贰 从师级干部到中郎将
叁 平静许都的汹涌暗流
肆 汉寿亭侯
伍 前将军
丁 大神关帝——明清传教士称之为“中国的上帝”
壹 原子弹和关云长的大刀
贰 民族的精神之父
父亲
大孤独者
五德,尤其是恕道
正史与演义的十五处不同
正史与演义的十五处印证
叁 由义人而神灵
被民间奉为厉神
一剑万人敌
被道家奉为真君
被高僧奉为伽蓝神、战神
儒家伟大的行动者
肆 神灵升腾
官方敬拜之神:忠勇护国之神
知识分子敬拜之神:夫子、武圣人
草莽英雄敬拜之神:义勇克敌之神
商人敬拜之神:财神
民间敬拜之神:行业保护神、扶乩之神和梦中之神
伍 大地上飘动的美髯
“中国的上帝”
朝鲜、韩国:“三国志共和国”
日本:扮关公的演员一上场,台下日本人全部跪地叩头
东南亚:泰国警署里陈列着关公神像
庙宇遍世界
戊 关王伍事
壹 相貌
贰 马匹
叁 妻子及美女
肆 儿女
伍 后人
己 演义关公?
壹 楚歌,和神的起源
贰 一个噩梦,和一个神灵的复苏
叁 赛金花,和吴道子的关公画像
肆 被称为“军中关公”的一代名将
伍 发生在珍珠港的吊诡事件
庚 解州关庙——“武庙之祖”
壹 大庙,牌坊
贰 雉门的全部春秋;午门,一个穿越午门而来的帝王
叁 崇宁殿,祭礼
肆 春秋楼、神兵及圣容
伍 马匹、桃园及其他
辛 常平家庙——关羽故里的庙宇与关帝祖茔
壹 故里
贰 大树黑暗中的根须:远祖
叁 关夫人
肆 碑刻
伍 草木
壬 后记——刀伍章
壹 敬畏与荣耀
贰 力量与锋利
叁 汉刀与民族
肆 赤诚与不羁
伍 外延与寒芒
附录
甲 《三国志》关羽列传原文及译文
乙 三国大事年表
丙 关羽年表
丁 关羽崇拜年表
戊 历代名人与关羽
己 几处重要的文章与碑刻
庚 关庙楹联
辛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陈寿在《三国志》里,用了九百多字来记叙关羽的一生。虽则简短,但文中关羽天神一般的勇猛、他的真实、他的骄傲和尊严还是令人为之震撼。这个人可以被活捉,可以被杀死,但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折辱他。在混乱的世事中,一切都不可挽回地颓败,似没有什么可以永久;而他却以大力坚守某些事物,令其不可更改。他的骄傲,并不在于他对同世之人的傲慢,而在于他对女色、对背叛、对财富、对肉身死亡的深入骨髓的蔑视。“虽万千人,吾往矣!”孟子的呼喊沉寂了数百年,在关羽的时代突然震雷般地轰鸣,并应验到关羽的身上。关羽,他生前已拥有天神一般的禀赋。千秋之后,随着关羽的神灵升腾,世人对陈寿记录关羽文字的简短心生怨怼。一个连俗世帝王都须参拜的人物,怎可这般怠慢他?世人甚至不断地质疑陈寿的个人品质及治史能力。陈寿对关羽的陈述的确过于粗略,以致我们不能从中得知关羽的家世,不能得知关羽少年时的成长经历,不能得知他从哪里学会了一身惊人的武艺,以及他如何在青壮年时被迫离家远走。但东汉未年,河东郡恰恰是出猛将的地方。除关羽外,大将徐晃是河东郡人。马超联合关中十部首领反曹,十部首领中的程银、侯选、李堪等均为河东郡人氏。这些将领都属骁勇之材,可惜史书没有留下他们太多的事迹。关羽后来曾率领蜀汉强大的水军,因此他应该自幼便学会了习水,而且有一定的水性。他是在家乡的解池与解州不远处黄河的风陵渡学会习水的吗?史书里说,关羽最初的字并不是“云长”,而是“长生”。“长生”,这像一个晋南人少年时的小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中,关羽是一个铁匠。他甚至并不姓关,而是叫做冯贤。郭沫若曾讲过“传说关羽是铁匠出身”。名人效应,自然带来轰动,但这显然不确。我们难以想象无处可受教育的冯铁匠,手捧一册《春秋》读得津津有味,甚至忘记打铁营生的情景。关羽读的《春秋》,在当时已是较为古奥的书,非略能识字断文的人所能读懂,更不会为其所喜爱,以至于达到手不忍释、时常阅读到深夜的地步。而据史书所载,关羽好《春秋》,能够背诵。这更不是生于一般家庭的人所能做到的了。《关侯祖庙碑记》中的说法似乎更可信一些。关羽生于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祖上三世皆习《春秋》,且以《春秋》之学教子传家。祖父关审,生于西元90年、汉和帝永元二年,逝于西元157年、桓帝永寿三年,他做过当地的蒙师,无意于仕途,曾隐居于家宅附近五里处的石盘沟潜心治学,深研《易》和《春秋》,被称为“石盘公”。关审逝后三年,关羽才来到人世。关羽是在年少时受父亲关毅传授《春秋》家学的,以至于年长时谙熟于心。那么《春秋》到底是一册什么样的书?“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是孟子在说.。纵观关羽在乱世中所坚持的事物我们可知,关羽为维护所谓的春秋大义,用尽了他一生的力量,直到血从他的颈脖里喷涌而出,身体远处的头颅上殷红的血沁出,粘住他飘逸一生的长须,渗入异地他乡的泥土。《春秋左氏传》,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部兵书:所记242年历史中,记录军事行动多达483次。孙权把《左传》看作和《孙子兵法》一样的将帅必读书;东吴名臣张昭,晚年时专心研究《春秋》;南宋名将岳飞,喜欢读《左传》和《孙吴兵法》。依当下的眼光来看,关羽一生的作为更像书呆子,所不同的是他以行动实践他的梦想,而非空想。他无视一切,我行我素。史载他“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袁)绍诸将莫能当者”,那种以一人面对一支军队而视若无人的气概,恰是他终其一生自由精神状况的真实写照。他坚持着,看世人放弃;他厌倦地看世人去攫取财富,去为美女、为生命而不断变换立场。一切习以为常,他甚至不能够憎恶,于是在深夜每每孤独地隐身于《春秋》之中。而这个人的内心又有着何等的高傲。在演义小说中,三国人物中唯有关羽称“某”,他的朋友和敌人称他“云长”,同僚、下属和盟国敬畏地称他为“君侯”。他更是一个性情中人。与三国时的吕布不同,关羽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有为和不为之外天马行空。这是一个具有如此强烈的真实的人,以至于普天下人都窥知他内心的骄傲,没有人敢于正面撄其锋芒。他似乎不屑于掩饰什么,他的一切昭昭然呈现于日光月光之下——他不可能在曹操的阵营久留,曹操早已看了出来。他就要离开时曹操有所察觉,差大将张辽询问他,他并不讳言。他镇守荆州,虎视江东之地,有吞并之心。江东自孙权以下的大小臣僚自他进驻荆州之日起,便日夜宛若芒刺在背。他其实不懂什么政治,也许还憎恶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虚与委蛇。他终其一生,也没有学会那些虚伪。他的个人品质,却高高翔舞于三国混乱的天空之上。因此,视关羽的高贵气质,他也不可能出生于一个贫寒的、为生计奔波不暇他顾的家庭,更不可能没有受过教育。从另外一方面看也不会这样:他在日后相识并结为生死之交的两个朋友也非凡俗之辈。与表面看上去的不同,这三人似乎都有着强烈的艺术气质。刘备虽不喜读书,但好狗马、音乐、美衣服;张飞性豪,却擅长书法,其八分书颇有造诣,清代文人纪晓岚曾赋诗称赞。张飞还擅长画仕女图,其画与三国魏文帝曹丕齐名。《历代画征录》载:“张飞,涿郡人,善画美女。”刘关张三人皆有异相。他们共结死生之后,常常同榻而眠,除却共同的志向即兴复汉室之外,他们之间不可能没有彼此相似的情趣和共同话题来使他们的心灵走近。从史载中我们得知,关羽“美其须髯”,与“好美服”的刘备一样,对个人的仪表也注意修饰。一个在戎马生涯中留长须并不断梳理的将帅,还不算注意修饰个人仪表吗?


编辑推荐

《关云长:遗失的血性》由玄武所著。关云长从一个历史人物一步步走上神坛,成为历朝历代官方和民间祭祀的神灵,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惊奇和思考的问题。作为历史人物,正史里有详细的记载,他的义、他的勇、他的信、他的武、他的仁、他的智,都被描绘得详细具体,他成了儒家的一个重要模范人物;在民间,人们争相祭拜他,向他祈求保佑,他成了人们心中异常神圣的神灵。关羽,不仅是人是神,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关云长 PDF格式下载



在《关云长:遗失的血性》中,作者试着以散文的形式来完成他对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反思,精到的议论、真挚的感情、生动的叙事总是激起心中很多共鸣。
此书在一个宏阔的历史背景中彰显人物的性格、精神,作者以散文书写人物,娓娓道来,最大真实地还原着那段历史的原貌,还原着一位由人而神的大神的历史,罗列了正史与演义的多处不同和多处印证,作者这种力求真实的写作也是我喜欢此书的原因。
读一本传记,读者也很希望看到一个真实的人物。


说实在的,经常买书,但到手的书,值得花时间阅读的书寥寥无几。作者的浮浅,书商的惟利是图,让当下文化界优秀的作品少之又少,读到一本好书,会让人欣喜不已。
本书我以为可称为当代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好书。
它的好,不仅可以让读者窥透几千年,了解到历史上真实的关羽。作品以散文体的形式构建,它比《三国志》更丰富、比《三国演义》更真实、我以为本书是迄今为止写关将军最出色的一本书。
从结构、内容到语言,本书犹如书中主人关将军一样是给人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
持久以来的太平生活,已经让某些刚性的品质在人的意识中模糊,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是安稳的,亦是恐慌的,没有尊严的。《关云长:遗失的血性》写于这个信仰危机的时代,作者再次将关将军的英勇、真实、忠实、义气展现在大众眼前。他的尊严、他的骄傲、他的真实,足以让今人震撼与汗颜。
《关云长:遗失的血性》也是一部上升到民族与人性的高度上的作品。是值得每个中国人都去阅读的一本书。


一部三国史,波诡云谲,雄杰如云,尤以关羽超群绝伦,忠义千秋的气概,至今海内外敬若神明。难得玄武史才文才兼备,把一部《关云长》写得醇厚密致,文势如虹。虽写的是关羽,实是一部遗失的中国“血性史”,非寻常“煮史”类作品可比。


《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岳川博欣赏此书后认为:《关云长》一书作者的功底很不错,是位人才,从文风上看,有一些孤高的气质以及英雄主义情结,也当是位性情中人,一个可交的朋友!

作家陈为人看我《关云长》一书对作者评论道:我喜欢你文章中喷薄而出之血性,那不是现时文章中充斥的脂粉味可比拟,那些自我阉割,自我去势,迎合别人话语的媚言馋语,正如元好问评价秦观秦少游为“女儿文”一样,而你是男子汉的述说!


此作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丙”与“丁”这两个章节。
“丙”这一章,可以说是作家对于历史上的关羽戎马生涯战斗经历一种真实的还原与再现。作家从刘关张结义后最初讨伐黄巾军的行动写起,一直写到关羽最后的驻守荆州以及在荆州的最后失败。
真实的历史还原固然重要,但相比较而言,要想重现关羽的形象,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作家对于关羽的精神定位问题。
而这,则正是接下来的“丁”这一章所主要阐发表现的内容。其中,尽管说作家对于关羽后来怎样一步一步地成为中国公众信仰的神圣过程的考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我看来,更为关键的恐怕却是第“壹”部分,作家对于关羽所作出的精神定位。


我个人更感兴趣的,是书中对于关羽“恕道”的理解和定位。在“五德,尤其是恕道”这一部分中,书中充分地肯定了关羽的“义”、“礼”、“智”、“信”、“勇”这所谓“五德”的同时,紧紧地抓住史书中关于关羽“恤小人”记载,升华肯定了关羽一种难得的“恕道”精神。
关羽身上“恕道”精神的发现与阐释,正是作家从现代人的立场出发,对于关羽所进行的一种全新理解与重构。


作者认为,大神关羽,在中国文化中,其实出演着非常重要的民族父亲的角色:“他如此真实和生动,我们几乎可以感知他飘逸的美髯,但他以父亲的威严和我们保持距离,我们是敬畏他的孩子,不敢去拂动他的长须。他凝重庄严,不可超越,没有人可以赶在他前面,没有人可以凌越他,因为没有人可以凌越他的父亲,从草民到帝王概莫能外。他是所有人精神上的父亲。”“他是民族的精神之父。”必须承认,就我个人对于关羽的一种体会与认知而言,作者把他解读定位成中华民族的精神之父,不仅是新鲜的,而且也还的确有着相当的合理性。


该作对故乡、故土出生的战神关羽的情感表达方式对我亦有冲击力。即古典又现代,唤起民族渐渐远去的血性,唤起支撑数千年的文化基因。用关羽的故事再现了作者本人的价值观,令读者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中受到触动。
这是一本奇书,可称为关帝的异代知音。
关羽文化方兴未艾(或曰复兴),这本书可视为一个信号。


关羽是我国铮铮铁骨的热血男儿。


帮同事买的,关于书的内容,具体我也不知道


给爱人买的,说挺好的


看了好几遍了,很喜欢关云长,但对书中的一些内容表示没兴趣。大体还是好的,激起了心中的血性


读了几十页,与期望想看到的东西有些格格不入,所以谈不上喜欢,和“还不错”相去也有些距离。史料堆积、故址罗列、年代交错,所有这些都是本书的硬伤。如果说这本书还有一点引人眼球的地方,那就只有书的名字还够血性、够义气,如果不买倒会披上“小家子气”的名声似的。
我想,这或许是“卖纸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营销之法吧!不管书怎样,总该从中学到点什么才好对得起支出的银两!
各位看家,共鉴为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