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太平天国

史景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30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史景迁  

页数:

440  

译者:

朱庆葆等译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太平天国历时十年,数千万生灵涂炭,中国一流的政治人物、兵力财力几乎尽耗于此,作者在试图追寻洪秀全心中的宗教热情时,也在思索:有些人坚信自己身负使命,要让一切“乃有奇美新造,天民为之赞叹”,极少计算后果,而这是否就是历史的大苦痛?对于太平天国和洪秀全,人们并不陌生,学术界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阐述。史景迁并无意于写一本太平天国全史,而是想通过提供一个排比有序的历史脉络来了解洪秀全的内心世界,去追索他的行为逻辑。

作者简介

  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世界著名汉学家,现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史氏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从他取名蕴含景仰司马迁之意可见他对此专业的热爱)。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他的观察与研究结果。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使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成为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

书籍目录

总序/郑培凯 鄢秀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城墙
第二章 传经
第三章 家境
第四章 天战
第五章 启惑
第六章 出游
第七章 紫荆
第八章 奇梦
第九章 团聚
第十章 突围
第十一章 永安
第十二章 追丘
第十三章 天京
第十四章 三船
第十五章 裂痕
第十六章 杀戮
第十七章 家党
第十八章 番师
第十九章 干王
第二十章 孝全
第二十一章 雪降
第二十二章 死别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前言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最诡奇的人和事件之一。19世纪初,洪秀全生于华南一个普通农家,做过村里的塾师,当时传入中国的西洋思想让年轻的洪秀全深为着迷,其中以某些基督教教义影响他的命运最深(有一群新教传教士和当地信徒专心把《圣经》和一些阐释教义的文字译成中文)。洪秀全刚接触这个宗教不久,但他的内心有一部分与时代的脉动相契合,使得他对基督教里头的一些要素作了字面上的理解,深信自己是耶稣的幼弟,天父交付给他特殊的使命,要把神州从满洲妖族的统治下解救出来,带领着选民,到他们自己的人间天堂去。洪秀全怀抱着这种千禧年式的信念,从1840年代末开始纠集一支“拜上帝教”信徒,到了1850年汇成太平天军。洪秀全带领这支军队,转战华南华中,攻无不克,但也生灵涂炭。1853年年中,洪秀全麾下的水陆联军攻占了长江重镇南京,把那只存在于经文上、出于想象、扎根于土地的社会,创建为他们的太平圣地,并以此作根据地达十一年之久,直到1864年为止——其间有两千多万人或战死、或饿死——洪秀全及其残兵则死于兵燹饥馑。1洪秀全及其信徒在一种天启式的灵视(apocalypticvisions)之中步上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浩劫,其根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在这种灵视出现之前,许多文明盛行的是不同的信仰模式——在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伊朗文明中尤其明显。照之前的这种信仰模式来看,宇宙是秩序、繁荣与黑暗、混乱、毁灭这两种力量之间脆弱但又僵持不下的平衡。用《奈费尔提蒂预言书》(ThePropheciesofNefertiti)来说,尼罗河的潮涨潮落本身就是这种恒定模式的明证:赤足过对岸,欲求水载舟,奈何河变岸。岸地将变河,水流复变岸。2在当时,死亡被视为沉寂,一种永久的等待,毫无苏醒的希望。虽然当时可能借着各种厚葬仪式,或是把心力放在生者身上来表达慰藉,但是人死是不可能复生的。在苏美尔人的《吉尔伽美什史诗》(EpicofGilgamesh)中,死亡把人带到了终点:进此屋者永不可出,入此路者永不可还,进入此屋永无光亮。3但是约自公元前1500年起,被称为琐罗亚斯德(Zoroaster,或作Zarathustra)的波斯先知创立了一种信仰模式,我们称之为“千年盛世说”,向人许诺了一个臻于至善的世界,混沌消弭,和平万代,由一位不受挑战的神灵统治没有改变的国度4。这些信念动人心弦,力量极大,也渗入许多民族的思想意识之中,透过叙利亚-巴勒斯坦各部族,又启发了杰里迈亚、但以理、以西结等人做先知式的预言,这些犹太教先知又影响了拿撒勒的耶稣和《启示录》的作者。这些经师和先知预见,在新世界实现之前,两股力量会有一场天启式的殊死争斗,善的力量历尽艰难之后,终将胜利,而恶的力量则将从世界消失。中国后来也出现了类似的转变,而且就我们所知,这个转变是独立衍发的。中国人一直接受物质相生相灭的观念,成于公元前1000年的《易经》是最有名的说明。照《易经》的说法,创造的力量至多“或跃在渊”。若是发生冲突,“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而世间事物如火,“焚如,死如,弃如”5。成于公元前5世纪的《老子》影响后世中国人极大,在书中,相生、相克和天道无常的概念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老子有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在所有存在形态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6。这些观念看似根深蒂固,但也逐渐有所变化,各个文明都有这个情形。《老子》的经文有歧异,含义也差异很大,到了公元2世纪,“太平道”的观念伴随着“天师道”的观念开始在中国生根,便是应经文的歧异而生。这些宗教运动有其救世的成分,企求一个至高的救世主,解世人于灾厄,开创太平世道,结束以往的一切。公元2世纪的一部经文中有“僮儿为群……吾自移运当世之时,简滓(择)良民,不须自去,端质守身,吾自知之”7。在公元3世纪到6世纪之间,随着道教各种门派和传入中国的佛教相互补充加强,这些天启式的想法变得越来越明确而强烈。疫病饥荒四起,君主暴虐无道,洪涝时有所闻,在在说明毁灭之日不远矣。只有少数人在天上救星及其在世间的代表带领下,才能躲过这场浩劫。大难结束之后,虔诚的信徒聚在一起,共组桃花源,过着安详和谐的生活。8自彼时以降,千年盛世的思想和天启式的信仰始终活跃,而且中外皆然。无论在中国或欧洲,倡导这些信仰的人将之同激进的政治与平权主张相连结,从穷人中吸收到信徒无数,每隔一段时间就率领他们与国家作武力对抗。在中国,从10世纪到19世纪这段时期里,朝廷常将这类起事归咎于“白莲教”的教众,但其实在白莲教教众之间并没有统一的中心教旨,他们只是一群彼此冲突、相互竞争的宣教和反抗群体9。在欧洲,宗教改革之后仍有许多支千年盛世派别挑战罗马教廷,而且力量更为猛烈。清教徒的理想转到北美殖民地的沃土,乍看之下找到了建立各种“新耶路撒冷”和“祈祷之城”的完美环境。虽然那些抨击过分自由和平等的人仍然在为这个世界的末日提出新的时程,并以“联邦主义者的千年盛世论”(federalistmillennialism10),让《圣经》中《但以理书》和《启示录》所展现的世界如在眼前,但是这种理想面对18世纪的现实,势力已不如从前。这些信仰的力量在19世纪初透过美国浸礼会传教士而带到中国,并强化了原先来自英伦三岛和中欧的福音派新教传教士的讯息。到了1830年代初,这些新势力在华南扎了根,将与中国固有文化一同争相影响年轻的洪秀全。本书就是要讲述这番因缘际会的结果。我有幸承简又文的教诲,接触到太平天国史的各个层面;简先生是研究这场奇异起义的大学者之一,恩师芮玛丽(MaryC.Wright)在60年代末邀请简先生访问耶鲁,以期他能将那部洋洋洒洒的三卷本太平天国史简写成一本英文书册11。我当时虽然很迷太平天国史,但是这二十年我压根没想过会去写太平天国。在大陆,除了简又文之外,还有几百位历史学家和编辑人员在从事太平天国研究,这是因为共产党当局把太平天国看成社会主义者的原型,他们的经验可作为革命的借镜,而且太平天国的失败也说明:如果没有纪律严明的马列政党来领导,这类农民起义不可能竟其功。而且,几乎所有现存已知的太平天国文献都已译成英文,不难找到;我以前以为,太平天国的相关研究都已做尽。不过,在80年代末,我获悉在伦敦大英图书馆发现了两种太平天国文书,共分三卷,是1860年代初在南京印刷的。这些文书记录了一系列的显圣,据称是耶稣和天父传给世间的太平天国信徒的。承蒙大英图书馆准许,我得以查阅这些文书的原件并制作复本;后来我去了北京,见到了发现这些文书的王庆成,并就其意义作了充分的讨论12。我才了解到,这些文书的发现确能让我们对太平天国有新的认识。当然也可说,新发现的文书所载的这类显圣算不上是确切的史料。但是这些显圣的时间地点是如此精确,而且还细述了几位太平天国首领及其信徒的举止,在我看来,这的确照见了这场起义。更有甚者,这些记录编排清楚,让我们一窥太平天国两段关键时期:其中一组(据说是来自耶稣)集中在太平天国在广西山区的成形时期;另一组(据说是来自天父)则集中在太平天国治理南京的头几年。这些显圣也与太平天国史上的许多别的事件有关:在记录耶稣降凡的那两卷,在当时农村社会这方面,提供了许多全新的资料;而天父显圣的部分则让我们对太平天国史上各个事件与洋人访问天京之间有何关联,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不过对我而言,这些新文件的用处主要在于照见了洪秀全这个人,它们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受他感召的信众,以及洪秀全及其追随者如何回应那些信众。我们若想了解这些以救世主姿态出现的领袖如何创建一个可供驱策的实践基础,那么这些问题至关重要。13以洪秀全为题写作,我几乎马上就意识到,这既是写经也是写人,而且写的还是经文中的经文——《圣经》。我不是专门研究《圣经》的专家,也不敢以《圣经》专家自居,前景一片茫茫。但我曾在几所每天必读《圣经》的学校里读过十几年书,我能了解,洪秀全从《圣经》中得到的力量、灵感和使命感是无可否认的,虽然他对《圣经》的反应是那么的个人化。这有一部分是因为洪秀全读的是中文的《圣经》,翻译的人是皈依基督教的中国人,或是住在东南沿海城镇、略通中文的西方新教传教士。这些翻译颇多任意发挥之处,语意含糊、讹误,原文所无之反意,造就了洪秀全的信念和命定感,却没有正式的宗教教育,这让我倍感兴趣14。这等于再次说明了在没有引导的情形下,传递这么一本有爆炸性的书,是非常危险的,而且也说明了西方对洪秀全的影响有多大;它也助我了解洪秀全最后得到《圣经》时,为何将之据为己有。也因为《圣经》是洪秀全的,所以他想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可以照自己的意思来进行修改,如此便能以“更纯正”的方式把上帝的旨意传达给信众。我无意写一本太平天国全史,也无意阐述洪秀全宗教信念的各个层面15。我当然也无意说洪秀全对中国的社会、宗教,还有他军事神学的思想都是混沌一片,不够完整。本书的用意在于提供一个排比有序的脉络,来了解洪秀全的内心世界,并说明当他内心的想法和外在的脉络合拍的时候,吾人便能追索他行为的逻辑。许多问题仍无答案,最关键的或许是洪秀全的性格和他挑起的那场天启运动之间有何关系。1840年代,洪秀全开始向广西山区一小帮农民和短工传道时,他曾想过由他的信念所启动的事件,其发展将导致千百万生灵涂炭,让中国一流的政治人物集中财力兵力,耗十年岁月来镇压吗?大概不太可能,因为洪秀全以为自己就是上天的力量,慢慢相信自己已经不受世道评判。如果,他真的想过的话,那么他仔细读过的《启示录》已明载,这等浩劫早已被道出了,混沌惧怖不过就是行将来临的光荣和平的一部分而已。我心里头没有希望洪秀全实现目标的念头,但我也不能全然否认他的追寻中有真诚的热情。本书卷首语引了济慈的诗,它就是由《启示录》而来,有些人相信自己身负使命,要让一切“乃有奇美新造,天民为之赞叹”,而洪秀全就是其中之一。那些从事这等使命的人极少算计后果,而这就是历史的一大苦痛。史景迁1995年5月15日书于美国康州西港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在其中每一个世纪都选择了一、两个专门题目,写出生动的叙事(narrative)长篇,从正面或侧面勾勒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这是史学家的真本领,也是史学的最后归宿。就我阅览所及,在并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学者之中,好像只有史景迁一人具有这一特殊的本领。为什么呢?我想这是因为他不但史学的功夫深厚,而且文学的造诣也超出侪辈。  ——余英时(史景迁)描写历史人物的性格,也往往从细节见到性格,于是这些人物不是平面的面谱,而是有笑有泪的活人。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都在他的笔端复活了。……中国史学的祖宗,太史公司马迁,其文笔之优美,使《史记》不仅是历史记载,也是文学作品。这一传统,自清代考证之学独擅胜场,文章之美,已不受重视。史景迁先生的著作,堪为我认借镜。  ——许倬云史景迁文体自成一格,剪裁史料别具慧心,从不大张旗鼓,宣扬新的理论架构,却在不经意处,以生动的故事叙述,展现了历史人物与事件所能带给我们的历史文化思考。史景迁运用文学材料的历史书写,当然不是呈现实际发生的史实,不是妇人王氏的“信史”,却可以引发读者想象清朝初年的山东,在历史意识上触及当时历史环境的“可能情况”。  ——郑培凯


编辑推荐

《太平天国》编辑推荐:欧美研究中国史奇才史景迁的精装中文简体版作品之一;以深厚的史学功底,付诸精彩的文学笔法,通俗易懂;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让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为成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历史文学、人物传记相结合的最佳典范之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太平天国 PDF格式下载



太平天国历时十年,数千万生灵涂炭,中国一流的政治人物、兵力财力几乎尽耗于此,作者在试图追寻洪秀全心中的宗教热情时,也在思索:有些人坚信自己身负使命,要让一切“乃有奇美新造,天民为之赞叹”,极少计算后果,而这是否就是历史的大苦痛?对于太平天国和洪秀全,人们并不陌生,学术界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阐述。史景迁并无意于写一本太平天国全史,而是想通过提供一个排比有序的历史脉络来了解洪秀全的内心世界,去追索他的行为逻辑。


1. 欧美研究中国史鬼佬史景迁的作品之一;
2. 以第三只眼看太平天国,不算精彩的文学笔法,通俗但不易懂;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我看是吹牛的
3. 历史文学、人物传记相结合的最佳骗钱典范之作。
4价钱太贵了


史景迁并无意于写一本太平天国全史,而是想通过提供一个排比有序的历史脉络来了解洪秀全的内心世界,去追索他的行为逻辑。


据某些日本外交官的观察,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有太多的一致性,突出的特点是,二者都有大陆国家的大气,在处世的观念上都奉行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的态度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在宗教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很多外国人了解了中国的宗教后,都有一大堆的困惑。比如,中国人对于宗教的庸俗态度(拜观音是为了求子;拜财神是为了发财,不象西方人那样,是为了赎罪或是为了内心的解脱);中国人的宗教偶像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比如同一座庙里,儒释道的领袖可以同时出现,而西方的宗教里,只能信奉一个偶像,否则就是大逆不道);还比如,在宗教仪式上中国人也是世俗化的,我看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看到这个洋鬼子用了这么一个名字,我想起了李鬼)的一部作品《洪秀全: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时,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洪秀全定都南京以后,邀请一位传教士来布道。结果该传教士发现,洪秀全们在敬奉上帝的时候,供桌上摆了很多馒头,点心,冷猪肉之类,哈哈,这个传教士就十分恼火,觉得把人间的俗物摆在上帝面前是对上帝他老人家的侮辱。
  
  我觉得,中国人的实用主义(包括在宗教上的实用主义)有着深厚而长远的文化传统。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儒家文化里,孔子就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他着眼于现实,对人类为什么而活着,鬼神上帝的有无,都没有任何兴趣。孔子的一个弟子问到“死亡”这样一个问题,孔子就很恼火地回答“一个连活着是什么都没搞懂的人,还谈什么死亡呢(未知生,焉知死)?!”(死亡是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同样,当孔子的一个弟子问到如何伺候鬼神时,孔子也没什么好话,“一个连人都伺候不好的人,谈什么伺候鬼神呢(未知事人,焉知事鬼)?!)”
  
  这种观念影响下的中国宗教,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发生。比如道家修炼是为了长生不老,达到“羽化等仙”的境界;禅宗的修行也是为了“涅磐成佛”。也就是说,大家修行,都是为了个人的私欲,根本没把什么太上老君啊,佛祖啊当回事,你老哥能成为偶像,我刻苦修炼,照样可以和你并驾齐驱,这种情况如果是发生在西方的宗教里,是绝对不允许的。
  
  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三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第一,是在宗教界,如上所说,大家都是为了自己在修炼。第二,是士大夫阶层,中国的文官选拔制度造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大批熟读诗书的文人成为政治家,他们这帮人精神怎么寄托呢?有琴棋书画,当然也有寄情宗教的。但是当官不能同时出家,因为士大夫们信奉的儒教啊,所以就产生了宗教界的“票友”一族。什么“居士”“散人”,都是这帮票友的雅称,他们很难说对佛祖,太上老君有什么信仰,之所以掺和进来,也不过是游戏一把,寻找一个心理寄托罢了。
  
  第三,是底层民众,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国,饿肚子的历史几乎是有了中国人那天就存在了。底层的人民天天在温饱线上挣扎,遇到的多是疾病,饥荒,所以信仰宗教,也不过是为了消灾免难,所谓“病笃乱投医”,“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所以什么样的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我有没有用:)。我们看到民间的“泛神论”很流行,神话人物(比如玉帝,龙王),帝王将相(比如包公,关羽),死去的先人,都可以成为老百姓心中的神;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中国人饿了几前年了,饿怕了,所以觉得神仙也会饿吧,因此就供奉很多馒头,点心,冷猪肉什么的,把一场神圣的宗教仪式,搞出了人间烟火味,哈哈。我看近代以来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时,发现了这么一条谚语,当时河北一带的老百姓用歌谣回答了他们为什么要入教的原因(当时教会为了吸引教众,会给他们提供粮食,金钱什么作为诱饵):
   为什么要受洗,为了米六斗。
   为什么要入教,为了钱八吊。
  
  总的来说,我觉得中国人对宗教的实用主义态度很好,既信又不信。信了可以缓解生活的压力,不信可以减少对宗教的狂热。但是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当宗教成为反政府的旗号时。


太平天国(欧美研究中国史奇才史景迁,追寻洪秀全的内心世界)(精装)非常非常的满意


屡试不中的乡土秀才洪仁坤自认身负使命,率信众热情追寻奇美新造,不计后果,这便是历史的苦痛。《诗》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不太平的天国为祸二十余载,两千万饿殍遍南国,数百位时代名流陷其中,国库公帑难堪重负,地方督抚渐成国中之国。史景迁版《太平天国》,带我追索洪氏行为逻辑。


太平天国历时十年,数千万生灵涂炭,中国一流的政治人物、兵力财力几乎尽耗于此,汉族官僚由此崛起,清政府中央集权开始分崩离析,开始了晚清的新阶段。洋务运动,同治中兴。
本书以心理分析为主要特色,剖析洪秀全的内心世界,去追索他的行为逻辑。


史景迁的文字优美引人入胜,其并不仅仅还原历史,而是对“何以如此”进一步阐发,探微深幽,令人佩服。《太平天国》一书犹如重温当年洪秀全所走之路,白描式的再现了天国旧梦。沿着洪秀全的足迹,我们清晰看到天国走向,从一本破旧传教书开始,洪踏上了他的天国之路。其间的艰难险阻不必细说,然定都后的种种荒唐令人不解。我所受的教育一直高度赞誉“这是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但现在我发现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太平军辗转数省作战数年,到处是生灵涂炭,结果仅仅是为了天王的梦想,至于这些得权的农民如何胡作非为不忍去说。说中对天京事变的叙说,与以往教科书不一致,也可见历史的任人打扮。
史的功力的确深厚,光是参考书目就看得我头晕眼花,外国学者的这份认真实在令我辈汗颜。更兼文字如诗,处处皆是风光,美不胜收。这些,思之令人妒忌啊!


史景迁,大师级的史学名家。我们国内出版的有关太平天国的书,老实说都是假史伪史政治史观念史。海外汉学家由于其学术立场政治立场相对客观,才能稍窥历史真相。


欧美研究中国史奇才史景迁,追寻洪秀全的内心世界


史景迁先生作为20世纪重要的美国汉学家,对于中国历史的认识与评价很值得国人重视。特别是对太平天国的历史评价,近年来即便是在国内也有了新的变化,尤其需要了解各个侧面的观点,以便得出更加客观的看法


大意如此:“史景迁的《太平天国》的写作视角就如同洪秀全身边的一台摄像机的角度,如此身临其境的描写,便将真实度大大还原。”太平天国起兴败落的原因未必是教科书上的套话,我们需要更多的视角来还原当时的情况,史景迁这本无疑是其中优秀版本之一。只是现在还不知道广师大版有无对台版的删节。不过,写过去,应该尺度可以放大一些吧。


基督教传入中国,虽没有成为全民族的信仰,但与基督教在全球推广中造成的影响一样,在中国也造成了十分惊人的影响。十年时间,半壁江山破碎、上千万人口死亡,这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可以说象扫帚星一样划过中国的天空,带来太多灾难。也带来太多的思考。

受过中国传统历史教育的人对太平天国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甚至可以说是偏颇。真正了解了太平天国,不禁让人对人性中恶的一面、消极的一面不寒而栗。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其领导层的廉洁是其成功的保证。太平天国、乃至陈胜,他们的作为不败亡才怪呢。

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进步,是多么艰难的事。中华民族屹立世界发展民族之林数千年而不倒,吸收各种先进的、次先进的甚至不先进的文化并加以融合,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我有幸生在中国,对此可以有深刻的理解,相比西方国家来说,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是人类文化发展所必需的要素之一。

太平天国的覆灭,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组成,为后人提供了一份十分难得的研究材料,它与十年文革一样,是一道营养丰富的食物、是一剂药力深厚的良药,是中国走向辉煌的基础。

本书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太平天国进行了全面的(也是简要的)描写,对太平天国没有了解的人,从本书入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国内对太平天国的历史记载和评论总是带有一些政治上的回护,很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史景迁的历史很客观,看看可以了解真相。史景迁的文笔很美,打破了国内历史的公文式写法,也不同于“当年明月派”的戏谑性油滑笔调。历史应当正视,但不必正襟危坐;历史应当深思,决不能当做儿戏。


史景迁的书收了好几本了,一直在等这本书降价;
终于收了!太平天国有太多真相等着揭开;多年来,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宣传需要美化得离真实越来越远,还好越来越多真实的历史真相被展示出来。


第一次有机会深入了解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历史。长久以来被奉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显然被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化了。本书以相当客观的史料,站在相对公正的立场描述了洪秀全的一生和太平天国的始末,没有刻意地美化或丑化这一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事件。值得深思的是:像洪秀全这种人格异化的人领导的离经叛道的太平天国运动,如何能够在千年中华文化传统尚未分崩离析的满清年代里迅速兴起又快速灭亡,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太平天国的故事最不好写。这个平均主义的乌托邦在短期内就堕落并崩溃,这其中的吊诡,即便是史景迁这样的大家也没有透视


史景迁写得不错,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太平天国.


一个外国人写的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历史事件,竟然如此的好看,娓娓道来,不存在所谓的阶级立场,淡淡的笔触,淡淡的评价,给你清楚的介绍了洪秀全和他那个四不像的所谓天国的历史,感谢出版社


那阶段刚好在学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这段历史,看一下,多拓展点是不错的。


史景迁的书可读性都不错。太平天国和共和国颇有可对比的地方,很多相似、同构处。


一位美国的汉学家写的书,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太平天国。


这本书很给力,史景迁的文笔就是好,深入洪秀全的内心世界,真不愧是名家大作呀


贯串始终的是洪秀全的心理状态,全书把焦点集中在运动的主要人物上,只对重要事件进行了清晰的阐述,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个人对史景迁的书都还是比较喜欢的,从文笔上轻松连贯,视角上从人物着眼,人物身上的细节被充分挖掘,但是又不失史家的严谨。而且这系列的书翻译还是不错的,能够较好的反映原著。


拿到书后还没认真的看,给自己找个时间,好好的看看这本书,希望这位老外给我们呈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太平天国股市,不一样的洪秀全。


百年过来,这个世界上硝烟并未散尽。而今,我们在信仰什么?又在做些什么?读读史先生这本《太平天国》,我们或许会想到,这何尝又不是一个“历史的大哉问”呢?


第一次读,颇有触动。写的极棒!想必历来的任何政权统治必有一个价值导向,如欧美的自由民主的政府,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政府,太平天国是一个基于圣经建于幻想而勾勒出的拜上帝教会组织,即使是近代国民党被驱除出大陆也是基于人民当家做主的价值导向。由此可以看出价值导向的对于人性的驱动力是何其强悍,由天王的几个梦的解析和衍伸,竟可以建立成如此强大的政权。而天国的倒塌,最后也体现出了这种难经现实考验的价值观与现实的冲突,东王依仗代言身份为所欲为,天父子之寻求其他诸王的保护讨逆成功。而后天王以家族企业的方式管理这个内外交困的国家,逼得当时仅存的老一辈将领年轻的翼王出走。可见天父所传言之,天下皆兄弟实为愚弄百姓制约军臣而已。因此,一个国家的价值导向不仅要能够利于政权的统治,也要能符合社会的需要,符合所有国民的利益。否则,仅仅是愚民的价值导向则是没有现实基础的。如今,中华大地,上有政治宣教,下有拜金主义。不知华人的未来走向哪里,无需外贼,必有一日,我们自先乱了。


太平天国历时十年,数千万生灵涂炭。


书的印刷纸质都很完美。作者史景迁学识渊博,旁征博引,思路独特,见解深刻,作为一个外国汉学家,能有如此高的声誉确实不是偶然,需要静下心来读。属于“可以获得知识并提升境界”这一层次。


史景迁的作品从一个西方人的视角解读中国的历史,有时旁观者清,很多观点都与中国传统的观点不同,更加客观,以实论史。


一个老外对中国的历史认识如此深刻,一个学者学术著作如此生动,服了。太平天国,更像是一出闹剧,但不剖析这场闹剧,它就会再次发生


历史的现场感,可以当作故事读。和罗尔刚的太平天国史对读,现有意味一些。


外国人的视角看太平天国,大师的作品不得不赞一下,很好看


从另一个视角去阐述太平天国历史,语言表达平易近人,抓住了我的阅读欲望!读得过瘾,很喜欢!


从另一个角度看太平天国,从一个角度看晚清历史,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革命


还没看多少,最近在听单田芳的《太平天国》,所以就买本书读读,戏说和史实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历史。


太平天国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教育为立国之本。愚昧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最大敌人。一个民族要想发展壮大,教育为先。试看改变现当代历史进程的,有中国人的身影吗?对不起,我没看到。我只看到了一个一个伪太平天国。因此,教育是民族兴衰的标志。而对国民的教育必须是无偿的,否则,人为设置门槛,那只是是永远的愚昧和落后。


从小对太平天国的历史了解是从课本上知道的,但是能从一个外国史学家眼里来看这段历史,能开阔对太平军的历史眼界。很不错的书


外国人写的太平天国历史,重视史料,值得信赖,值得一读。


这本书改变我对太平天国起义印象,外国人写的很好,喜欢历史的朋友看看吧


关于太平天国历史的书里写得最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是中国人写的,只好说旁观者清了。


虽然这种写法看来有点别扭,但是史景迁毕竟开辟了一种研究范式,读起来没有条条框框。了解内心世界原本不是历史学者能做的事情。


史景迁也算是国外研究中国的“大家”了,跟着他的笔下,重现清末那段特殊的历史。。。


喜欢太平天国历史的,可以看看


书翻译的不错,语言读起来很顺,而且书的装订设计感觉也很舒服。比较客观的描述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刚收到打开一看就有些放不下手了,还在看,没看完,不错的书,推荐!


对太平天国历史客观公正的描述,非常值得一看。


史景迁的书好读,老外写中国史,娓娓道来,不像中国那些老学究掉书袋。


这是我购买的第二本史景迁的作品,读了以后觉得,他比我们的一些号称历史唯物主义的作家们,更为重视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文化传播对人的影响。


换一个角度观察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一本具有参考意义的太平天国研究著作。


美国人写太平天国的书,比较公正客观,值得一读。


不同的写太平天国的视角。


一直很喜欢史景迁写历史的角度


以前脑海中固有的认识,总会被新的知识来冲破*对太平天国的认识也如此*书中也有写错的地方,但总体极好,能认识到太平天国的局限性*


史景迁的书总是能够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细致的考证,严谨的文风,再现出了一段真实可信的历史


想知道太平天国的真实情况 听说以前传统告知的都是假的


原来如此,太平天国跟教科书写的不一样


虽然很喜欢史景迁,可是有些论点,翻译过来的词语,读了确实不是很习惯,这方面历史还是读了国人的比较好,但是这本书可以拿来参考很不错,有些论点很新颖


了解太平天国的一本好书,以前不清楚太平天国,看了之后才了解


这是我了解太平天国读的第一本学术性的书籍,感觉不错,文笔很好


太平天国故事太多,这位的写法,真是越来越迷惑


史的作品有一种独到的微观视角,没有像一般中国人的作品那样,几乎以天国的权力斗争为唯一的着笔点。一方面,它更加关注天国发生前后的社会生态和民众生计,从而让人更容易理解这场暴动如何发生,并迅速席卷江南大地;另一方面,他对宗教影响和外国人与天国的关系着墨较多,提供了许多其他书上难以找寻的素材。


很好奇老外是如何看待太平天国的,没想到,分析的比国内的专家还专业


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太平天国,可能对我们看其他问题有帮助


太平天国方面的书籍很少,这本值得看看。


关于太平天国的书


与课本里不一样的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留下的,逝去的,是一段记忆和一种精神~这是我至今为止读过的对太平天国有着很精到的评述的一本书~


读过不少太平天国的书籍,这部书刚开始看,感觉不错。


旁观者清,可能是各种原因,然而无论如何,从费正清、卜正民,到史景迁,更加独特、客观、细致……


早就想找些洪秀全的书,没想到还真有,还是老外写的。书的外壳有一个塑料薄膜,没开封,书时精装版的。感觉不错。内容还没看,不过我一看到好评如潮就大概知道这书的内容上的分量了。


视角也很独到。家里差不多买全了史景迁的书,值得收藏。


史景迁作品,先收了


学者写的书跟小说家写的书确实不一样。尤其是在穿越混搭盛行的今天,看到这样平实的一本书,心里还是十分感动的。
内容无可挑剔,书写得很精彩,文字流畅,情节设置也很有趣。既可以当历史故事看,也可以当正史学习,如果是稍感兴趣的人,还能从中发现不少小问题可以自己做功课研究。
SO,内容上真的很不错。
但是,必须有但是,这本书的定价真的有些高,而且字有点小,份量比较轻。考虑到之前的平装版才十几块钱,这本50大洋的不足2CM厚的16开本性价比颇低,这前看了网络评价,也有比较多的人提到精装图书价格太高的问题。

总结一下,如果这本书打折较低,30多块啥的 ,或者您手上有券,还是很值得买的。适合各个年龄层的朋友们阅读噢。


此书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中国历史,对长期阅读习惯中国人写的历史著作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好书,牛人,运输速度也快


史景迁的名字就是保障


奔着史景迁教授买的


史景迁!史景迁!未看完,喜欢他的风格。


因为是史景迁所以买来看看


史景迁的书不要多说


史景迁老师的书很好,书的质量也是没话说,拿在手上特别有感觉。


史景迁的书还是很有看头的,书制作很精良


文彩不错,还天国真相。中国历有改朝换代,取而代之的传统。同胞相残,生灵塗碳,换得城头更新大王旗。


这本书原版叫《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本科时就看过,写的很好,但是因为2004年出版的,所以一直买不到。现在新版出来了,很高兴,赶紧就买了一本,值得收藏


不愧是著名的汉学家,作品一级棒


写历史,景仰马迁的笔法,好名字。看了他的康熙,对其叙事手法很感兴趣,一气买了几本来读。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汇集重版这套书,很受启发。


时代已变得脚步匆匆,席卷着身处其间的人们一起快步向前。如果说这个世纪的国人,除了对旧世界老文化的好奇与探索欲已流失殆尽之外,我想日常之中,丧失最多的,也许就是“感同身受”的能力。
而很显然,这个自称姓史的外国人,给我们开启了另一种探知过去,探知另一个曾真实存在于这个世上的人物的能力。而这一段过去,是我们自己祖先的过去。这一个人物,是属于我们民族可称为一时豪杰的人物。
我们,本不该忘记他们。
我们,本不该等待一个西洋学者把他书写得如此精彩。
精彩得胜过了我们本族群中许多文人。
我只能说,展卷有益,尤其是本卷。


书的内容没得说,很棒!
行文流畅,娓娓道来,洪秀全的心路历程铺设很到位,尤其是当时的社会背景。
书中错字很多,校对太不负责任。


不用说,是很经典的书,尤其是描写洪秀全


史大师经典作品
精装版
收藏首选


无论是原文的内容还是翻译的用语都非常深刻和准确,不愧为史学研究大家的著作。强烈推荐。此书可谓于孔菲利教授写的《叫魂》一书同称为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断代史的典范。


我觉得美国人研究这段历史还是你比较客观的,不必国内一些学者还是有所顾忌历史原因。


一个外国人对我们中国的历史那么热爱。
惭愧啊!


已翻译的黄著,能买到的都买了,必读!一个老外,竟能把中国历史写得那么可读,中国的“历史学家”们,不汗颜?!


国外的人写中国历史的不同点是,他带着感情在叙述,是厌恶是喜爱都行,而不是教诲或夸大,或纯粹是为了写一本书,或者以不容置疑地告诉我结果。这本书有点意思。但没看完,仅此。


看历史还是要看海外作者写的,内容客观,不一样的视角。


了解一下外国人怎么评价中国历史


一直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但不断涌现的作品却在纠正历史教科书的错误,难得不该引起国人的反思吗?


我喜欢作者的行文方式,将纷繁复杂的历史像谈话一般娓娓道来,很受启发。


篡改历史可耻。人们明了真相之后,就会被唾弃!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