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火车印象

赵妮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赵妮娜  

页数:

272  

Tag标签:

无  

前言

进入相机再到纸上的都是片刻,它的另一个名字才叫图像。图像是它的名称,片刻是它的性质。 我的所有火车图像,称为“火车片刻”才最好。 我拍下的就是火车的片刻,在特定的那一个时刻。在忽然的那一个时刻,在我们没有约定的那一个时刻。我镜头后面的眼晴和它的眼神碰撞,快门响起,记录那一刻它的身影和神色。 不能说火车就是那个样子。只能说那个火车的那个时刻就是那个样子。那样的时刻有的已在我们的记忆中安家,有的还没有闯进我们的视线,而那样的火车时刻,只要相识,就将难忘。 一直坚持拍自己目光中、感觉中的火车,而且看重后者胜于前者。 可能是不完整的火车,可能只是一个部位……拿起相机。眼睛靠近取景框,寻找,定位,快门按下的那一刻,画面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因为一些那么繁复、莫名、细碎、强硬的感觉充溢身体,推动右手的食指坚决地动作。 拍摄其实都是时刻,而我的火车。更是实质意义上那一刻的火车,带着强烈的情绪火光出世。 于是,火车存在于那一刻,存在于感觉里情绪中。 火车,换身为片刻。

内容概要

  《火车印象》是一本关于火车记忆的散文集。
  中国人坐火车的记忆,是被拥挤破坏的记忆。因为常常没有愉悦感,就有群体性地厌恶和反感,以致连记忆也是不想要的。
  忘记坐火车的记忆,如此逆反和缺损,有时是坐火车的人的刻意。可是,那几乎没有火车的错,它只是向前向前……
  再向前一些年,或许我们会发现,坐火车的记忆如此强烈地牵引情感,就像一件记录着不幸福往事的旧物,再见依然情深。可是现在,我们几乎已经将它搞丢了。记忆不可或缺,无论悲喜;火车于我们,不可或缺,生活之中,记忆之中。
  多年从事铁道新闻报道的赵妮娜对火车的情感较常人更为深厚,《火车印象》一书中,她用文字来为这段感情写上一个注解。

作者简介

拍摄和写作,涉猎多,出版图书以火车概念为主,另有生活视角

书籍目录

前言:片刻
1 景象Sight
 车窗外的房子
 如果墙会说话
 铁路上的植物
 车上女红
 火车爱情
 零食时空
 孩子,的火车火车的孩子
 那些春运火车的情感气息
2 记忆Memory
 细节中的往事和现实
 詹道天佑
 往事最多的火车
 色味片断
 童年的火车站
3 描写Delineate
 关于火车的表达
 夜晚旅行者的容颜
 捡拾的钢铁记忆
 妹尾河童的火车
4 行业Trade
 闻香识女人辨色识火车
 白色是一种可能
 贴地飞翔“D”生活
 列车时刻表的制作密码
 在该爱的时候爱火车了
 我从青山腹中过
 大秦铁路:世界上运量最大的铁路

章节摘录

有一次在火车上对着车窗外拍照片。车有些晃,硬卧车的过道窄窄,路过的一个男子一半是问一半是自语地说:“拍什么呢?能拍好吗?!” 在火车上拍照还是挺扎眼的,在这个小小的空间,端着相机而能表情自然内心放松,绝对需要一些定力。不过想想,没有什么可看的坐车人,看着你忙乎是自然而然的事。 现在总结了一下,火车上最不尴尬而没有心理压力的拍照,是把镜头对向窗外,你就拍吧,你看不到别人看你,你一直拍下去,别人也少了看你的兴趣。车窗外的照片总是会拍很多,但是最后回到家里,用了USB插口放大在屏幕上,总是找不出几张满意的。在速度带来的摇晃中,在有粉尘的车窗玻璃后面,你的镜头不会有多少能耐。就像男子问的:“能拍好吗?”真是拍不好的! 那前一个问话:“拍什么呢?”我不知道别人,我发现自己拍的主要是房子。 有一种心理和光学结合起来的理论,在相机镜头之外,你的注视由对面景物的品质决定:而透过镜头,你的注视由注视决定。当我发现我拍的多是房子时,我对这个理论的通俗理解是,车窗之外,镜头之中,注视常常无处可去,用了心力而不是随意的对待,房子尽管不是出色的景物,却必然成为注视的中心。 想一想,火车的车窗之外,在田野的广阔背景之下,多数时候是不是就是房子和房子、房子连着房子、房子的转换、房子的风味、房子的故事…… 刚出站时出现在窗外的房子。常常是中老年的状态。在中国近百年的交通史中,铁路是绝对的宠儿,多少城市的心脏就是火车站,火车站周边房子的年龄就是城市的年龄。 车站边的房子都是中年人了,色彩和结构说着猥琐、杂乱、烦躁,林林总总的情绪和往事都在那些房子的身体上缠绕,然后挤进车窗后面你的眼你的心里。火车向前,当房子在车窗外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挤靠近轨道,那是在预示,又一个城市要到了,下一个车站要到了。 许多时候,到一个站或者出一个站,如果走的次数多了,提示的标牌首先是有标志性的房子,然后才是站牌。这几乎是一个规律。 坐火车去西安和离开西安,抵达和别离的标志都是一串砖房子,准确地说,那是一排房子的后背。最显眼的房子是在原来两三层的小楼顶上加盖上去的·用最普通的红砖,在凑合心态下草草地加灰浆垒起,没有正规建筑明确强硬的线条感,表面更连水泥也不抹,老远的就看到砖的红和缝隙间水泥浆流出来的呲牙咧嘴。 那是由局促带来的引人注目,却几乎成为这一个城市在坐火车的人们这里的开关,到了这个开关跟前,无形地按一下,西安这个城市的影像要么被打开,要么被关闭。 飞机让你看到此地的前庭,火车让你看到此地的后院,那么房子,特别是从车窗里看到的车站附近的房子,是这个地方的贴身衣物,带着身体的味道,暴露着真实的身材。 你对此类房子的感受,是上班高峰时的公车上站在你身边的那个少发中年男子,没有好感,却早已教会自己不厌恶,因为这才是现实和生活这样的词的真实内容。 当有些差异被认为是正常时,常常就被自然地忽略,车窗外的房子也是这样的命运。我们知道东北的房子和江南的自然不同,在车里看到,有时连惊奇都不给,应该是那个样子,也就无所谓那个样子了。其实房子与房子是永远不同的,特别是在以移动为目的的火车上看房子,那种转换会有如电影换镜头一样的效果。 当然,这种转换有一个算得上有点苛刻的前提,就是要坐白天的火车。现在多数时候我们总是坐夕发朝至的火车,这样的坐火车在一定程度上已没有车窗风景、春冬之季,当夜晚早早包抄过来后,你看着那车窗,看到的只是自己的表情,是迫不得已的孤芳自赏。 现在发现,坐动车组列车是看房子转换的最好工具。从北京出发去上海,上午十点多上车,先看到燕郊精小的平房,朝阳的那一面,整面墙都是透明的门窗玻璃,窗棂的大红大绿一直俗艳到极点。到了极点的放任,反生出了亲切。 吃罢饭到了中原,看到那么多两层的房子,拼凑的味道从水泥、楼板和门窗的细节中渗透出来,细瘦瘦已过时的铁窗和铝合金还在用,感觉如小时候用那种黄黄的草纸包油条油饼,油是一定会渗出来的——的确是盖成了楼,可是只要搭眼看上去,就知道盖得有些吃劲。 小睡了一会儿后就发现场景移到了江苏。房子明显是好起来了,但是还是没有好到你的想象。这个地方在全国人民的大脑里都是富裕的,但是却没有好到你认为的程度。那些房子仍多盖成两三层的样子,但看起来要比中原的厚实一些,外墙面贴了瓷砖的也多起来。但是稍许留意,就会看到所有房子和房子之间刻意地、明确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尽管那个距离很小很小,却还是如裂缝一样刺眼。你是你的、我是我的气息从那些即使站在同一排也绝不牵手的房子身上传出来 镇江附近,会出现一些老房子,也是两层的,说明并不是很老,应该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物品,富庶之地的房子的质地明显是好起来了,又是白墙青瓦。在有些烟朦胧雨朦胧和总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氛围中,就别有气质和韵味了。这几乎是车窗外最美的房子。 许多年前的冬天,几个人去东北,坐绿皮慢车,大约在铁力附近,积雪堵路。火车停下来等铲雪车过来救,我们就下车了。东北的雪是这样的。你在屋里车里看时大脑的反应是:“噢,有雪。”等真的到了外面,雪光刺目,一不小心掉进铁道下面,发现那雪到了腰部。 远处有一个村,雪就把所有的房子全包起来了,已是黄昏,小村的街道上看不到任何人,房顶的烟囱上有烟在飘,房子就有活着的意思了。 而你自己会不由自主就成了自己的提问者:那个房子里的人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生活?想压制都压制不住。 车窗外的房子,就是这样让你一定要想到故事。 那次,知道所坐火车要路过呼兰,提前问车上的当地人呼兰是什么样,人说现在是哈尔滨市的一个区了,许多大学的分校设在这里。到了呼兰站,发现可以将站台上的站牌换成任何一个内陆中小城市的名称。萧红的家乡,和许多地方一样,约好了似的没有了特点。 而在上世纪初留下的历史照片上,当年东北的富裕之家会用青砖用心地雕了做门楼的,那些门楼常有你今天设想不到的气势和精致。我想象的土地主之女萧红的家是小小的院子,有正房厢房,厢房里的那个女子狠狠地收拾东西,然后坐火车离开,走时就不再想着回来。P8-15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火车记忆的散文集。 多年从事铁道新闻报道的赵妮娜对火车的情感较常人更为深厚,出版的《火车印象》一书中,她用文字来为这段感情写上一个注解—— 一直坚持描绘自己目光中、感觉中的火车,而且看重后者胜于前者。可能是不完整的火车,可能只是一个部位…… 这就是我的火车,更是实质意义上那一刻的火车,带着强烈的情绪火光出世,也带着种种被我们忽略的对火车与铁路的记忆、风景和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火车印象 PDF格式下载



火车的记忆其实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也许温馨,也许快乐,也许焦虑,也许麻木,也许是各种感觉的交集。火车在我的心中是力量、速度的混合体,也是以往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此书细细地描述火车给人们带来的印象和感受,细腻呀。


用散文的文笔将火车娓娓道来……


对火车迷来说,写的很细腻,图片很好。


一本描写火车的文艺小书,很适合车迷阅读


喜欢火车的人必看


特别喜欢赵妮娜写的铁路视觉系列的书,很好看,趣味性强


又见赵妮娜的中国铁路系列作品,图片新颖,角度特别,文字优美,非常适合旅途中阅读


书已经收到,慢慢地看完它!~~


这种书,是同学买的,他很喜欢!


书籍装帧设计很好,让人有阅读的欲望


包装精美,质量也好,内容详实。


关于火车的很多心情都描写的很好很细致 图片也都很有欣赏性 很值得一看


还没来得及看内容,图书包装很严实。


文笔一般朴实照片一般视觉一般


实物和想象的差不多,很不错,价格也很不错


火车爱好者的收藏佳品。


很好,值得推荐!很好,值得推荐!


很喜欢赵老师的作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当小说看


作者的感触很细腻,夹杂了许多关于火车的“豆知识”。在火车上看完的,十分应景。


给四颗星,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充实的,作者属于文学青年,将机车、车辆、线路、场站... 阅读更多


听别人介绍买的,很好,确实适合坐火车时读!


语言生动朴实,图片精美,比《记忆火车》和《车厂魅影》多了动车组的文章和图片;另外,大秦铁路的内容也是个意外的惊喜!


  跟前两本一样的精致,版面上是纯粹的中文,符号上略显单调,指尖触觉更轻柔些,另一种风格吧……  其实这类非参考性读物,开本大一些,装订稍松散一些,整体效果可能更好……  期待下一部……


经典火车记忆


超正~~~~~~~~~~~~~~~~~


我是车迷 车迷 必备的一本书


一本不错的好书,车迷必备


服务好,速度快,老生意了。


12356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