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白先勇  

Tag标签:

无  

前言

◎ 【《父亲与民国》序言】父亲白崇禧将军,出生于公元一八九三年桂林六塘山尾村,一个回民家庭。祖父志书公早逝,家道中落,父亲幼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奋发勤学,努力向上,很小年纪便展露了他过人的毅力与机智。一九〇七年,父亲考入桂林陆军小学,这是他一生事业奠基的起点。父亲生长在一个革命思潮高涨的狂飙时代,大清帝国全面崩溃的前夕,桂林陆军小学正是革命志士集结的中心。一九〇五年孙中山成立同盟会,次年便派黄兴至桂林发展革命组织,陆小总办蔡锷等人鼓吹“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父亲深受影响,与同学们纷纷剪去长辫,表示支持。公元一九一一辛亥年,十月十日晚,武昌新军工程营的成员发出了第一枪,武昌起义,展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那一枪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帝制历史,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诞生了。武昌起义那一枪也改变了父亲一生的命运。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广西人士反应热烈,组军北上支援。父亲参加了陆军小学同学组织的广西学生军敢死队,共一百二十人,随军北伐。家中祖母知道父亲参加敢死队的消息,便命父亲两位哥哥到桂林城北门去守候,预备拦截父亲,强制回家。谁知父亲暗暗将武器装备托付同学,自己却轻装从西门溜了出去,翻山越岭与大队会合。那年父亲十八岁。踏出桂林西门那一步,他便走出了广西,投身入滚滚洪流的中华民国历史长河中。学生军敢死队水陆兼程,经湖南北上,父亲肩上荷七九式步枪一枝,腰间绑着一百五十发子弹的弹带,背着羊毡、水壶、饭盒、杂囊,身负重载,长途行军,抵达汉阳时,父亲与许多敢死队同学脚跟早已被草鞋磨破,身上都生了虱子,痒不可当。时清军据守汉口、汉阳,与武昌方面的革命军隔江对峙,广西北伐军和学生敢死队奉命,在汉阳蔡甸到梅花山一带,配合南军作战,威胁敌方侧后。一夜,父亲被派担任步哨,时适大雪纷飞,顷刻间父亲变成了一个雪人。那是父亲第一次上前线,而且参加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行动,内心热情沸腾,刺骨寒风竟浑然不觉。那是父亲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亲身参加武昌起义,对父亲具有重大意义。他见证了中华民国的诞生,由此,对民国始终持有一份牢不可破的“革命感情”。辛亥革命成功后,父亲考入保定军校三期,接受完整的军事教育。父亲在保定前后期的同学,日后在国民革命军中皆任要职。保定毕业,父亲与二十多位同学自愿分发到新疆屯边,效法张骞、班超,立功异域。他曾经下工夫研究左宗棠治疆的功绩,中国边防一直是他战略思想的要点之一。治疆的抱负,后因俄国革命交通阻断,未能实现。一九一七年,父亲返回广西,结识李宗仁、黄绍竑,共同从事统一广西的大业,时称“广西三杰”。一九二六年,北伐军兴,蒋介石总司令力邀父亲出任国民革命军参谋长,这是父亲军事事业第一个要职。当时北洋军阀各据一方,中国四分五裂,其中以孙传芳、吴佩孚势力最大。中国人民经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革命新思潮高涨,对国民革命军有高度期望,革命军遂能以少击众,从广州一路摧枯拉朽打到山海关。那是国民革命军士气最旺盛的时刻。北伐是民国史上头一等大事。北伐时期,父亲立下大功,重要战役,几乎无役不与,充分展示他战略指挥的军事才能,尤其是一九二七年龙潭战役,关系北伐成败。时因宁汉分裂,蒋介石下野,国民革命军内部动荡不稳,孙传芳大军反扑,威胁南京,形势险峻。父亲临危受命,指挥蒋介石嫡系第一军,与孙传芳部决战于南京城郊龙潭,经过六昼夜激战,不眠不休,终于将孙军彻底击溃。行政院长谭延闿在南京设宴招待龙潭战役有功将领,特书一联赠予父亲: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姓名。北伐后期,父亲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四集团军,挥戈北上。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一日,父亲领军长驱直入北京,受到北京各界盛大欢迎,成为历史上由华南领兵攻入北京的第一人。天津《大公报》主笔、名记者张季鸾在六月十四日发表社评:广西军队之打到北京,乃中国历史上破天荒之事。当年太平天国的两广军队只进到天津,父亲时年三十五岁,雄姿英发,登上他戎马生涯的第一座高峰。父亲继续率部至滦河,收拾张宗昌、褚玉璞残部,东北张学良易帜,最后完成北伐。北伐期间,广西军屡建奇功,桂系势力高涨,功高震主,蒋介石决意“削藩”。一九二九年,发生蒋桂战争,掀起中原大战序幕,中国再度分裂。北伐成功,原为国民党统一南北、建设中国最佳良机。北伐甫毕,南京开编遣会议,计划裁军,父亲由北平拍数千言长电致国民党中央,请缨率领第四集团军至新疆实边,可惜未受采纳。中央派军攻打广西,父亲等人一度流亡安南。后再潜返广西,展开两广连盟,与中央对峙。期间父亲致力建设广西,不到七年,广西由一个贫穷落后的省份一跃而成为全国“三民主义模范省”。一九二三年,父亲曾在广州晋见孙中山先生,受到极大鼓励。父亲对孙中山创作的《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实业计划》中的建国理想及方针,心向往之。建设广西,如土地改革、“三自”、“三寓”地方自治等计划,可以说都在实践“三民主义”的精神。胡适等人参观广西,大加赞扬。建设广西,展现了父亲的政治抱负及行政才能。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地方将领中,父亲第一个飞南京响应蒋介石抗日号召。日本各大报以头条新闻报道:“战神莅临南京,中日大战不可避免!”广西与中央对峙因一致对外而暂时化解。父亲出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训部长。对日抗战,父亲的贡献不小:一九三八年,军事委员会在行都武汉开“最高军事会议”,父亲提出对日抗战大战略:“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消耗敌人实力作持久战。日军军备远优于中国军队,与日军正面作战,难以制胜。八一三上海保卫战,中国军队伤亡超过十五万精兵,牺牲惨重。父亲认为,应该同时发动敌后游击战术,困扰敌人,不必重视一城一镇的得失,使敌人局限于点线的占领,将敌军拖往内地,拉长其补给线,使其陷滞于中国广大空间,从而由军事战发展为政治战、经济战,向敌发动长期总体战,以求得最后胜利。父亲自承抗日战略思想,是受到俄法战争即俄国人拖垮拿破仑军队策略的启发。父亲的提议得到蒋介石委员长的采纳,并订为抗日战争最高指导原则,对抗战的战略方向,有指标性的作用。父亲有“小诸葛”之称,被誉为中国近代杰出军事战略家,他的抗日战略,显露出他高瞻远瞩的智慧。抗日期间,父亲奔驰沙场,指挥过诸多著名战役:“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昆仑关之役”、“长沙第一、二、三次会战”等。其中,尤其以一九三八年“台儿庄大捷”至为关键。时首都南京陷落,日军屠城,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全国悲观气氛弥漫。台儿庄一役给予日军迎头痛击,被国际媒体称为日军近代史上最惨重的一次败仗。全国人民士气大振,遂奠下八年长期抗战之根基。父亲与李宗仁等将领,登时被全国民众尊为“抗日英雄”。民国命运,自始多乖,内忧外患,从未停息。抗战刚胜利,国共内战又起,而且不到四年间,国民党竟失去了大陆政权。国民党在大陆上的失败固然原因多重,然父亲在他的回忆录中却认定军事失利是导致国民政府全面崩溃的主因。抗战后,父亲出任首届“国防部长”,其后又调任“华中剿总司令”,虽然身居要职,但职权受限,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战略长才。国共战争,国民党军队在战略战术上犯下一连串严重错误,终至一败涂地。首先,父亲极力反对战后贸然裁军,内战正在进行,处置不当,动摇军心。本来国民党军队有五百万人,共产党军队只有一百多万。裁军后,大批官兵尤其游杂部队,这些八年抗战曾为国家卖命的士卒,流离失所,众多倒向共产党军队,共产党军队军力因此大增。裁军计划由参谋总长陈诚主导,父亲的反对意见,未获高层支持。一九四六年五、六月,第一次东北四平街会战,那是国共抗战后首度对阵,双方精英尽出,蒋介石派父亲往东北督战。旋即国民党军队攻进长春,林彪军队大败,往北急速撤退,孙立人率新一军追过松花江,哈尔滨遥遥在望。在此关键时刻,父亲向蒋介石极谏,自愿留在东北继续指挥,彻底打击林彪部队。蒋介石由于受到马歇尔调停内战的压力,以及对共产党军队情况的误判,没有采信父亲的建议,竟片面下停战令。林彪部队因此败部复活,整军反攻,最后横扫整个东北。事后多年,国民党检讨内战失败原因,蒋介石本人以及国民党军队将领咸认为那次片面停战,不仅影响东北战争,而且关系全盘内战。一九四八年底一九四九年初之徐蚌会战,乃国共最后决胜负的一仗。原本蒋介石属意父亲指挥此次战役,父亲时任“华中剿总司令”,北伐、抗战父亲在淮北平原这一带多次交战,熟悉战略地形,他向蒋提出战略方针:“守江必先守淮”,应将军队集结于蚌埠,五省联防,由“华中剿总”统一指挥。未料临时蒋介石却将指挥权一分为二,华东归刘峙指挥,而指挥中心却设在徐州。徐州四战之地,易攻难守。父亲曾如此警告:“指挥权不统一,战事必败。”徐蚌会战开战前夕,国民党、共产党两军各六十万,严阵对峙,国民政府高层深感势态严峻,刘峙不足担当指挥大任,国防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顾祝同联名向蒋介石建议,由父亲替代刘峙统一指挥。父亲飞抵南京开军事会议,发觉国民党军队战略部署全盘错误,大军分布津浦、陇海铁路两侧,形成“死十字”阵形。父亲判断大战略错误,败局难以挽回,况且开战在即,已无时间重新布置六十万大军,断然做了一项恐怕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拒绝指挥徐蚌会战。后徐蚌会战国民党军队果然大败,蒋介石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蒋、白之间,嫌隙又生。内战末期,林彪百万大军南下,父亲率领二十万部队盘桓周旋,激战数月,但当时大局已濒土崩瓦解,士气几近崩溃。父亲军队一路奋勇抵挡,由武汉入湖南,退至广西,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但孤军终难回天,父亲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三日离开大陆,由南宁飞海口。父亲十八岁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见证了民国的诞生。北伐军兴,父亲率部由广州打到山海关,最后完成北伐统一中国。抗日战争,父亲运筹帷幄,决战疆场,抵抗异族入侵,立下汗马功劳。内战时期,父亲率部战至一兵一卒,是战到最后的一支军队。为了民国,父亲奉献了他的一生。◎ 【《台湾岁月》序言】台湾对于父亲也具有特殊意义。一九四七年,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蒋介石派父亲以国防部长名义赴台宣抚善后。父亲于三月十七日抵台,停留两星期。当时台湾已遭军队镇压,人民恐慌,人心惶惶。值此危疑震撼之际,父亲首要工作在于止痛疗伤,安定人心。父亲立即发布几项重要措施:以国防部名义命令全省军警情治单位停止滥杀,公开审判,有不少受刑人因父亲这道命令,救回一命;对参加过二二八事件的学生,不咎既往,并呼吁学生返校复学。父亲曾公开演讲,向青年学生喊话。父亲在台两星期之间,由北至南,广泛接触并聆听各界人士意见。回到南京,父亲向蒋介石建议,撤换陈仪,撤职查办警备总部参谋长柯远芬。二二八事件是台湾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父亲正是台湾历史时刻的参与者。父亲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三十日自海南岛入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向历史交代”。父亲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北伐、抗战、国共内战,他自己一生命运与民国息息相关,他选择台湾作为他的归宿,最后在台湾归真,是死得其所。父亲在台湾并未担任要职,过了十七年平淡的日子。身为陆军一级上将,此为终身职,父亲在台时期,表面上享有一级上将的待遇,事实上暗地却遭情治人员监控跟踪。父亲对此极为愤恚,曾密函蒋介石诘问原由。父亲于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日因心脏冠状动脉梗塞逝世,享年七十三岁。关于父亲死因,两岸谣传纷纷,有的至为荒谬。起因出自一位在台退休的情治人员谷正文的一篇文章。谷自称属于监控小组成员,文中捏造故事,谓受蒋介石命令用药酒毒害父亲。此纯属无稽之谈。父亲逝世当日,七弟先敬看到父亲遗容,平静安详,大概病发突然,没有受到太大痛苦。父亲丧礼举行“国葬仪式”,蒋介石第一个前往祭悼。父亲在台湾十七年,伏枥处逆,亦能淡泊自适。他曾为郑成功祠天坛横匾题“仰不愧天”四字,这也是他一生写照。

内容概要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白崇禧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为父亲编著的最重要一部著作。共分两卷,上卷《父亲与民国》(1893—1949),下卷《台湾岁月》(1949—1966)。
  全书以白崇禧戎马生涯为主线,涵盖北伐、蒋桂战争、建设广西、抗日、国共内战、二二八事件后赴台宣慰……记录从1927年至1949年白崇禧前半生的军政活动,大起大落,澄清白崇禧与蒋介石、李宗仁等人分分合合的历史误区,以及1949年后在台湾十七年的交游、信仰、弈棋、狩猎等暮年活动,淡泊自适,表露白崇禧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生活点滴。
  精选珍贵照片五百余幅,记录诸多历史关键时刻。其中,白崇禧作为历史上华南领兵攻入北京的第一人、最后完成北伐大业的一组影像,更是弥足珍贵。
  上卷看点——关系北伐成败的龙潭之役,直鲁军残败之后的奉军易帜,未被采纳的建议西北国防电文,最不应该发生的蒋桂战争,声名大噪的“三自三寓”政策和“三民主义模范省”,给予日军“近代史上最惨烈之挫败”的台儿庄大捷,“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抗日最高战略,中日战史上最惨烈的攻坚之战昆仑关大捷,抱憾终身的东北四平街会战,渡江战前促请蒋介石下野的《亥敬》与《亥全》电报,等等。
  下卷看点——台湾岁月,包括二二八事件后衔命赴台宣慰,与本地族群的交流;作为协会理事长,鼓励回教改革要受现代教育;嗜好围棋,资助林海峰成就“世界棋王”??;喜爱狩猎,与“理论狩猎者”叶公超惺惺相惜;受情治人员长期监控,跟胡适、宋子文、“飞虎将军”陈纳德、邵氏老牌明星洪波等人交游。家族亲情,讲述马太夫人九十大寿,父亲母亲患难相敬,母亲是家中擎天一柱,还有大姐先智、二姐先慧、三姐先明、大哥先道、二哥先德、三哥先诚、四哥先忠、六弟先刚、七弟先敬以及先勇,十个兄弟姐妹的照片故事。

作者简介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广西桂林人,毕业于保定军校,属国民党桂系中心人物,陆军一级上将,现代杰出军事战略家,有“小诸葛”之称。十八岁以学生军参加武汉辛亥革命,成为缔造中华民国的一分子;北伐从广州一直打到山海关,最后完成统一中国的使命;抗战南征北讨,重要战争无役不与,终于驱走入侵强敌;而国共内战,最后从武汉与四野周旋到底,一直战到退回广西,手下打得不剩一兵一卒,终于无力回天,永别大陆,退撤台湾。
  日本媒体奉为“战神”,与李宗仁并称“李、白”,蒋介石屡次重用又“敬而不亲”。半生戎马,文治武功,极尽辉煌,抗战期间,蒋介石甚至明示最高统帅如有三长两短,应由白作接棒人;然而归宿台湾,仰不愧天,长期遭受情治监控,七十三岁因心脏梗塞骤然归真,英雄之死,蒋介石却又第一个前往祭悼,备极哀荣。
  ◎白先勇简介
  白先勇,白崇禧之子,1937
年生,广西桂林人。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他的小说被译成英、法、德、意、日、韩等多种语言文字,在海内外拥有读者无数。
  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后的贵族》等,重新整理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等人戏曲,制作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新版《玉簪记》,影响极广,并撰有父亲白崇禧传记。

书籍目录

上卷《父亲与民国》(1893—1949)
 序言
 第一部 北伐
 第二部 蒋桂战争建设广西
 第三部 抗战
 第四部 胜利与内战
下卷《台湾岁月》(1949—1966)
 序言
 第五部 台湾岁月
 第六部 家族亲情
 后记 父亲的身影

章节摘录

一九二三年三月,父亲因作战足伤,赴广东治疗,孙中山当时正在广州,父亲乃以全权代表身份晋见孙大元帅,表达广西请求加入革命行列、广西统一对革命的重要性。孙中山也深以为父亲的建议为上策,立即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第一军总指挥,父亲为参谋长,诚挚地对父亲说:“我无枪、无粮、无饷,只有三民主义。”父亲说:“广西统一不需大元帅的物质支持,所需者只是革命信仰而已。”一九二六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父亲受命代行革命军总参谋长职务。北伐初期,父亲挥军底定湘鄂、进攻江西,击溃吴佩孚、孙传芳军。麾下第七军广西部队奋勇克敌,因有“钢军”之称。一九二七年,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任命父亲为东路军前敌总指挥,一举平定浙江,进军上海。此时因宁汉分裂,蒋介石下野,孙传芳部乘国民党内部分裂,回头反扑,占领南京龙潭。父亲恰自上海回南京,路上发现孙军踪迹,紧急成立指挥所,指挥第一、第七军与孙军激战六昼夜,遂将孙军击溃,毙敌二万余人,俘虏三万余人,孙传芳主力几全部覆灭。龙潭之役是北伐至为关键、扭转乾坤之一战。一九二八年,父亲收编湖南唐生智部后,以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奉命代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策划肃清关内残余军阀张宗昌、褚玉璞部,第一、二、三、四集团军都派有部队参加,父亲领军挥戈北上,九月直达北京、天津,东北张学良易帜,北伐底定。父亲成为最后完成北伐大业的国民革命军将领。——【最后完成北伐大业的国民革命军将领】北伐期间,广西军立了大功,桂系势力猛增,两广、湖北、平津多属势力范围内,功高震主,中央蒋介石采信政学系谋士杨永泰“削藩”的建议,以军事解决第四集团军。一九二九年初,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编遣会议,解散各集团军。父亲曾向蒋介石建言,自古以来“裁兵不难裁将难”,处置不当,即起祸乱;应将军队调往边疆实边,巩固国防;他自己请愿带兵往新疆屯边,效法左宗棠治疆。父亲对边疆国防有深入研究,他自己是回教徒,治理新疆回教少数民族,或易奏效。他并列出治疆纲要,向中央请愿,惜父亲此一重要建议未被采用,遂引来蒋桂战争及中原大战。正在此时,武汉方面桂系少壮派将领湖北籍的胡宗铎、陶钧等冒进出兵湖南攻打鲁涤平,造成所谓“湘变”,恰好授以中央消灭桂系的口实。虽然李宗仁与父亲极力灭火,解除胡、陶兵权,并向中央请罪,但蒋介石“灭桂”政策已定,同时蒋买通唐生智潜往平津,策反父亲部下,因为父亲所御第四集团军多为唐旧部。父亲仓促出走,从天津乘船至香港返广西。蒋桂战争开始,中央军、粤军、湘军、滇军各路攻打广西,父亲与李宗仁一度流亡安南河内,后又潜返广西,将中央军击退,此时北方冯玉祥、阎锡山第二、第三集团军已加入反蒋联盟,中原大战开打。事实上,一九二九年的蒋桂战争完全可以避免,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战争。蒋桂战争引发中原大战,国民党失去北伐后统一的机会,中国形成四分五裂局面,遂让日本有可乘之机,一九三一年侵占东北,揭开中日大战序幕。——【最不应该发生的战争】中华民国本合五族组织而成,各族之盛衰安危,谋国者自当兼顾统筹,一体重视。故总理建国大纲内有云:对于国内弱小民族,当扶植之,对于国外侵略强占,政府当抵御之。今试观五族所处地位,除汉族十九居本部十八省不论外,余则关东三省为满族旧地,久为日人势力所包围;阴山南北为蒙族所居,已困顿于苏俄羁勒之中;前后卫为藏族之地,亦被逼于英人暴力之下;惟有天山南北,回族聚居者最多。自清光绪七年向俄索还伊犁,嗣又改设新疆行省,回民遂得安处,亘三十余年之久。然近数年来,苏俄不得志于近东,转其锋以南向,对新疆百出阴谋,使回民日趋于危险之境。查新疆人口,共约三百余万……性质好勇尚义,富于团结力,且以宗教之关系,近且与东欧之土耳其、中亚之阿富汗、波斯等国交通声气。如果我能注意边境,提携并进,使其得安居乐业,免受外人压迫之苦,深知五族共和之益,则不啻吾圉可固,即将来之欧亚二洲,弱小民族之联合,皆可于此握其枢纽。不然,坐视莫理,一旦为人利用,则唐宋各代边患之往事可鉴,能无寒心?况新疆北连蒙古,唇齿相依,南接西藏,辅车相助,故新疆稳固,则蒙藏自安,赤县神州,金瓯无缺。此为扶植国内弱小民族,请注意于西北国防者一。现代欲在经济上避免压迫膨涨势力,自以发达工商业为第一要图。然最后胜利,必归于地方富厚之国家。查我国土地面积三千四百九十余万方里,占亚洲四分之一,而东三省、蒙古、新疆、西藏之幅员广袤,较本部十八省超过一倍有半。今本部东南各省,生齿日繁,将有人满之患,边疆则荒原旷野,一望无垠,即以新疆论之,面积有江苏省十六倍之大,人口与江苏相较则仅一与十之比,果能设法开辟,力筹边防,使外人无所逞其阴谋,肆其侵占,则内地过庶之人口,随时皆可移殖边荒,对于国计民生,俱有莫大之利益。此为国家繁荣、民族生存之久远计,请注意于西北国防者二。——【父亲致国民政府:《建议西北国防的电文》】建设广西,有其内在的需要及外在的条件。蒋桂战争,广西势力由数十万大军一夕间土崩瓦解,而且中央军穷追不舍,粤、滇、湘各军入侵广西,在广西境内作拉锯战,虽然最后都被李、白等率部驱逐出境,但连年战乱,据李宗仁的话,此时广西真是“疮痍满目,残破不堪”了。整顿广西,乃燃眉之急。广州开府,两广重修旧好,九一八事变之时,日军入侵东北,南京政府一面穷于应付日本人,一面内战频频失利,已现捉襟见肘之势,两广独立,中央无可如何,广西乃暂时解除后顾之忧。广西地处边陲,自古远离中原政治文化中心。境内多山脉丘陵,耕地有限,当时人口约一千四百万人,汉人占百分之六十,其他少数民族成分复杂。这样一个地瘠人贫、偏远落后的地区,如何将它治理成中国一个有示范性的省份,这是当时广西领袖们卧薪尝胆、全力以赴的一个理想目标。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起,至一九三七年七七全面抗战,七年间,在李、白、黄等人全力以赴的推动下,广西从一个组织散漫、民智蔽塞的边陲地区,一跃而成为组织严密、全省皆兵、有“新斯巴达”之誉的“模范省”。——【建设广西模范省】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日大战爆发……父亲抵京次日,日本各大报头条登出——“战神莅临南京,中日大战不可避免!”父亲参加抗日,出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因总参谋长程潜赴平汉代任第一战区司令官,父亲遂代行总参谋长职务。北伐期间,父亲任国民革命军参谋长,如今再度出任蒋介石委员长最高军事幕僚长,“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蒋桂战争的恩怨,因对外抗日而暂时勾销。父亲的军事才能,出将入相,既擅长带兵驰骋沙场,成为一代名将,又精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国民党军队中杰出的战略家。一九三八年,父亲在武汉军事会议中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与日本人作长期抗战。”此建议为军事委员会最高领袖蒋介石所采纳,遂成为抗日最高战略指导方针,对抗战全盘策略影响至巨。盖日军装备远优于中国军队,与日军正面打正规战,必牺牲惨重,无制胜可能,故应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以消耗敌人为主要目的,积小胜为大胜,并拖长敌人补给线,使其陷入中国内地广大空间,效法俄国对付拿破仑之战略,将日军拖垮。抗战期间重要战役,父亲几乎无役不与——“八一三”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保卫战,三次长沙会战,昆仑关之役,这些著名战役或由父亲指挥,或与其他将领共同指挥。——【中外皆知的抗日名将】一九四六年二月十八日,蒋介石与何应钦(左,参谋总长)、父亲(右,副参谋总长)合影于中山陵。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横匾刻在陵墓大门上方。八年前南京陷落,日军屠城,三十万军民惨遭杀戮,而今胜利归来重上中山陵谒陵,这是庄严而又蕴含历史悲壮的一刻。——【南京谒陵】一九四六年四月十八日至五月十八日之间,国民党、共产党双方军队,精锐尽出,在东北中长铁路线上的重镇四平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这是战后两军为了争夺东北第一次主力会战,对于东北得失,以及整体内战,关系至巨。会战在四平街持久拉锯不下,双方攻守最激烈的时刻,五月十七日父亲奉蒋介石主席之命,飞往东北督战。当时父亲已发表为首任国防部长,并将于六月一日就职。父亲赴前线督饬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并其部下新六军、新一军、七十一军,三天内攻下四平街,并继续往长春、永吉进攻。林彪部队十万余人大败,溃不成军,往松花江北岸哈尔滨撤退。此时马歇尔正在南京代表美国政府调停国共内战,向蒋介石施压停战。在此关键时刻,父亲飞回南京向蒋介石报告战果,并力主国民党军队应不顾一切,乘胜追击,占领北满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城市,彻底清理东北共产党军队。蒋氏基于国内外种种复杂原因,始终未能采纳父亲此一关系东北国共战争胜负的重大建议,于六月六日,片面下令停战。时国民党军队孙立人所率之新一军,已追过松花江北岸,抵达双城,离哈尔滨不足一百公里,中共中央大为震动,毛泽东下令林彪,准备弃守哈尔滨。此次停战,遂予林彪部队喘息机会,整军反扑,东北形势,自此逆转,后东北易手,乃影响整体国共内战。——【父亲的憾恨:东北失守始末】李宗仁与父亲自早年统一广西,历经北伐、抗日,两人数度并肩作战。合作年间,在中华民国关键时刻,立下扭转乾坤的功劳,如龙潭之役、台儿庄大捷等。世称“李、白”,关系密切。李大度,白精明,二人互补,有如刘备与诸葛亮。但二人在大事上,也有分歧的时候,刘备雪弟恨伐东吴,诸葛亮劝阻无效,终坏了诸葛亮联吴抵魏的大计。李宗仁参选副总统,父亲力谏,李不采纳,导致蒋介石与李、白再度分裂。李宗仁从北平到南京,在父亲大悲巷雍园一号家中,与父亲商量竞选副总统策略。据当时在场的军医署署长陈石君的回忆,当父亲闻知李宗仁出面竞选副总统背后有美国人的支持,父亲认为有美国势力介入,大大不妥,与李宗仁当场还起了争执。后来美国对华白皮书记载,司徒雷登大使确实提议过以李代蒋的可能。但基于两人的渊源,父亲还是尽力帮李助选,竞选总部即设在大悲巷家中。——【李宗仁竞选副总统风波】一九四八年四月,副总统选举李宗仁胜选后,五月,蒋介石解除父亲国防部长职务,调任“华中剿总司令”,驻节汉口。任职时,父亲向蒋介石陈述“华中剿总”的战略部署。父亲认为,“华中剿总”的主要任务为保卫南京此一政治中心,他预测保卫京畿与共产党军队必将有一场决定性的恶战,而为达此目的,必先确定“守江必先守淮”这条古来兵家遵守的大战略,建议将“华中剿总”设在蚌埠,能紧靠南京,在徐州、蚌埠之间江淮山岳地带,运用攻势防御,坚持长期作战。尤为重要者,中原大军必须统一指挥,不能分割使用,五省联防(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才能有效部署军队,与共产党军队作殊死一战。父亲任国防部长时,已获命在九江设立国防部指挥所,为了应付大别山的威胁,后指挥所迁汉口,父亲对于华中大战略本来就有了计划设想。可是任命发表时,蒋介石却将华中战区一分为二,“华中剿总”设汉口,徐州还另设一“剿总”,由刘峙任总司令。父亲大为震惊,此一决策,破坏了父亲“守江必先守淮”、“剿总”设在蚌埠统一指挥的大战略,徐州乃四战之地,易攻难守,绝非合适指挥中心。而且刘峙在国民党军队将领中,并无特殊战功,不是一流战将,如何能担负保卫南京重任?父亲向蒋介石直陈:“中原大军分割使用,将来必败无疑!”为此,父亲避走上海,不接受任命,后来蒋派多人到上海敦促,才勉强到汉口上任。父亲知道蒋介石如此布置,必然招来大祸,所以才采如此激烈行动,犯颜直谏。果然徐蚌会战被父亲言中,国民党军队大败。事后,中外学者对这场国共生死战争有这样的评论——哈佛历史学家费正清(John Fairbank):“国民党军队这场惨败的典型错误是蒋介石将战场部署于徐州平原而非淮河流域的不智之举,以及他不将指挥权赋予广西将领白崇禧,白乃杰出的战略家,熟知该区战略地形。”(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中美关系》)——【父亲与徐蚌会战】父亲于抵台当天,傍晚六点半钟,向全省广播:“台湾此次事变,实是我们台湾光复后一件极不幸的事,蒋介石主席已决定采和平宽大的方针,订定处理原则……”这次广播,因是事变后风声鹤唳之际,中央政府第一次派特使向台湾民众喊话,冲击颇大。台湾著名作家、《亚细亚孤儿》的作者吴浊流,如此记载:“为了处理这个事件,中央公布说要派白崇禧将军担任特使来台湾,六百万岛民才吁了一口气。大家都相信,白部长一定像小孔明一般,能够好好给我们处理。”“三月十七日下午六点半钟,白崇禧将军在广播中发表处理方针。于是秩序因此而立刻恢复了。二二八事件对台湾来说,确实是个大风暴。”(《无花果》)吴浊流这番话,代表了当时台湾民众对父亲的认知与期待。对这次事变所牵连的青年学生,父亲特别关心。有不少学生因参加过这次事变,心存惧畏,不敢上学。父亲特别于三月二十日下午六时半,向全省学生广播,除了保证复学学生人身安全外,最后向台省青年学生呼吁:“切望放大眼光,不要歧视外省人,破除地域观念,一本亲爱精诚,如手如足。此次发生事件,已成过去。现在未上学的学生应即刻归校上课。其他青年亦应各安本分,中央关怀台湾,尤其爱护台湾青年!”——【二二八事件父亲来台宣慰】一九五二年八月三日,台北中山堂光复厅有一场不平常的棋赛,观众上千,父亲也在其中。原来旅居日本的围棋“大国手”吴清源返台,居然跟年方十一岁的一位围棋神童林海峰对弈。吴清源让棋六子,林海峰虽然输了一目,仍然引起了全台轰动。父亲一生爱才,曾经栽培过为数甚众的青年学生、干部,送他们出国深造。尤其家境清寒、努力向上的有志青年,父亲更是想尽办法,大力相助。父亲幼年家道中落,自己苦读出身,所以特别同情贫苦奋发的年轻人。林海峰,祖籍浙江宁波,出生上海,国共内战时随家来台。林海峰自幼便展现围棋天才,九岁参加全台棋赛,大出风头,击败许多围棋名流。父亲也曾败在小小林海峰手下,于是大为欣赏。受到吴清源鼓励,林父欲送林海峰赴日深造,苦无资金。父亲得悉,出面筹款,神童林海峰得以成行。林海峰在东京进入了日本棋院,受过严格训练后,终于拜吴清源为师,成为“大国手”的第一个弟子,踏上他日后成为棋王的道路。——【围棋】父亲曾笑叶公超是“理论狩猎者”,谈起打猎,头头是道,可经常空手而归。父亲与叶公超私交甚笃,赏识叶公超的外交天才、学识气度,叶公超大概对父亲的彪炳战功及军事才能亦是敬重的,彼此惺惺相惜,更重要的是两人的人格都有一种守正不阿的特色,他们是国民党高级官员中,极少数敢对蒋介石说真话的人。国家陷入危机,他们不惜犯颜直谏,因为他们都把国家安危放在最前面,是真正的爱国之士。后来,皆因直言贾祸,政治上受到打压。叶公超很早便常与父亲论及台湾在国际地位上的艰难困境,美国阻挡中华人民共和国入联合国的政策渐渐失效,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联合国是迟早的事,美国一直在酝酿两国的政策,台湾应该及早思考因应之道。我几次听到父亲转述叶公超的论点,其忧心忡忡,溢于言表。一九六一年,叶公超终因蒙入联与高层意见不合,又言辞不慎,撤职返台。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一日晚,父亲赴马继援将军家宴,叶公超亦在场,宴罢父亲与叶公超乘座车,并送叶公超回府。此时“前国防部长”、“前外交部长”两位都受到监控,只不知跟踪座车的是一组还是两组特务人员。那是父亲与叶公超最后一次相聚。十二月二日,父亲心脏病猝发,遽然归真。——【狩猎】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日,父亲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医生研判,是冠状动脉梗塞。二日一早,父亲原拟南下参加高雄加工区落成典礼,参谋吴祖堂来催请,才发觉已经倒卧不起。前一天晚上,父亲还到马步芳之子马继援将军家中赴宴,回家后,大概凌晨时分突然病发。当时我在美国加州,噩耗是由三哥先诚从纽约打电话来通知的。我整夜未眠,在黑暗的客厅中坐到天明。父亲骤然归真,我第一时间的反应不是悲伤,而是肃然起敬。父亲是英雄,英雄之死,不需要人们的哀悼,而只令人敬畏。父亲的辞世,我最深的感触,不仅是他个人的亡故,而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跟着父亲一齐消逝的,是他身上承载着的沉重而又沉痛之历史记忆:辛亥革命、北伐、抗日、国共内战。我感到一阵坠入深渊的失落,像父亲那样钢铁坚实的生命,以及他那个大起大落、轰轰烈烈的时代,转瞬间,竟也烟消云散成为过去。——【父亲归真】父亲出生于民国纪元前十八年广西临桂县山尾村一个回教家庭,祖父志书公娶罗锦圩马全记的大小姐,就是我的祖母。祖父经商,但因早逝,家道中落,生活困难,七个儿女由祖母一手扶养。因为父亲自小聪明过人,个性坚强,祖母独具慧眼,认为父亲长大必有出息,所以倾全力栽培,大伯、二伯都去当学徒,但独让父亲进私塾读书。父亲常爱谈起祖母伴读的故事——十岁,父亲读毕四书、五经,私塾的规矩,大年初一要把经书背诵一遍,背不出要罚跪挨打的。因为书经《洪范》一篇辞文艰深,读到深夜,仍记不起来,父亲个性最是好强,背不出书,是很丢面子的事,急得痛哭,祖母在一旁做针线相陪,她劝父亲先睡一觉,早上脑筋清楚,容易记忆。第二天拂晓,祖母唤醒父亲起来念书,果然都背进去了。祖母深夜伴读,父亲一辈子也没有忘记祖母栽培之恩。他的学费,是祖母夜复一夜织鞋底赚来的,祖母晚年双目失明,也是因为年轻时灯下操劳过度。父亲非常心疼祖母经历过的艰辛生涯。一九四四年,祖母九十岁,父亲在桂林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寿诞华宴。家里摆席三天,父亲的同僚、部属、亲友都来拜寿。蒋委员长特派总参谋长何应钦到桂林代表祝贺,驻华美军司令史迪威也到了桂林,参加寿宴。父亲一向不尚奢侈,平日生活简朴,并不喜欢排场,尤其在治理广西时期,提倡斯巴达精神。此次祖母九十寿宴,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例外。父亲是孝子,大概想借此机会,表达他回报母亲栽培之恩。——【祖母九十大寿】一九五〇年代,松江路还是台北市的边陲地带,路中央是碎石子,只有两旁铺有柏油。那一带都是一排排木造屋,好像是临时盖起来的公务员宿舍。我们家松江路一二七号是两幢房子打通合成的,因人多,单栋不够住。依我们家当时的经济情况,大概可以住进一幢比较像样的房屋的,那时台北的房价还很低。但父母亲一向不很讲究摆场面,国难当前,大家一起克难,也就无所谓了。在这间木造屋里,父母亲在台湾度过了他们的晚年。这栋木造屋,给我们留下许多记忆,克难岁月,也有温馨的时刻。有一年遇到台风过境,倾盆大雨,一早我去母亲房中探视她,发觉她端坐在床上,地上摆了面盆、铝桶,原来我们那间木造屋抵挡不住台风的侵袭,开始漏水了。母亲房中叮叮咚咚,雨水从屋顶滴到盆中,母亲看我进来指了一下屋漏,放声哈哈笑起来,我看见这个场景,也忍不住跟着笑了。是母亲的朗笑声,把在逆境中遭受的一些不愉快,驱逐得一干二净。——【父亲母亲】母亲爱看京戏,常看顾正秋剧团的演出。有一次,父母亲带我们一同去“国军文艺中心”看张正芬的《红娘》。那晚大雨滂沱,寒风恻恻,我们的座车刚停在戏院门口,后面那辆跟我们共存了很多年的车牌15-5429的黑色吉普车就跟了上来。车上的三个人,在寒风冷雨中缩在车内,没有下车。母亲往车外瞥了一眼,叹道:“真是辛苦了他们!”她对我说:“你去买几张票,请他们一起到戏院里看戏吧!”我去买了三张戏票拿到吉普车那边,把票递给车里的三个人,说道:“我母亲要请你们看戏呢!”三个情治小伙子慌张了一阵,不过还是接受了母亲的好意,一同进戏院观赏张正芬的拿手戏《红娘》去了。——【父亲母亲】先明的病状开始相当严重,她生幻觉听到各种声音,父母施尽全力医治她,什么治疗都寻遍了:西医、中医、神医。先明也住过台大医院的精神病院,但精神分裂这种至今查不出病因的神秘病症,对有些人是有去无还、无法恢复的。幸亏先明的病状没有恶化,在全家的呵护下,她只是一个天真的孩子。我想,其实先明是不喜欢这个虚伪的成人世界,躲回到她自己干净无邪的童真世界里,自由自在过她自己的童话生活去了。——【父亲与我们:十个兄弟姐妹与父亲的照片故事】母亲过世,我赴美国留学,父亲送别于松山机场。那天濛濛冷雨,寒风凌厉,我记下了当日与父亲告别的情景:“母亲下葬后,按回教仪式我走了四十天的坟,第四十一天,便出国飞美了。父亲送别机场,步步相依,竟破例送到飞机梯下。父亲曾领百万雄师,出生入死,又因秉性刚毅,喜怒轻易不形于色。可是暮年丧偶,儿子远行,那天在寒风中,竟也老泪纵横起来,那是我们父子最后一次相聚,等我学成归来,父亲先已归真。月余间,生离死别,一时尝尽,人生忧患,自此开始。”(《蓦然回首》)那是我跟父亲最后一张合影。——【父亲与我们:十个兄弟姐妹与父亲的照片故事】

后记

我在撰写父亲传记的这些年来,同时也在搜集整理父亲的照片,累积下来,数量不少。很大部分是家中旧藏,其中最弥足珍贵的一组,三十多张,是父亲最后完成北伐时,在北京、唐山、滦州所拍摄的照片。北伐时期的照片,本来就不多见,此组照片是随军摄影记者张进德所拍。原本有数千张,精选四百张编入《北伐完成记》,后因战乱遗失大半,只剩三十九张。北伐完成,父亲三十五岁,这组照片记录了他军旅生涯最意气风发的一刻。家中收藏,有不少父亲与亲友交往的照片,这些照片呈现他私人生活的一面,他对祖母的孝思、对母亲的感情、对子女的慈爱。三姊先明不幸罹患精神分裂症,父亲对她格外疼惜,他与先明的合照,父女情深,表露无遗。我从台北“国史馆”搜集到另外一组照片,共四十一张,因附属于蒋介石档案,这组照片全是父亲跟随蒋介石参加的一些军政活动,时间横跨抗战、内战、台湾时期。父亲与蒋介石的关系长达四十年,分合之间,微妙复杂,非三言两语说得清楚,而这组照片正提供了两人互动的具体说明。一九四六年二月十八日,抗战胜利还都南京后,蒋介石率领国民党军将领赴中山陵谒陵,蒋携父亲及何应钦三人在中山陵前合影,那是国民政府的国际地位声誉最高的时刻。蒋、何、白三人,神采飞扬,抗战刚胜利,举国欢腾。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日,蒋介石与父亲相会于重庆,时值国民政府面临崩溃的前夕,蒋、白二人神色黯淡。两张照片对照之下,蕴含无限历史沧桑。《良友》画报,当时在中国颇享盛名,类似美国的《生活》及《展望》杂志,其中登载多幅父亲各时期的照片。一九三八年三月,台儿庄大捷,父亲立下大功。《良友》于同年五月第一三七期以父亲作为封面人物,当时在国人心中,父亲是抗日英雄。此外,台湾《中外杂志》亦有多期刊登有关父亲的文章,并配以多幅图片。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父亲赴台宣抚,《中外杂志》登载的照片,很有历史价值。我将这数百幅照片按时期及主题编撰成书,取名《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上卷《父亲与民国》,涵盖北伐、抗战、抗战胜利与国共内战,大约自一九二七年至一九四九年,记录父亲前半生的军政活动。下卷《台湾岁月》,包括父亲在台湾十七年的生活点滴,外加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父亲赴台宣抚专辑,“家族亲情”专辑收集父亲与家人的生活照。父亲一生功勋彪炳,曾获中外勋章二十余枚,除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最高勋章外,抗战胜利,于一九四五年受美国罗斯福总统颁发美国嘉猷勋章、美国陆军当局颁发美国自由勋章、英国政府巴士武士勋章、法国政府荣誉勋章。这些照片,其实每张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图说往往要比文字叙述更加生动具体。有几幅正是历史关键时刻的见证。一九三八年,台儿庄大捷前夕,蒋介石携父亲与李宗仁在徐州留下一张合影,那一刻,三位领袖正掌握着中日战争成败的命运,照片中的三巨头,自有一种凛然与庄严。父亲一生参与了民国的兴衰,他本人就是民国史的一部分。在卷帙浩繁的民国史册中,父亲的身影应当立在相当醒目的位置。


编辑推荐

1、白崇禧的家藏照片,首次披露——白崇禧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为父亲编著的最重要一部著作,披露家藏的随军摄影,1928年白崇禧最后完成北伐,1946年以国防部长名义首次巡视华北等,500多幅珍贵照片,再现诸多历史关键时刻。2、白崇禧的毕生战役,历史功过——北伐收官之战,龙潭战役,蒋桂战争,两广事变,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昆仑关大捷,东北四平街会战,徐蚌会战,青树坪之役……戎马一生,大起大落。3、白崇禧的历史误区,逐一澄清——蒋介石与白崇禧、陈诚,为何对白“敬而不亲”,对陈“亲而不敬”?李宗仁与白崇禧,“李、白”大事上为何也有分歧?昔日老部下撰写《白崇禧传》,为何竟说白崇禧拥兵自重“冷眼旁观”?4、白崇禧的台湾晚年,最后表白——生前遭情治人员监控,死后蒋介石第一个前往祭悼,1966年以最高军礼下葬台湾六张犁回教公墓,与国民党其他将领一样,墓地也是朝着大陆方向的。其晚年生活,其家族亲情,鲜为人知,今已披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 PDF格式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白先勇为父亲白崇禧编著的最重要一部著作—戎马生涯,台湾岁月,国共秘辛,家族亲情)


颠覆了我们学过的民国,抗日历史!白崇禧将军石北伐功臣;抗日英雄!;台湾二二八事件妥善处理者。。。他堂堂的仪表,不可能是战场上不负责任的逃兵


但总体很喜欢,白崇禧,蒋介石时代出类拔萃的将领,却同样是一个悲情人物。我看过白先勇先生讲诉自己的父亲,也看过凤凰维系关系白崇禧将军的专栏节目,所以很想好好了解这位传奇的将领~


非常满意,喜欢里面珍贵的历史照片。我和白将军是同一个镇的,我们当地都称他为白将军。我爷爷曾参加过桂南会战。书上开头一段,关于白崇禧将军的籍贯有错误,应该是现在的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山尾村,书上写“六塘镇”,这是我们相邻的另外一个镇。《白崇禧自传》里面介绍的才是正确的,”广西省桂林县南乡山尾村。。。“


很多年前看白先勇先生的书,就记得他曾经说过计划写一本关于他父亲的书,没想到今年能买到这书,实在高兴。
白崇禧将军是近代史上的一代名将,不过我对他认识不深。白先勇的书以一个儿子对父亲尊崇的角度出发,貌似这种情况下的白崇禧将军看似完人。不知道是不是对历史太多质疑的关系,我看到这样写法,就会不自觉地怀疑,实属抱歉。
撇开这点不谈,这书对研究白崇禧将军很有帮助,另外,内容简单易懂,而且白先勇的文字更不用说了。


这本书是白先勇先生写他父亲白崇禧将军的书,很好,很好。很多珍贵的照片。


昨天拿到书,翻了一个晚上。总体说来,是一部很不错的白崇禧的“画传”,很多珍贵的历史老照片都难得一见,涉及不少民国政要、枭雄。
有些老照片本身的斑驳正是岁月痕迹和历史沧桑的映照,更显得这些影像保存至今的不容易,能收集这么多相关影像资料,也实属难能可贵了。如果细心查对,大概对研究现代中国历史也会有所帮助。
上下两部各有侧重,上卷是民国历史的侧笔,下卷的亲情十分感人。

送到书的时候,塑封包装有点小破损,封面上略有一点脏点,有些不爽。


凤凰卫视就是影响大,播了几期白先勇谈父亲白崇禧,邻居就想找地摊买来看。

当然,图片书,还是买正版的,才有味道。

尊重历史,就是理解未来。

我们以前以为是说教,现在懂了。

这一本书,可以改写我们观念。


白崇禧不愧为小诸葛,全书包含了白先勇对父亲浓浓的敬意。


白崇禧将军是国共两岸公认的军事家,白先勇先生的书也读了不少。前不久还看了《白崇禧口述自传》,两书结合看能更全面完整的了解白崇禧将军。好看精彩,不骗你们。


一直对很喜欢白先勇先生的作品,又是讲述小诸葛白崇禧将军,仿佛看到那个年代的天色。用来收藏。


白崇禧将军,小诸葛,名字很熟悉,但具体事件,细节等等就并不了解多少了;这本书不需要多说了,照片蛮多;一直在等活动,赶上很合适!


白崇禧将军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其子先勇先生弃武从文,在白家十个孩子中知名度最高,没有这么优秀的孩子,也让我们无法全面了解一代战神的坎坷生涯,值得一读。


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白崇禧的一生。


关于白崇禧将军的珍贵史料。


最早看到这本书,是在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里讲到的,感觉不错,后来又先后看了凤凰卫视对白先勇的访谈以及《皇家大放送》关于白崇禧的专题节目,再配合这本书,那真是极好不过了!


挺好的书,当当的书信得过。这本书让我们更加了解白崇禧将军。


国军威武,向白崇禧将军致敬


我们的历史有过真相吗?看看白崇禧的书有助于我们大开眼界,了解真相.


有很多难的一见的历史图片,内容详实,让你了解一个真实的白崇禧


内容详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白崇禧。里面丰富的配图很多是第一次公开吧。很好!


喜欢白崇禧,多年来到处找关于他的书,可是很少,这次看得过瘾。


收录的珍贵历史影像是一大看点,看介绍说都是白先勇撰写父亲传记,这些年一路搜集的,很大一部分是首次面世。

豆瓣上关于这本书插图印刷的质量讨论比较多。书到之后迅速翻看了一下,有些放大的老照片,像素的确不够高,不过考虑到拍摄的年份,当时的技术,能留下来已属不易,历史价值高过摄影本身了吧。

我比较关注书的外形设计。拿到书之后马上和台版的比较了下,公平的说,大陆版比台版的做得更漂亮,大气,考究,内文的版式看着很舒服,是很贴心的设计。

白先勇的文字就不用说了,从文字本身或者记录家国历史的角度,总是值得一看的。


很多配图都是首次看到,还原不少历史真相,尽管有些许“为尊者讳”,然而对白崇禧将军的点评仍较为公允,可惜一世儒将困死台湾,广西人尤其应该看看,遥想当日广西省之盛势,不堪回首!


儿子眼中的父亲、全场景的、图文并茂的描述、许多不见于公开文献的翔实资料、对于历史独特的评析视角,这一切在白先勇先生上善若水、大雅不灼的文笔下展现给读者的就只有享受和感悟。这套书到手后我两天内就初读一遍,准备再细读一遍并写完文摘后推荐给家人看。


这套书是在台北的时候看中的,诚品书店的推荐书。台版价格是国内的大概4倍。当时怕被海关为难,就没从台湾买。没想到在当当上就有,价格便宜很多,内容是一样的,果断入手。最喜欢最后一章的内容。


以前一直对他有所误解 ,看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另一个白将军,抗战功臣,北伐功臣!


写的很好,如果想了解国共之战台湾的一些事件,可以买了看看


早就想买这本书了 太贵没舍得 这次打折终于买了 白先勇的文笔肯定没得说 还有很多珍贵照片 值得购买 就是价钱太贵了


自从小时候听了系列评书《桂系演义》后就一直感兴趣于桂系的这两个核心人物。近期在电视节目中看到对这套书的介绍后,立马在当当订了这套书。大量珍贵的图片重现了历史真实,但遗憾的是文字少了一些。


白先勇的書我是一本不落的,這本書是家族史。很有趣味,深死民國,令人感懷。給你另外一個視角。


更全面的认识了一代枭雄,之前的了解就是简单的历史书上“桂系军阀”,通过此书中丰富的图片,让人感叹一代枭雄的正面形象,很厉害,也是推动中国近代历史的人物。本书图片很多很珍贵,唯有文字不多稍感不过瘾。


上学时候对于北伐,仅仅知道两个字而已,跟本没太多体会。看了这本书,从新认识民国史了。
推翻清政府、抗日。两件事有了更多的体会。


过去,由于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妖魔化,我们对民国总有许多误解,无论怎么说,民国都是中国最好的年代。白先勇的作品让我们与民国近距离接触,了解一个真正的民国。


让我们多一个角度了解那段我们没有经历过的历史,从白先生的叙述中我们体会到了他对父亲浓浓的爱与追忆


我也是在《海峡两岸》上看到这本书的出版消息,在第二天毫不犹豫地就购买了,现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看完第一本了,里面的许多民国时期的照片非常珍贵,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真是物超所值,读了一本书,心情实在是太好了。


白先勇的书照单全收!


全书以相片为主,改变了我们对白崇禧将军的认识。


历史照片很珍贵,非常棒


送货很快,要慢慢读,白先勇先生的书文笔不会差到哪去


白先勇先生的作品值得一读


白先勇是个文人,提供的文章,对了解岛里的情况,比较可靠,有帮助


明显东北四平街这段被阉割过了


很好!!很难看到这样的书了,语言优美又不做作,照片珍贵得让人震撼!!


图文并茂,有好多珍贵的历史照片,推荐看一下


白将军戎马生涯,值得后人尊敬.


资料详实,图片丰富是最大特点,基本能反应白将军的真实人生。民国气节!


儿子回忆父亲的真情。


好羡慕有英雄的父亲,好羡慕英雄的时代,掩卷沉思英雄末路


历史总会公正的看待一个英雄,无论政见是否相同,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白将军就是英雄!


又是一套人物传记,想把自己学成什么,还是买书的人有强烈的窥探欲,想看看历史名人的内心世界?


还是少了抗战之前参与清党剿共的章节。这么多年了,其实应该可以平心静气地对待历史了。


有很多历史照片,文字不是很多,有些东西要靠自己理解。


好书,历史地看待一个人.是共产党的成熟和大度.功过分明也是社会的进步.


给父亲买的,喜欢


还原真实的历史,再现烽火岁月


老父亲在电视《海峡两岸》栏目中看到此书在陆出版,马上发短信给我,要我帮他买。老父亲对这位抗日巨头的戎马生涯非常感兴趣。


还没有读完,买的书太多了,先屯着,慢慢品读


老爸喜欢历史,买给他看,很喜欢!书中多是围绕着照片记事。照片占很大篇幅。


可能是历史久远的原因,有些照片不太清晰,如用铜版纸印刷会好些的。


桂系大将,精彩的一生。值得购买。


这两本书整理得非常好,广西朋友欢迎帮衬购买。


民国辉煌岁月


好书,披露了不少新材料!俺们军迷,没看到一些新材料出炉,都非常兴奋。挺!


喜欢广西师范大学的书,推荐!


里面有很多珍贵照片


桂林人还是很感兴趣的


白老师的特殊身份给这部作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澄清了许多历史。


图片比较多~很多照片首次曝光~


喜欢喜欢喜欢 内中有诸多珍藏照片 对了解民国史很有用


只要是真实的资料,就可以清晰历史。买第二套,送人的。


真的是身影集,图多于字


我对民国的历史有了更新更多更客观的看法~


好书,真的是好书!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民国的历史,不再是“一言堂”,有助于大家了解那段风云变幻的时代。现在是我外公床头的必备书了。


展现更真实的民国军阀,还原历史真相


很不错的一本书,有许多珍贵历史图片


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片


看过台版,因此这次大陆出了,就抓紧拿下。书是很不错的书啊!


非常不错的书,让我们了解一下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换个角度回看历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一个对国家,民族有诸多贡献的人物应该重新,客观的评价。


白将军的详细写真,资料来源是家人的第一手。值得收藏!


用大量的图片来叙述白将军的一生。


很有意思 不一样的将军!


关于那段历史,隐约感觉很辉煌,但是真实的书很少,对如此辉煌的历史,我们挖掘的少之又少,可惜了。。。。。。


应该让历史从后台走到前台,历史就是历史!


从另外一方面了解国内战争的情况,白老很不容易!


历史的正相


白老先生才情非凡,纪念其父亲更加是值得一看


历史总会有遗憾,不能重来,没有彩排,注定就是注定了,只能在心里发出一声叹息。


真实的历史绝对的好书。


图文并茂,了解历史。


从不一样的角度去解读一样的历史,别有一番滋味~赞一个~


客观公正 还原历史真实


很不错,有好多历史事实。


这是本最近挺火的书,喜欢那段历史的朋友,千万别错过


这几天热极了,读到想读的书,打通历史真相,就像通体舒畅一样,忘了天气怎么样啦 赞一个


历史本来就是立体的。


对那段历史非常感兴趣。


值得一看的好书,对历史认知有启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