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再见乌托邦

清影工作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清影工作室  

Tag标签:

无  

前言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以上略去好些字。 怎么写来都不如读这本书、看这些片子时带给我的感受感慨邪么的那个。假如这一小点记述也能充当另一种序? 不太想打扰你,也有点友助你。还跟你商量,抽空看下呗,你说呢?

内容概要

《再见乌托邦:清影纪录中国(2010)》是《清影纪录中国》系列丛书的第二本,不仅介绍作品,也反映现实,反映现实冲突中人们的精神的焦虑和真实的命运。《清影纪录中国》系列丛书是清影工作室根据其免费影像放映计划,以纪录片作者访谈为主,兼有对作品的介绍,努力记录下导演与观众交流的每一个精彩问答并认真地录音整理而形成:这将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独立纪录片导演访谈。

作者简介

清影工作室,国内知名的电影文化艺术组织,主要从事电影艺术的研究、创作和交流,拥有众多优秀的电影专业学者、创作者,并与国内电影圈内的主流艺术家保持着长期、稳定、密切的联系。

书籍目录

顾长卫序 冯艳 作品 《秉爱》 给了钱,你们建立起来的关系会马上瓦解 金铁木 作品 《大明宫》 纪录片用历史感、文化感打动人 刘峰 作品 《爱噪音》 年轻人觉得客户缺心眼、没文化,实际不是这样 盛志民 作品 《再见乌托邦》 现在中国的音乐界基本是同谋的关系 杜海滨 作品 《1428》 很多人说我们在利用灾难出名 王利波 作品 《掩埋》 最基本的问题是要还知情权和话语权给大家 陈心中 作品 《众生》 通过生活的点滴去感受灾后人们心灵深处的伤口 梁碧波 作品 《三节草》 与拍摄对象相处的重要程度不亚于怎么拍片子 于广义 作品 《小李子》 有些人把人当成了牲口来拍,那是绝对不行的 顾桃 作品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 仅仅拥有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本能和直觉 赵大勇 作品 《南京路》 事实的存在是不能被你左右的 焦瑞青 作品 《扇鼓•乐》 要保护非物质遗产的生存环境 顾筠 作品 《永恒之火》 拍纪录片时你根本就不能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 穆肃 作品 《寻子》《纹身》 我对“史诗”纪录片真的敬而远之 沈少明 作品 《我是中国人》 纪录片具有当代艺术的功能 刘湘晨 作品 《大河沿》《阿希克:最后的吟游》 把内心生命中所有的体验通过歌声呈现给你 清影工作室 后记 《以影像温暖世界》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还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原因,我上的是二外,当时那个学校边上是北广,有个电影院非常好,当时能看内参片,我印象特别深,我特别为当时的电影感动。那时候有两部片子特有名,一个是苏菲•玛索演的《初吻》,还有一部片子叫《死亡诗社》,大概是90年左右看的,特别感动。差不多都是大学生的故事,觉得电影特别有力量、有激情,后来找不到激情、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就想,才知道北京有一个电影学院,后来就说考试吧。中国人就是这样,如果你想进入某个行业就考试吧,进入相关的学校。那时候运气比较好,我最讨厌的英语帮上忙了,因为你要考研究生,必须英语得过关啊。 相比于您考之前对它的向往,觉得一样吗? 差不多吧。那三年过得比较充实,我们当时氛围比较好,我们从来不实习,整天看电影,整天学习,所以氛围还比较好。 那时候对您来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老师或者室友吗? 都还可以啊,室友就是陆川,印象比较深,我们两个上下铺,关系比较好。小川现在比我有名,是大导演,那时整天为了一部电影争得一塌糊涂,观点不同,半夜都不睡觉。 是基于理念不同吗? 是啊,他说那电影很好,我说不行。非常质朴的一种认识,很有激情,很较真。 您觉得在电影学院这几年对于您从事电影行业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 那帮助很大啦,所有的东西都来自电影学院这三年吧。 最大的东西是什么,是技术吗?还是理念? 和技术方面关系不大,最大的东西是我觉得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进了电影学院才发现,我的确是喜欢这个东西,喜欢很重要,一定要找到这个,喜欢就能做,没有成功失败的概念,因为喜欢。人生就那么几十年,不要去想它有什么功利方面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好的人生。 我听说您毕业后一直很想拍电影,后来进了央视,半年后才知道央视不拍电影。 对,大概是这样的吧。我这个人经常稀里糊涂的,属于晚熟,对很多功利的东西很麻木。经常稀里糊涂就和人混了,就走了。走了之后才发现这个人是个坏人,我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那时候经常给别人扛个三角架,当个脚夫,满中国乱跑,能够在祖国大好河山各地方走,原始森林、大草原,但过了半年想想不对,千万别把理想忘了。那时候一打听,CCTV不拍电影,挺郁闷,先玩了半年,先玩高兴了再说嘛。年龄慢慢大了,得养家糊口啊,还有个理想的问题啊,CCTV能做的只是纪录片,和艺术最接近的是纪录片,那就拍纪录片吧,有总比没有好吧。喜欢纪录片是因为它更强调过程,更个人化,主要因为这两个原因就开始做纪录片,一做就是十年。

后记

中国独立纪录片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可惜大部分人没有机会看到。即便是在互联网横行天下的时候,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好影片总是无法与好观众在惬意中相逢。正是在这种想法折磨下,我们开始准备做一个纯粹的纪录片放映,并且坚持一定要定时、定点、免费。看纪录片的观众实属不易,纪录片观影不论地理位置还是放映条件都无法与商业院线相比,还有导演们自由的创作状态,总是让观众必须主动参与才不至于半途而废。因此我们努力给观众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一个固定不变的时间、一个免费欣赏的承诺。近四年来,虽然也有各种遗憾和不足,但这或许就是今天,这个转型时代,纪录片拍摄、放映和观看的魅力。 2009年4月25日,文津·清影·放映第一次正式放片,刘硕想的口号是“以影像关怀世界”,一句有理想有视野的话,美中不足的是“关怀”多少有些居高临下的感觉,或许应该改为“以影像温暖世界”。消息放出去的那几天,我们收到了很多朋友发来的邮件信息,从里面发现了老朋友,发现了校友,发现了同行,发现了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志同道合者。那一天,我们摆好了从“金五星” (北京著名的批发市场)买来的小椅子,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那些即将到来的观众,等待着纪录片带给我们的平凡和感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文津时代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放映场地,良友文化基金会成为我们的主要资助者,电影学院的张献民、张民两位老师、CNEX、栗宪庭电影基金、香港采风电影等机构和个人成为我们主要的片源,Elvita和她的生活便签给予推广上的大力支持。在这些没有任何回报的、无私的帮助下,我们把一部部优秀的纪录片带到了观众的面前,并且结识了一个个优秀的作者、一位位优秀的观众,这个世界温暖了我们,我们再把温暖通过纪录片传递开来。 放映的同时,我们也尝试对大部分作者进行采访,对作者与观众的交流进行录音,通过这些声音我们试着走进他们的创作理念,走进他们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最终听到了冯艳讲她“被抓”的故事,听到了林鑫讲仰视生活的态度,听到了顾桃讲敖鲁古雅和神鹿的关系,听到了盛志民讲摇滚与撒娇的区别,听到了张以庆讲《幼儿园》之后无法再拍纪录片的心情,听到了徐童讲东北的见闻,听到了蒋樾讲理想横行的年代……我们希望能够与更多的人分享这一切,也希望读者们可以感受到纪录片、纪录片作者及片中人物的真实存在,感受到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中那份相对的宁静。纪录片就是生活,是值得分享的那部分生活,是直达人心的、温暖的影像记忆。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能触摸到每一个冷静的镜头后那滚烫的灵魂,用星星之光拨开现实的黝黑。 ——尹鸿 从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自己的生命,纪录片温暖你的世界。 ——鲁豫


编辑推荐

《再见乌托邦:清影纪录中国(2010)》编辑推荐:在我们这个时代,真实远比虚构来得精彩,呈现真实本身就意义深远。当下中国最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和导演,主打作品《再见乌托邦》带您重温逝去的中国摇滚。尹鸿、钟大年、张献民、鲁豫、贾樟柯、白岩松、顾长卫、杨澜推荐!中国特大规模独立纪录片导演访谈,社会百态、芸芸众生和创作者灵魂的速写。

名人推荐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能触摸到每一个冷静的镜头后那滚烫的灵魂,用星星之光拨开现实的黝黑。 ——尹鸿 从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自己的生命,纪录片温暖你的世界。 ——鲁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再见乌托邦 PDF格式下载



《再见乌托邦》是一部记录者带着温情,但内容却不得不残酷的纪录片。时代和个人成长阶段的碰撞,产生了摇滚乐和摇滚乐者的起伏。一切将走向何方?音乐,和乐者?~~~~挺好看的一本书。很多纪录片内容和对导演的访谈。。。《再见乌托邦》是其中一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