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风景人生

江胜信 江胜信 文汇出版社 (2011-08出版)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江胜信 文汇出版社 (2011-08出版)  

作者:

江胜信  

页数:

483  

前言

熟悉江胜信这个名字,最初是始于报端一篇篇令人难忘的人物通讯。大凡好文章看完后,读者很快就会记住作者的名字,以便下一次在众多的文字中再捕捉他或她的笔下作品,江胜信首先就是这样被人们记住的。 于我而言,熟悉江胜信这个名字,则还有一个特别的渠道,那就是好几次来自中宣部的批示表扬,那些批示中常常会有这样一句评价:“江胜信同志的新闻作品是这次典型报道中最好的作品之一。”作为一名在新闻一线工作了20多年、至今还与新闻工作息息相关的同行,我对江胜信屡屡为上海新闻界争得这些荣誉,备感欣慰,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2009年4月,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市新闻学会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为江胜信举办新闻作品研讨会,我参加研讨并谈了自己对江胜信新闻作品的理解。记得当时也有同志表示,江胜信还年轻,成长的路还很长,现在就开研讨会,给予这么高的肯定和褒奖是否合适?我则认为,研讨活动正当其时,这是一种态度、一个导向,体现了上海新闻界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对好作风、好作品的重视,体现了我们对努力增强主流舆论影响力、努力承担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视。一名记者,作风好,作品好,就要充分肯定,要表彰,要学习和推广。 …… 抵制虚假新闻的关键,还要积极树立新闻工作者中的正面典型,新闻媒体要扩大影响力,要有品牌效应,关键是要出人才,要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和其他岗位的优秀工作者。文新集团和文汇报社为江胜信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这让许多新闻工作者鼓舞和感谢。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是令人扼腕长叹的。我们当然呼唤更多的伯乐,但我们更寄希望于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好机制、好体制。祝愿文新集团、祝愿上海新闻界创造更多的条件,建立更好的机制,推动更多的青年新闻工作者在岗位上成才,形成“姹紫嫣红春满园”的景象。 (作者系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上海市新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高级记者)

内容概要

  《江胜信作品集:风景人生》熟悉江胜信这个名字,最初是始于报端一篇篇令人难忘的人物通讯。大凡好文章看完后,读者很快就会记住作者的名字,以便下一次在众多的文字中再捕捉他或她的笔下作品,江胜信首先就是这样被人们记住的。  于我而言,熟悉江胜信这个名字,则还有一个特别的渠道,那就是好几次来自中宣部的批示表扬,那些批示中常常会有这样一句评价:“江胜信同志的新闻作品是这次典型报道中最好的作品之一。”作为一名在新闻一线工作了20多年、至今还与新闻工作息息相关的同行,我对江胜信屡屡为上海新闻界争得这些荣誉,备感欣慰,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2009年4月,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市新闻学会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为江胜信举办新闻作品研讨会,我参加研讨并谈了自己对江胜信新闻作品的理解。记得当时也有同志表示,江胜信还年轻,成长的路还很长,现在就开研讨会,给予这么高的肯定和褒奖是否合适?我则认为,研讨活动正当其时,这是一种态度、一个导向,体现了上海新闻界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对好作风、好作品的重视,体现了我们对努力增强主流舆论影响力、努力承担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视。一名记者,作风好,作品好,就要充分肯定,要表彰,要学习和推广。

作者简介

江胜信,女,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现任文汇报北京办事处副主任。主任记者。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首届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奖三等奖,上海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等奖项。曾专访季羡林、周汝昌、冯其庸、韩美林、黄永玉、冯骥才、罗哲文、马未都等文化名家。参加报道了方永刚、袁隆平、邓平寿、刘先林、冯理达、王瑛、吴大观、姜万富、王彦生、沈浩、阎肃、郭明义等全国先进典型的事迹。

书籍目录

序:“求真”方有好风景文化名家季羡林:做一辈“学者”毕淑敏:环球“慢”游阎肃:不老的歌郑欣淼:两岸故宫何时彻底“融冰”马未都:“有虚名”的收藏家冯其庸:文化这部大书,怎么也读不完韩美林:艺术生命刚刚开始黄永玉:画画从来都是玩儿于丹:不敢妄言“通透”罗哲文:长城的守护者周汝昌:“解味道人”冯骥才:把书桌搬到田野铁凝:用一辈子追求灵魂的“明亮”王世襄:人鸽情缘余隆:没有“故事”吴碧霞:东方“夜莺”时政人物时代先锋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起因是台北故宫在筹办“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时,由于缺少雍正朝服等重要文物,便向拥有这些文物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提出借展的请求。这很快得到了北京故宫的回应和支持。面对双方对于交流与合作的诚意,台北故宫提议,能不能把原本的借展办成双方的联展?这个多年来曾屡屡止于口头的提议,又在那一瞬间激活了双方心底的渴望。但与此同时,曾经的阻力又再次横在双方面前。首先是名称载示问题。说到名称,有必要交待一下历史。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30年代改为“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1950年2月,北平市改为北京市,“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更名为“国立北京故宫博物院”。1951年6月又改称“故宫博物院”至今。台北故宫则成立于1965年,被台方冠名“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主体是1948年底至1949年初随蒋介石从大陆撤退时被运往台湾的部分故宫文物,自此呈现“一座宫殿、两个故宫博物院”的格局。为促成本次雍正大展的联办,两岸故宫本着务实的精神,在名称载示上各自作了让步,一方叫“北京故官”,一方叫“台北故宫”。在对外场合,以“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来称呼对方,同时以“两岸故宫”的共同身份来面对公众。但在签订文物借展协议时,能否在甲乙双方中使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的名称呢?台北故宫对此表示忧虑,他们认为,“台北故宫”这个称谓不是法律意义上申请注册的法人,一旦协议双方出现问题,从法律上不好界定。最后,双方一致同意通过不涉及敏感名称的“第三方”来签署协议,即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事先授权的台湾某基金会签订协议,把展品借给基金会,该基金会再和台北故宫签约,把展品借给台北故宫。据说,海峡两岸的不少文化交流也是通过第三方来推进的,这再一次显示了在文化交流大趋势下两岸人民的智慧。

后记

出版社颇含心意地把《风景人生》的推出时间放在了2011上海书展之前。 这个时间于我而言,却有另一层含义。女儿7岁生日在即,《风景人生》是我私下很看重、相信女儿日后也会很看重的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昨天,陪女儿去看动画电影《魁拔》的路上,我给她讲了一个从同事刘绪源老师那儿听来的故事——《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原作者是日本作家佐野洋子): 有一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它死了一百万次,也活了一百万次。但猫一直不喜欢任何人。 有一次,猫是国王的猫。国王很喜欢猫,把猫装进美丽的笼子,连打仗都带着它。有一天,敌人的弓箭射死了猫。国王抱着猫哭得好伤心。猫没有哭,它不喜欢国王,也不喜欢笼子里的生活。 有一次,猫是渔夫的猫。渔夫很喜欢猫,出海捕鱼都带着猫。有一天,猫掉进海里,渔夫赶紧拿网子把猫捞起来,猫已经死了。渔夫抱着它哭得好伤心。猫没有哭,它不喜欢渔夫,也不喜欢船上的生活。 有一次,猫是魔术师的猫。它被放进箱子里,和箱子一起被魔术师切开,等箱子重新合起的时候,猫又变回一只活蹦乱跳的猫。有一天,魔术师在表演时不小心将猫真的切成两半,猫死了。魔术师哭得好伤心。猫没有哭,它不喜欢魔术师,也不喜欢当道具。 有一次,猫是老婆婆的猫。老婆婆喜欢静静地抱着猫,坐在窗前看着行人来来往往,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猫老了,死在老婆婆怀里。老婆婆抱着猫哭得好伤心。猫没有哭,它不喜欢老婆婆,也不喜欢一天到晚看着行人来来往往。 最后一次,猫不是任何人的猫。它是一只帅气的野猫,它的身旁总是围了一群母猫,母猫送来的鱼吃也吃不完。猫常常仰着脑袋,高傲地说:“我可是一只活过一百万次的猫喔!” 有一天,猫遇到一只白猫,白猫看都不看猫一眼,猫很生气地提醒白猫:“我可是一只活过一百万次的猫喔!”白猫是轻轻地“哼”了一声,把头转开。 连着好几次,猫遇到白猫,都是这样。猫变得很不快乐。 一天,猫又遇到白猫。刚开始,猫在白猫身边独自玩耍,后来渐渐靠近白猫,轻轻问:“我们在一起好吗?”白猫轻轻地点点头。猫好高兴、好高兴。 它们每天都在一起,白猫生了好多小猫。猫很用心地照顾小猫们,小猫们慢慢长大了,都变成了非常帅气的野猫。 白猫老了,走不动了,猫给白猫端茶喂饭,每天都抱着白猫,讲故事给白猫听。 一天,白猫在猫的怀里一动不动,白猫死了。猫抱着白猫哭啊哭,哭个不停,把所有的力气都哭没了,也死了。这一次,猫是带着感情死的,就再也没有活过来。 末了,我问女儿:“你是愿意没有感情地一直活下去,还是带着感情只活一辈子?” 女儿仰起稚嫩的小脸:“一辈子吧。” 我突然间湿了眼睛。女儿问:“妈妈怎么了?” 我说:“爱别人,也被人爱,就会幸福得想掉泪。” 因为爱,生命才如此美丽。我爱乖巧懂事的女儿,我为她成长中的每一个进步感到骄傲。女儿也爱妈妈,她终会为一个认认真真对待生活和工作的妈妈感到骄傲。 这就像,我爱我的爸爸妈妈,他们的无私奉献让我感恩,我的每一个进步让他们骄傲。 《风景人生》这本书的诞生,皆因为爱。因为热爱记者这份职业,所以我尊重笔墨;因为欣赏笔下人的美丽人生,所以我付诸情感;因为文新集团和文汇报呵护每一个为她贡献心智的记者,所以我拥有一方舞台;因为领导、老师、同事、朋友给我鼓励和帮助,所以我还能继续朝前走。 因为爱,人生自有风景。 (写于2011年7月)


编辑推荐

《江胜信作品集:风景人生》是由文汇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风景人生 PDF格式下载



江胜信是才女,荣获全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非常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