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边的迷乱红尘
2013-1
周华军 上海文汇出版社 (2013-01出版)
周华军
无
年少的时候读《红楼梦》,总也读不完。里面细致的渲染、香艳的排场和奢靡的景象,还有琐碎的日常生活,对一个男孩子而言,既陌生,又不感兴趣。但贾宝玉所说的一句话却印象深刻: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水做的骨肉自然清爽;后来又读到了关于董小宛、陈圆圆、李香君等人的作品文章,更是加深了这种认知。 真是奇怪。古往今来,有名的女子多了去了,说起武则天,我的第一感觉是高傲能干;说起杨贵妃,我的首要印象是富贵雍容;说起慈禧太后,我的最初反应是阴冷挥霍。唯独对于身处底层、平民出身的,才会有这样评价:清爽。 也许,这是一种地位的认同?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史。除了极端强势的,一般来说,女子的地位都极端低下。平康艳质,窈窕风流,养尊处优,亦是男人们户外生活的点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秦淮八艳”,作为为男人们服务的一个群体,应该属于“花榜状元”级别了吧。她们姿容不俗,见识上乘,才情非凡,个个都有一手绝活,自是出类拔萃,却命运各异,最后能得善终者屈指可数。 弱者,在男权社会里,男人们就是这样为她们设定了社会的角色。 然而,见识让她们有些不甘心做弱者。她们在有限的空问和时间中反抗——由于身份地位的特殊性,她们可以爱所爱,恨所恨,自己的个性不必压抑得太窒息;也正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她们的爱来得比普通人更为艰难,她们的恨也来得比普通人更为微弱,她们的生活也远比普通人来得更难圆满。她们的抗争必须以超出常人的举动来实现,也因此,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她们的生活远比普通人来得更为精彩。 而这精彩的生活,只是她们无奈的抗争。 青楼之起源,大概胚胎于周襄王时代,齐国管仲之设女间,即其作俑者。《坚瓠集》续集里说:“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花粉钱之始也。” 从青楼诞生,到明末“秦淮八艳”的陆续亮相,大概有2300年的时间。其问,也有一些名姝佳丽的精彩故事,但像明末一样,处于社会动荡之中的秦淮青楼女子群体和一群以“爱国”为口号的复社知识分子结成了亲密的联盟,却是前所未见。这些青楼女子操着一口流利的南京话或者苏州话,和来欢场聚会的清流文人填词论画,诗酒唱和,必要的时候也会品评时政,共议国事。 秦淮河畔,一边是青楼聚集之地,另一边是江南贡院和夫子庙。这样的搭配本来是不伦不类的,然而,在这里居然毫无冲突,和谐共生,繁衍出一派绮丽怪异的金陵春梦。文人们跨过桥,便走进了脂粉天堂;倡优们迎合着,倒逐渐生出了大丈夫气概——男人和女人发生性别位移,明末应该是属于高发期。 我不排除最初青楼女子有作秀和表演的成分,但我相信,男人们喝高了之后的“爱国”热情越来越感染到这些红颜们,况且,她们也需要借助“爱国”的口号更多地参与男人的话题。时间久了,“爱国”不再是借口,而成为她们潜意识里的觉醒和不自觉的行动。女性更容易冲动的情绪就这样被调动起来,她们以为孱弱的香肩真的可以承担起救国救民的使命一甚至当那些“爱国”的男人们都已经把头缩起来了,她们还在凭着余勇向前冲。 这就让“秦淮八艳”有了不同于历史上其他名妓的一个显著特征。 明末的历史很好看。当时并存的,不但有北京大明正统政权,还有东北的后金政权,还有以李自成为代表的若干农民军政权。当权力格局发生转变时,南明弘光政权就在乱哄哄的时局中勉力搭建了起来。可是这样的政权真是不堪一击,主政者们忙着和秦淮名妓们相通款曲,忙着捞钱,根本没看到有什么中兴迹象和举措。 为了这本书的写作,多少次我在灯下读晚明史。看到马士英、阮大铖,i丕有一大批无行官僚的丑态,我真是欲拍案痛骂;但我知道,其实从袁崇焕被判凌迟之刑起,明朝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名垂青史的史可法等人真算不上是政治家,他们根本就没有对时局的掌控能力,乱世,只是给执拗的他们提供了一个成功成仁的机会。擅长清谈的文人们纸上谈兵倒是拿手好戏,却没有一个人能堪大用。 依我看,清兵拿下南京,就是易如反掌之事,即便遇到反抗,也不过是多打两场仗而已。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手无缚鸡之力的“秦淮八艳”呈现出的人格光辉便格外引人注目。 秦淮八艳,无一例外,在社会的底层生活了很久,虽然锦衣玉食,地位却是不高的;其中一些人,虽然因缘际会,又进入了社会的上层,同样锦衣玉食,但因为有年轻时生活经历的铺垫,让民间对她们始终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心理距离还是很近的。还有一些人,天不假寿,正当如花岁月便撒手尘寰,更容易激起民间的同情之泪。因为这些原因,她们在民间有很广泛的影响力。人们不会想到她们是烟花风尘中人,即使是,也是受社会制度和统治阶级迫害的可怜人。她们的善良,正直,侠义,忠贞,还有礼仪端庄,容貌明艳等等,这些美好的字眼,都可以敷衍到极致,让同时代的男人们相形见绌。 从清初开始,有关她们的故事便在民间流传,不断有文人记下她们的故事。后文中,有许多引用的文字便来自于他们的记录。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围绕着她们写文章发感慨。 余秋雨说:“历代妓女多得很,哪像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那样具有文化素养和政治见识,使整整一段政治文化史都染上了艳丽的色彩?” 叶兆言说:“秦淮八艳是一面镜子,桃花扇底看前朝,通过这八位不同凡响的风尘女子,人们看到的是中国文化的颓败,是中国男性知识分子的虚伪和装腔作势。” 洪烛说:“(秦淮八艳)跟良家妇女相比并不缺乏任何人情味,在追求尘世间的挚爱方面,她们甚至更狂热冲动,如灯蛾扑火般奋不顾身……她们卖艺不卖身,或者说,即使卖身,也不卖国,比某些饱读圣贤书的书生或官僚强多了。” 我说:“世无英雄,遂使女子成名。秦淮八艳,就是水做的英雄。” 因此,我决心写写她们。 为了自抬身价,最好请一个名人来为自己作序。但我最终打消了这种想法,因为我也不想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就随便说说自己的写作感受吧。 写作很难,是一件苦差事。这本书中篇目不多,却花费了我大量精力和时间,查阅资料,探讨观点,撰写文字,走访遗址,补正修改,另外还画一些插图,以使本书内容更丰富一些。一年半的时间,我像苦行僧一样踽踽耕耘,实在不是能一挥而就的写手。在我看来,慢工才能出细活。就像煲汤,广东人有一绝,细煨慢炖,味道才会鲜美。 写作,最好要写出点新意和真情实感。写秦淮八艳的书已经有不少了,我还有勇气来凑这个热闹,必须要有杀手锏亮出来。我没有什么杀手锏,只求能尽量真实地写出斯时的情景,写出我自己的真实想法。我是江南人,秦淮八艳的活动区域大部分就在周边,我一直在尽力写好。但,作为一家之言,难免有疏漏欠缺,恳请赐教。 我还头疼没有整版整版的时间用来写作。单位的公事足够忙碌,只能抽出晚上的时间。而晚上也只有支离破碎的时间,有时并非是我自己所能自由支配的。刚刚进入状态,或写作正顺,有其他事情需要处理了,只能中断,另寻时间重新开始。所有的文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无奈,生活就是这样,你只能适应生活,不要试图打乱生活的既有节奏和规律。 写作是我的爱好。没办法,明知是一件苦差事,我还是选择了它作为我生活中的朋友,永远的朋友。 周华军 2012年10月28日
《秦淮河边的迷乱红尘》由周华军著。百里秦淮,成于始皇,逶迤至明清时,于金陵地界,蜿蜒出十里繁华,岸酒笙歌,商贾云集一一得意的或失意的男人们,在桨声灯影里,一众青楼娇娥间,或混迹,或放浪,丝竹飞处,竟才子绊佳人,演绎出一曲曲美丽而哀艳的红尘绝唱。当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一干脂粉香娃,迎来送往中,遭遇了王樨登、吴梅村、侯方域、钱谦益、冒辟疆、龚鼎孳、朱国弼、吴三桂等一辈文人仕宦时,注定了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透过迷乱红尘中那缕缕醉人的香艳,或是丝丝泪涌的悲情,领略到一幅幅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历史风景。《秦淮河边的迷乱红尘》便将这些历史都一一讲述了出来。
周华军,男,江苏江阴人。公务员。苏州大学财经学院毕业,爱文史,爱旅游,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作品相继在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曾出版散文集《十年游踪》。
活色生香秦淮河 遗世幽兰空吐芳 冷弦无声绝纤尘 桃花历乱李花香 柳拂秋水虞山下 郎按新词妾唱歌 皖水虞山一样愁 独立自由一女侠 冲冠一怒为红颜 无可奈何花落去
版权页: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一路攻城掠地,破陈州,陷归德,围开封,大败明军于河南。侯方域在家乡已无法容身,一路辗转又来到了南京,一则避难,二则心里牵挂着李香君。 别说,对于李香君,侯方域倒也是一片真情付出。历史上的文人,名气越大,对待女人的态度越是让人心寒。在我看来,苏轼应该是天下第一文人了,向来佩服得很;然而,除了王弗、王闰之、王朝云三人先后拥有过他的感情,其余的侍妾前前后后应有几十个,他却是从来没有付出过感情的,必要的时候可以“弃之如敝履”,把她们送给自己的朋友们。侯方域不是大文人,也没有大文人的坏毛病,而且也没有传统戏剧中常见的那种纨绔子弟玩弄女性成瘾的恶行,逮着机会,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把南京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和第一次来时相比,秦淮河边的香风依然那样浓郁。然而,心有所属的侯方域不曾稍有停留,直奔媚香楼,与分别两年多的李香君相拥而泣。 多时的相思之情尚未完全得到释放,嗅觉灵敏的阮大铖已经得到了侯方域回到金陵的消息。这样的消息真是好消息,睚眦必报的阮大铖开始想方设法构陷侯方域。果然在他的精心设计下,侯方域中了圈套,与阮大铖狼狈为奸的马士英已经下令官兵,正准备前来捉拿。幸亏他的妹夫杨龙友是一个既富有才气又具有正气的人,还是侯方域的好友,提前得知了消息,让侯方域投奔史可法去了——史可法是侯方域父亲的门生。 这里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人物,没办法,侯方域的社会关系太复杂。 崇祯十七年(1644年),大明公司被大清收购,江山改姓爱新觉罗。消息传来,南明小朝廷成立,史可法率部镇守扬州,抵御乘胜南下的清兵。侯方域所在的军营又发生兵乱,形势岌岌可危,于是侯方域乘乱逃回江南,到宜兴好友陈定生家中避祸。谁知行踪泄露,第二年正月,已是南明兵部侍郎的阮大铖直接派人把他从宜兴逮走了。 陈定生,即是与侯方域同列“明末四公子”的陈贞慧,也就是李香君的养母李贞丽的老情人(这样的关系也很复杂,唉,乱了套了),一路将侯方域送至江边。他看着风尘疲惫的侯方域,悲从中来,心想今日一别,来诶无期,遂与侯方域定下儿女亲家,相约一旦侯方域有难,其家眷妻儿托付陈家照顾。
《秦淮河边的迷乱红尘》纵古论今,涉猎广泛,言前人所未言,历史与文学的相得益彰,跌宕出又一不朽的传奇。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