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孔子的智慧

张艳玲 张艳玲 京华出版社 (2011-06出版)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张艳玲 京华出版社 (2011-06出版)  

作者:

张艳玲  

页数:

199  

前言

孔子名丘,字仲尼(前551-前479),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的贵族,如果再往前追溯,还可以追溯到殷代,他是殷代贵族的后裔。孔子之前的三四代,由宋国逃到了鲁国,从此,这个贵族世家日益没落了。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_才能的学生。他教书奉行“有教无类”的原则,广招学生,不问身家,只要缴相当的学费就收,收来的学生,一律教他们读《诗》、《书》等珍贵的古代典籍,并教他们礼、乐等功课。这些从前是只有贵族才有能够享受的,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 公元前501年,孔子51岁,他那年开始从政,当上了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孔子为政,成绩非常好。《史记》记载孔子执政三个月后,商人们不再欺行霸市,买卖开始公平;男女分开走路;路不拾遗。一年后,当时西方各国都想学孔子的治理方法。于是孔子升任到司空(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又由司空转为大司寇,负责国家安定安全。孔子“以德治国”的理念一直受到后世的推崇。 孔子55岁那年,由于和鲁国国君意见不合,不得不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曾经遭遇过无数的冷遇,甚至有如丧家狗般。但孔子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 孔子73岁时,患病,不愈而卒。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将他的言行编撰成书,这就是儒家最经典的著作《论语》。《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全书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单人对话,大多数以“子日”开头,只有一部分是对话体的,有问有答。各章篇幅不长,语言非常凝练简洁。全书通过对孔子言行的记载,不仅展示出孔子的光辉形象,也展示出孔门弟子丰富多彩的群像,刻画了历史生活中诸多的人物原形等。 孔子所倡导的儒学非常注重人格的修养。他说为人要有真性情,要有同情l心,能够推己及人,即所谓“直”、“仁”、“忠”、“恕”;此外还得合乎礼,就是遵守社会的规范;只重义,不计利。这样的人才配去从事政治,为国家服务。孔子政治学说的核心就是“正名”,他认为当时制度崩坏,阶级紊乱,都是名不正的缘故。君没有君道,臣没有臣道,父没有父道,子没有子道,实和名不能符合起来,天下自然乱了。他认为救时之道,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名定分,社会秩序就会恢复。 几千年来,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思想直到今天仍然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推崇。 孔子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留下的教益是多方面的,他的思想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沐浴在人们的心上。孔子是中国人的骄傲。孔子本身犹如一座思想的宝库,滋润后人。也正因为如此,孔子才能成为历经几千年而不被世人遗忘的思想宸师。我们一再地阅读孔子,就是为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所吸引。品味孔子的思想和智慧,我们的心灵也会与一代大师一起提升,感悟生命的真谛。

内容概要

  几千年来,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思想直到今天仍然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推崇。孔子本身犹如一座思想的宝库,滋润后人。也正因为如此,孔子才能成为历经几千年而不被世人遗忘的思想宗师。我们一再地阅读孔子,就是为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所吸引。翻开《孔子的智慧》,品味孔子的思想和智慧,我们的心灵也会得到升华。《孔子的智慧》由张艳玲主编。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学习之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追求新知,永不满足 理论不能脱离实践 三人行,必有我师 把学习当做一辈子的事 朝闻道,夕死可矣 既要学也要思第二章 孝悌之道 孝悌乃做人的根本 人生百善孝为先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自古忠臣皆孝悌第三章 内省自胜 人生贵在坚持 不要放纵一己私欲 多一点自知之明 良禽择木而栖 顾全大局而不拘泥于小节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忠言逆耳应倾听第四章 言行之道 先做人后做学问 有容乃大 慎言最好 言忠信,行笃敬 不做“好好先生” 切忌自以为是第五章 交友之道 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既要知己也要知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 君子周而不比 防人之心不可无第六章 处世之道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求大同,存小异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处理好与上司的关系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求人不如求己 成人之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愚不可及真聪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七章 修身养性 富贵于我如浮云 知错就改 德言兼备,仁勇共存 居功自傲要不得 得失面前要洒脱 正人先正己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敬其事而后其食 义利面前心要稳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章节摘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原典】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释义】 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明白了吗?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人知智慧】 孔子的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愿意说出“不知道”这三个字,认为那样做会让别人轻视自己,使自己很没面子,结果却适得其反。 大约与孔子同时代的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过:“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他以最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知识是无限的,我们了解的只是很少一部分,我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满足于已知。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加以隐瞒,不去向别人请教,在别人面前仍然不懂装懂,那他就太无知、太虚伪了。对有些知识,不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学无止境,知识无限,谁都不可能做到“样样通,样样精”,而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才能不断进步。否则,我们若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只能是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其实,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反而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尊重。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表示“不知道”。他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提问又是“三问三不知”:“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谈一下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吗?”“不知道。”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感到意外,但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也许,一些人在说“不知道”时往往会担心被看做是孤陋寡闻和无知的表现,但丁先生的“不知道”却体现着一种做人的谦逊和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其实,丁肇中教授大可不必说“不知道”,比如可以用已有的知识去搪塞,也可以建议去查阅有关资料,以作思考,还可以委婉地对学生说:“这些问题对于你们来说太深奥,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但是,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却选择了最老实、最坦诚的回答方式,而且表情自然、诚恳,没有故弄玄虚,也绝没有“卖关子”。丁教授坦言不知道,更无损于他的科学家形象。 聪明的人有勇气承认“没有人知道一切事情”这个事实。当面对不了解的事情时,他们能够坦然地说自己不知道,随后就去寻找自己所欠缺的知识。承认自己不知道无损于他们的自尊,对于他们来说,“不知道”是一种动力,促使他们积极采取行动,进一步了解情况,求得更多的知识。当然,也有一些人,总是想尽办法来掩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摆出一副不懂装懂的姿态,殊不知,这样反倒会给人一种浅薄的感觉。 有一次,一位外国人去旁听一位美国加州大学著名教授的演讲。课上他提出自己做的老鼠实验的结果。此时,一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提出了他的看法,并问这位教授假如用另一种方法来做,实验结果将会怎样?所有的听众全都看着这位教授,等着看他如何回答这个他根本就不可能做过的实验。结果,这位教授不慌不忙、直截了当地说:“我没有做过这个实验,所以我不知道。” 当教授说完“我不知道”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同样的情况假如发生在另一位教授身上,情形恐怕就会完全不同。也许他会绞尽脑汁,说出“我想结果是……”的话来。 一般人都有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弱点的心理,因此很难开口说“不知道”。其实,有时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反而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因为直截了当地说不知道,会给人留下诚实的印象,并且敢于当众说不知道,其勇气更让人佩服。这样,对你所说的其他观点,人们会认为一定是千真万确的,因此对你也就会更加信任。反之,如果明明不知道却强说知道,自作聪明,欺人自欺,最后只会贻笑大方。 有个美术评论家总是大吹大擂,凡事不懂装懂。 有一天,他受一位知名人士邀请到家中作客。这位名人家里来了许多美术界的权威,他们畅所欲言,谈笑风生。 一会儿,主人拿来一幅画像说:“这是我刚买来的毕加索的画,请各位点评一下。” 于是,那个不懂装懂的评论家马上站起来说:“色彩华丽,线条鲜明,果然是毕加索的画。你刚拿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 主人听完,再仔细看了一下画说:“真抱歉,我刚才介绍错了,这不是毕加索的画,而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 “什么?米开朗琪罗的?” 顿时,在座的各位名家捧腹大笑。评论家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挖条缝钻进去。 不要不懂装懂,所以孔子才告诉他的弟子子由“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求知最忌自欺欺人,不懂装懂。人们时常讽刺那种只会说“Yes”的“假洋鬼子”,这是不懂装懂的典型形象。而实际上,生活中这种自欺欺人的人太多了。他们充斥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角落。如果只是读书求知,那不过是学不到真东西,对别人也不至于有什么害处。但如果让这种人从政治国,那可就不是害己的问题了,小则害己害人,大则亡党亡国。所以,我们绝不能低估了不懂装懂的危害,因为它完全可能由一种个人品质而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公害,贻害无穷。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老老实实地做学问,踏踏实实地干事情吧! P2-5


编辑推荐

孔子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留下的教益是多方面的,比如:学习之道、孝悌之道、内省自胜、言行之道、处世之道、修身养性等方面。 由张艳玲主编的这本《孔子的智慧》就是从上述这几个方面来介绍孔子的思想和智慧的。阅读本书,我们的心灵也会与一代大师一起提升,感悟生命的真谛。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孔子的智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