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明朝那些事儿3 图文精印版

当年明月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

当年明月  

页数:

30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明朝那些事儿》第三部,主要讲述了从洪熙年间到成化年间六十余年的历史。
朱棣之后,明朝迎来了两位明君——朱高炽和他的儿子朱瞻基,他们创造了长达十一年的仁宣盛世,国力增长,国家太平,造反的王爷朱高煦也只能以一个跳梁小丑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不成功的谋反运动。
然而,一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一位经历了皇帝——俘虏——皇帝的传奇般人生的天子、一位堪称明代第二强人的登场、明代第一位专权太监的乱政、骇人听闻的土木之变、皇上兄弟间的反目成仇,都使这个时代的事情更加光彩夺目,跌宕起伏。
到了成化年间,皇帝搞起了姐弟恋,大臣分成了五大武林门派,搅得这个朝代的朝政黑暗无比又百花齐放,混乱不堪又多姿多彩……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副研究员,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心灵历史开创者,担任国内多家电视台文史类节目主讲人,畅销书作家,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2007—2011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朱高炽的勇气和疑团
第二章 朱瞻基是个好同志
第三章 祸根
第四章 土木堡
第五章 力挽狂澜
第六章 决断!
第七章 信念
第八章 北京保卫战
第九章 朱祁镇的奋斗
第十章 回家
第十一章 囚徒朱祁镇
第十二章 夺门
第十三章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第十四章 隐藏的敌人
第十五章 公道
第十六章 不伦之恋
第十七章 武林大会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朱高炽的勇气和疑团  历经千辛万苦的大胖子朱高炽终于登上了皇位,定年号洪熙。  事实证明,这个体态臃肿的大胖子确实是一个仁厚宽人的皇帝,在他那肥胖残疾的外表下,是一颗并不残疾的,温和的心。  他登上皇位后,立刻下令释放还在牢房里面坚持学习的杨溥同学,并将其召入内阁。此时杨士奇和杨荣已经是内阁成员。明代历史上最强内阁之一——“三杨”内阁就此形成。  但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虽然大家都知道内阁是皇帝最为信任的机构,其权力也最大,但由于这些内阁成员仅仅是五品官,要让那些二品尚书们向他们低头确实是很难的。   这个问题看似很容易解决,既然如此,那就改吧,把内阁学士提成二品,不就没事了吗?  事情哪里有那么简单!你说改就改?你爹留下的制度,尸骨未寒,你就敢动手改造?正统的文官们在这个问题上一向是很有道理的。  可是不改似乎又不行,问题总得解决啊。  在这个世界上的无数国家民族中,要排聪明程度,中国人绝对可以排在前几位,而其最大的智慧之一就在于变通。这样做不行,那就换个做法, 反正达到目的就可以了。  所谓此路不通,我就绕路走,正是这一智慧的集中体现。  朱高炽没有改动父亲的大学士品位设置,却搞了一套兼职体系。  他任命杨荣为太常寺卿,杨士奇为礼部侍郎,金幼孜为户部侍郎,同时还担任内阁大学士。这样原先只有五品的小官一下子成了三品大员,办起事情来也就方便了。  目的达到了,父亲的制度也没有违反,从此这一兼职制度延续了二百多年,并成为了内阁的固定制度之一。  这类的事情在之后的历史中比比皆是,每看及此,不得不为中国人的智慧而惊叹。  登基后的朱高炽并没有忘记那些当年和他共患难的朋友们,洪熙元年(1425),他用自己的行为回报了他的朋友。  在一般人看来,皇帝回报大臣无非是赏赐点东西,夸奖两句,而这位朱高炽的回报方式却着实让人吃惊,在历代皇帝中也算极为罕见了。  同年四月的一天,朱高炽散朝后,留下了杨士奇和蹇义,他有话对这两个人说。  在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之中,无数人背叛了他,背离了他,只有这两个人在他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忠实地跟随着他,杨士奇自不必说,蹇义虽然为人低调,却也一直在他身边。  年华逝去,大浪淘沙,这两个历经考验的人绝不仅仅是他的属下,也是他的朋友。  朱高炽注视着他的两个朋友,深情地说道: “我监国二十年,不断有小人想陷害我,无论时局之艰难,形势之险恶,心中之苦,我们三个人共同承担,最后多亏父亲仁明,我才有今天啊!”  回顾以前的艰难岁月,朱高炽感触良多,说着说着竟流下了眼泪。  杨士奇和蹇义也泣不成声,说道:“先帝之明,也是被陛下的诚孝仁厚所感动的啊。”   就这样,经历苦难辛酸的三个朋友哭成一团。  在我看来,这种真情的表述远比那些金银珠宝更能表达朱高炽的谢意。  朱高炽没有辜负杨士奇的期望,他确实是一个好皇帝。  虽然他是一个短命的皇帝,皇位还没坐热,就去向他父亲报到了,但在其短短一年的执政时间内,他维持了大明帝国的繁荣。  为什么不细说呢,因为这些夸奖皇帝的内容千篇一律,什么恢复生产, 勤于政务等等等等。这些套话废话我实在不愿写,估计大家也不喜欢看,如有意深入探究,可参考相关教科书。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皇帝的本分事情,而真正能够体现朱高炽的宽仁并给他留下不朽名声的,是这样的一件事:   我们已经说过,朱棣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去世的,根据规定,如无特殊情况,皇太子在父亲死后可以马上登基为帝,但是,绝对不能马上将当年改换成自己的年号元年,必须等到第二年,老爹的尸体凉透了,才能立下自己的字号。  比如朱棣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去世,朱高炽立即即位,并有了自己的年号洪熙。从七月到十二月,实际上已经是他的统治时期,但这段时间还是只能算在永乐二十二年内,只有到第二年(1425)年,才能被称为洪熙元年。  在这段时间内,是皇太子们的适应期,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走出自己父亲的影子,一般在这段时间内,新皇帝们还不敢太放肆,对父亲们留下的各项命令政策都照本宣科,即使想要自己当家作主,改天换地的,也多半不会挑这个时候。  可是就是这个忠厚老实的朱高炽,在尚未站稳脚跟的情况下,在这段时间内,就敢于更改自己父亲当年的命令。  这在当时的很多大臣们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但在我看来,朱高炽的这一改实在干得好,干得大快人心!   十一月的一天,朱高炽突然下达诏令,凡是建文帝时期因为靖难而被罚没为奴的大臣家属们,一律赦免为老百姓,并发给土地,让他们安居乐业。  靖难之时,朱棣杀人无数,罚奴无数,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也被定性为奸臣,此事已是板上钉钉,断无更改之理。  然而此时,他的儿子朱高炽却突然下了这样一道旨意,让很多大臣措手不及。可更让他们吃惊的还在后面。  朱高炽接着问大臣:“齐泰和黄子澄还有无后人?”   大臣半天才反应过来,答道:“齐泰有一个儿子,当年只有六岁,所以免死,被罚戍边。黄子澄没有后代(后得知,黄子澄有个儿子当年改姓逃脱,后被赦免)。”   朱高炽沉吟许久,说道:“赦免齐泰的儿子,把他接回来吧。”  他接着问:“方孝孺可有后代?”   大臣们目瞪口呆。  方孝孺?您说的是那个灭了十族的方孝孺?   十族都灭了,还去那里找后代?您不会是拿死人开心吧!  可皇帝已经下令了,就快去查吧。  这一查还查出来了,虽然没有后代,但确实有个亲戚。  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有个弟弟叫方克家,这位方克家有个儿子叫方孝复(方孝孺的堂兄),当时也被罚充军戍边,至此终于回家了。  比起这些宽仁行为,更让人吃惊的是朱高炽所说的一句话。  朱高炽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说道:“建文时期的很多大臣们,都被杀掉了,但像方孝孺这一类人,都是忠臣啊!”  底下的大臣们又是一片目瞪口呆,鸦雀无声。  忠臣?您父亲不是说他们是奸党么?到您这里就给改了?那么说您父亲还是杀错了?   就在这样的一片争议声中,朱高炽完成了他的壮举。  在立足未稳之时,朱高炽敢于凭借自己的正义感和良心改正自己父亲的错误,不畏人言,不怕反对,这是毫无疑问的壮举。  真正的仁厚也是需要勇气的。  朱高炽是一个勇敢的人。  虽然这位明仁宗短命,只做了一年皇帝,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排名倒数第二,但他仅凭这一件事情,就足以对得起他谥号中的那个仁字,也无愧他一代英主的美名。  如果让这位明仁宗接着干下去,相信大明帝国一定能够繁荣兴盛,欣欣向荣,但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好人不长命”,洪熙元年(1425)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这位厚道的皇帝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但他的义举将始终为人所牢记。  至少那些被赦免的人们会记得。  谋杀的疑团  皇帝的位置又空了,但这个位置注定不会空太久,很多人都排队等着呢。  朱高炽病重,英明神武的太子朱瞻基自然十分关注,但除此之外,还有一双眼睛盯着皇位,这自然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朱高煦。  朱高煦虽然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决心和毅力,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搞阴谋,搞破坏。朱高炽十分仁厚,并未因此处罚他,只是警告而已。而这位无赖兄却越发嚣张跋扈,现在眼见朱高炽病重,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又一次夺位阴谋。  吸取上次的教训,朱高煦加强了情报工作,安排了很多眼线时刻盯着朱高炽,当然不是为了保证他的安全,而是要确定他什么时候死。  他的计划是这样的,考虑到京城的三大营要收拾自己手下那些虾兵蟹将易如反掌,出兵攻打没有把握,几乎等于自杀,他决定拿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开刀。  他准备等到朱高炽的死讯后,便立刻在道路上埋伏士兵,等朱瞻基奔丧路过之时,一举将其击灭,然后趁乱登上皇位。  朱高煦对自己的计划很有信心,何来信心?来自作案时间。  之前说过,他的封地在山东乐安,而太子朱瞻基在南京(根据惯例,太子守南京),只要死讯传出,太子必然会从南京出发,所需时日很长,而他却可以从容不迫地安排好士兵等着太子的到来。  乐安离京城很近,南京离京城很远,朱高炽一死,最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我朱高煦,等你听到风声,赶来京城的时候,我的士兵早就在路上等着你了!   我有充分的作案时间,朱瞻基,你就认命吧!  朱高煦的主意应该说是不错的,但不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件十分奇怪的事,这件事情不但使他的计划落空,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谜团。  洪熙元年(1425)五月,朱高炽逝世,朱高煦得到消息,十分高兴,估计到朱瞻基赶到这里还有一段时间,他不慌不忙地安排士兵准备伏击。  可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他做好准备,可是左等右等,朱瞻基就是不来,没等朱高煦吟出今夜你会不会来的词句,就收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朱瞻基已经赶到京城,继位为皇帝。  怪哉,真是怪哉!   难道朱瞻基会飞不成,或是他能预知未来,未卜先知?  这不但是朱高煦的疑问,也是后人的疑问。  关于这一点,史料上有很多不同的记载,有的说朱高煦袭击太子只是传闻,实际上太子是接到丧报后从容赶到京城的,有的说朱高煦是没有准备好,等到太子过去了才派兵出去埋伏的。  还有一种说法就比较骇人听闻了:   朱瞻基比朱高煦更早知道自己父亲的死讯。  路途远近是客观事实,只要报信的人不是在路上扎了帐篷,睡个几天几夜,乐安的朱高煦一定会比南京的朱瞻基更早知道消息。当年没有电话电报,也没有飞机,你就是想破脑袋,也找不出朱瞻基比朱高煦更早知道死讯的理由和方法。  其实方法是有的,也是唯一的可能性。  如果这一说法属实,我们就只能得出一个结论:  朱瞻基不能预知未来,却创造了未来。  他谋杀了自己的父亲。  如果你对这一推论感到不满,也请不要向我丢砖头,因为这个推论并非我首创。实际上,明仁宗朱高炽的死亡原因一直以来都是历史悬案,到目前为止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朱高炽纵欲,加之身体有病,最终病死。另一种说法认为是他的儿子朱瞻基等不及父亲传位,谋杀了他。因为从朱高炽死亡前后的一些迹象(如登基礼仪已备)表明,朱瞻基可能已经做好了登基的准备。  前一种我们不去说他,单说后一种,事实上,朱高煦极有可能在路上设置埋伏,因为从他在后来朱瞻基已经登基,情况诸多不利的情况下也要造反的行为来看,他犯上作乱的决心是很大的。这么好的机会,他应该不会错过。  那么为什么他没有遇上朱瞻基呢,这其中就有几种原因,可能是朱瞻基绕开了大道,也可能是朱瞻基听到父亲病重,提前出发,更有可能是朱高煦没有准备好,错失机会。  对于这个问题,我不可能给出任何答案甚至推论,这可能注定又是一个永远的谜团。  历史的魅力可能就在于他永远有无数的谜团让人们去探究,却总也找不出答案。  纵欲而死也好,被谋杀也好,反正不是自然死亡(很少有皇帝能遇上这个殊荣)。  我们最终也只能得到一个肯定的结论:  朱高炽死了,朱瞻基继位。  仅此而已。  当然了,我们不应该忘记可怜的阴谋家朱高煦,这位同志搞了几十年阴谋,却一事无成,多次眼见煮熟的鸭子飞掉,从父亲到兄弟,再到兄弟的儿子,就是没有自己的份,说实话,搞阴谋居然搞到这个份上,实在可悲, 可怜。  如果要评最成功的阴谋家,姚广孝一定能排在前三名,而朱高煦注定会名落孙山。  但如果要评最可怜搞笑的阴谋家,朱高煦必能当仁不让,名列前茅。  真是悲哀,悲哀的阴谋家朱高煦就是这样空等了几十年,他的耐心已经磨灭殆尽,在他的心中,已经立下心愿:   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一定造一把反!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明月的写作不仅笔锋活泼幽默,而且加进了自己的感悟,这就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也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  ——著名明史专家 毛佩琦  我特想跟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人聊,那本书很好。  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本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说,他有他的角度。  ——联想集团创始人 柳传志  看看《明朝那些事儿》,对朱元璋起兵时的心态分析,就知道我的意思。老朱当时起兵是死,不起兵也是死,最后与其等死,不如战死。陈胜、吴广也是。这就叫,不做皇帝不行了,所以做皇帝。  ——新东方创始人之一、过来人董事 徐小平  我很赞成《明朝那些事儿》对历史的解读,毕竟历史是一堆堆故事和生动的人物组成,用老百姓喜欢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去了解,是好事。  ——著名作家、历史学者 吴思  这几天我连续在看《明朝那些事儿》,真是写得好看。  ——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 窦文涛  《明朝那些事儿》写得好,写得比较放松,我们过去写的人都拘着,生怕哪块做得不合适。  ——著名收藏家 马未都


编辑推荐

  ★《明朝那些事儿》图文精印版由当年明月全新修订,明史专家毛佩琦教授审订并作序推荐  ★原文一字不少,新增四大板块全新内容——50余条参考消息+100多幅插图、参考消息、图表、地图  ★超值定价,收藏必选  当年明月全新修订,资深明矾五周年纪念回馈版,明史普及最具价值收藏版  1.更权威:当年明月全新修订,明史专家毛佩琦教授审订并作序推荐,全程演绎明朝三百年兴衰风云。  2.更丰富:新增四大板块全新内容——50余条参考消息+100多幅插图、参考消息、图表、地图。涉及关键词解析、历史背景及相关插图、作战图、形势图、人物关系图等。图解历史,小细节、大事件一目了然,通俗易懂。  3.更精美:图文并茂,追求更加精美、舒适的装帧。  近三十年来最畅销史学读本,读起来就停不下来、最易上手的明朝历史普及本  《明朝那些事儿》自2006年出版后,迅速荣登“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多次斩获“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被评为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全国中小学生必读十本好书之一、2007—2011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连续多年被读者推荐为印象最深之书。众多名人、明星、名流的枕边书,无数人口口相传的最有阅读价值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明朝那些事儿3 图文精印版 PDF格式下载



五周年纪念版,当年明月全新修订,明史专家毛佩琦教授审订并作序推荐,新增四大版块——肖像图、拓展阅读、事件进化图表、古地图四大版块,随书附赠独家藏书票


书中有很多人物插图,还有一些重大明朝重大历史战役的地图,明朝重要人物的人物关系图,事件解释图,还有以前没有内容的一些补充解释。看起来倒是非常耐读,看着功力倒是不像是骗钱来的。作为明史粉丝+明矾,其实这套书倒是很适合收藏,据说还是当年明月全新修订的,是不是修订的我到不知道,内容倒是很全的


好吧,之前我没有看过《明朝那些事儿》,虽然大名鼎鼎,但是,一直木有买来看过,觉得好长啊,不知道何时才能看完。但是看到这个图文版的时候,不知道为啥,就冲动的买了一本,想看看。没想到啊。。。明朝原来真的这么有趣啊。怪不得之前我朋友都给我推荐这本书啊,果然是不同反响啊。我不知道这版本跟之前的具体有什么不同,但是我觉得这版非常好!我喜欢这个封面、还有里面的地图什么的,历史小故事都很有趣。还有几张藏书票哦,当当真给力!结果,我把现在能买到的三本明朝都买了!还好,不是很贵~~


啊啊,我最爱的明朝,出新版了!!可是,我好纠结,买了一本之后很想买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不知道这套有多少本啊??不过我挺喜欢这个版本的,封面很小清新,内容好像比之前的好一些,有一些修订的地方。里面的作战图和地图是我最喜欢的,那些历史小故事也挺不错的,看来这一版还真是费了不少的心思哦~~藏书票也是我很喜欢的,貌似每一本书的藏书票都不一样?那我岂不是。。。每一本都一定要买了??


这个版本很好,我非常喜欢,特别支持一下,例如明朝那些事儿图文版的第二本中,上一个版本中,朱允炆的详细资料是没有的,许多战役的地形图和详细图也是没有的,这些图表对我这个历史不是很灵光的人而言,起到了很大的图表导航的作用,非常谢谢细心的编辑们。


明月说过:“只有内心空虚的人才攀比物质”,看书的定价比原版都少了咩,想必出版社也是受了这句话的影响,把定价降低到28,赞一个~还加了这么多的新增内容以及人物插图、图表、地图,并让明史专家毛佩琦审订,说明是呕心沥血之作啊,一定会买齐全册~


犹如身临其境地原本以为这本书只是对原版的明朝重新的修订和增补,本来我是对这本书不抱什么希望的,但是当明朝实体书摆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才知道我原来的想法是错误的。历史文物的再现、历史背景的拓展阅读、历史大事件的进化图表、犹如身临其境地回到了明朝。这便是我最想表达的话语。


一如既往的精彩,看着过瘾,给我补了许多明朝的历史知识。原来明朝还有一个“仁宣之治”,头一次听说,可明仁宗朱高炽当了二十年的太子,只做了十个月的皇上,却开端了的仁宣之治,可惜啊!可叹啊!他一上台就为建文旧臣平反,何等的勇气可嘉啊!
明英宗朱祁镇却不怎么招人喜欢!不过他的经历很富有戏剧化,很有看头!


原本以为这本书还是保持已出作品的诙谐而轻松的行文风格,但是看了之后才知道,这本书添加了许多连我都不知道的历史事实和人物关系表等内容,看来我需要重新收藏明朝那些事儿了。


封面很大气,尤其是那几个书法大字,内文印刷也非常精美,请问明朝那些事儿一共有几本呀?什么时候才能收集完明朝全套呢?


刚才看到《明朝》又重新修订了,套装七本,那个版本的确实更佳适合随身带着阅读,因为五周年图文版,封皮是白色的。。。。很好看,但是太不耐脏了,看的时候小心翼翼,又不想包书皮,恩,封皮很好看


第一次接触《明朝》是听的mp3,很喜欢这样的方式讲历史,把很多历史人物再一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眼前。尤其是当今这个年代,以一种更轻松、易懂的方式来了解历史,会有更多的人读历史、懂历史,那些事,是那么有意思。


像我这种只是对历史感点兴趣不想深究的人来说,明朝那些事儿正合我胃口,当故事书看,不会觉得枯燥


明朝那些事儿,精彩绝伦,不容错过


明朝那些事儿 不错给妹妹买的,她很喜欢。不错、不错!


之前买了明朝那些事儿1 看了一下 越看越爱看 所就接着买了


明朝那些事让我学会了很多,对明朝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好


正在上高中,这一套图文版的比较适合我们,相信这次考试看了明朝,历史一定没问题了。


《明朝那些事》几年前看过了,一种很有特色的写史风格,读起来没能史书那般枯燥,很想买,但一直没想起来,这次看到了,一次做个收藏。


或许是空前绝后的图文版?
一般的书,都是最初的版本最好。而后来的版本差的原因,大都是作者想得太多,改了实质了。当年明月的书卖到现在,发现内容并没有实质变化,而是一次比一次精了,这次又有了插图配合,又有引申出的丰富的知识。猜这个版本可能是比之前更精良,之后也没有能超过这个的了


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之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明朝那些事》,看的晚了点,但我会坚持看完


明朝历史哈 好书


书包装的很好,内容比较充实,词汇丰富,很喜欢,虽说的是明朝的事情,但是通俗易懂.


现在很想知道明朝的历史,正好有了这套书,可以如愿了。


当年明月的力作,这次有很多图,确实不错!


学习一下明朝历史


第一次知道了明朝最早的权阉是王振


太监的身体残疾导致他们一定要在别的地方补回来,不过正常人得到那么大的权利之后可能也会如此吧,除去仁宣之治,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真是不适合做皇帝啊


因为当年明月,让我爱上了历史,真是精彩!!相当精彩!!


新的图文版吸引我的就是有图有表,人物关系、军队行进路线等一目了然,直观方便。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地理知识贫乏的人很有用。


当年明月太有才了,写得太好看了。


这本书让我知道历史上还有一位如此传奇的皇帝,非常具有人格魅力,在蒙古打猎那几年中竟然把敌人的首领都感化了,并且使他支持皇帝夺位~这就是人格魅力。


该书是我读过的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历史书~强烈推荐!!PS:物流超级给力!上午定下午就到!


国内少有的历史读物图文经典版本哦~一直在网上看电子版本,今儿**当竟然看到了这个新版,觉得眼前一亮,说实话,之前不买实体书就是因为不喜欢那种暗沉调调的封面,这个版本干净时尚,一口气就买了刚出的前三册。期待余下的几册当当快点上货吧,不为别的,就是买来收藏的。


看了几遍了,现在又推荐给家人看。大气不失犀利,幽默不失沉稳,根本不似出自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的手笔。这个图文版有了一些拓展,人物画像更是一绝,很有意思。总之,你值得拥有!


对了解明史很有用


戲說歷史我不感興趣,只看過張廷玉的《明史》


戏说明史


闲来无事读着玩,竟上瘾了,好书啊,等于轻轻松松读完了一段历史,长了点知识。


很好的书,全新的看历史角度!新思维!


这套书肯定会收藏下来的,虽然是写历史,但是也非常适合现代人阅读


这是我买的第二套,以前老版的我也有,很喜欢。图书印刷精美


出了新版,收藏之,这版内容丰富,比较适合年龄偏低的历史爱好者。


说什么都不过分,尽管有一些小瑕疵,但瑕不掩瑜。这回又经过重新的审定,相信这本书会更完美吧。
还加了这么多板块,单本居然还比前几个版本便宜。对于我这种吝啬鬼而言,这绝对是出手的好机会。
这本书的好,我就不多说了。
我只说这是值得收藏的一本好书,我买的第一本在班上已经被传烂了。这一套我准备自己留着。哇咔咔。


毛佩琦:我发现还可以写明清结合那一部


真的很好看!新版修订,图文相配,文学性很高!


历史本来就应该配着版图的 很喜欢这次这个图文版


历史翔实,文风幽默,通俗易懂,插画精美,就是一本好书


之前都是网上看的,一看图文版出来了,赶紧入一套。纸张、印刷还是挺不错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了。
一看价格,比以前的便宜啊!心想出版商什么时候这么良心了,感动中……结果买了三本后坐等剩下的,我靠~结果以前7本改9本了……算了,哥也不差那两本的钱,挺图文版!


经过电脑上看了2遍,手机上听了一遍之后,我终于决定买一套作为传家的宝贝了,能让我决定花钱买的书一定是我希望儿子好好看的,这套书是我真正觉得有收藏价值的书,只为了现实和梦想的距离。永远都有一些文字是让人深省的,


和儿子一起看抢着看,孩子也爱看,这是我看过的历史书里最好看的,要买齐了收藏,反复看,


值得阅读的普及历史知识的读物!


新修订的版本很赞,图文丰富。


一 童年/2 二 灾难/5 三 踏上征途/9 四 就从这里起步/13 五 储蓄资本/17 六 霸业的开始/22 七 可怕的对手/25 八 可怕的陈友谅1 九 决战不可避免5 十 等待最好的时机/46 十一 洪都的奇迹/52 十二 鄱阳湖!决死战!/64 十三 下一个目标,张士诚!/75 十四 复仇/81


是本不错的历史书,如果学校里的历史教科书能用这本书,估计历史就是门最受欢迎的功课了!


书没的说已经读过两遍,出图文版买一套留着。


内容印刷都不错,就是有的外表有瑕疵


明朝那些事儿:第3部(图文精印版)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


那些岁月,那些人


很好看,好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