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死死抓权步步为营

樵子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

樵子  

页数:

334  

前言

在漫长的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曾出现过两位杰出的开国皇帝,他们都是布衣出身,一个是刘邦,另外一个就是本书所讲述的朱元璋。朱元璋率领自己的起义队伍,一举推翻了腐朽的元王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这一卓越的功勋使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朱元璋,一介凤阳小子,何以能有如此的气魄和胆略,登上权力的制高点,这对于世人来说实在是个谜。而本书则试图为读者解开这个谜,以揭示朱元璋不同凡响的成功之道。 朱元璋有着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他起自寒微,于乱世中从军,凭着超人的智慧和果敢的作风,一步步由小步卒到青年军官,再到元帅的义婿,直至军中大元帅,从而将军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此后,他接受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韬光养晦,潜心积蓄力量,扩展自己的势力。这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招揽天下英才,共创宏图伟业。为请刘伯温,他二顾青田,使刘伯温大为感动并决计出山。朱元璋文有刘伯温,武有徐达,再加上其他众多的精英,这就为他提供了充分的人才条件。此后,他兵扫大江南北,经过鄱阳湖决战和平江一役,呈问鼎之势,继而南征北战,一统天下。 建立明王朝后,朱元璋兴农安民,惩贪治暴,力行教化的政绩真可谓万古流芳,受到后人的赞赏和钦佩。然而他也有一个很多开国皇帝都有的毛病,那就是猜疑好杀。为了朱氏江山永不更姓,他向昔日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兄弟们举起了屠刀,让天下人感受到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凉。为了钳制人们的思想,他还大兴文字狱,给中华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朱元璋这样一位杰出的帝王,有功也有过,但总的来说是功大于过,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是起了推动作用的。本书希望通过介绍朱元璋的成长、发迹、平天下、治吏驭民的智慧,使读者获得深刻的教益和启迪,能够在漫漫的人生之路上少走弯路,早日创造自己的辉煌。 作者 2011.11

内容概要

  朱元璋,一个历经艰辛磨难的小牧童,一个乞讨度日的小和尚,一个英勇睿智,气度恢宏的綂帅,一个勤政爱民、夙兴夜寐又猜忌心极重、杀戮成性的帝王,他的创业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一介凤阳小子,为何能有如此的气魄和胆略,登上权力的至高点?得天下后,他采取极其严酷的治国方略,这又是出于什么原因?

书籍目录

历尽困难 愿以生存
 顽劣牧童,人小智慧高
 天灾人祸,谋生皇觉寺
 云游和尚,嘴大吃四方
 游方归来,再不甘平庸
 乱世从军。图他日辉煌
智谋果敢 稳取军权
 显才弄智,锋芒得乍显
 今得凤凰,明朝助我成龙
 招兵买马,奠霸业之基
 招贤纳士,共谋富贵荣华
 先得民心,而后得天下
 攻占集庆,成霸业雏形
运筹帷幄 武夺天下
 四面出击,固江南之势
 决战鄱阳,铲除陈友谅
 直取东吴,棒杀张士诚
 南征北伐,扩己之地盘
 英雄豪气,登九五之尊
游刃有余 智稳江山
 设常备军,镇反得心应手
 臣民知礼,则耻于犯上
 假托天命,将统治神化
 寄望佛教,佑江山永存
 后宫殉葬,绝武后之患
或明或暗 力拓帝业
 休养生息,统治方能久远
 天下英才,皆为我所用
 设国子监,造大明卫士
 子守妇仁,擅刑坚汝之心
众取天下 独夫守成
 废除丞相,集权于一身
 收回兵权,打造蓝玉案
 愈是功高,愈严加防范
 屠戮功臣,免后顾之忧
 设都察院,为追踪鹰犬
 地方权重,革以寸削之
 特务统治,直叫人人自危
 巧立规矩,严防后宫乱政
腥风血雨 法行王道
 颁大明律,聚焦反逆大罪
 文治腐败,整饬于无形
 以暴制暴,血警贪官污吏
 奸顽豪富,严刑重法伺候
 法滥刑酷,朝野为之变色
禁锢思想 愚民控民
 独尊儒学,宣扬愚忠愚孝
 孟子轻君,撵出孔夫子庙
 科举取士,挑选皇朝奴才
 旧朝儒士,难得善始善终
 兴文字狱,掀起惊涛骇浪
  

章节摘录

朱元璋生于元末乱世。当时社会处于元朝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之下。作为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统治集团,元朝政府为了使自己的统治更加巩固,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元朝统治者把国人分成了几等,原来在南宋王朝统治之下的人民都被列为最下等。 在国家经历了宋朝社会的民本政治之后,这种把人按等级分类的做法无异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倒退。国家的大环境如此,朱元璋的家庭更是不幸。当时那些有田有地的汉族地主阶级虽然也同样被列为下等阶级,但他们在地方的势力颇大,元政府为了自己的统治安稳,有的时候,也不得不对这个阶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宽容,使得这些人在官场当中也有了说话的地方。朱元璋的家庭世代务农,因没有自己的土地,所以只能为地主干活,自然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不仅如此,由于经常受到地主的压迫,常常一年艰苦劳作,到头来还落得全家不得温饱。因此,朱家经常搬迁,力图寻找一个压迫比较和缓的地方生活。 据考究,朱元璋的太祖居于沛县(今江苏沛县),祖籍是句容(今江苏句容),住在朱家巷。朱元璋出身贫寒,他的祖父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在元朝是一个种地的淘金户。所谓“种地的淘金户”,这是一种特殊的、在元代矿户中属于承担向朝廷交纳定额黄金的户籍。句容县原本没有黄金,官府同意以种地代替淘金。元朝的赋税很重,加之淘金非常辛苦和劳累,朱家只能以种地的钱买了黄金来交纳,最后实在交不起,只好再次北渡长江,逃到淮北一带,在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安顿下来。祖父干了一辈子,连一点基业也没打下,便归西了。 朱元璋的父亲名叫朱五四,又名世珍,是个老老实实的佃农,就像当年一首歌谣所唱的那样:“佃农佃农老实人,只种庄稼不管事,种了十亩肥庄稼,到头来,两手空空回家来。”的确,朱五四为别人种了一辈子庄稼,可到头来什么也没捞到,以至自己死后也没个葬身之地。一生当中,像候鸟一样把家搬来搬去。在盱眙活不下去了,只好逃往虹县(今安徽泗县)。到50岁的时候,又举家迁往钟离东乡给人做佃农,60岁时无力耕种,生活难以维持,家又搬到西边,居住了四年,又搬移到孤庄村落户。正如中国有句古话:“穷搬家,富挪坟。”这正好是朱元璋家境的历史写证。在每一次举家搬迁过程中,一家老小总把希望寄托在新地方、新田主身上,可他们哪里知道,一百个田主,九十九个心比锅底还黑,根本不给穷人一条活路。 朱元璋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下出生的,正是由于生活的艰辛,使得朱元璋过早地在自己的性格当中注入了刚毅、果敢、勇于做事的素质,使他自强不息,面对着强大的势力从不低头,但又不缺乏斗争的机智忍让之术。 朱元璋的母亲陈氏,出身行伍之家。外祖父陈公,名大,曾随宋朝大将张世杰死守崖山(今广东新会县南海中)。兵败后迁居盱眙津里镇。他原来是巫师,现在就靠画符念咒,看风水,算命批八字过活。陈公生有二女,大女儿嫁给季家,小女儿嫁给了朱五四。朱五四有8个孩子,老大叫重一,老二叫重二(不幸夭折)了,老三是女儿叫重三,老四是男孩叫重四,老五是女儿叫重五,老六、老七是男孩,分别叫重六、重七,朱元璋是老八,起名叫重八。重八原名叫兴宗,后来,他投到郭子兴麾下,郭元帅才给他起官名叫元璋,字国瑞。原来,自宋朝以来,平民百姓若不在官府任职是一概不许起官名的,只能用行辈和父母年龄合算出一个数目作为称呼,也就是说只能叫小名。如好些不良习惯要被注定继承下来一样,元朝继承了宋朝这一做法:“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然证以明高皇所称其兄之名,正是如此;其时为元时令甲无疑矣。”总之,平民百姓在那个时候竟然连起名字的权力都被剥夺了,可贝封建社会黑暗到了何种地步。 朱元璋是公元1327年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太平乡孤庄村的,属龙,一岁时,恰是元天顺帝天历元年(公元132g年)。 小伙子长得高高大大,唯一的缺憾是面目有些过于丑陋,黑黝黝的脸庞,额头往外抢眼地凸着,鼻子、耳朵、嘴都很大,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透着杀气,眉毛粗重,像浓重地涂了一彩笔。样子尽管丑陋,但却长得很匀称,显得威严而沉着,无论谁见了,也都不会忘记他那个样子。 朱重八不仅长相特别,而且个性突出。他讲义气、有心计、有韬略、敢作敢为、有组织能力。王文禄《龙兴慈记》中记载:小时候替地主放牛羊时,同龄的小伙伴们都听他调遣,大家经常在一起玩的游戏是扮皇上。朱元璋光着脚,把棕榈叶子撕成细丝,挂在嘴上当胡须,找来一块破水车板顶在头上当太平冠,让小伙伴们排成一行行的,整齐恭敬地向他三跪九叩,并欢呼万岁,俨然像是真皇帝。实际上他已经成为这群伙伴的小头目了。 朱重八放牛,在山上结识了一群放牛的、放猪的、砍柴的小朋友,如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朱元璋之所以从小就有这样鲜明的个性和组织才能,固然是天性使然,但是与家庭教育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农村,老大和老幺总是要比别的孩子受宠一些。重八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再加上“聪明过人”,等到了上学的年龄,他的父母便送他去念私塾。但是他家里实在太穷,交不起学费,只读了几个月就退了学。七八岁时,就为地主刘德家放牛,前后学习不到半年。这不到半年的私塾生活,从表面看来无足挂齿,但其实这正是朱元璋能成大事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使朱元璋能够在起义军中崛起的一大奥秘。在自然经济的时代,能够识字,是多么重要的资本啊。P3-5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不乏奇迹,朱元璋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和尚,爬上天朝上国的皇帝宝座。中间的秘辛固然数不胜数,但这种成功足以激励后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是拼搏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杀戮的一生。 在他成功的路上,智慧伴随着血腥,谋略混杂着阴暗,理性之中夹杂着疯狂…… 樵子的这本《死死抓权,步步为营(朱元璋是这么干的)》以朱元璋的建功立业经历为依托,总结了他的成功经验,分析了他的性格特点和谋事手段,为当代人做人处事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经验。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死死抓权步步为营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