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的朋友鲁迅

(日)内山完造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2-11-10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

(日)内山完造  

页数:

231  

字数:

161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又见鲁迅如果说内山完造先生眼中笔下的鲁迅和我们认知的有所不同,关键在于他认识的鲁迅登场时只是个书店的顾客,而我们知道的鲁迅是印在课本里的骨头。铁骨铮铮,当然可敬,但高山仰止的先生一出现就缺少了几分人间烟火气,没了亲近的可能性。在我们所经历的年代里,鲁迅先生被时势所用,被反复塑造。他预言了后世所有的风雨,始终屹立潮头,洞察万物,是当仁不让的“本报评论员”。关于鲁迅如何痛心疾首地鞭挞时代之顽疾,已印在书本上,不必再表,只是那些时代病不断传染给新时代,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唯独缺了一个鲁迅。至于鲁迅如何成了内山书店的常客,又和这个日本冈山人深交十年,肯定不是因为这是唯一一家肯向中国人和朝鲜人赊账的日本人开的书店,倒是内山回忆说,鲁迅“这个人每次都带几个朋友一块儿到书店来”。内山回忆说,因鲁迅在书店停留时间很长,有时竟被顾客误认为老板。说到深交,中国人鲁迅这样问日本人内山:“你猜孔圣人要是今天还在世的话,他是亲日派还是反日派?”这还不够,鲁迅还说:“我想,中国即便把日本全盘否定,也决不能忽视一件事——那就是日本人的长处——认真。无论发生什么事,这一点,作为中国人不可不学。只不过现在好像不是说这话的好时机,今天就算我喊破了喉咙,怕是也没有谁会听我的,相反会被扣上类似‘卖国贼’‘帝国主义走狗’之类的帽子被人追杀吧。”时至今日,看到鲁迅的话,仍不免为他捏上一把汗。因为今天看来,他的肺腑之言还是那么不合时宜。“被人追杀”不知是否出现,被扇耳光几乎是可以确定的。鲁迅和内山大谈特谈,莫见得是情趣相同,恐怕更多是熟络。内山坦白地说:“与鲁迅先生以及众多文化人的交往,以及这些文化人的地位名誉声望都被我用于商业广告。在中国的书籍界,我能够为人所知,并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也不是依靠自己的人格,更不是依靠自己的地位,恐怕是因为鲁迅先生的仙逝。虽然知道这个事实,我却依旧利用鲁迅先生的死。”当然,十年的交情,也让内山看懂了鲁迅:“仔细回想起来,先生倒是经常无所顾忌地披露中国的现实。不对,应该说先生一直是这样做的。也正因为这样,先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反感,这样的情况绝非少数。“然而先生笔下的现实绝非是为了夺人眼球而有意为之,先生也绝不是靠暴露现实获取关注的浅薄之人,总之他并非为了披露而披露,犀利的话语背后其实流淌着无尽的温情。”好在内山还记住了鲁迅言语的一些细节,多少可以还原一点鲁迅生活中的样子。“老版,《泰山》上映了呢,好像非常有趣的样子,你不去看看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广东的水果,叫‘黄皮’……”“哦,那是我母亲的媳妇,可不是我的媳妇呢。”“哎,孩子可真麻烦。”“老版,你要是想了解什么是自由人的话,只要了解下皇帝生活就行了。那真是完全的自由啊!”内山听到鲁迅讲过这样的趣事:“啊——老版。我昨天去太马路上的卡瑟酒店见了个英国人,他住在七楼的房间里,所以我进了电梯。可是开电梯的伙计好像在等什么人,一直不上去。因为一直没人来,我就催他赶紧送我去七楼,于是这伙计回过头毫不客气地把我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说:‘你给我出去。’我最后居然被赶出来了。”也许有了这些细节,才可凑成一个完整的鲁迅。完整的鲁迅是有趣的,当然还是倔强的。鲁迅是一九二七年十月到上海,此前,他刚刚在广州怒气冲天,在厦门大学与顾颉刚,在中山大学与傅斯年狭路相逢、冤家路窄,最终选择辞职远去。内山的回忆是鲁迅先生“对政府残杀俄国归来的留学生们的行为十分愤慨”“于是愤然离开了中山大学”。可以肯定的事实是,鲁迅偕许广平离开广州来到了上海。在鲁迅眼中,胡适、徐志摩、郭沫若、周扬等都不是省油的灯。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三日,为纪念北京大学成立二十七周年,鲁迅写了一篇短文,结尾如此:“今天所想到的就是这一点。但如果北大到二十八周年而仍不为章士钊者流所谋害,又要出纪念刊,我却要预先声明:不来多话了。一则,命题作文,实在苦不过;二则,说起来大约还是这些话。”其实,“这些话”最重要的是两条:“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这篇“命题作文”是应北京大学学生会之约而作,所传鲁迅珍视青年,这自是一例。他尤其受不得闻讯青年人的死,《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写于深夜里》都遍布着这种切肤之痛,殷殷之情。单是一个柔石,就在鲁迅日记中被提及不下百次。“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因为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我这面也为他近视而又要照顾别人担心……”(摘自《为了忘却的纪念》)去世前一日的鲁迅先生靠在藤椅上,手里还夹着烟,内山回忆道:“看到他手里的烟,我劝他别抽了,他又吸了几口终于把烟扔掉了。”鲁迅先生病逝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日记止于十月十八日。我相信,他停下笔来,思想还行走了一天。崔永元2012年10月10日

内容概要

  
《我的朋友鲁迅》收录的45篇内山完造回忆鲁迅的珍贵文章,大多数从未在民国以后的报刊发表,主要来自民国时期的日文报刊和中文刊物,后都已停刊,成为绝版,因此非常珍贵。全书以平实生动的文字,呈现出鲁迅的平常之心与平常之行。这些日常交往中的平凡小事,所映照的恰是鲁迅鲜为人知的一面:横眉冷对背后的热泪盈眶,深刻犀利背后的平凡率真,还有悲观心碎背后吐露的对人间的喜悦与深情……读来让人惊叹、感动。
   1927年10月5日,一个穿蓝色长衫,眼神清亮的人走进内山书店。从那天起,鲁迅和内山完造长达十年的友谊开始了。
   内山印象中的鲁迅是这样的——
   · 他有七十多个用来发表文章的“马甲”。
   · 他是个只要别人开口借钱,断不会回绝的人。
   · 他虽然讨厌日本政府,但对日本人却非常亲切,也很欣赏。
   · 在上海、杭州曾经流行吃一种“洋虫”,他也用火柴盒养过两只,后来长太肥就扔掉了。
   ·
他的学生提出帮他撤销逮捕令,被他拒绝,理由是“我的日子也不长了,突然撤销跟了我十年的逮捕令会让我感到寂寞冷清的”。
   · 海婴出世之后,他非常高兴,每天都拿着颜色漂亮的赛璐珞玩具回家,而且手上的玩具还不停地变化着。
   · 他是个经常笑的人,不是微笑,而是哈哈大笑。

作者简介

  
内山完造(1885—1959),日本冈山人,自起汉名邬其山,主要作品有《上海夜话》《上海漫语》《上海风语》《上海霖语》《活中国的姿态》等。
   1917年至1945年在上海经营内山书店。
  
内山书店是鲁迅晚年在上海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文艺漫谈会”的发源地。1927年,鲁迅与内山完造就是在这里结识,自此相交十年,情谊笃深。内山完造曾三次协助鲁迅举办版画展。1932年上海事变后,他曾庇护鲁迅夫妇和周建人夫妇渡过险关。鲁迅逝世后,他是治丧委员会八名成员之一。1941年许广平被汪伪特工关押,也是他出面保释。
   鲁迅曾为《活中国的姿态》作序;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封信,便是写给这位生前最信任的日本友人。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内山书店
内山书店
聪明的家伙
第二辑 我与先生
初识先生
相识即朋友
“爸爸、妈妈、弟弟”
风暴来袭
文学家之魂
先生那些话
先生和版画
先生趣话
徐福的故事
鲁迅与萧伯纳
理所当然的事
有关诗歌的谈话
人品有价
四库全书的信用
神虫
关于“鉴定”
关于“客气”
美妙如那眼
曼殊和尚
鹿地亘
第三辑 先生走了
临终前的鲁迅先生
给增田涉的两封信
珍惜的人
挽联
排至深夜的告别者列队——葬礼回忆
那时的记忆
第四辑 先生走后
鲁迅先生琐忆
鲁迅和日本
忆友人
论争与钓誉
先生逝世六周年
先生离去的第七年
丰美的供品——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日
上海——鲁迅逝世十一周年纪念日
十八年后再追忆
二十周年再追思
参观鲁迅故居
我的上海之缘
《鲁迅印象》后记
第五辑 当年的文艺漫谈会
内山书店与文艺漫谈会
漫谈鲁迅
对谈:回忆创造社
座谈会:谈中国文学现状
编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他双眼充满血丝,失落地问我:“老板,您见到萧伯纳了吗?”我随意地回答道:“没有。”但是,他不甘心地说:“从今天清晨四点开始,一直都在等他,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他。您见到了他,请一定要告诉我。拜托了!”说完,他再次消失在人群中。我看到新闻记者一无所获的样子,感觉他们的苦痛甚是悲壮。决定先回家,不能再这样混混沌沌了。我的车经过外白渡桥向西拐时,看见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前面挤满了人。 回到家中,一边泡着“初雁”,一边“哎呀!哎呀”地叹气。就在这时电话“丁零、丁零”地响了。 “您好,请问内山先生在吗?”电话那端问道。 “是,我就是内山,请问您是?”我回答道。 “我是木村,因为萧伯纳说要来礼查饭店吃午饭,所以我就直接来到饭店了。能请您立刻过来一趟吗?”既然他都这么说了,那我暂且将责问的事情放在一边吧!“好的,我马上就过去。”说完,我挂断了电话。因为离吃午餐还有一段时间,所以我就坐一号电车出门了。 一到那儿,我看见木村在礼查饭店前等着。我说起早上所发生的事情,并问及原因。木村解释说:“乘船时,我和上海旅行社的老板Y先生同一个房间。Y先生说他可以带我来这儿。”我追问道:“可我在检查处的出口并没有看见你啊!”他回答道:“实际上,通过Y先生的关系,我和他从别的出口出来的。”“啊?”我很是惊讶,甚至有点气愤。木村先生建议说:“我们自己也在这儿吃饭,等待着萧伯纳先生的到来吧!”我想,无论如何要让木村先生先见鲁迅先生一面,尽量让俩人一起来这儿。于是,我强硬地带着踌躇不决的木村先生来到我家,并在礼查饭店告别了Y先生。

后记

提到鲁迅的朋友,内山完造是一个必然绕不开的人物。一九一七年,内山完造及夫人内山美喜子在上海北四川路魏盛里一百六十九号小巷创办内山书店。一九二七年十月五日,鲁迅和内山完造在这里相识,彼此相谈甚欢。接下来的十年间,鲁迅到内山书店逾五百次,购书千册以上。许广平曾回忆道:“因为居住的近便,鲁迅每每散步似的就走到魏盛里了。内山特辟一片地方,设了茶座,为留客人偶叙之所。这设备为一般书店所没有,是很便于联络感情,交接朋友的。以后鲁迅乐于利用这一设备,几乎时常地去,从此每去必座谈。”而据内山书店店员王宝良的回忆,“鲁迅先生几乎每天都到书店里来一趟,每次来都是在下午两三点钟光景。假如不来,不是有事,就是病了,内山先生一定要到鲁迅先生家里去看他。”内山完造对鲁迅非常敬仰,视他为“可以交心的知己”。从一九三二年起,内山书店成为鲁迅著作的代理发行店。经由内山完造介绍,鲁迅认识了增田涉、鹿地亘等日本友人,并在内山书店会见了萧军、萧红等文学青年,还曾通过内山书店转交红军将领方志敏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和遗书。鲁迅喜爱版画,内山完造便三次协助他在国内举办版画展。而当鲁迅生命受到威胁时,内山完造更是不顾自身安危帮助他避难。一九三〇年三月十九日,鲁迅因遭当局的通缉,避居内山书店达一月之久。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日,因“左联”作家柔石被捕,鲁迅处境危险,在内山完造协助下,全家人移至花园庄旅馆暂避。对鲁迅的亲人,内山完造也一视同仁。当鲁迅胞弟周建人一家被日本海军陆战队拘禁时,是通过内山不断斡旋而获释。一九四一年十二月,许广平遭汪伪特工关押,也是因内山不遗余力出面保释才得以获救。一向爱憎分明的鲁迅,也毫不掩饰与内山完造的交情。一九三五年,内山作品《活中国的姿态》在日本出版,鲁迅为之作序。一九三三年七月三十日,鲁迅专门在《伪自由书》后记中辩驳外界关于“内山完造是日本间谍”的谣传,态度明确地维护内山完造:“至于内山书店,三年以来,我确是常去坐,检书谈话,比和上海的有些所谓文人相对还安心,因为我确信他做生意,是要赚钱的,却不做侦探;他卖书,是要赚钱的,却不卖人血。这一点,倒是凡有自以为人,而其实是狗也不如的文人们应该竭力学学的!”而他留给世间的最后一封信,也是留给内山完造这位生前最信赖的友人。鲁迅去世后,内山完造被推举为治丧委员会八名成员之一,并在葬礼上致辞。一九三七年,日本改造社出版七卷本《大鲁迅全集》,也是聘请他做编辑顾问。鲁迅与内山完造的深厚友情,已成为一段公认的佳话。经过一番搜寻,我们找到内山完造撰写的关于鲁迅的一些文章,以前尚未有中译本问世。这些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以令人信服的平实客观语言,讲述了一个更真实、有人间烟火气的鲁迅。本书所选文章,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一是内山完造在日本出版的个人随笔集《上海•下海》、《上海漫语》(一九三八年日本改造社出版)、《上海风语》(一九四一年八月日本改造社出版)、《上海霖语》(一九四二年十月日本雄辩会讲谈社出版)、《上海夜语》(一九四〇年三月日本改造社出版)、《上海汗语》、《流着相同血液的朋友》(一九四八年十月京都中国文化协会出版),专著《活中国的姿态》(中文译本《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自传《花甲录》(一九六〇年日本岩波书店出版)。二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刊物,如《改造》(原名《解放与改造》,创刊于一九一九年九月)、《文艺春秋》、《文艺报》、《民钟》、《作家》报。三是日文报纸和杂志。有一八九〇到一九三九年间由日本人在上海发行的日文报纸《上海日报》《大陆新报》,有内山完造自办杂志《老朋友》,以及日本本土报纸《东京大学学生新闻》。四是内山完造为他人著作所作后记,其中有增田涉著《鲁迅印象》的后记。另有《那时的记忆》一篇,疑为许广平所著《黑夜的记录》序言,但因已无法找到《黑夜的记录》原书,尚不能确认。另外还有一些报纸及刊物因年代久远,资料缺失而不可考,只能查到刊物的名称,有《图书》《亚洲问题讲座》《新天地》《大鲁迅全集月报》《桃园》《文库》《中国事情》。内山完造本人在日本出版的著作颇丰,受邀撰写的各类短文也很多,而民国时期的日文及中文报纸刊物浩如烟海,他所发表的文章非常分散,因而初期的文稿搜集工作十分繁重。我们初步搜集到的文稿全部是以日文发表。经译者翻译整理,最早的初稿有近二十万字。初步的编辑工作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本书的主要线索是内山完造与鲁迅先生的交往,兼顾一些关于内山书店与文艺漫谈会的概况,而选稿原则是保留相对有趣味性和可读性的文章,去掉了纯粹的资料性文章,以及和鲁迅毫无关联的文章,最后剩余十三万字左右。考虑到版权问题,又删去了几篇由他人所撰写的关于鲁迅和内山完造的文章,最后余下近十一万字。整本书分为五辑,第一辑是关于内山书店的简要介绍,以便对内山完造和内山书店还不甚熟悉的读者了解相关背景;第二辑是本书的核心部分,收录的是内山完造与鲁迅初识过程,以及日常相处细节的短文;第三辑是鲁迅去世前后相关细节的短文;第四辑则收录鲁迅去世之后每个周年祭时内山完造所撰写的追思文章,从这一辑中也可以看到每年全国性的纪念鲁迅活动的情况;最后一辑则是补充关于内山书店和文艺漫谈会的资料。编辑过程中秉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是尽量保证原文的完整性,不对原文进行删减,有大体内容重复,但细节略有不同的地方,全都予以保留。原文中的注释也都保留原貌。第二是对于书中所提到的一些不为大众熟悉的人物、事件名词加以注释。第三是考虑到原书所具有的文献价值,尽量保留了原文标题,只做两处改动:一是《内山书店与文艺漫谈会》一篇,原名《我开设了内山书店》,因与《内山书店》一篇名称重复,且内容主要是关于文艺漫谈会的,故更名为《内山书店与文艺漫谈会》;二是《漫谈鲁迅》一篇,原名《说中国》,因内容基本是内山完造与几名日本友人谈论鲁迅,原名与内容不是很符合,故更名为《漫谈鲁迅》。第四是书中涉及的名人文章,尤其鲁迅本人文章的引用,都尽可能和市面上最通行版本保持一致。鲁迅本人文章的原文都据《鲁迅全集》(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排第一版)进行了核对。第五是在每篇文章之后,都注明了原文出处,以便感兴趣的读者查询。因编者学识有限,资料搜集过程中难免有错漏,还望有心的读者朋友和专家学者予以指正。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呈现出一个更为多元的鲁迅,重新唤起大众对鲁迅其人及其著述的兴趣。在这个一切都在被飞一般忘却的时代,这本书是我们尽微薄之力,所能展现给读者的尘封往事。编者二○一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伟大的鲁迅是孤独的,孤独的鲁迅需要我们走近。 ——易中天 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 ——林贤治 内山完造算得上是与鲁迅交往最久也最深的日本友人了,他关于鲁迅的回忆文章,提供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宝贵材料。 ——止庵 如果说内山完造先生眼中笔下的鲁迅和我们认知的有所不同,关键在于他认识的鲁迅登场时只是个书店的顾客,而我们知道的鲁迅是印在课本里的骨头。 ——崔永元


编辑推荐

《我的朋友鲁迅》编辑推荐:你看过他笔下鞭子样犀利的文章,却没有看过他笑的样子、伤心的样子、天真的样子。鲁迅生前最信任的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四十余篇珍贵文章,国内首度出版!内山先生以毫无矫饰的平实文笔,记录下了鲁迅先生的日常点滴、言行举止,毫不刻意煽情却令人感动。还原了一个会哭、会笑甚至孩子气的“人间鲁迅”。《我的朋友鲁迅》得到了崔永元、易中天、陈平原、止庵、蒋方舟几位重量级人物的诚挚推荐,其中崔永元因为十分喜爱《我的朋友鲁迅》,写下了2000字长评,作为序言。

名人推荐

伟大的鲁迅是孤独的,孤独的鲁迅需要我们走近。——易中天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林贤治内山完造算得上是与鲁迅交往最久也最深的日本友人了,他关于鲁迅的回忆文章,提供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宝贵材料。——止庵如果说内山完造先生眼中笔下的鲁迅和我们认知的有所不同,关键在于他认识的鲁迅登场时只是个书店的顾客,而我们知道的鲁迅是印在课本里的骨头。——崔永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的朋友鲁迅 PDF格式下载



   如果有机会,我很想回到鲁迅的那个时代去看一看。   不只是因为想要亲眼去见证真实的历史,更是因为,他们这帮人太有趣了。比如内山先生,“连做买卖也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做,对谁都会劝道,就当是玩一玩嘛。”也因此传奇的“文艺漫谈会”在他的内山书店发展起来,本质就是“大家在书店里面吃着炒豆喝着粗茶,漫无边际地聊天,每月一次。”即使在那样动乱的年代,他们也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一样无时无刻紧绷着,而仍然有这样放松的状态。   我对“内山完造”这个名字的印象,和很多人一样,来自于中学时关于鲁迅的课文,以及鲁迅文章的偶尔提及。因为对详情知之甚少,只了解到这二人有些交情,具体怎样的交情却没有概念。   陈丹青在《笑谈大先生》中提到“我常会嫉妒那些真的和鲁迅认识的人,同时又讨厌他们,因为他们的回忆文字很少描述关于鲁迅的细节,或者描述得一点都不好”。的确,想要从鲁迅的同时代人的描述中了解关于他的细节,真的不容易,就连鲁迅自己,记录日常事件也非常简略,比如他和内山先生的相识,反映在日记中就只得一句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往内山书店买书四种四本,十元二角”。   好在有自称“说话啰嗦”的内山先生,这次初识得以以更加生动、详细的方式被记录下来。在他眼里,鲁迅先生是这样的“一个穿着蓝色长衫,个子不高,走路很特别,鼻子底下留着黑色胡须,眼神清亮,虽然身形单薄却让人无法忽视的人。”他们逐渐熟识之后,鲁迅也会开开他的玩笑“老版,行了哟!从早到晚都在工作!你也稍微休息会儿嘛,不然会生病的啊!哈哈哈……”   在内山先生的记忆里,他是经常笑的,并且还不是微笑,而每次都是“哈哈哈”的爽朗大笑。   或许因为我读书还少,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对于鲁迅的如此细微生动而具有画面感的描述,可以轻易地把自己代入到文中所描写的情境中去,仿佛眼前在播放一部纪实的老电影。   我曾经因为好奇看过一点《鲁迅回忆录》,心想作为鲁迅的遗孀,许广平笔下的鲁迅应该是最真实的吧,但却发现其中充斥的是这样的句子“这里鲁迅教导我们不但看小说,就是对一切世事也应如看槛中的狮虎一般,应从这里推知全部状貌,不要为片断现状所蒙蔽,亦犹之马列主义教人全面看问题一样道理。”   这种不似出自亲人之手的格式化颂扬句子比比皆是,让我觉得很是别扭。后来看到“手稿本”中周海婴先生所作序言,才知道这样的写作方式正是在“社会主义风格的创作方法(就是个人执笔,集体讨论,修改的创作方法)”下完成的,其实已经离作者本意甚远。   我想这正是鲁迅这样被塑造为“精神偶像”的伟人的命运吧。当一个人的影响力可以波及整个社会的时候,他就注定不再是凡人,而会成为不同时代的执政者需要他成为的样子。从孔子开始,几千年来一直如此。   但是造神运动有一个致命的副作用,那就是一旦人们开始怀疑“伟大”和“崇高”的真实性,并且发现自己曾被灌输了那么多假大空的内容,事情就会滑向另一个极端。之前深信不疑的人开始变成怀疑主义者,否定一切看上去“高贵”、“伟大”、“崇高”的东西,想方设法将他们变得低等、平凡,找到伟人言行背后的利益驱使,证明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甚至更加不堪,以取得心理上的平衡感。这也是为什么曾经一度有人言之凿凿说鲁迅和内山完造的相识是特意安排的,他不过是一个伪装很好的卖国贼。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被告知结论,却很少知道结论得出的详细论证过程,更接触不到一手的资料。所以对于伟大正确的结论性的东西,总是有天然的排斥感。也因此,我们渴求真相,渴求细节,虽然历史的真相早已远去,如今我们也只能从历史见证者的只言片语中去猜测而已。   写鲁迅,内山先生有天然的优势。他是与鲁迅相处时间最长的日本友人,对鲁迅的了解颇深,并非泛泛之交留下的表面浮浅印象。而也因为他是日本人,可以不受意识形态的干扰,也没有颂扬鲁迅的义务,能够原原本本把自己了解到的鲁迅记录下来。   其实鲁迅的“好玩”、“有趣”等等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即使在收录进中学课本的那些鲁迅文章里,也可以看到他拐弯抹角的黑色幽默,以及好玩的骂人句子。我一直爱不释手的《故事新编》里,他更是展现了一位高端恶搞始祖的功力。   但为什么我们还是想了解鲁迅生活中的样子?   一方面确实对他好奇、感兴趣,一方面大概还是潜意识中,想从他人口中得到佐证,他确实“文如其人”吧。钱锺书先生曾在《谈艺录》中说“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在这个“公知”已经沦落为骂人话的时代,你很容易去怀疑一个知识分子到底只是在做出一种姿态,还是确实如他所写的一样忧国忧民。   在内山先生笔下,严厉与宽厚、豪放与细腻、冷峻与温情、忧郁与天真、严肃与幽默……这些互相矛盾的特质常常同时体现在鲁迅身上,正如他收藏的画作风格常天差地别,“这种差异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先生性格的两面性。”在过去,其中的一面被过分放大了,而显得像一个“扁平的人”,缺乏足够的真实感,我们总看到他的刻薄和严厉,就会忘记刻薄和严厉的背面,往往是恨铁不成钢的忧心。就像鲁迅自己所说“中国的事情是复数而非单数,不能只看各种表面现象。如果单单靠表面现象就做出判断的话,往往看不到现象背后深藏的内因,而只能单单停留在眼前看到的表象上。”   我看到的是一个外冷内热的鲁迅。尽管经常在文章里把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批得体无完肤,痛心疾首地慨叹中国将来怕是要变成阿拉伯那样的沙漠,总是说“老版,我不赞成你的观点。现实非常令人悲观”,但在这鞭子般的犀利之后,却也有他眼含热泪的样子。我第一次读到“当时听完先生的解说,我哭了。抬头看先生,他也正在哭。”时,十分惊异,因为在我印象中,鲁迅是出了名的硬骨头,有种洞察一切的冷静,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怎么会在别人面前哭呢?而这两位朋友默默对坐流泪的景象,虽然没有任何煽情的描述,却忽然间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先生内心那交织着痛苦的深沉的爱。而内山也必然懂得。   我终于知道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何以可贵,即使只作为一个普通人,坚持原则、关注社会、言行一致这些也都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品质。我们怀念他,正是在怀念古往今来一直被向往的理想人格,而这样的理想人格,即使在那样动乱的时代,也依然像泥沙中的珍珠一样保存下来。


近日购得内山完造的《我的朋友鲁迅》,一口气将其读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感谢内山完造先生。他笔下的鲁迅,是我生平所见最不一样的鲁迅,亲切得紧,可爱得紧,呵呵。什么“去圣乃得真鲁迅”、什么“还世人一个真实的鲁迅”、什么“平凡人鲁迅”……统统见鬼去。人家内山心里,鲁迅只是个人、是个朋友,甚至是用来为自己书店做宣传的工具,根本没有“神”和“圣”的概念与想法,因此也就无需“还”,写出来的自然是真实的鲁迅。呵呵,忍不住我还是想笑,这个鲁迅,可爱得紧。 了解鲁迅常用的办法,就是读他的文章,或读回忆鲁迅的文章,或读与鲁迅有关的文章。读鲁迅的文章,恕我直言,不能见出一个完整的鲁迅。鲁迅先生一直认为文章是要有教育意义的,因此在他的文章中,很难看出鲁迅的生活是怎样的。因为他要教育人,不是写自传。而生活中鲁迅是什么样的,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于是乎只好读回忆他或与他有关的文章。 这类文章也不少,但各人笔下的鲁迅均不相同,与我们春节吃的瓜子一样,什么味儿都有。你看,周海婴口中的鲁迅有一股父亲味儿,许广平的是丈夫味儿,萧军、萧红、鹿地君等人的是长辈味儿、老师味儿,钱理群、孔庆东、陈丹青的是前辈味儿、大师味儿。只有内山,写出的是一个我希望看到的鲁迅、我喜欢的鲁迅。内山是商人不是文人,是日本人不是中国人,是鲁迅的十年挚友,这一系列的条件,才造就了内山笔下富有朋友味儿的鲁迅,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可爱的鲁迅。 我要感谢内山完造先生,他的文字呈现出了一个我希望看到的鲁迅。伟哉,内山。


内山完造是鲁迅很好的朋友,他是很好的日本人,基督教徒,同情中国;晚年放弃经营的良好时机去从事“点燃鲁迅的火种~,纪念他……


就像崔永元说的一样,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真实的鲁迅,而不是课本上塑造的鲁迅。也感谢内山完造先生,写了这本书。愿中日两国就像内山完造先生与鲁迅先生的友谊一样,永远万年长!


通过内山完造我更贴切的懂得了鲁迅先生。文人见的友谊是没有任何国界和政治意义的,只是作为一个人,一个文人,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两个伟人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看后久久不能平静。


要全面了解、学习伟大的鲁迅先生,(日)内山完造的《我的朋友鲁迅》是不可不读的。


印象里的鲁迅一直是那个“横眉冷对”的鲁迅,看到这书从一个日本人的角度解读他眼里的“朋友”鲁迅,很是意外,因而买了一本来看看朋友眼中的“另一个鲁迅”。读完的总体感觉是,鲁迅有时候还真是萌萌的蛮可爱的,对书店老板偶尔有的那种内敛的撒娇,令人不禁捧腹。推荐给广大文艺伪文艺青年们读读这书,鲁迅不仅仅是我们中学课本里那种严肃、不苟言笑的鲁迅,这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完全不同于教科书的另一个鲁迅。


因为教科书的课文,因为语文老师的解读,尽毁鲁迅先生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而今的社会,哈哈,唤出了我对鲁迅的记忆,重读先生作品,才知先生心中的悲痛!敬仰先生,就希望能多了解先生的生平,这个日本朋友,让我看到了先生平实的一个侧面。文字淳朴,如泛黄的纸张,散发着过往的书香气。


上学时及其厌烦学鲁迅先生的文章,文字拗口、内容晦涩,特别是他的每篇文章几乎都要背诵,痛苦极了,恨屋及乌,所以也不喜欢这个印象中硬邦邦的老头。我是在买其他书时被书中夹带的小卡片上的文字吸引,才购买这本书的,看看这部书是小崔作序,想来就比较有趣,通过阅读这本书,先生不再是小时候印象中那个桀骜不驯的硬汉了,他也有柔情的一面,原来他不是一天到晚的“横眉冷对”,不是一天到晚的怒和骂,他也有嘻和笑,还原了我们一个有血有肉的先生。


我最佩服的作家便是鲁迅了,内山完造的记述,使我更加喜欢他


自打高中毕业后,就不太爱看鲁迅的东西了,实在是上学的时候背了太多关于他的东西,实在是怕了先生反倒是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能感受到鲁迅对国家、对青年的关注,但还是总觉得鲁迅是那种一本正经严肃刻板的人。读了这书才惊呼,原来鲁迅还有这样的一面啊,在内山的描写中鲁迅先生也是超有爱的,挺喜欢这样的书的,再没有了对鲁迅拔高的赞颂,反而就是这些平平淡淡的小事,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鲁迅,喜欢这书。


鲁迅是大家,而内山恐怕也是现在在中国非常有知名度的日本人,当然那是因为与鲁迅的交往。自己也这么说的,自然作为好朋友,怀念和记忆,总是温馨和亲切的!!


中学时很喜欢鲁迅的小说和散杂文,觉得有一种悲观到底又赤诚去做去说的力量。不过真的并不了解他本人的生活,这本书推开了这扇窗。原来,先生是个经常笑的人,而且不是微笑,是哈哈大笑。然后啊,我突然就觉得心里很安慰很安慰,喜欢这样真实的鲁迅,喜欢他有过这样平和润长的生活。


从陈丹青、钱理群这样的学者那里听到关于鲁迅不一样面貌的评述,就一直很好奇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对身边的人写他的书都没有遗漏过。内山先生的这种笔法我喜欢,不搅扰造作,很少用形容词,也没有唱颂歌,主要还是写一些日常小事,反而让鲁迅显得更加亲切可爱了。


我心目中的鲁迅,是茫茫黑夜里呐喊疾呼的勇士。在国民愚弱无知,只能毫无意义的做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的年代,他率先完成思想上的觉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真理,建造着刺穿现实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工程。我心目中的鲁迅,是猎猎寒风中柔和耀眼的阳光,总能在不经意间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与感动。未名社成员王冶秋曾在拜访过先生后撰文道:“深夜,他端着灯送出门外,我们走了老远,还看到地下的灯光,回头一看,灯光下他的影子好看的很,像是个海洋中孤岛上的灯塔,倔强地耸立在这漆黑的天宇。”我心目中的鲁迅,脚印仍在,灵魂未远。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们心里。


看了这书才觉得从高中教材里读出的鲁迅,老师勾画的重点里的鲁迅跟真实的鲁迅相去甚远内山眼里的鲁迅,没有了那么多的光环,只是他的一个朋友,因而也显得更加亲切和真实我觉得要把这书的内容也选一些放进教材里,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鲁迅


可是说是《我的朋友鲁迅》的第一批客人 对于鲁迅的回忆很全面、很有颠覆性 让你看到鲁迅很萌的一面。崔永元写的序也不错。


先说一下当当的评价时间规定,太短了。那许多书,不能在这个时间读完。在凤凰读书中看到这本书,一直欣赏鲁迅的文章,能够了解生活的另一方很期待。


这个有七十多个“马甲”的迅哥,穿着蓝色长衫、眼神清亮地走进内山书店,从此开始了和书店老板内山完造长达十年的友谊。我很羡慕。。。


鲁迅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可是我们在传统上却将他神话了。崔永元作序也是吸引我的一个原因,书的质量很好,还有书签,物流慢了


内山眼里的朋友鲁迅,内山记忆力的朋友鲁迅,竟有那么多可爱的时候这书,不像其他书那样,高歌鲁迅的重要作用它就是平淡的述说内山与鲁迅的故事,喜欢这种平淡的真实也向我的朋友们推荐这书,希望我们都可以更全面地看待鲁迅


会哭、会笑、孩子气的人间鲁迅好珍贵,,


鲁迅的故事都是那么的精彩,内山先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伟大的人之间摩擦出友谊的火花。


看到一个顾客,看到一个爸爸,看到一个写手,看到一个老师……所有的形象加在一起,鲁迅先生不再是一个冰冷的斗士,而是让人好想结识的一个朋友


另一个侧面了解鲁迅。梳理有张鲁迅画的藏书票,还有一张豆瓣读书的书签。


鲁迅的书要看,写鲁迅的也要看,更何况这是鲁迅生前最好的日本友人


从日本朋友的回忆里了解鲁迅先生的往事,感觉知道了不少除了冠冕堂皇的文学史知识意外的东西,长子事了XD


似乎是一个我们从未听说过的鲁迅,那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一个“人”。一口气读完,推荐给很多朋友了!


一个日本人眼中的鲁迅是如此的平凡,又是如此的不平凡


鲁迅的日本朋友,靠鲁迅借了不少光,文笔一般,只是当做史料读读。


总觉得日本人写东西太柔,没想到用在硬汉鲁迅身上,太具有恶搞效果了,太萌太欢乐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鲁迅。


我们认识的鲁迅先生,是《狂人日记》,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活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的骨头;而内山先生所认识的鲁迅先生,才是最真实的。


从内山先生那里了解到一个我们不熟悉的鲁迅,一个普通人的鲁迅,一个风趣的鲁迅,一个伟大的鲁迅。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是中学毕业后基本没再看过鲁迅的书的。那时候光留下“这个人的文字”好难背的印象了。这几天看了一些扫盲贴,感觉好像他不是以前教科书里留下的那个形象,其实性格挺丰富的。希望看到更多关于不同的鲁迅的书。


在大陆,鲁迅被政治所利用,对他的评价也带有政治色彩。看别人眼中的鲁迅是否与我们眼中的不同,在自己的心中还原一个自己所认为的真实的鲁迅!


鲁迅在新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的弃医从文,尖锐批判,让人读到当时人们的劣根性,即使现在,也是一个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国外友人的视角看,或许更加深刻...


鲁迅日本朋友眼中的鲁迅是什么样的呢?呵呵


鲁迅先生的朋友给鲁迅起的名字,跟我有一个字相同啊。


“啊——老版。我昨天去太马路上的卡瑟酒店见了个英国人,他住在七楼的房间里,所以我进了电梯。可是开电梯的伙计好像在等什么人,一直不上去。因为一直没人来,我就催他赶紧送我去七楼,于是这伙计回过头毫不客气地把我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说:‘你给我出去。’我最后居然被赶出来了。”也许有了这些细节,才可凑成一个完整的鲁迅。完整的鲁迅是有趣的,当然还是倔强的。


之前就看到过这本书的推荐,但一直以为会是很枯燥很物料的那种,后来看到微博上的介绍,发现很有趣啊,很想买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鲁迅啊。。。果然不负期望,哈哈哈,真心觉得没看够呢!


鲁迅永远是我心中的大师!


看到鲁迅先生慈父、义气的一面,阅读中时常感动


由鲁迅最好朋友写的,值得一读


家里有本许寿裳写的书,也叫《我的朋友鲁迅》


我的朋友鲁迅,在这里面,鲁迅比较像一个正常人。以前我看到的鲁迅就是一个纯粹的斗士,口诛笔伐!


我的朋友鲁迅值得一读.


不错的一本书,从多方面了解鲁迅、认识鲁迅,对每一个喜爱鲁迅的人来说是一件幸事。


一本了从另一角度了解鲁迅的作品,对鲁迅感兴趣或者欲拓展文学知识的人值得一看。


鲁迅对朋友真性情


好朋友鲁迅


与鲁迅最亲密的友人会议鲁迅的第一手资料


看了这本是书,鲁迅的文章就不难懂了


从另外一个人眼中看到了教科书上的鲁迅,不同的感觉。


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鲁迅,很有价值的一本书,对于研究鲁迅有很大帮助


最经再度接触鲁迅先生的相关著作,向丽丽这笔账,不知成不成


课本里不是说鲁迅“横眉冷对”吗?课本里不是说他是战斗中的战斗机吗?肿么可能会这么活泼可爱啊,简直是萌死了!


真实的鲁迅颠覆教科书上死板的鲁迅真实亲切和蔼的先生是可爱的


不同于教科书上的鲁迅——严肃、犀利


喜欢鲁迅的读者,推荐


书不厚,写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


从挚友的角度看鲁迅 一个别样的风景


喜欢鲁迅的人,可以买来看看了解一些细节。


看到的鲁迅,是那样的平凡但又伟大。


如序言所说,了解到一个不同于教科书里的鲁迅,感觉很好很踏实


值得一读,更了解鲁迅先生~


防潮,对鲁迅先生一生做了很好的评价。


很喜欢,好书,对先生的真实写照,可以说是走下神坛的鲁迅。


很不同于与鲁迅先生相关的任何书,但绝对值得拥有


虽然从小就学鲁迅,但仍需深入学习


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


写出鲁迅休闲生活的一面


对鲁迅先生又多了些了解


非常喜欢鲁迅先生


至少懂得了关于鲁迅先生更多的一点东西。


很喜欢,因为很尊敬鲁迅先生,所以想多点了解


艾玛这是一个被附身了的鲁迅吧,艾玛我觉得我小时候初中高中都白被折磨了啊!!!这货一定不是鲁迅!!课本你妹还我鲁迅!!!


通过鲁迅的好友,来回忆鲁迅,更增加对这位伟大作家的了解。


重新翻开历史的回忆,珍藏的鲁迅。


关于鲁迅的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了解真实的鲁迅的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不一样的鲁迅,最真实的鲁迅


确实是一个真实的鲁迅,感觉那种活灵活现的形象就像在纸上跳跃一样


里面有真实的鲁迅。我仰慕的鲁迅。


身边的鲁迅


正看着呢,休闲放松,了解鲁迅!


鲁迅的真知灼见至今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难得有别的视角了解鲁迅。


了解鲁迅的好书


想知道真实的鲁迅,还需要多看看史书


原来真实的鲁迅是这样的。。。


从另一面认识鲁迅


了解你不了解的鲁迅


鲁迅。


鲁迅,喜欢


小的时候,先生就是课本上的中心思想,因为不懂先生的义愤填膺,所以恨透了大纲和考点;长大了,先生是书店里架子上的精装书,名字和包装都很考究,那书架子好高,那全集好重,那距离好远;偶然发现了微博里街头采访的视频,看到最后,突然就觉得,原来先生跟我们一样,是个普通人:也被逼着背过书,也溺爱孩子,也爱过,笑过。


在我们的宣传系统里,迅哥被架空、绑架了太久,一个如此有趣丰富的人被简化成了“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符号,太可惜了,幸好有本书,给先生解绑,放先生走到有血有肉的人群里。这时的迅哥,不但令人钦佩,也令人相信,让人想和他坐下来恳谈,或者仅仅是并肩在书店里挑挑书


一个日本朋友的回忆录


没想到最生动的大先生是由一位外国友人还原的啊,看到他们的合影,真为这份情谊所打动


书里是一个平凡率真的大先生,是放在人群里让人信赖的好的普通人,这样的先生让人喜欢,甚至有些为他心疼。


给个好评。但实话实说,内山晚造不是专业的写作者,文笔和叙事都很一般很一般,离我的期望值差太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