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范曾开讲

优米网 编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

优米网 编著  

页数:

175  

字数:

16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范曾先生的艺术讲演录,不仅剖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丰富内涵,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囊括了他对中国绘画、书法、诗词的慧见卓识及独特实践心得。

作者简介

  优米网,由著名制片人王利芬女士于2009年创办,致力于打造一个服务于国家和知识群体的精英网络电视平台,并以打造公信力和影响力为第一责任。
  二、主讲人简介
  范曾,一代国画大师,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他是第一位在故宫武英殿举办过个人画展的当代书画家,其10幅画作更是被故宫永久收藏。2011年,范曾的画作拍卖总成交额为3.9亿元,位列“胡润艺术榜”榜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其“多元文化特别顾问”称号。著有《范曾画集》、《范曾诗文书画集》、《范曾诗稿》、《庄子显灵记》、《老庄心解》、《范曾谈艺录》等百余种。“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国画六讲
第一讲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
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这种源头、这种艺术的感悟,来自七千年前的国度。七千年对宇宙来说也许不过是一刹那,到今天好像很遥远,可是那种感觉和今天真正的艺术家所追求的天籁、神韵、简朴应该是相通的。
第二讲 画中之竹非心中之竹:国画之美在乎与理游离
“非关”和“拒绝”是不同的,“非关”意味着一种游离,这个与“理”的游离对中国画家非常重要。能够引起人们精神感发的绘画,才有意味。
第三讲 浩浩乎而不知所向:国画之美在乎情态自由
画画的关键是,画者要处于一种在高度的理智约束下奔突的热情之中,即情态自由,这是中国画的本性。人的情态的高度自由莫过于不懂事的小孩,一个小孩的情感是绝对自由的。
第四讲 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国画之美在乎点墨写意
工笔画要从意上来追求,而不要从笔墨的烦琐上来看。写意画要从精微的地方来要求,而不要仅仅看到粗豪的一面。
第五讲 本天成而偶得之:国画之美在乎天然即兴
中国画不靠耐久力,而靠灵感和激情,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思想。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俯仰之间,而遁乎万里之外。
第六讲 上善若水而润物无声:国画之美在乎源于生命。
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是中国画创作的溶剂和媒介,中国画很多都是水墨画,没有化开墨的水,就没有绚烂多姿的中国画。如果没有水,就没有充满生命力的国画创作主体和创作对象。
第二篇 书法五讲
第一讲 六意内涵,其妙无方:汉字之美在乎丰厚可爱
中国文字本身之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没有一个国家的文字能像中国文字具有这么丰厚的形象、声音和意义。
第二讲 与时俱进,多元融合:书法之美在乎自足包容
把书法当成一个体系去学习的话,认真读帖是书法入门的正确方法之一,甚至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
第三讲 外师造化,痛快明洁:书法之美在乎自然精爽
中国书法重视线条,但一个伟大的书法家追求的是忘掉线条,从线条中解放出来,以表现书法家心情境遇之悲喜怒忧,展露其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内心秩序或失序。
第四讲 四美皆具,二难兼并:书法之美在乎此情此景
书法是当时的、此时此刻的。写字的时候,有时感情愤怒,字就跳动,就有一种激情;有时痛苦绵延、愁绪万千,字就弛缓相间、错落有致;有时平心静气,字就写得稳重、端庄、典雅。
第五讲 中得心源,心性外化:书法之美在乎字如其人
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过程中,一种忘怀得失的状况,做到书法和人高度统一,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三篇 诗词七讲
第一讲 苍天作帐,滴水成文:对联之美在乎平仄相合
骈文有“五美”:裁对的均衡对称美、句式的整齐建筑美、隶事的典雅含蓄美、藻饰的华丽色彩美、调声的和谐音乐美。对联之美的原因之一是它具备骈文的面貌。
第二讲 荷风送香气,松月生夜凉:对联之美在乎兼备诗性
好的对联不仅要有骈文的面貌,还要有诗词的韵味。对联是文字的艺术,只有在“字”和“文”上下工夫,才能营造出诗词一般的意境。
第三讲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对联之美在乎凝神表意
对联如果没有散文的风骨,就没有立场,没有褒贬,缺乏表达。所以,具备了骈文面貌、诗词韵味、散文风骨这三点,才够得上是一副好对联。
第四讲 莽莽天宇,恢恢地轮:诗词之美在乎韵律和谐
我给中国的诗歌下过一个定义:“摩挲音韵律,通邮人鬼神。”什么叫摩挲音韵律?作中国诗,你不懂声音,不懂格律,不懂诗歌的韵律,就谈不上是中国的古典诗。
第五讲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词之美在乎高远境界
好的诗词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与天地精神相往还、与古圣贤的心灵相往还,是对人类共有精神的展现。
第六讲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诗词之美在乎真情真景
要做到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离不开一个“真”字。只有写真感情、真景物才会产生意境。“真”,是每个艺术家心灵最重要的标尺。
第七讲 陷入我执,陷入法执:诗词之弊的显著特点
对于诗人、词人,“我执”具体表现于两点:第一,急于求成;第二,太注重别人的评价,为功名所困。“法执”就是太执着于一些条条框框,陷入法执,就是死于格律、死于章句。作好诗词,一定要避免这些弊病,在严格韵律的要求下,有感而发,追求高远的境界。
附录:关于艺术、人生、祖国的对话
——CCTV《我们》栏目范曾专访序

章节摘录

∣第∣三∣讲∣浩浩乎而不知所向:国画之美在乎情态自由好的艺术作品是高度的理性和高度的感性集中表达的结果,是理智和热情结合最美妙的结果,就如古希腊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完美结合。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之神阿波罗是理性克制的代表,而酒神狄俄尼索斯则充满了激情和生命力。画画的关键就是要处于一种在高度理智约束下奔突的热情之中,这就是与理游离的中间地带——情态自由。永葆自己心灵的情态自由,就是诗意的裁判。什么是自由?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种对自由的理解。经常有学生旷课,然后告诉我说,他这是“独立之意志和自由之精神”,实则不然。自由有三种:理性自由、契约自由和心灵的情态自由。理性自由是针对自然而言的,是对科学规律的认识。顺乎自然规律,你就会觉得无所牵绊,这就是理性自由。比如,你要学游泳,就要对水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有人可能会反驳了,说我并不懂物理学,但我是个游泳健将。对规律的认识,不一定要形成理论。对水性的认识,不是说你一定得知道浮力怎么产生、怎么计算,而是说你知道怎样在水中可以浮起来,这就是对浮力的利用。虽然你不懂这个理论,但你认识了规律,在这个基础之上,你就可能学会游泳,在水中自由嬉戏,而不觉得受到限制。契约自由是针对社会尤其是法律而言的,是指对法律、道德等社会规则的遵从。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离群索居。在人类社会早期,人需要结群以对抗洪水猛兽等大自然的危害,延续种族;在成熟期,人类单靠自己没法满足生活需要,即便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所以要依赖社会。而在社会交往中,人也不可能为所欲为,因为资源极其有限。如果大家都随性生活、无所顾忌,那么必然会出现争抢、斗争,最后就沦为了霍布斯所说的“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社会一片混乱,最后是谁也无法存活下去。于是,为了彼此和谐相处,大家就订立一些契约,指出大家必须遵从的规范。在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契约就是法律。在法治社会里,只要你遵从法律,你就不会觉得受到约束。心灵的情态自由则是针对个体而言的,是没有外在限制的自由。情态自由就是诗思如天岸马,你的思想就如天岸的奔马一般,纵横驰骋,就像苏东坡在江上“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画画,就要处于这种高度的情态自由当中,这就是中国画的本性。人的情态的高度自由莫过于不懂事的小孩,一个小孩的情感绝对是自由的。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说到这样一件事,查拉图斯特拉对五色牛村的人讲,人生要经历几个阶段、几种状态:起先是骆驼的状态,任重而道远,在沙漠里慢慢行走,无怨无悔;其次是狮子的状态,狂风暴雨,风沙大起,作狮子吼;第三是赤子的状态,赤子状态后来又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借用来研究中国的词学,认为中国词人是“不失赤子之心者也”,这个赤子之心也正是中国画所需要的。赤子的性格到底是怎样的呢?它要具备七点:若狂也;若忘也;若游戏之状态也;若万物之源也;若自转之轮也;若第一之推动也;若神圣之自尊也。若狂也。有的人认为狂一定是精神失常。其实不是这样的,狂是一种心灵裂变的状态。这与我们平常说“这个人狂”也不大一样,孔子讲,“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一个内心真正有一点儿狂劲的人勇猛奋进,在孔子看来也是个优点。若狂也,就是讲你要有痴狂的境界,画画时要尽性。若忘也。指画画之人要能够放下,胸无挂碍,只是根据当时的感觉画。如果你一天到晚既患于得又患于失,整日斤斤计较,那你会在痛苦中活着。有太多的痛苦、牵绊,就不可能做到情态自由,就画不出好作品。现在有些年轻画家,一开始画就想着画能卖个好价钱,这很可笑。商人的评价不是重要的评价,拍卖场也不是艺术的前途。齐白石有一句话说得好:“人欲誉之,弗顾也;人欲毁之,弗顾也;毁誉不顾。”画家要自己好好地画,不要管这些,根本不要看,也不要顾念自己是不是流拍了、是不是成功了,既无高兴也无失望,这才是真画人的心态。若游戏之状态也。画画就像处于游戏之中,抱着放松之心好好享受作画的过程。如果中国画家拿起毛笔就痛苦,就想自杀,那么最好不要学画。学画画,就是因为拿起毛笔是件快乐的事情。若万物之源也。在第二讲我们讲过,中国画家画画,他眼中之竹、心中之竹和笔下之竹是有区别的。笔下之竹成形之后,就是此物之源头,是现实之物的一种再生。你是在创造,而不仅仅是从自然中摄取。若自转之轮也。就是说画画要有自己的个性,你的行动要你自己做主,而不是纯粹地依循一个范本,依循一个古人。有的人为社会作画,有的人为自己作画,哪个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我认为一定要画你自己想画的东西,画出你自己。有人问我,叫我画家、书法家,还是诗人,哪个更好?我说叫范曾,这是在我心目中比画家、书法家、诗人更重要的。无论是我的画、书法还是诗,最终都是要体现范曾,而不是体现李苦禅,体现齐白石。若第一之推动也。“第一推动”最早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到了中世纪的时候,很多神学家借此来论证上帝的存在,后来牛顿也用到这个词。“第一推动”一般指事物运动最后的目的和最终的原因。画画也是这样,它应该是人们美感的推动者。画作出来之后,要能够开启人的视觉的审美,不要老生常谈,让别人看了产生疲劳感。若神圣之自尊也。通过自己的作品充分展现人的自尊的神圣。我喜欢我画的泼墨线描,虽然它现在还没有得到社会普遍的欣赏。我心里喜欢《泼墨钟馗》、《老子》、《黄宾虹造像》、《爱因斯坦》,这些画抒发了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东西,而这个又与我内心崇拜的一个偶像(八大山人)不谋而合。你看八大山人的画,你就能看到他的为人、他的性格,那种儒者风度、谦谦君子之风跃然于纸上。在八大山人的画中,看不到愤怒,你总是心为之放松,这跟徐渭不同,徐渭也是个伟大的天才,他的画很了不起,但他的画总有一些败笔,总有一些错乱的地方,因为他内心有愤怒。只有做到这“七若”,才能拥有赤子之心,才会有高度的情态自由。情态自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庄子》里有这么一个故事:“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说的是,宋元君请一些画家来画画,大家都正襟危坐,鹄立一旁,最后来了个人行完基本礼节,就关起房门在里面作画。宋元君派人去看他在干什么,结果发现他在屋子里裸露身体,很快意地画画。我说这个就是中国大泼墨写意的一种极端的情态自由,这是出自本真的表现,而不是想借此炫人耳目。就我自己而言,曾经表现过的情态自由是这样的:我拿上毛笔,看着画纸,奔向画面,刷刷几笔下来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然后远看,这是人物,这是衣带,一个深度动作出来了,上去,一完成,一张非常好的大写意出来了。这就是真画家的状态。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只有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能有挥毫时彻底释放的心灵情态自由。石涛曾经激赏新安吴子作画的状态,“每兴到时,举酒数过,脱巾散发,狂叫数声,发十斗墨,纸必待尽”;怀素自述写字状态“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此二人“狂叫”、“绝叫”的情态,是回归自然的忘情歌啸,他们摒弃了世间的一切束缚,逍遥于自我心灵的自由之境。……


编辑推荐

季羡林认为他不只是一个画家,而且是一个国学家,还是一个思想家。杨振宁赞许他是当代的大师,当代的大书法家,当代的大画家。他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法国前总统萨科奇亲自为他颁发“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以表彰他的绘画成就和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他,就是范曾,中国古典文化最忠实的守望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范曾开讲 PDF格式下载



喜爱范曾,买精装本做收藏


喜欢范曾,喜欢听他讲座,更喜欢看他的书。


包装很好,送货员服务态度也很好,这次买书很舒服,喜欢国画的朋友可以看看,范先生一些书的内容也这个会重复,但也不错,


第一,我爱精装,大开本,看起来舒坦。第二,求科普,这本真真好。


非常好的书,大师之作


艺术需要精神需要灵性


人之为美如范,上下五千年的积淀在范先生笔下灿若星辰。


这本书对我太有用了,好喜欢哦


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书画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帮父亲买的,他喜欢!


正版的,印刷质量很不错,内容也很有用


内容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喜欢


内容未及细看,印刷纸张好,其中莫奈的《睡莲》与书店的似乎有些色差,不是很清晰。其他还行。


提高鉴赏能力,学习一下。


年度促销,价格实惠


图文并茂,可以看看。


挺好的!寓教于乐,增长见闻。


本书内容非常不错,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