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财务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
2011-7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万立全
233
本书以最新的委托代理研究范式为方法论基础,综合运用财务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相关理论,主要从国家实际控股人和非国家实际控股人的财务行为角度,探讨其对中小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影响以及,对这两类实际控股人的监管对策。
万立全,男,河南潢川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在《国有资产管理》、《南方经济》、《经济经纬》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十余项。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主要内容与框架
1.3 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B-M范式下委托代理关系研究综述
2.1.1 内部人持股与公司治理效率研究综述
2.1.2 股权主体身份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研究综述
2.2 LLSV范式下委托代理关系研究综述
2.2.1 控制性股东的所有权特征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综述
2.2.2 控制性股东与控制权私人收益关系研究综述
2.3 股权分置改革相关研究综述
2.3.1 股权分置改革前的文献综述
2.3.2 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文献综述
3 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
3.1 理论基础
3.1.1 委托代理理论的不同观点
3.1.2 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的条件
3.1.3 委托代理关系的特征
3.1.4 我国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委托代理所有权
3.2 制度背景与变迁
3.2.1 资本市场从股权分置到股权一致
3.2.2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五龙治水”到统一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制度的建立
3.2.3 民营企业上市: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并存
4 B-M范式和LLSV范式下委托代理成本的模型分析
4.1 B-M范式下的委托代理成本
4.1.1 基本假定
4.1.2 股东与经营者的代理成本
4.2 LLSV范式下委托代理成本
4.2.1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4.2.2 实际控制人的代理成本
5 实际控制人财务行为与上市公司价值
5.1 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财务行为特征分析
……
6 实际控制人财务行为与控制权私人收益
7 后股权分置时代对实际控制人监管的新思路
8 主要结论、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
在此背景下,国家财务理论研究围绕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性质、职责、管理范围、监管模式、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家财务调控、国有资本重组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为建立健全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作出努力。 2007年,郭复初教授主持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研究”课题在总结国资委成立后的国资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国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从国资委成立到实际的国有资产监管实践中存在的行政管理与资产运营的矛盾。矛盾的根源在于国资委的法律定位不明确,机构具有行政性与经营性的二重属性。为此,研究者提出应制定《国有资产法》,明确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应是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应拥有产权收益与再投资的职能,参照银监会、保监会的做法,在条件成熟时将国资委的监督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成立全国性的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和专门的国有产业资产、金融资产、土地资产、资源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行使行政监督职能,对全国各种国有资产行使统一监督的权力,克服现有由各部门分别监督的弊端。各种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则不再行使行政监督职能,只行使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职能,彻底解决“政资分开”问题。针对现行的分级代表制度存在的中央与地方“一股独大”与“内部人”控股与地方保护主义现象,课题组提出通过中央国资委与地方国资委或者不同地方国资委对同一国有企业进行交叉持股方式的改进思路。此外,该课题对如何完善与改进中央与地方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的运营模式、国资委工作人员本身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及垄断行业国有资产的监管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要实现国家财务理论的种种构想,必须要有相应的专门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做保障。 ……
为我研究方向的选择提供了很多营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