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的输入性流动性过剩研究

赵爱清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

赵爱清  

页数:

201  

内容概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几乎没有什么问题是某个国家独有的,也很难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中国的输入性流动性过剩研究:基于全球化的视角》试图从全球化的开放视角,理清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本位制)下,全球流动性创造的机理和流动性在国际间的分配机制。并以此为制度背景,以国际分工理论为基础,来分析在全球化过程中流动性过剩的必然性,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的输入性特点以及流动性输入中国的渠道。进而在开放的视角下和历史的过程中去寻找系统的途径,来化解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书籍目录

1导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1 关于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研究述评
  1.3.2 关于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研究述评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2 全球化与国际资本流动的相关理论
 2.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2.1.1 全球化的定义
  2.1.2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2.2 开放的宏观经济学的均衡调节模型
  2.2.1 IS-LM-BP模型的均衡调节
  2.2.2 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均衡调节与国际资本流动
 2.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2.3.1 民族主义
  2.3.2 自由主义
  2.3.3 马克思经济学的全球化与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2.3.4 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论--西方马克思主义
 2.4 本书的主要理论基础--国际分工理论
  2.4.1 国际分工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2.4.2 国际分工理论发展的逻辑和趋势
  2.4.3 确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两个维度
3 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分配机理
 3.1 全球流动性创造的实体经济基础--当前的国际分工格局
  3.1.1 当前国际分工的新特点
  3.1.2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国际收支特点
  3.1.3 当前国际分工格局下的全球经济失衡
 3.2 全球流动性创造的制度背景--国际货币体系
  3.2.1 金本位制及其根本缺陷
  3.2.2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一黄金本位)
  3.2.3 牙买加体系(美元本位)
  3.2.4 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逻辑
 3.3 国际货币的提供、膨胀和流动机制
  3.3.1 当前国际货币的主要构成
  3.3.2 全球货币流动性的提供、膨胀过程
  ……
4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国际资本的输入
5 国际流动性输入中国的渠道
6 化解中国的流动性过剩

章节摘录

  当2005年以后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流动性过剩的麻烦,进而讨论如何应对种种由于流动性过剩而带来的难题时,以次贷危机为开端的金融危机爆发了。随后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上似乎出现了流动性的逆转。这时为了帮助经济复苏,“量化宽松”的字眼又成了实践和理论的热门,仿佛流动性过剩已经过去了。其实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全球范围的量化宽松和经济刺激政策,必然埋藏着更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隐患。尤其是对于中国来说,金融危机并没有直接在中国爆发,因此中国的国内市场并没有经历过瞬时的、明显的流动性逆转,流动性过剩从来没有消失过。只不过国际流动性输入的压力在危机时暂时得到缓解,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难题“症状”没有那么严重了。但是2010年开始,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又再次露出端倪: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次响起;国际收支顺差仍在快速增长;通货膨胀率上升;农产品价格被接连炒作;在房地产价格受到强行压抑的条件下,股票市场开始复苏。等等迹象表明,流动性过剩又一次开始困扰中国经济。  本书的分析视角是站在全球化的开放角度,重点关注流动性输人中国的问题,但是并不否认中国本身货币发行过量也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之一。因此,本章试图寻找化解中国流动性过剩的途径,并延续论文的一贯视角,重点分析如何化解国际流动性的输入问题。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的输入性流动性过剩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