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北史选译

刁忠民 译注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作者:

刁忠民 译注  

页数:

263  

译者:

刁忠民  

内容概要

  《北史》唐朝李延寿撰,一百卷,记述北朝从公元386年到618年,魏、齐、周、隋四个封建政权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本书精选其中重要篇目,进行注释、翻译,以方便广大读者了解魏晋南北朝历史。

作者简介

  刁忠民,四川大学古籍所教授,古典文献专家。

书籍目录

前言
崔浩传
魏高祖孝文皇帝本纪
元澄传
宋弁传
齐高祖神武皇帝本纪
杨愔传
斛律光传
苏绰传
柳庆传
韦孝宽传
魏收传
庾信传
编纂始末
丛书总目

章节摘录

  崔浩传  公元386年到451年,是北魏王朝历史发展的前期,其间经历了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帝的统治。在此时期,北魏王朝一方面凭借武力统一了黄河流域而与南朝政权对峙,一方面又联合汉族士人而进行胡汉杂糅的统治。崔浩即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汉族人士。崔浩出自清河崔氏,是北方的第一高门。他历仕道武、明元、太武三朝,由近侍到宰相,处于清要显赫的地位。他博学多才,通晓百家,为北魏王朝制订典章、创立法制;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为北魏王朝累建勋劳。他的政治理想是要实现西周的五等分封贵族政治,为此他汲引了见解相似的道教首领寇谦之,并提拔了许多有儒学修养的汉族人士担任重要职位。但是他的理想未能实现,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被太武帝满门抄斩。崔浩的死因,传记中说是他修国史,直书鲜卑人丑事,并把国史刻在石碑上立于路旁,触怒鲜卑贵族所致。近现代史学家们认为这只是一种假象,崔浩真正的死因,在于他的政治施为损害了鲜卑贵族的利益。这是颇具真知灼见的。也有某种记载,说崔浩在当年太武帝南征时,连络北方人士,暗通南朝,企图颠覆北魏政权。是否真有其事呢?通览本传,凡是魏帝南征,他都极力劝阻,凡是北伐西讨其他地域的民族,他都竭力鼓动并出谋划策。这是全心全意地替北魏作先北后南的战略考虑呢,还是出自暗存华夏一脉的民族意识呢?颇令人玩味。  浩字伯深(伯深:按《魏书·崔浩传》,浩字伯渊,《北史》避唐高祖李渊讳改。又崔浩为清河东武人,《北史》仿家传,籍贯只列传首,浩籍贯见其父《崔宏传》。清河:郡名,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市东。东武:县名,今山东武城县西。),少好学,博览精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该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通直郎:侍从官名,即员外散骑侍郎。因与散侍郎通直(换班侍奉皇帝),故称通直散骑侍郎,简称通直郎。),稍迁著作郎(著作郎:官名,掌国史资料和撰述。),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翻译】  崔浩字伯渊,从小好学。他广泛地阅读了儒学和史学著作,对于天文、阴阳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在精心研讨各家宗旨和深刻含义方面,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当他还不到20岁时,就出任了通直散骑侍郎,随后又升任著作郎。道武皇帝因他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道武帝晚年用法很严,许多内廷亲近的人,都因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走躲了起来,以避免眼前的不测之祸。只有崔浩一人慎守职事,努力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道武帝知道后,就派人把自用的饭食赏给他。崔浩就是这样心胸坦荡,任凭时事变化,不因仕途的阻滞顺利而改变节操。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北史选译 PDF格式下载



本书由唐代史学家李延寿所撰,虽非官方组织编修,但亦被视为正史。由于本套丛书选入了《隋书选译》,因此《北史选译》删掉了有关隋史部分的篇幅,以免重复,这是非常有利于读者之举。本书注释详尽,译文也具有参考价值。


了解北朝历史的好教材


这套书很棒,挑选作品经典,内容丰富,对于二十四史能有个初步的了解,适合历史爱好者阅读!


精美好书,物美价廉


字体印刷装订都很好,200-100时收的,超划算。


本套书内容尚可,印刷纸张还行,排版浪费纸张。翻译在有详细注解的情况下,作用不大,也是浪费纸张。据说司马光认为南史,北史堪称良史。


很好,注释的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