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李白乐辞述论

吉文斌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作者:

吉文斌  

页数:

25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李白乐辞述论》系作者吉文斌的博士学位论文。从音乐文学的角度,对李白的入乐歌辞类作品做了全新的判定与归类,并采用艺术形态分析的方法,着重考察了这些歌辞的入乐形态、文体特征以及具体的创制情形。对于认识、研究李白的诗作,提供了一个较新的视角。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唐诗人乐问题的重新审视与唐代歌辞的重新判定
第二节 唐人探讨诗歌与音乐关系的具体语境
第二章 李白与音乐
第一节 李白的音乐素养
第二节 李白与各地民间音乐
一、李白与异族歌舞
二、李白与吴歌
第三节 李白的音乐见解
第三章 李白歌辞概论
第一节 李白歌辞与各种口头表达方式
一、歌唱讴
二、吟咏
三、谣
四、长歌长谣长吟
五、清唱
六、歌吹
七、朗咏
附论其他
第二节 李白歌辞类作品的界定
一、乐府歌辞
二、歌吟类歌辞
三、其他歌辞
第四章 李白部分歌辞类作品的入乐情况
第一节 选词配乐
第二节 依调填辞
一、按古调曲辞格式填制
二、对古调曲辞格式进行部分改造后的创制
第三节 按字填辞
第四节 李白古题乐府准歌辞中的几种特殊创制情形
一、一题两体或同体两传
二、新乐府辞
三、准新乐府辞
第五章 李白的自由体谣歌辞
第一节 自由体谣歌辞的判定及例举
一、自由体乐府谣歌辞
二、歌吟类歌辞中的自由体谣歌辞
三、琴歌辞
第二节 解析自由体谣歌辞的曲辞套式
一、领调和声
二、排句套式
三、用韵套式
四、歌辞套式的实例分析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从曲辞体式上看,这首诗与李白创作的其他两首《长相思》都有较为类似的地方,而且同样表现出自由体歌辞的特征,尤其是与前两首相比,它更体现出了样式上的革新。它的体式是“七七七七/五五五五”,篇中转韵。这种转韵体在前代同题作品中是从未出现过的。前一解连用四个七字句且一、二、四句押韵,这种格式与第二首相同。后一解的四个五字句则可看作是对张率等人创立的古调曲辞范式的继承。两解相连,仿佛一个七言短歌与一个五言短歌的连唱;换韵处又用顶真,衔接自然,过片流畅,不失谣歌之致。  从以上对三首《长相思》曲辞样式的分析中,我们能够清楚看到李白致力于恢复古题乐府音乐内质而做的成功尝试,也能从另一方面了解李白的拟古乐府之所以历来受到好评的重要原因。  《夜坐吟》,《乐府诗集》第七十六卷载:“《夜坐吟》,鲍照所作也。其辞曰‘冬夜沉沉夜坐吟’,言听歌逐音,因音托意也。”②可见,《夜坐吟》原本就是因声填词的创作。鲍照辞曰:  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霜入幕,风度林。朱  灯灭,朱颜寻。体君歌,逐君音。不贵声,贵意深。③李白辞曰: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闺,金钮青凝照悲啼。金釭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歌有声,  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从其中的“沉吟久坐坐北堂”以及“掩妾泪,听君歌。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来看,李白歌辞也是说情声相合,以声行辞,完全符合这种曲调的创作原貌,而且体调也模仿鲍照原作。  李白的《短歌行》为五言诗,而据《乐府诗集》第三十卷所录,魏、晋、齐、梁时各家之作多为四言①。直至北周时徐谦始有五言之辞,大概其时古代填制四言体的曲调失传,后人改作五言体式。且白居易有两首《短歌行》,一首七言,一首五言。其七言一首曰:“为君举酒歌《短歌》。”五言一首末又曰:“从古无奈何,《短歌》听一曲。”②可知《短歌行》在唐代仍可付之歌唱。只不过体式大多不一:或五言、或七言、或杂言;或长篇、或短章,说明它没有固定谱式,众人能自由创作。值得一提的是,李白辞的体调与他人之作相比,有明显的特色。其辞曰: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李白乐辞述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