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丛林特种作战

林兵,张章 著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作者:

林兵,张章 著  

页数:

206  

字数:

225000  

内容概要

  本书稿是“凤凰观天下”之“特种作战”系列中的一本。
  提起战争,除了常规陆、海、空战,还有一种让许多国家头疼无比的特殊作战——丛林作战。在复杂的丛林环境中,现代化的通信设备、高端武器、集群化的坦克等都失去了原有的作战威力。在这里,敌人不再仅仅是对手的军队,还有大量的“黑手”:可怕的浓雾、剧毒的蚊虫、致命的瘴疠,还有丛林野兽,都将对参战者形成潜在的威胁。因此,丛林战往往是极为血腥和残酷的。
  本书讲述1915年至1973年之间,世界上曾经发生过的10场惨烈的丛林战役。图文并茂地全景展现一个与常规陆战和城市战不同的丛林作战,诡秘的树木草丛,密布的陷阱,阴森腐臭的沼泽,突发而至的冷枪……都将一一在这本书中呈现。

作者简介

  林兵,铁血网驻站作家,天涯人气作家,长期关注历史、战争、情报、军事防务和国际问题,擅长于历史、军事写作。著有《反劫持作战》等书。
  张章,铁血网驻站作家,天涯人气作家,长期关注历史、战争、情报、军事防务和国际问题,擅长于历史、军事写作。著有《城市特种作战》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丛林海狮——决战坦噶尼喀湖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后,协约国得到了不少原来属于德国的殖民地。但东非却是例外,这片德属殖民地在印度洋和坦噶尼喀湖之间连接。对于协约国来说,坦噶尼喀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谁控制了湖
 面,坦噶尼喀湖地区的军队运输和补给就被牢牢握在手里,在军事上等于获得了最先的优势。坦噶尼喀湖的这一决战便是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1 挑战的舰艇
 2 远征丛林
 3 激战坦噶尼喀湖
 4 决战之后
 
第二章 翻越野人山——胡康河谷、孟拱河谷之战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后,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本法西斯,同时也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中国国民政府组建了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
 1  中国远征军
 2 达罗——太白加战役
 3 血溅瓦鲁班
 4 激战孟拱河谷
 
第三章 当火星撞地球——巴布亚之战
 在这场盟军与日军争夺重要战略基地——巴布亚半岛的战役中,盟军共投入兵力3.5万,伤8546人,阵亡3095人,然而在这场丛林战中,疾病、营养不良和疲惫不支造成的减员是阵亡人数的3倍。日军的损失也一样惨重,投入巴布亚半岛的日军总人数为1.7万,死伤1.2万,被俘350人。巴布亚之战的胜利是美国陆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第一个胜仗,尽管代价高昂,但它粉碎了日军南下的企图,为盟军将来的反攻提供了必要的前进基地。美军在这场战争中收获了大量的丛林战经验,为未来的胜利赢得了更大的筹码。巴布亚半岛战役的胜利连同瓜岛的胜利向世界宣告了日本在南太平洋的全面失败。在这场火星撞地球般的大战后,日本只得转入战略防御姿态。
 1  目标:莫尔兹比港
 2 “天佑”的悲剧
 3 三路好汉齐动手
 4 追赶穷寇
 5 改变的战局
 6 一战定输赢
 
第四章 从开始便注定结局——英帕尔之战
 英帕尔战役发生于1944年3月,对阵双方为日军和英印联军。西方和日本的军事学家一致认为,这是日本历史上在陆战中遭到最惨重失败的一次战役。事实上,在战事之前,很多明智的日军将领已经意识到这是一场必败的战役,然而它又有不得不发动的“理由”。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帕尔之战爆发了。数十万日军将士,写下遗书,冲上前线,冒着枪林弹雨,以十倍于常人的顽强毅力,试图改变这一既定战局。然而……
 1  我欲求败
 2 被切断的路线
 3 寻找另一条路
 4 龙困浅滩 64 
 5 突如其来的神兵
 6 致命一击  
 7 饥饿与疾病的缠绕 70 
 8 日军战史上最艰苦的撤退
 
第五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塞班岛战役
 塞班岛登陆战役中,美军阵亡3400多人,1.31万人受伤。日军的代价异常沉重,4.1万人阵亡,被俘2000多人,占全岛近2/3的2.2万日本平民丧生。美军拿下塞班岛后,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其他岛屿便显得更加轻松,而拿下马里亚纳群岛就意味着日本的“绝对国防圈”出现了致命漏洞。在塞班岛上美军的B-29远程轰炸机已经可以直接打到日本去,严重威胁到日本本土的安全。而且,塞班岛战役也策应了美、英盟军实施
 的诺曼底登陆战,使德军处于东、西两面夹击之下,这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役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战前博弈
 2 兵不厌诈 
 3 逢敌必亮剑
 4 夺命的海空大战
 5 疯狂谢幕
 
第六章 疯狂反扑——阿登森林之战(上)
 1944年12月16日开始的阿登森林阵地战是二战结束前西线最后也是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希特勒错估形势,决心在阿登地区的美军薄弱防线上进行反攻,最终计划破产,严重削弱了德西线的防御力量和东线的机动兵力,加速了德国的失败。这场战役双方投入近60个师,德军伤亡81834人,损失坦克和重炮约700辆(其中损失了324辆坦克)、飞机1600架(另一说320架)。盟军损失约8万余人(包括1万人阵亡,4.7万人受伤,2.3万人失踪),其中7.7万人是美国军人(死亡和失踪29751人,受伤47129人),损失坦克733辆、飞机592架。阿登战役之后,希特勒再无后备力量可以补充,而盟军迅速得到补充。此后,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挡盟军的前进了。所以阿登战役当之无愧地被后人称为历史的转折。
 1  危急时刻
 2 真正的意图
 3 “莱茵河卫兵”计划 99 
 4 折翼的雄鹰
 5 风雪夜中的赌徒
 6 节节胜利 109 
 7 巴斯托尼!巴斯托尼 !
 
第七章 世界的转折点——阿登森林之战(下)
 疯狂的希特勒发动了阿登阵地反击战,孤注一掷,把大部分兵力调到了西线阿登地区。希特勒认为,这场战役足以让盟军知道攻打到莱茵河对他们没有好处,然后就可以跟英美盟军谈判,专心对付苏联红军。可惜的是,他的“莱茵河卫兵”计划却错估了当时德军和盟军两方面的实力。虽然一开始德军由于情报保密工作做得好,打了盟军一个措手不及。接下来的战争却是,盟军逐渐夺回战场的优势。战争从一开始,德军只有4天占据了优势,剩余的时间都战斗得非常痛苦。到圣诞节,巴斯托尼的久攻未下让德军疲倦不堪,可天气的逐渐转好却让盟军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战争的命运就此转折。
 1  云开雾散
 2 血样圣诞节
 3 振奋人心的演讲
 4 最后的巴斯托尼
 5 结盟
 6 梦碎阿登
 
第八章 自杀式对决——登陆冲绳岛
 冲绳岛战役,10万日本守军,面对数倍于自己的美军海空兵力和地面部队,孤立无援但坚持战斗3月有余,显示了日军战斗意志之顽强。同时日军所采取的战术,也为劣势军队组织有效的抗登陆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日军主要凭借坑道、天然岩洞和山地反斜面阵地,尽量削弱美军的火力优势,并积极开展近战、夜战,组织小部队频繁实施猛烈反击,美军的有生力量被极大消耗,为日军本土防御争取到了宝贵的备战时间,并使美军深刻意识到对日本本土的登陆将遇到更加激烈和残酷的战斗。
 1  战起冲绳岛
 2 占领庆良间列岛
 3 10次菊水战役 139 
 4 自杀性海上特攻
 5 登陆混战
 6 困兽之斗 149 
 
第九章 捍卫越南民族尊严——奠边府战役(上)
 在越南人民抗法战争中,奠边府战役可谓具有重大历史意义。驻印度支那法军在1953年5月制订了以奠边府为基地,准备在18个月内歼灭越军主力的计划。越军为了进行战略性反攻,由武元甲任前线总指挥,开始对奠边府实施进攻。先后集结各兵种部队共4万余人,从南、北合围奠边府,然后向奠边府法军发起攻击。奠边府战役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伤亡较大,但由于进行了强有力的战役政治工作,因而保证了作战决心的贯彻和战役的彻底胜利。共歼法军1.6万余人,击落、击毁法军飞机62架,俘法军卡斯特里准将及其全部参谋人员,加快了战争进程,对于签订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有重要意义。 
 1  越盟养精蓄锐,法军暗度陈仓
 2 三日损兵六千
 3 各自部署,严阵以待
 4 卡斯特行动
 5 兵向奠边府
 
第十章 来自灵魂的敬仰——奠边府战役(下)
 奠边府战役采取的是对集团据点群的阵地攻坚战作战方式,作战地区是地广人稀的少数民族地区,这在越战中还是第一次。而且战役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给越盟造成了交通条件很差、运输补给困难等阻碍,但越盟并未退缩,而是坚持不懈,勇猛抗敌。
 1  再续战线
 2 绝境搏击
 3 瓮中捉鳖
第十一章 丛林之王——马埃斯特腊之战
 作为摆脱帝国主义控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独立值得人们记住,其中,在马埃斯特腊的战斗足以被铭记在战争史册上。卡斯特罗和格瓦拉这两位无产阶级的领导人,用微弱的力量照亮了整个古巴。在马埃斯特腊山区,他们用区区几百人的力量夺取了战争的胜利,不但为处在黑暗世界的古巴人民带来了希望,更为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提供了范例,让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意识到,无产阶级翻身做主人并不是一个梦想,而是近在眼前。发生在马埃斯特腊的这场战役更是让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武装认识到,强大的武力并不代表一切,就像中国的那句古话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
 1  拯救古巴的美洲战士
 2 航行中的“格拉玛”号
 3 游击战
 4 开辟丛林第二战场
 5 独裁者的“全力一击”
 6 起义军的反攻
 7 最后的战斗
 
第十二章 当美国霸主遭遇滑铁卢——越南战争
 在反抗美国侵略者的越战中,越南有800万平民为这场战争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战争结束后的越南留下了一片满目疮痍的土地和100万孤儿、200万寡妇、50万残疾人、70万妓女。而美国方面,损失也不小。10多年的越战令美国耗费了至少2500亿美元,巨大的损失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越战让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不稳定状态,也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可以说,这次越南战争是美国人所遭遇的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1  政治纠纷打开战争先河
 2 北海湾
 3 全民皆兵的战争 198 
 4 一次绑手绑脚的战事
 5 浴血防空,一致对敌
 6 1975年

章节摘录

  1 中国远征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的疯狂侵略将整个东南亚都踏在脚下,随即矛头直指缅甸这个东南亚半岛上的国家。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又因缅甸西屏英属印度,所以对于中英双方来说此地都有重要战略意义。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军大溃败,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望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英国驻华大使卡尔代表英国政府表示:“一旦缅甸形势吃紧,愿与中国政府共同加强缅甸防务。”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标志着中英军事同盟正式形成。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对中国准备出兵的惊人之举,世界舆论反响不一。《泰晤士报》评论员写道:“中国人决心重返缅甸的行为表明,昔日白种人在亚洲的统治权威已经破碎了?”澳洲《星报》:“中国人之所以敢于进行如此大规模远征,是因为他们感到美国参战,胜利终于有了保证?”  在大英帝国的版图上,缅甸无足轻重,不过是印度的一道外围屏障。对艰苦抗战的中国人来说,缅甸之役却势在必夺。缅甸是中国通往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它的存在直接关系到抗战大后方的安危。可是问题的复杂性恰恰在于,英国人虽然自顾不暇,却不愿中国盟友插手缅甸事务。他们要求中国方面将“围集在仰光港的租借物资部分地转入缅甸防务”,并规定中国军队入缅人数“不超过一个团”。  英国人的短视和自私让罗斯福总统非常气恼,中国人参战不仅对亚洲战局至关重要,对在欧洲焦头烂额的盟国也很重要。只要拉着中国人在亚洲坚持抗战,英美就可集中力量对付德国。不要忘了,人是战争最宝贵的资源,而中国有的是人。矛盾重重的两个盟国在罗斯福总统的协调下,达成了中国出兵缅甸的共识。由于英国方面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直到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开赴缅甸战场。远征军代理司令长官由杜聿明担任, 3个军,10万名英勇将士。这是一支精锐的部队,也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支机械化部队。1942到1945年间在印度的兰姆伽,这个位于印度东北部比哈尔邦冲积平原上的不起眼的小集镇上,中国远征军驻印部分先后受训人员多达10万人,大量的知识青年成为兰姆伽的一大特色,国内师级以上军官1/3以上也在这里接受过培训。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曾立下赫赫战功,也被称为中国驻印军。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丛林特种作战 PDF格式下载



喜欢涂抹油彩的靓丽着装,一支小队深入丛林,并危险和希望于一念之间。


小时候觉得丛林战刺激,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其残酷,


喜欢军事的同志要看的书。


买书就选当当


内容几乎和特种兵无关,都是些历史上的丛林地区的战争而已,很多都是一战时候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