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王国维-近代名人文库精粹

王国维 著 王国维 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2-06出版)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王国维 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2-06出版)  

作者:

王国维 著  

页数:

186  

内容概要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浩瀚深广、源远流长,其中近代名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它涵储着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近代名人文库精萃:王国维》在名家文学原著中节选出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具有深远影响的精髓作品,推荐给广大青少年读者,引导青少年准确地理解作品中的道理,把握国学的精髓。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近代学者、文学家。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宁海人。民国时,曾任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早年入罗振玉“东文学社”。学习日文、西洋哲学、文学、美术,而于叔本华、尼采之说,钻研尤深。一生博学多识,在文学、美学、史学、古文字学等方面均有建树。1907年起,研究词曲及中国戏曲史,撰成《人间词话》、《曲录》,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潮流等作了富有见地的总结性的论述,对于元曲的艺术特色有许多精辟的分析。他反对把艺术作为道德政治的手段,主张保持艺术的纯粹性、独立性和超功利性,表现了他的唯心主义的文艺观。在《人间词话》中,发展了古代艺术的“意境”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提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造境”与“写境”的区分等,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理论上的新贡献。一生著述多达60余种,辑为《王静安先生遗书》刊行。

书籍目录

王国维 人间词话 上卷 下卷 人间词 少年游 阮郎归 蝶恋花 浣溪沙 临江仙 浣溪沙 好事近 好事近 采桑子 西河 摸鱼儿 蝶恋花 鹧鸪天 点绛唇 点绛唇 踏莎行 清平乐 浣溪沙 青玉案 满庭芳 玉楼春 阮郎归 浣溪沙 浣溪沙 青玉案 浣溪沙 鹊桥仙 减字木兰花 贺新郎 人月圆 卜算子 八声甘州 浣溪沙 踏莎行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临江仙 南歌子 荷叶杯戏效花间体(六首) 玉楼春 蝶恋花 水龙吟 点绛唇 浣溪沙 点绛唇 蝶恋花 蝶恋花 浣溪沙 浣溪沙 苏幕遮 浣溪沙 蝶恋花 蝶恋花 点绛唇 清平乐 浣溪沙 诗歌 读史二十首录十二 嘉兴道中 五月十五夜坐雨赋此 晓步 偶成 坐致 读史二首 和巽斋老人伏日杂诗四首 游仙 戊午日短至 东轩老人两和前韵再叠一章 杂感 偶成二首 颐和园词 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欧洲 蜀道难 壬子岁除即事 泳史癸丑(五首) 昔游(六首) 隆裕皇太后挽歌辞九十韵 癸丑三月三日京都兰亭会诗 游仙 海上送日本内藤博士 海日楼歌寿东轩先生七十戊午 冬夜读《山海经》感赋 书 信 致汪康年 致缪荃孙 致罗振玉 学术著作 陈宝说 《书·顾命》同瑁说 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一) 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说 《史记》所谓古文说 《汉书》所谓古文说 《说文》所谓古文说 《说文》今叙篆文合以古籀说 汉时古文本诸经传考 科斗文字说 汉魏博士考 南宋人所传蒙古史料考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说 余前作《史籀篇疏证序》,疑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并以秦时古器遗文证之。后反覆汉人书,益知此说之不可易也。班孟坚言,《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文字多取诸《史籀篇》,而字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许叔重言,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秦之小篆本出大篆,而《仓颉》三篇未出大篆未省改以前,所谓秦文,即籀文也。司马子长日:“秦拨去古文。”扬子云日:“秦铲灭古文。”许叔重日:“古文由秦绝。”案:秦灭古文,史无明文,有之惟一文字与焚诗书二事。六艺之书行于齐鲁,爰及赵魏,而罕流布于秦,犹《史籀篇》之不行于东方诸国。其书皆以东方文字书之,汉人以其用以书六艺,谓之古文,而秦人所罢之文与所焚之书,皆此种文字,是六国文字即古文也。观秦书八体中有大篆无古文,而孔子壁中书与《春秋左氏传》,凡东土之书,用古文不用大篆,是可识矣。故古文、籀文者,乃战国时东西二土文字之异名,其源皆出于殷周古文,而秦居宗周故地,其文字犹有丰镐之遗,故籀文与自籀文出之篆文,其去殷周古文反较东方文字即汉世所谓古文。为近。自秦灭六国,席百战之威,行严峻之法,以同一文字。凡六国文字之存于古籍者,已焚烧铲灭,而民间日用文字,又非秦文不得行用,观传世秦权、量等,《始皇廿六年诏》后,多刻《二世元年诏》,虽亡国一二年中,而秦法之行如此,则当日同文字之效可知矣。故自秦灭六国以至楚汉之际,十余年间,六国文字遂遏而不行。汉人以六艺之书皆用此种文字,又其文字为当日所已废,故谓之古文。此语承用既久,遂若六国之古文即殷周古文,而籀、篆皆在其后,如许叔重《说文序》所云者,盖循名而失其实矣。 《史记》所谓古文说 自秦并天下,同一文字,于是篆、隶行而古文、籀文废,然汉初古文、籀文之书未尝绝也。《史记·张丞相列传》:“张丞相苍,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典柱下方书。”而许氏《说文序》言,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盖即柱下方书之一。是秦柱下之书,至汉初未亡也。《太史公自序》言,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而武帝元封三年,司马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是秦石室金匮之书,至武帝时未亡也。故太史公修《史记》时所据古书,若《五帝德》,若《帝系姓》,若《谍记》,若《春秋历谱谍》,若《国语》,若《春秋左氏传》,若《孔氏弟子籍》,凡先秦六国遗书,非当时写本者,皆谓之古文。《五帝本纪》云:“孔氏所传宰予《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各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编辑推荐

《近代名人文库精萃:王国维》引导青少年准确地理解作品中的道理,把握国学的精髓。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王国维-近代名人文库精粹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