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智慧造就一生

孟丽 著 孟丽 三秦出版社 (2012-06出版)
出版时间:

2012-06-01  

出版社:

孟丽 三秦出版社 (2012-06出版)  

作者:

孟丽 著  

页数:

288  

前言

当今很多人对智慧越来越陌生了,这并不是说人类距离智慧远了,而是我们身在其中,其身不知。曾经那些古老岁月中的智慧箴语,现在我们都可以脱口而出。这正是人类文明与智慧进步的一种表现。 也许曾经人们认为智慧是非常高深的东西,认为智慧只属于一些伟人,而平凡的人只能在平凡的世界安宁地度过一生。这个世界没有谁规定,生命的辉煌必然属于他,而平凡注定属于你。一切源自自己,一切源自智慧的开发。 哪位伟人不是从平凡者的行列走出的?当他成功时,人们只注意到他的辉煌,而没注意到他曾经的艰辛。记得诗人北岛有这样一句话:“如今戴着桂冠的我们,曾经都是一条咸鱼。”咸鱼翻身,鱼跃龙门,生命需要奋斗,需要智慧,才能脱离此时,成就未来。 一味地沉沦在平凡中,一味地安于现状,成功何时能降临?所谓的智慧只不过是生活百态中的一些精彩的身影,就仿佛一篇文章中的一些精彩句子。曾经的智慧都是我们的祖先通过冥思苦想才得出的,是的,智慧喜欢爱思考的人,思考能让生命原本的沉重脱离,然后轻装上阵。 智慧犹如一架飞机,可以载着生命环游世界。智慧就是这样一架飞机,当人们拥有了智慧,往往可以在这个世界中顺利行走。 本书集结了前人生活中的智慧,愿你能够在此书中摄取生命必要的养分,让自己更有活力面对这个世界。愿智慧造就你的一生。

内容概要

  真正成功的年轻人,一定要懂得自己。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缺少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们会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不会得过且过,更不会欺骗自己。《一生必读的经典励志丛书:智慧造就一生(黄金典藏版)》通过自信智慧,梦想智慧,机遇智慧,行动智慧,创新智慧,人脉智慧,职场智慧,细节智慧充分展现智慧的重要性,以及智慧改变人生的方法。《一生必读的经典励志丛书:智慧造就一生(黄金典藏版)》故事生动,哲理深刻,内容翔实,形式灵活,容易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对读者起到良好的熏陶、启示作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自信智慧,促进一生出路由自信开辟自信是成功之灵信心是奋斗之本自信使原则更加坚定释放“我能”的宣言自信可以击败困难信念诠释奇迹永远相信自己独自面对,成就自我自信是成功的开始来自伟人的自信自信是一艘到达彼岸的帆船第二章 梦想智慧,定位一生生命因梦想而有价值将梦想挂在生命的树梢梦想要贴合现实心存成功的梦想将一张蓝图刻入脑海梦想是成功的关键生命不可遗失的野心和欲望对梦想要坚守不平凡的梦想燃烧的理想吉娜璀璨的梦想第三章 机遇智慧,改变一生机遇的本质是改变机会眷顾勤奋者智慧者抓住机遇成功必须依托先机不可让身边的机会溜走优柔寡断,错失良机机会在于创造机会如时间,一去不复返心不乱,机遇则在“带刺的玫瑰”第四章 行动智慧,成就一生行动才能接近目标集中精力攻击一个目标学会果断行动决不拖延通过行动发展自己行动需要“破釜沉舟”一心一意摒弃忧虑,立即行动起身,继续向前逆流而上,可得升华有一种智慧叫快速出击行动可以驱除磨难行动成就梦想行动与停歇行动需要一种信念支撑第五章 创新智慧,赢得一生创新赢得出路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灵感的由来成为创新之人开发思维创新需要突破常规灵感在刹那间绽放角度决定视野插上想象的翅膀创新就是“点石成金”善于思考,敢于创新敢为天下先改变世界从创新开始第六章 人脉智慧,填充一生认识到人脉是一种无形资产良好的人脉助你事业成功迅速相识的诀窍语言也具有一定的魅力幽默口才,大智慧赞美别人需要技巧朋友之间也有距离怎样结束交谈宽容需要一种境界慧眼识友10个细节助你获得人脉可说不可信的场面话诚信是交际之本多一个朋友多条路推销自己很重要交友贵在精第七章 职场智慧,辉煌一生兴趣是事业的基础生机诞生在工作中将精力集中事业之上工作应有顺序工作狂,又何妨一招鲜,吃遍天对同事有一张灿烂的笑脸怎样在工作中求生存遇到工作困难时的疲倦勤奋工作的意义事业需坚持不懈“早上好”所营造的环境办公桌体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性格领导的智慧第八章 细节智慧,造就一生小细节,大人生成败皆源自细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事是大事的基础零碎时间需把握细节成就大事业细节的威力世界级银行的毁灭注重细节影响事业的细节大汇总细节铸就高质量很多失败是源于不注重细节

章节摘录

成熟的性格能帮助我们坚持信念,也能驱使我们去遵行这些信仰。每个人对自己、对全人类、对神,都负有一种责任——就是好好运用自身所具备的种种能力,以增进全人类的福祉。 在这方面爱默森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一向赢得我的敬重。他在世的时候,有很多从事反奴隶或其它种种改革运动的人找他支持,都被他拒绝。爱默森当然同情这些运动,也都希望他们能做得很好。但他却不认为应该把自己的精神与能力放到这些运动上面,因为那并不是他的专长。他非常坚持这个原则,虽然因此遭人误解,也在所不惜。 坚持一项特立独行的原则,或不随便迁就一项普遍为人支持的原则,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当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并愿意在受攻击的时候坚持信念到底,的确需要极大的勇气。 在一次社交聚会上,话题正转入最近发生的某个议题。当时,在场的人均赞成某个观点,只有一位国士表示异议。他先是客气地不表示意见,后来因为有人直截了当地问他的看法,他才微笑道:“我本来希望你们不要问我,因为我是与各位站在不同的一边,而这又是一个愉快的社交聚会。但既然你们问了我,我就把自己的立场说出来。”接着,他便把看法简要地说明一下,立即遭到大家的围攻。只见他坚定不移地固守自己的立场,毫不让步。结果,他虽然没有说服别人同意他的看法,却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因为他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没有做别人思想的应声虫。 在不久之前,美国人还必须靠个人的决断以求取生存。那些驾着驿马车向西部开发的拓荒者,碰到事情的时候并没有机会找专家来帮忙解决困难。无论是任何危机或紧急状况,他们只有依靠自己。生病的时候,没有医师,他们便依靠常识或家庭秘方;印第安人来攻击的时候,没有警察,他们便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机智;要想安顿家庭,那时还没有什么建筑公司,完全得靠自己的双手;想要食物,更是得靠自己去索取。这些人,每当碰到生活上的任何问题,都得立刻下判断、作决定。事实上,他们也一直做得很好。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权威的时代。由于我们已十分习惯于依赖这些专家权威性的看法,因此便逐渐丧失对自己的信心,以致不能对许多事情提出意见或坚持信念。这些专家之所以会取代我们的地位,是因为我们让他们这么做。 我们现今的教育趋势,是针对一种既定的性格模式来设计的,因此这种教育方式很难训练出什么独特、有个性的人才。由于大部分的人都是跟从者,不是领导者,所以我们虽然很需要领袖人才的训练,但同时也很需要训练一般人如何有意识、有智慧地去遵从领导。如此,才不会像被送上屠宰场的牛群一样,随波逐流。 根据教育家华德·巴比的说法,我们的孩童是依照国家所需要的人格特性来施行训练的,因此都养成了如下的特性——交际能力强、平易近人、能随时调整自己以适应群体生活等——没有什么小孩可以例外。畏缩性格被认为是不能适应环境的表现,每个小孩都必须参与游戏,都轮流当领导人;每个小孩都必须针对每个题目发表意见,都必须讨别人的喜欢。 但是,假如要使这些国家未来的主人翁,都能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下愉快地接受训练,我们必须让那些有独立个性的小孩也有发展的空间。如果小孩喜欢阅读,不喜欢玩棒球;或是喜欢音乐,而不喜欢踢足球,都应该允许他们能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而不应把他们看成是与群体截然不同的人。 在一般公立学校,那些胆敢提高声音,为自己子女的教育方式提出看法和意见的父母亲,的确需要勇气。因为通常别人会告诉他们,最好把这些教育上的问题留给那些具有资格的专家去处理。但是,我认识一位住在城郊的年轻人,便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儿女的教育方式讲话。他是个具有独立思考的人,并对自己的信念信心十足。他不断提出问题,而且独自与一般公众意见奋战。一年之后,有不少人受他的影响,选他出来当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会员。如今,不但他自己的子女受益多多,更有数百名学子因他所提出的意见而连带受到好处。 有许多小儿科医师告诉我们要如何喂养、抚育和照顾子女,也有许多幼儿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该如何教导子女;做生意的时候,有许多专家告诉我们要如何使生意成交;在政治上,我们投票很少是出于个人的看法,大部分是跟从某些特定团体的意见;甚至我们的私生活,也常常受某些专家意见的影响。这些专家观察、制造图表,然后把意见传递给大众,让大众去消化、吸收,并奉之为救世的福音。 大部分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没有想到自己其实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专家——在他们自己本身、家庭或事业的世界里,他们做某些事,只不过是因为某些“专家”这么说,或因为那是一种时髦,跟着做也可以凑个热闹。 爱德加·莫勒常常用所谓的“群体状况”来警告我们——他认为这种东西会扼杀人类个体的珍贵价值。 “这种扼杀,正如同令人痛恨的法西斯政权一样。”莫勒在《周末文艺评论》中写道,“它鼓舞了人性中的残暴和专制成分,这正与美国社会的理想毫不相容。 “美国的立国精神不仅在维护国家的独立,并且要使人民在国家中受到尊重。假如,美国人因受威胁、贿赂,或被教育成不具独立性格的族群,则就难怪他们也会群集起来反对政府了。” 莫尔最后在文章中做了如下结论:“由于人类还无法达到天使的境界,但这也并不是他们必须变成畜牲的理由。”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今日最难要求自己达到的诫命便是:“保持自己的独特个性。”在这个充满大众产品、大众传播及装配线教育的当今社会,了解自己很难,要维持自己的本来面目更难。打个比方,我们便常以一个人所属的团体或阶层来区分他们的属性:“他是工会的人”“她是上班的已婚妇女”“他是自由主义者”“他是反动分子”等等。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标有标签,也毫不留情地为别人贴上标签,这很像是小孩玩的“官兵捉强盗”的游戏。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哈洛·达斯,对顺应群体与否的问题十分关切。他在1955年的学生毕业典礼上,以《成为独立个体的重要性》的题目发表演说,其内容如下: “无论你受到多大的压力,使你不得不改变自己去顺应环境,但只要你是个具有独立个性气质的人,便会发现,不管你如何尽力想用理性的方法向环境投降,你仍会失去自己所拥有的最珍贵的资产——自尊。想要维护自己的独立性,可说是人类具有的神圣需求,是不愿当别人橡皮图章的尊严表现。随波逐流纵可一时得到某种情绪上的满足,却也时时会干扰你心灵的平静。” 达斯校长最后做了一个很深刻的结论。他指出:“人们只有在发现自我的时候,才会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到这个世界上来、要做些什么事、以后又要到什么地方去等这类问题。” 澳大利亚驻美大使波西·史班德爵士,在1955年6月受任为纽约联合大学的名誉校长时,也发表了如下演讲: “我们的生命意义,是要把我们所具有的各种才能发挥出来。我们对自己的国家、社会、家庭,都负有责任。这是我们来到这世上的理由,也能使我们活得更有用处。如果我们不去履行这些义务,社会便不会有秩序,我们的天赋和独特个性也不能发挥——我们有权利、也应有一个神圣的机会去培养自己的个性,并借以追求自己、家人、朋友,甚至全人类的快乐幸福。” 以上谈到的种种,我想可以用圣经诗篇中的文字来描述。在诗篇第八章中,诗人称颂上帝,认为人虽渺小,却承受上帝托负管理万物的伟大使命。 “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 你所陈设的月亮和星宿,便说: 人算什么,你竞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 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 你派他管理你所造的一切,使万物都拜服在他脚下。”P9-11


编辑推荐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蕴藏着一盏熠熠闪烁的灯,它就是你的智慧。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这一盏神奇的灯,可以为你驱赶孤独和黑暗,并给你带来前进的动力和跋涉的勇气! 一本引人思考、启人智慧的书,无疑是人生中的知心朋友,在困境中给你一双援助的手,倾听你内心的声音,任何时候打开它,隽永的意蕴都会让你的心灵为之震撼,《智慧造就一生(黄金典藏版)》(作者孟丽)给你的人生带来启发。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智慧造就一生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