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与往事说再见

(法)菲利普·贝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

(法)菲利普·贝松  

页数:

227  

译者:

潘巧英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与往事说再见》通过女主角露易斯写给前男友克莱芒的书信来表现爱情的得失、痛苦和痊愈。露易斯始终无法摆脱分手的阴影,为了使自己从回忆中走出来。她开始了旅行——古巴、纽约、威尼斯……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她都会给克莱芒写一封信,一封他永远看不到的信。
  通过写这些信,露易斯变得越来越真诚,能够通过书信释放隐埋在心底的怨恨、悲伤、疑惑,并且可以从对克莱芒的美好幻想中走出来,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慢慢地,她终于有勇气当面向克莱芒说出她心中的愿望,那些她曾在信中说过无数次的愿望。最后,她勇敢地与克莱芒说再见,与往事说再见。

作者简介

  菲利普·贝松(Philippe
Besson),1967-,法国年轻作家,迄今为止已创作了十余部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2001年,他的处女作《由于男人都不在了》荣获法国龚古尔罗布莱斯(Emmanuel
Roblès)文学大奖。同年,《他的兄弟》进入费米娜文学奖评选的短名单。2003年的《情感淡季》荣获法国RTL-Lire大奖。同年创作的《意大利男孩》入围龚古尔文学奖和梅第奇文学奖短名单。他有五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和戏剧。其中《他的兄弟》被曾执导《玛歌皇后》的法国导演帕特里斯·夏侯(Patrice
Chereau)改编成电影《死亡诗篇》,并得到2003年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章节摘录

克莱芒: 我决定给你写信。我要做点什么。 我不要再这样沉默下去。 我要告诉你:我曾认真地试过任由沉默将自己包围。我背负着沉默,就像套上了一件衣服。我沉溺于此,像接受惩罚似的。你不要会错意,我这么做首先是为了自己。这是个自私的选择,尽管我为此付出了代价。事实上,我本以为这样就可以拯救自己,但是,沉默却无法救赎。不,应该说,沉默并没有将我救赎。我甚至觉得沉默使我在忧郁和悲伤中越陷越深。老实说,沉默把我摧毁了。当我沉默时,无数的画面在眼前回旋,还有那挥之不去的记忆,就像不断纠缠的苍蝇在脸旁盘旋。我舞动双臂,想要驱赶它们却无济于事。它们总是去而复返。而且,沉默使人毫无防备:那突如其来的打击更加伤人。 于是现在,我试着诉说。情况不可能变得更糟了吧。也许说着说着,我就可以卸下痛苦的包袱,谁说得准呢?总会有一点作用吧。 也许你会问我:为什么要写信给你呢?因为,我要倾诉。但如果没有听众,又何来真正的倾诉?就好像对着清风,对着沙漠,对着深渊诉说,却得不到任何回应。说出的话很快就无迹可寻,就好像它们从来不曾存在。如果没有人倾听,我会继续沉默。我需要有人倾听我的心声。除了你,还有谁呢? 是的,除了你还有谁呢? 我要直呼你的名字。 克莱芒。 我再也不能叫"我的爱人",或其他类似的昵称。人们使用着这些幼稚的昵称,丝毫不觉得可笑。大家不停地重复着这些昵称,却忘了体会其中的意义。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我叫你"我的爱人",你会感到为难。你肯定会说,我的伤痛还没有治愈。 我承认:我还没有治愈。病人总是强颜欢笑,以宽慰健康的人。他们掩饰着自己的痛苦,换来别人的感激。 也许,你会责备我这挖苦的口气,还有这近似于哀怨的嘲讽。但是放心吧,我可以表现得更好。再说,你不喜欢崩溃、迷茫的女人,你喜欢隐忍、端庄的女人。这要求真是苛刻。但是别担心,我也可以保持端庄:这很简单,我只需要预先做好准备。我需要努力,因为我无法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端庄。 如果看到自己像其他女人那样能够默默地承受打击,也许我会高兴吧。我总是很欣赏那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冷静的人。他们站在废墟中,却还能找到办法去救护伤者。唉,我没有他们那么勇敢,也没有他们那么坚决,更无法像他们那么麻木。我太清醒了,无法直接面对灾难。我太脆弱了,无法做到面对灾难而不颤抖。 是的,我是个脆弱的人。这你是知道的。 我是在哈瓦那给你写信。 哈瓦那是个适合自我放逐的地方。原因很简单:我要去一个我们都未曾去过的地方,一个不会勾起我记忆的地方。如果我去纽约,那么所有的记忆都会浮现。我们在那里一起度过了两个春天。就你和我,我们两个。当然,如果和曼哈顿的悲剧相比,我的痛苦理所应当轻了许多。时间流逝,可人们对曼哈顿的悲剧依然记忆犹新。一个人失去爱情的伤悲又怎能和这么多人失去生命的悲恸相比?但是我不想冒险做出这等失礼的事情:事实上,我担心这么多人的伤痛在我的忧郁面前也会变得无足轻重。 我选择去哈瓦那还有一个原因:我需要阳光。我以为在阳光下,不幸带来的痛苦会减轻。哈瓦那阳光普照。阳光使贫穷不再那么可怕。阳光使人放慢脚步。阳光使身体更性感,皮肤更有光泽。阳光使我戴着墨镜走上街头,时不时地躲到露天咖啡馆的遮阳伞下小憩片刻。阳光使我混迹于人群,因为不怕阳光暴晒的男男女女都走上了街头。这是一种健康的劳累。这是一种惬意的疲惫。 我还需要时差。这种距离就像一种决裂,就像时间的衍射。不同的时区拉远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真的以为,只要调整手表的时针,只要不和你生活在同一时区,只要和你的现实世界决裂,我就能得到解脱。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错了。对于这一点,我完全错了。因为我还是不知不觉地想起你,每时每刻都在想。我控制不了自己。没有哪一天我不问自己:他那儿几点了?然后又问自己:他现在在做什么?每天这个时候他习惯做什么? 我选择了一个陌生的国家,这里讲另一种语言,我听不懂周围人讲的话。耳旁是纷杂的喧哗或是窃窃的私语,我却可以无动于衷,甚至置身事外。当然,人们琐碎的日常生活本应该让我摆脱不安的情绪。看着别人的生活,我本该渐渐淡忘自己的生活,但是一个处于康复期的病人总是会看到种种危险的迹象:我怕听到甜言蜜语,这会伤害到我;我怕听到夫妻之间拌嘴,这会使我崩溃。我需要一个全新的环境。周围的人和我不同,和我们都不同。他们讲着另一种语言。 我本想去更南边的国家,去阿根廷或巴西。但旅行社的姑娘一直向我炫耀古巴的魅力。她是这样来形容哈瓦那的:“这是一个几十年来一直凝固着的城市,它看上去破破烂烂的,但是大海增添了它的魅力。”我对自己说,这就是我想去的地方。 …… P3-8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十字报》:“他没有浓墨重彩和大肆渲染,就勾起了人内心最强烈的痛苦。” 《快报》:“他就像一位杰出的画家,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神秘礞胧的画面。” 《ELLE》:“他不仅继续着一年一本的写作节奏,也继续着他一贯的精彩之处。”


编辑推荐

一封封从世界各地寄出、不求回应的信,一个现代女性隐秘、纤细的内心独白,再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挣扎和放手,有着杜拉斯小说的影子。 菲利普·贝松编写的中篇小说《与往事说再见》语言优美流畅,描写情爱心理变化丝丝入扣,继承了法国心理小说的优秀传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与往事说再见 PDF格式下载



第一次看贝松的作品 包装及纸张都不错 喜欢这种小小的书 需要安静下来才能看得进 因为总是在不断回忆 越显杂乱 文字行间里流露出的是一种轻淡 值得看


第一人称,借以一封封信,表达分手后情感变化,很细腻的描写


很久了,一直想写一些东西,关于你和我,很多东西堵在心里出不来。可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发现我不用再写了,要说的都在这里了。


和小说里面的人遇到相似的事情也产生了同样的想法,有些心情或情感描写的很好,非常喜欢


这是一个让人心疼的故事和述说,秉承了作者一贯的风格


这个商品不错 一直很喜欢


这本还没看,看了故事的大概梗概,是我喜欢的


这本书还是在高三的时候看过朋友的,当时就超喜欢,所以自己也买下来了,值得收藏。


一本治愈系,适合特定某个失恋或是失意的时间段品读。淡淡的,没什么起伏。但是会带给你所期待的那份安静。。。


很精彩,自己也很向往


这个商品不错!在一间!


这一系列4个译本都看了 相比之下 由于男人都不在了 和 情感淡季要更好一些 极细腻的心理描写深得我心


去陌生的地方写信给曾经的恋人是我以前的想法,看完这本书之后勾起我不少的回忆,回过头来看,有时候深深地陷入回忆反而更容易让人往前走。
久了就好了。于是买书来看,找到一些自己以前的影子。


细腻丰富的心理描写使人心里大受感动


女孩的书


拿到手里觉得它小小的,说实话很喜欢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版本和包装都很好,很满意,只是书的内容不喜欢,太拖拉


很感人,看完以后会让人若有所思


这是一个女人自欺欺人的过程,她离开原来的城市,为的是忘记过去的恋情,然而在一座又一座城市的兜转中,她不但没有忘记那个人,那些往事反而越发的清晰。其实每个女人都这样,只有你还爱着那个人,我们真正做到的只是与往事说”再“见,而不是真正说”‘再见“。


挺有感触。。。看了之后也会想很多


书保护得不错,拿到手手感也很舒服,推荐。


或者你也会有过这样的悲伤旅行,去一个地方,不为记取风景,只为了忘掉一段痛苦的恋情。在面对心爱男性的背叛与离去,一个独立女性内心的挣扎和自省。既不能原谅,也不能恨,爱爱爱爱只是爱。现代独立女性大多能做到经济独立,却未必能做到感情独立。所以最后一个人踽踽悲伤,跨不回旧事风日。


一封封在旅途中发出的信,讲述一个失恋女子刻骨铭心的痛苦。但她最终选择了放手……读菲利普.贝松是一种享受!


质量很好。外观漂亮。谢谢。很有贵气的感觉。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