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力量(全三卷)
2012-12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思想的力量: 十年精粹(套装共3册)》由许明、段钢主编。30年的改革到了今天该如何推进?如何应对危机重重的社会信仰?在社会转型期,社科学人以良知与道德,竭尽所能推动中国向前迈进。自《社会科学报》创刊以来,尤其是改版之后,大量理论界和学术界的思考与观点在这里交锋呈现,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大家、名家云集,既有理论层面的学术探讨,又有直面现实的个案研究,也不乏独抒性灵的人文情怀,彰显出《社会科学报》的重要思想平台地位。议题的超前、观念的碰撞,都昭示了思想的力量。
《思想的力量:《社会科学报》十年精粹(政经卷)》目录: 序一潘世伟/001 序二沈国明/001 记录篇——风雨走过/001 伊拉克战争/003 战争能否打造布什的“中东梦想”? 孙哲/003 伊拉克危机结束后的世界倪乐雄/005 非典突袭/008 直面灾难:中国更加成熟本报特约记者/008 冲出SARS险境走向社会团结崔卫平/011 孙志刚事件/014 公正不是幸运的代名词萧功秦/014 期盼社会贤达谢泳/016 郎咸平现象/018 “郎风暴”搅动中国思想界本报编辑部/018 十教授联合声明:产权改革风向不能错/020 黑砖窑/025 “罪恶的权力”是整治的源头 曹树基/025 谁在渎职? 唐钧/027 黑砖窑事件:吏治之痛韩石山/028 汶川地震/032 国哀,让我们众志成城本报评论员/032 国难面前彰显人性光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034 微博中国/040 我的微博江湖于建嵘/040 微博:一种新的活力在生长朱学东/042 我对微博很期待展江/044 “占领华尔街”/046 唤醒民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反思程恩富/046 虚拟经济为服务实体经济而存在袁志刚/049 博弈背后的逻辑王晓华/051 独家篇——我们共同承担/053 迎接理论创新的春天本报记者/055 政治文明的嬗变刘世军/061 当前社会信仰危机的深层原因程恩富/064 孙大午和他的两个梦想钟沛璋/067 千年发展目标:构建更强有力的国际性组织秦华孙/072 当前知识界关于改革开放30年的大讨论本报记者/077 关键时刻:继续关注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报记者/084 王新奎:中国还称不上“规则制定者”本报记者/088 “改革”仍是主旋律本报记者/094 体制篇——悬在断层之间/099 众专家“会诊”中国体制性障碍胡鞍钢过勇 白 钢徐湘林 陈 维/101 “八大区域”引发划分方法争议何传启/107 我们期望银监会什么? 张军/109 注意中国的后发劣势 泽羽/11 《行政许可法》:深刻的治道变革毛寿龙/113 茂化实华触动石油体制 张曙光 张维迎 盛 洪/117 下一步政府机构改革的重中之重 本报记者/122 收入差距扩大源于制度缺陷 王小鲁/12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计划的 刘国光/131 “我对中国模式充满着期待” 本报记者/138 理解“顶层设计” 邓伟志/142 人大代表法修正案何以牵动人心 本报记者/144 “温州模式”怎么了? 袁绪程 张晖明 叶宏献/148 民生篇——只是一种忧患/153 户籍改革:放下“户本” 立足“人本” 胡晓翔 刘学勇 陈敏之/155 中国民营企业劳工调查 郭悦/161 尊重农民,实实在在为农民谋利益 南京大学“新农村调查”联合项目组/178 从东北试点看如何完善全国社保体系 宋晓梧/187 国企如何代表全民 韩朝华/192 生育政策亟待软着陆 曾毅/l95 医改方案重在落实 本报记者/202 医改要构建“有管理的市场” 本报记者/205 教育体制改革回归教育本身 本报记者/209 关注城乡双重边缘人 周海旺/214 回眸篇——以历史的名义/219 勇破坚冰的《未定稿》 李凌/221 《未定稿》的坚定性 本报记者/227 24年风雨,我们这样走过……王怀超/230 二十年前人道与异化的论争 本报记者/235 中国农村改革漫忆 杜润生/240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回顾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宏观 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54 党史90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本报记者/261 沈志华:从解密档案中寻求历史真相黄军甫/270 …… 《思想的力量:《社会科学报》十年精粹(学术卷)》 《思想的力量:《社会科学报》十年精粹(文化卷)》
版权页: 冯虞章《怎样认识关于“普世价值”》的文章发表后,思想理论界并没有停止“普世价值”的讨论。在“乌有之乡”、“毛泽东思想旗帜网”、“中国选举与治理网”和“中国善网”等网站上,每天都会出现不少观点截然相左的文章,并且都具真名实姓。当前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被学界称作是30年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说得多,做得少”。2008年伊始,“大部制”的政府机构改革激活了理论界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期待。学界普遍认为,改革30年来经济体制领域的改革一腿很长,而政治体制领域的改革一腿仍然停滞生长,造成畸形。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根本的出路是在努力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同时,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健全以法律为最高原则的社会管理体系。 针对呼吁政治体制改革的情绪,中国社科院房宁教授认为,我们的民主政治,还是要从当前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的逐步解决,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很多政治体制改革的设计本身可能是正确的,但我们不能用观念来代替具体改革措施,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么一个宏大的变革,很难比较全面准确地预测每一个重大政策建议及实践可能产生的后果,在中国目前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时,尤其要谨慎。政治发展是单行道,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出现了失误,就很难收回。我们的经济改革最大的经验是摸着石头过河,政治体制改革实际上能做的也只能是这样。所以,最可靠的还是从具体问题出发。高尚全则表示,我国的改革存在四个滞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的体制改革滞后于微观的体制改革、政府的体制改革滞后于企业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认为,渐进式的改革表现为强人政治向民主政治过渡,既保证了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又能防止出现“颜色革命”。北京大学陈平教授认为,中国政府的智慧在于稳定增长优先,制度改革随后,这样的改革空间比较大,有条件做更多领域的实验。
《思想的力量:十年精粹(套装共3册)》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