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南渡江

王广俊
出版时间:

2011-12  

作者:

王广俊  

页数:

95  

字数:

70000  

内容概要

  当代诗歌的进程中,70后诗人的出场和随之而来的迅猛崛起,确乎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不仅诗歌读者感到意外,而且诗歌界内部也感到意外。对有些诗人来讲,由于70后诗人的登台,原先似乎清晰可辨的当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变得无从把握。原来设想的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地下诗,延伸到朦胧诗,再转换到第三代诗歌,并进而扩展到后朦胧诗的这一当代诗歌的谱系,本来就在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中遭遇了离析,但在诗歌史的评述上似乎还有折中的办法。而70后诗人的星火燎原,则彻底捻灭了人们对修复原先的当代诗歌谱系的动机和可能。
  70后诗人对当代诗歌谱系的震撼真的会如此强烈吗?很多人会对此持怀疑态度。就在几年前,在很多评论者的眼中,70后诗人还被看成是当代诗歌日趋堕落和轻浮的一个标志。他们的诗歌和立场,被强行按在市场和物质的双重背景下经受灵魂的拷问。没有历史感,缺少人文抱负,缺少精神关怀,沉迷色情意象,流于日常的琐屑,口语化甚至口水化等等。这些围绕着70后诗人的指责和抱怨,与其说是对70后诗人的写作水准的不满,不如说是借着不满来巧妙地巩固着一种陈旧的诗歌史的观念。
  问题不在于70后诗人写得有多出色,虽然他们中有许多人越写越好,早已走出了前几代诗人的阴影。问题也不在于70后诗人是否找到了有别于前几代诗人的诗歌领域,虽然他们的诗歌疆域将会宽广得令当代诗歌史吃惊。我觉得,70后诗人对当代中国诗歌的真正的意义在于他们的出场和崛起,不仅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当代诗歌走向的预设,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代诗歌的可能性。与朦胧诗人和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诗人相比,70后诗人所受的教育最完整,几乎没受到政治运动的扰乱。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诗歌能力都是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里发展起来的。这使得他们的视野,他们的想象力,他们的诗歌感官与前几代诗人存在着根本的不同。这种差异,一直到现在都被诗歌界忽略着,甚至被70后诗人自己忽略着。
  70后诗人在改变当代诗歌的面貌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关于当代诗歌的新的问题。他们的写作会让我们重新反思当代诗歌的起点问题,也会促使我们考量不同的诗歌路径的问题。此外,对当代诗歌的代际关系,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新的不同以往的挑战。他们对当代社会的物质性的回应远远超出了前几代诗人,其中有曲折,有小打小闹,但也不乏新颖大胆和卓有建树的探索。我以为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一代人的创作展示了当代诗歌的新的能量和自信。
  这套诗系,或许能让人们从更多的侧面了解70后诗人是如何出牌的。

书籍目录

卷一 南渡江
 站在山巅
 南渡江分别叫什么
 南渡江只是一条河流的名字
 两座山之间都在流淌一条河流
 我也想和我的李子在南渡江上划舟而行
 南渡江的渡口
 在河流转弯的地方
 南渡江两岸的花
 南渡江的太阳雨
 去南渡江边
 红峰溪
 河流的心
 这时候,黄昏是静止的
 江心树
 风无意吹过
 一条似曾相识的河流
 南渡江,和一个春天的夜晚
 允许我对南渡江感到陌生
 丰收的棉絮
 南渡江缓慢的一生
 深蓝的竹子湾
 眺望河流
 水牛在沙洲上吃草
 ……
卷二 木棉,木棉
卷三 岛上的村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南渡江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