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季羡林全集(第13卷)

季羡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

季羡林  

页数:

55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收在这本书里的一些文章都是近十年来写成的。有的发表过,有的没有发表。这都是些极肤浅的东西,本来是不敢拿出来“灾梨祸枣”的;但是中国有一句老话“聊胜于无”,我就是本着这种精神拿出来的。我希望,这些东西能供中国和印度研究中印文化交流的学者们参考;我也希望得到他们的指教。

书籍目录

期刊简介:《中印研究》从中印文化关系谈到中国梵文的研究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论梵文td的音译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吐火罗语的发现与考释及其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中国纸和造纸法最初是否是由海路传到印度去的?《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序印度文学在中国《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前言关于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问题的补遗玄奘与《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域记》前言对《丝》、《纸》两篇文章的补正中印文化交流史 一 导言 二 滥觞(汉朝以前) 三 活跃(后汉三国25-280) 四 鼎盛(两晋南北朝隋唐265-907) 五 衰微(宋元960--1368) 六 复苏(明1368-1644) 七 大转折(明末清初) 八 涓涓细流(清代、近代、现代下限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 九 结束语印度眼科医术传人中国考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章节摘录

插图:现在我们就来把我们上面举的例子总起来看一下。就时间先后来说,我们大体可以分成三个时期:一、前期,也可以说是纯粹来母字时期。时间大概是自后汉至南北朝。所有的梵文的t和d都是用来母字来对音。二、中期,也可以说是来母字同其他母的字混合时期。时间大概是自南北朝至隋。有的译者用来母字来对梵文的t和d,有的译者用别的字。甚至同一个译者在这部经里用来母字,在另外别的经里又不用。这样一来,时间划分上就有了困难,只好用“南北朝”这个笼统的名词了。三、后期,也可以说是来母字绝迹时期。除了少数的袭用的旧译名以外,已经没有人再用来母字来对梵文的t同d。时间是隋以后。我们已经说到,既然用来母字来对t同d,就表示这t同d已经变成了!,也就表示原文不是纯粹的梵文,而是俗语。根据这论断,我们就可以说,第一期(前期)译成中文的佛经,原文大半不是梵文,而是俗语,或混合梵文。当然除了俗语和混合梵文以外,还有许多经是从中亚古代语言里转译过来的。这些语言也从印度古代俗语里借过许多字”,这样的字我们在上面的例子里也举过。不过,这同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没有多大关系,我们在这里就不谈了。在第二期(中期)译成中文的佛经,原文也有很多是俗语或混合梵文的。有很多经大概梵文化(Sanskriti-sierung)的程度已经进步了,所以有些地方是!,有些地方已经还原成t或d了。只有在第三期(后期)里译过来的经,原文是纯粹梵文;但这话也还需要一点补充。四五十年前在中亚出土的一般人认为是梵文佛典的经里面也有不少的俗语的痕迹(Prakritismus)。


编辑推荐

《季羡林全集(第13卷): 学术论著5》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季羡林全集(第13卷) PDF格式下载



一直想买,总算趁这次优惠活动买齐了,真优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