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标点符号实用手册

苏培成 外语教研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外语教研  

作者:

苏培成  

页数:

154  

Tag标签:

无  

前言

  写作时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是件不可忽视的事情。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就用了不少篇幅详细地讲解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给读者很大的帮助。“文化大革命”后期,我结合学习《语法修辞讲话》,编了一本《怎样使用标点符号》的小册子,1974年初由北京人民出版社作为“语文小丛书”的一种出版了。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编辑一套“大众实用语文丛书”,其中有一本是《标点符号的应用》,由我来编写;1986年6月,这本书由物资出版社出版。1987年初,国家语委所属的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组成了课题组,对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修订,我应邀参加了课题组。课题组有六位成员,就是龚千炎、陆俭明、徐枢、刘一玲、胡士云和我;另外还有顾问,就是吕叔湘、朱德熙和陈原三位前辈学者。课题组在三位顾问的指导下,断断续续地工作了三年,修订完毕,1990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与此同时,修订组按照吕叔湘先生的意见合编了《(标点符号用法)解说》一书,由语文出版社出版。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约我编一本《标点符号实用手册》,这本手册于1994.年4月出版。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我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签定的合同已经到期。于是我对《标点符号实用手册》作了修改,成为《标点符号实用手册》(修订本),1999年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到了2008年6月,我和语文出版社签定的出版合同期满。

内容概要

  写作时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是件不可忽视的事情。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就用了不少篇幅详细地讲解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给读者很大的帮助。“文化大革命”后期,我结合学习《语法修辞讲话》,编了一本《怎样使用标点符号》的小册子,1974年初由北京人民出版社作为“语文小丛书”的一种出版了。

书籍目录

0 标点符号总说0.1 标点符号的性质0.2 标点符号的作用0.2.1 表示停顿0.2.2 表示语气0.2.3 标明需要标明的词句0.3 标点符号的种类0.4 标点符号的历史0.5 《标点符号用法》的公布与修订0.6 标点符号的学习1 句号1.1 句号的形式1.2 句号的主要用法1.3 句号的误用1.3.1 少用句号1.3.2 多用句号1.4 句号的其他用法1.4.1 用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的末尾1.4.2 用在语气舒缓的反问句的末尾2 问号2.1 问号的主要用法2.1.1 表示是非问句末尾的停顿2.1.2 表示特指问句末尾的停顿2.1.3 表示选择问句末尾的停顿2.1.4 表示反复问句末尾的停顿2.1.5 表示由叹词构成的疑问句末尾的停顿2.2 问号的次要用法2.2.1 表示设问句末尾的停顿2.2.2 表示反问句末尾的停顿2.3 问号的误用2.3.1 不该用问号而误用2.3.2 该用问号而误用其他标点2.4 问号的叠用2.5 问号的其他用法2.5.1 只表示疑问语气,而不表示句末的停顿2.5.2 用在某些词语的后边,表示存疑2.5.3 用作疑问的代号3 叹号3.1 叹号的主要用法3.1.1 表示一般感叹句末尾的停顿3.1.2 表示标语口号末尾的停顿3.1.3 表示由叹词构成的感叹句末尾的停顿3.1.4 表示由应对语、呼唤语构成的感叹句末尾的停顿3.1.5 表示由称呼语构成的感叹句末尾的停顿3.1.6 表示咏叹事物属性的感叹句末尾的停顿3.1.7 表示说明事物呈现的感叹句末尾的停顿3.1.8 表示由斥责语构成的感叹句末尾的停顿3.1.9 表示由象声词构成的感叹句末尾的停顿3.2 叹号的次要用法3.2.1 表示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的停顿3.2.2 表示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的停顿3.2.3 表示语气强烈的陈述句末尾的停顿3.3 叹号的误用3.3.1 不该用叹号而误用??3.3.2 在疑问句末尾误用叹号3.4 叹号的其他用法3.4.1 用在某些词语的后边,表示感叹3.4.2 用作惊叹的代号3.5 叹号的叠用3.6 问号和叹号的叠用3.6.1 用于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的末尾3.6.2 用于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的末尾4 逗号4.1 逗号的用法4.1.1 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停顿4.1.2 表示需要强调的主语之后的停顿4.1.3 表示带有语气词的主语之后的停顿4.1.4 表示前置的谓语之后的停顿4.1.5 表示较长的宾语之前的停顿4.1.6 表示句首状语之后的停顿.4.1.7 表示由介宾短语构成的句内状语之后的停顿4.1.8 表示后置状语之前的停顿4.1.9 表示后置定语之前的停顿4.1.10 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4.1.11 表示称呼语之后的停顿4.1.12 表示应对语、呼唤语、感叹语之后的停顿4.1.13 表示独立成分之后的停顿4.1.14 表示“首先”“第一”“第二”等序次语之后的停顿4.1.15 表示“所以”“但是”“否则”等连词之后的停顿4.1.16 表示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4.2 使用逗号应该注意的问题4.2.1 注意使用的规范性和灵活性4.2.2 逗号表示的停顿和语句的结构不能相去太远4.3 逗号的误用4.3.1 少用逗号4.3.2 多用逗号4.3.3 在该用别的点号的地方误用了逗号5 顿号5.1 顿号的主要用法5.2 并列词语与连词5.3 并列词语问用逗号还是用顿号5.4 多层次并列词语间的点号5.4.1 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5.4.2 第一层用“和”类连词,第二层用顿号5.4.3 第一层用顿号,第二层用“和”类连词5.4.4 三个层次的并列词语,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第三层用“和”类连词……6 分号7 冒号8 引号9 括号10 破折号11 省略号12 着重号13 连接号14 间隔号15 书名号16 专名号17 隐讳号18 虚缺号19 分隔号20 象声号21 示亡号22 标示号23 缩写号24 序次语和标点25 标点符号的位置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从标点的使用说,在“限制”和“基本自由的承认”的后边都要加上逗号。  (52)因认真执行规定,对收购进来的有病猪肉,未按该站主任的意图,加盖“合格肉”图章,以致遭到迫害。  (53)在震惊全国的“三家村”大冤案中,惨遭迫害的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同志写作的《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将同广大读者重新见面了。  (54)不久前,还在上海见过面的潘任达。竟患癌症与世长辞了。  上面三例都多用了逗号。(52)“意图”后面的逗号要去掉。“未”这个否定词一直管到“加盖‘合格肉’图章”,意思是未盖“合格肉”图章。由于多用了逗号,意思正相反,变成加盖了“合格肉”图章。(53)“在……大冤案中”后面的逗号要去掉,这个状语说的是“惨遭迫害”的时间。用了逗号,就变成《燕山夜话》等“同广大读者重新见面”的时间了。  (54)“不久前”是修饰“见过面”的,不是修饰“与世长辞”的,它后边的逗号要去掉。  使用逗号的灵活性指的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些逗号用或不用,作者可以自由决定。例如:  (55)经济承包,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  (56)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55)“经济承包”如果不特别强调,后面可以不用逗号。  (56)整个句子不算太长,不用逗号读起来也并不吃力。  逗号是多用好,还是少用好?这要看句子的结构和表达的功能。


编辑推荐

  讲解透彻:详尽介绍每个标点符号的主要功能和正确用法。  例证丰富:通过大量实例帮助读者全面掌握其使用技巧。  辨析精当:针对使用中容易致错或混淆的地方进行重点分析。  内容实用:是教师、编辑、记者、文秘人员等案头必备工具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标点符号实用手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