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韩喜平 吉林大学
出版时间:

2007-3  

出版社:

吉林大学  

作者:

韩喜平  

页数:

312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并在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实践中,在不断吸取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在与种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旨在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考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历史阶段,总结斯大林、毛泽东等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书籍目录

导论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形成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历程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方法五、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转变历程1.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参与者2.马克思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3.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二、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第一个伟大发现1.唯物主义历史观创立的现实基础2.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理论前提3.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4.唯物主义历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2.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概括和哲学基本阵营的划分3.彻底唯物论和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阐述4.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全面论证思考题第二章 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马克思早期的经济学探索1.对林木盗窃问题的分析2.对蒲鲁东的价值理论的批判3.对古典经济学派的扬弃二、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形成1.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2.发现剩余价值理论3.完善资本理论4.探索市场经济理论三、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1.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的发展2.恩格斯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3.马克思经济思想在西方的发展思考题第三章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3马克思两个伟大的发现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1.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设想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内容三、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1.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2.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论述3.马克思恩格斯在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的异同思考题第四章 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一、“一国胜利论”1.“一国胜利论”的提出2.“一国胜利论”的实质二、帝国主义论1.“帝国主义论”的提出2.“帝国主义论”的实质三、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2.转向实行“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3.对社会主义的全新认识四、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1.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内容和特征3.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思考题第五章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毛泽东思想的萌芽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立1.对中国基本国情与中国革命基本特征的分析与判断2.关于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理论3.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1.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对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的探索3.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4.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思考题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2.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的新贡献思考题第七章 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一、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发展轨迹1.“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产生背景和思想渊源2.“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阶段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4.“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评介二、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1.欧洲共产主义2.法兰克福学派3.存在主义学派4.结构主义学派思考题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运动在国外的发展一、共产党执政国家的实践探索1.马克思主义运动在越南2.马克思主义运动在朝鲜3.马克思主义运动在古巴二、非共产党执政国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西方发达国家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原苏联地区的社会主义运动在迂回曲折中艰难发展3.原东欧地区的社会主义力量仍在进一步分化组合4.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力量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思考题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理论意义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3.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二、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思考题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