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冰鉴

诸葛瑾 吉林大学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吉林大学  

作者:

诸葛瑾  

页数:

354  

Tag标签:

无  

前言

  他以一介儒生,由科举入仕,遂至青云直上,出将入相,成为大清的一根柱石。他在满清排汉的背景下能官居一品,穿黄马褂,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六十年。  他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靠什么成就毕生之伟业?  究其原因,除了他拥有的那套在官场应付自如的“绝学”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总结出来并屡试不爽的“识人术”。  曾国藩具有异乎寻常的识人术,尤其擅长通过人的身体语言来判断对方的品质、性格、情绪、经历,并对其前途作出准确的预言。正是基于此,再加上他本身重视人才,敢于用贤,在晚清那样一个信仰崩溃、价值趋向多元化的时代,他才几乎揽尽天下英才,在政治上有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郭嵩焘,在洋务上有薛福成、冯桂芬、容闳等。在科学上有徐寿、华蘅芳、李善兰等齐聚幕下。这些俊彦才杰,不仅帮助曾国藩成就一代伟业,而且各有建树,名垂史册。  纵观古今人物,身为团体领导人,惟有曾国藩留下了一套鉴别人才的非常系统的学问——《冰鉴》。  人的富贵荣华,受家庭、历史条件、个人奋斗等多种因素影响,仅凭相貌来定,少掉了许多依据,也违反了科学规律。曾国藩鉴别人才,一个核心思想是从他的相貌、言语、行动特征来考察其思维和做事的方法,从而判断他才能的大小,以此确定他适合担任什么工作,结果如何等。  曾国藩“识入术”的核心就是:世上怕的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用才的人不能正确使用人才。特别是在管理重要的高层人员方面,曾国藩自有一套:  1.选拔将才。  “拣选将才,必求智略深远之人,又须号令严明,能耐劳苦,三者兼全,乃为上选。”曾国藩认为,挑选将才,必须要找有深远智慧谋略的人,而且要号令严明,能耐劳苦,这三个条件都具备,才是最好的人选。  2.将才的能力。  曾国藩认为,治兵的才能,不外乎公、明、勤这三个方面,如果办事不公正,赏罚不明,士兵就不会心悦诚服;如果不勤于职责,军营里的大小事务便会堆积,难以处理。同时,要不怕死,与敌人对阵时,才会身先士卒,士兵才能为你所用。  3.能征善战。  “治军之道,以能战为第一义。”曾国藩认为能战是最重要的事情,假如攻城攻了半年,不小心被敌人突围,无法抵御或受了小的挫折,自己的名望就会毁于一旦。曾国藩提出的“能战”,和现在企业里流行的“执行力”可谓异曲同工。  曾国藩在世的时候说,“制胜之道在人而不在器”。这句话在当时受到很多人的攻击,赵知易解释说,“其实曾国藩说这句话的前提是器物相同的状态下,如果对方拿的是火枪我们用的是长矛,那是不能相比的。在当今社会中,大家可能做了很多相同的行业,经营的业绩并不一样,同行生意并不能做到同行的利润。企业经营靠的是人道,也就是入。”  从目前来看,任何一位领导人,在考察人物方面都必须有其独特的一套本领。不如此,不足以成就大事。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领导人必须会鉴别人才,然后才能组建强有力的核心首脑集团,带领团队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那么曾国藩是如何识人的?他的识人术有无道理?是否应验?在鉴识人才的学问《冰鉴》里自有分解。  《冰鉴》,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冰鉴》体虽小而思精,言虽少而意深,其鉴人观人之法在今天亦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所以撰者在《冰鉴》原著的基础上,谨慎注释,详加评析,广收史料,编写了这本书,以飨读者。  精华与糟粕往往并存,请读者阅读时注意辨别,取良去莠。

内容概要

  《冰鉴》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一部真正的智慧经典,不仅可以跨越她所属的领域,而且可以跨越时空!

书籍目录

神骨第一鉴——骨刚质刚骨柔质柔第一节 开门见山神骨鉴人察面相遴选官员王志救人得福第二节 神平则质平神邪则质邪王莽质邪徐昂改相第三节 气盛决于躁气冲决于静“傻”阿留才气过人杨旬公廉第四节 骨有九起天生异相吕公相刘邦为婿孟熙孝德感天第五节 人以群分骨以色鉴管辂观何晏之气徐信善一念富贵第六节 领导启悟诸葛亮以德才兼备择官元世祖重才学也重德行卫侯起用苟变刚柔第二鉴——刚柔相济无往不胜第一节 柔中有刚刚中有韧王湛不求虚名郑某还物骨相变第二节 五行相生刚柔识人陶朱公由性格知人裴度行善有后福第三节 刚柔互用顺天之道龚定庵的傲焦宏点中第一名第四节 领导启悟陈平以退为进孙休先柔后刚诛权臣武则天的赏罚容貌第三鉴——天生仪容宝贵可鉴第一节 七尺男儿部位协调明哲保身的相士郑绍有惊无伤第二节 三停五岳仪容可鉴苻生独眼性格狂暴汪天与行善得福第三节 相貌清秀与众有别李白识良士刘行之孝行感神第四节 五官分明相由心生吕文德“精灵转世”相者变机第五节 领导启悟齐威王的即墨大夫唐太宗以礼待士拓跋焘重用尖头奴情态第四鉴——人有七情时态异变第一节 察人之本以情为先齐桓公的情态异僧之言第二节 观色识人扬长避短刘晔善视人心相马之术相人第三节 细察情态其心可知王振与秦桧的不同药王孙思邈与相术第四节 领导启悟黄歇封侯文种智请范蠡曾国藩用心换心须眉第五鉴——英雄面目男儿本色第一节 天赋须眉与众不同欧阳修与苏东坡的故事开山鼻祖——姑布子卿第二节 狮儿传说昂扬有神狮儿孙权麻衣道者第三节 辅须先长终不利人中不见一世穷魏舒晚年成大器言出必中的张憬藏第四节 领导启悟冯谖弹铗三求三得廉希宪德才需兼备张浚误用秦桧声音六鉴——言为心声音可辨才第一节 声有清浊闻之可鉴听音辨事神巫的相术第二节 辨声听音观人察事石勒东门长啸乙弗弘礼第三节 口出惊人语胸怀济世才林则徐语出惊人返金种得桂枝芬第四节 领导启悟曾国藩重用罗萱齐恒公兼听用管仲晋文公善听用勃鞮气色第七鉴——气色如运顺昌逆亡第一节 色可察人气可观志朱元璋看相定帝位李义孝感变相第二节 内为精神外为气色李国用知赵孟頫一代宗师袁天纲第三节 观色望气其命可知袁珙定太子相士实有急才第四节 气分长短色分良莠曾国藩选妾和矇眼暗失官第五节 领导启悟齐景公拜帅穰苴马皇后以才为国宝肃顺延揽人才附录一、领导六正六邪鉴人法二、领导用人易犯的八种基本错误三、领导鉴别人才的六种基本技巧四、孔子识人的九种基本方法

章节摘录

  【鉴人小故事】  察面相遴选官员  隋高祖杨坚在选拔官员之时,无意中也受到相术的影响。例如赵绰在隋初任刑部侍郎,为人耿直,能够秉公执法。隋高祖杨坚有几次想要杀人,赵绰都能据法力争,甚至不惜牺牲一己生命当面与杨坚抗争,声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杨坚当时自然会感到“天子之威”受到冒犯,但事后想想也会觉得赵绰忠于国法,耿直可爱。史称:  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前后赏赐万计。其后进位开府,赠其父为蔡州刺史。显然,隋高祖对于赵绰十分赏识倚重,故给予普通官员难以企及的礼遇。既然如此,那么隋高祖何以不授予赵绰以更高的官职呢?这原来是有缘故的。史称:  上每谓绰曰:“朕于卿无所爱惜,但卿骨相不当贵耳。”隋高祖的意思是包括官职在内的任何赏赐都可以授予赵绰,以表彰他的忠贞耿直。但可惜的是赵绰的骨相并不太贵,如果贸然提升他做个大官,恐怕他自身的福禄消受不起,反而有害。  隋末与大唐奠基者李渊、李世民父子角逐天下的有好几股军事势力,如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人皆曾聚集人马,割据一方。其中李密出身显贵,其父李宽曾被隋王朝皇帝封为蒲山公。李密以父辈余荫被选入皇宫担任宿卫。史籍记载:  密以父荫为左亲侍,尝在仗下,炀帝顾见之,退谓许公宇文述曰:“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儿为谁?”许公对曰:“故蒲公李宽子密也。”帝曰:“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或许李密看人的目光有点异样,使得炀帝感到一种潜在的威胁,因此必须把他从宫内远远地打发出去。  唐代文献记载这样一件事情:当李世民尚未显贵时,他与一个名叫王显的友人交谊甚深,彼此常常嬉笑打闹。后来李世民登基称帝,王显以旧友的身份去拜见皇上。唐太宗把王显的三个儿子召来,都授予五品官职,唯独未给王显本人任何官位。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唐太宗对王显解释说:“你的相貌与富贵无缘,并不是我吝啬一个官位而不愿授给你。”王显的回答是:“只要早晨能得贵官之位,即使晚上死掉亦可感到满足了。”当时大臣房玄龄在一旁也加以劝说:“陛下既然早年与王显有很深的交情,就不妨试给一个官职。”唐太宗当即授予王显一个三品官,另外赏赐了紫袍金带,然而王显竟在当夜死了。  王显这件事是否完全吻合历史真相,或者是否记载者的夸张渲染,或者纯粹是一种巧合——在此姑且不论,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天命论盛行的中国历史上,经常流行这样一种观点,即福薄之人(即相貌有种种缺陷)不能出任高官之位,勉强担任则将会遭到折寿折福一类的后果。应该说,这样一种迷信色彩甚浓的观点顽固地盘踞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不易消除。因此,在历史上某些帝王看来,一个官员能否委以重任、授以高位,暂且不论他本人的才干品德,首先考虑的是该官员的面貌及骨相生得如何,倘如此人没有天赋一身“贵骨”,则就断乎不能封侯晋级;倘如该官员相貌有些瑕疵,则还将加以贬谪乃至驱逐。无独有偶,某些帝王既然在朝廷上以相术如此遴选官员,那么,流风所及,在千里之外浴血厮杀的战场上,某些率领千军万马的军事统帅往往也是如法炮制:临阵选将,首先挑选一些方面大耳的将领去冲锋陷阵。究其实质,是由于以相术的观点来衡量,方面大耳者大抵是一些封侯之相,较之尖嘴猴腮者每每容易建立功勋。  【智慧解析】  人逢喜事精神爽,但这里所论的“神”,不会因人一时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大的变化。貌有美丑,肤色有黑白,但这些都不会影响“神”的外观,换句话说,“神”有一种穿透力,能透过人外貌的干扰而表现出来。比如人们常说“某某有艺术家的气质”,这种气质,不会因他的发型、衣着等外貌的改变而完全消失。气质,是“神”的构成之一。  “神”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质东西而空空地存在,它肯定有所依附,这就是说“神”为“形”之表,“形”为“神”之依,“神”是蕴含在“形”之中的。“形”是“神”存在的基础,与“神”的外在表现紧密相关。如果“神”是光,“形”就是太阳和月亮,日月之光放射出来普照万物,但光又是深藏在日月之中的东西,它放射出来就是光。这就说明:“神”藏于“形”之中,放射出来能为人所见,如光一样:“形”是“神”的藏身之处,但又与“神”有着千丝万缕、分割不开的物我关系,“神”必须通过“形”来表现。这种复杂的关系,说明日常观人时,既要由“神”观“形”,又要由“形”观“神”,二者相反相成,相辅相依,不能完全割离开来、单独地看。  《冰鉴》中所言的“骨”,并不是现代人体解剖学意义上的骨骼,而是专指与“神”相配,能够传“神”的那些头面上数量不多的几块骨。“骨”与“神”的关系也可以从“形”与“神”的关系上来理解,但“骨”与“神”之间,带有让人难以捉摸、难以领会的神秘色彩,一般读者往往难于把握,只有在实践中自己去多加体会。  为比较形象地说明“神”和“骨”,曾国藩用了两个比喻,以便读者能充分地理解两者的奥妙。  稻谷的精华是米,米蕴藏在壳内,碾壳成糠,皮去掉了,精华犹在,也才有用。米未随糠去,因而“神”也不会因“形”(相貌等)有什么消失。“神”与“形”,犹如“米”与“糠”。所以说“脱谷为糠。其髓斯存”。  “骨”外面有皮有肉,如高山之上有土有沙。骨骼是人体框架的根本支柱。骨之与人体,犹山石之与泥土。泥土脱落流失,但山石岿然屹立,仍足以见其雄壮;人体相貌即使有什么损伤缺陷,但骨之丰俊神韵不会变化,仍足以判断人的显达。所以说“山骞不崩,惟石为镇”。  人们常用“双目炯炯有神”来描述一个人的精力旺盛、机敏干练。从这儿就会发现“目”与“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按中医理论,眼睛与肝和肾是相通相连的。一个人肝有病变,从眼睛就可以看到一些征兆。如果一个人双目有神、精光暴露,熠熠生辉,表明肾气旺盛,身体状况良好,是健康的标志;反之,则表明精神状态不佳,缺乏活力。难以集中精神工作。  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痛等各种感受欲望,都会从眼睛中流露出来。甚至人的智愚忠奸、贤不肖明浊,都能通过眼睛看出一点名堂来。因此,眼睛是观察一个人各种品质的指路牌。  因为人的体能相貌,是由骨、肉内外连结而成的,骨与骨的连络,肉与肉的板结,骨与肉的内外包合,统一构成了人的外在形貌。由于骨起着框架和支撑作用,因而“骨”相的优劣,成为人的体貌美丑的首要因素。大脑是人的中枢神经,是人的指挥系统,头部骨骼的优劣,又成为整体骨骼优劣的“首长”。传统医学认为,头为群阳会集之府,五行正宗之乡,头骨为整体骨骼的代表,面骨又是头骨的代表,因而面骨之优劣能鉴头骨之优劣,进而可鉴全身骨骼之优劣。正出于这个理论,《冰鉴》有云:“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观人的“神”“骨”,犹如门外的大山,门既打开,山势自然可见。山势既幽深,必有来龙去脉;既雄伟,必有深根厚基,自此喻人之命运,其优劣高下,不言自明。


编辑推荐

  曾国藩是位官僚,所处的却是吏治败坏并极端腐朽的从政环境,但就在那个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时代,他几乎揽尽天下英才。《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解读曾国藩识人、用人的神秘之学,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彩色画廊,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冰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