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文学简史

王飞鸿,崔晟 主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飞鸿,崔晟 主编  

页数:

47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着重突出了人文知识,在讲文学史的同时向读者传递出人文理念。所谓人文,最早见于《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诗书礼乐及其教化。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人文一词都包含着“人”和“文”两重含义,即包含着“理想的人性”和“文化的教化”两方面的内涵。人文知识即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础知识,如历史、文学、法律、艺术、哲学、道德知识等。人文知识博大精深,内涵深刻,饱含哲理,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上古神话 《山海经》 《穆天子传》 《诗经》 《尚书》和《春秋》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孔丘与《论语》 墨翟与《墨子》 孟轲与《孟子》 老子与《道德经》 庄周与《庄子》 荀况与《荀子》 韩非与《韩非子》 屈原 《离骚》和《九章》 宋玉第二章 两汉文学 汉赋 贾谊 司马相如 扬雄 班固 张衡 司马迁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汉乐府与汉乐府民歌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 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 《汉书》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建安诗文 正始诗文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左思、刘琨与咏史诗 陶渊明生平 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谢灵运与山水诗 鲍照与七言诗 齐代诗文 梁代诗文 陈代诗文 南朝民歌 北朝民歌 北朝的散文 刘勰与《文心雕龙》 《典论·论文》与《文赋》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隋代诗歌 初唐四杰 陈子昂 张说与张九龄 孟浩然 王维 王昌龄 高适 岑参 李白 杜甫 孟郊与韩愈 元稹、白居易与新题乐府诗 刘禹锡与柳宗元 唐代古文运动 唐传奇 杜牧 李商隐 温庭筠 南唐词人与李煜第五章 宋代文学 北宋初三大诗歌流派 梅尧臣与苏舜钦的诗 欧阳修与诗文变革 王安石 北宋中期的词 苏轼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李清照 杨万里与范成大 陆游 辛弃疾 严羽与《沧浪诗话》 文天祥及南宋末期诗人 辽代散文 金代散文第六章 元代文学 关汉卿 王实甫与《西厢记》 白朴的杂剧 马致远的杂剧 郑光祖的杂剧 元代前期散曲创作 元代后期散曲创作 元代前期诗歌 元代中期诗歌 元代后期诗歌 高明与《琵琶记》 四大南戏 小说话本第七章 明代文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宋濂与刘基 台阁体 明代前期戏剧 明代前期文言短篇小说 前七子 吴中四才子 唐宋派及归有光 后七子 公安派 竟陵派 小品散文 《金瓶梅词话》 《醒世姻缘传》 冯梦龙与“三言” 凌潆初与“二拍” 汤显祖第八章 清代文学 清初期诗歌 清初期词 清初期散文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清代初期长篇小说 李玉与苏州剧作家 《闲情偶寄》 洪异与《长生殿》 孔尚任与《桃花扇》 清中期戏剧 清中期诗歌 清中期词 清中期骈文与散文 龚自珍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曹雪芹与《红楼梦》 李汝珍与《镜花缘》 弹词与鼓词 清后期诗歌 清后期散文 清后期词 清后期侠义小说 清后期四大谴责小说第九章 现代文学 从思想启蒙到文学革命 文学社团与文学期刊的涌现 鲁迅生平和思想发展 《呐喊》与《彷徨》 《阿Q正传》 《朝花夕拾》与《野草》 问题小说 人生派写实小说 乡土小说 郭沫若的生平与思想发展 《女神》 1921年前白话诗 1921年后新诗创作 闻一多、徐志摩与前期新月诗派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语丝派”和朱自清的散文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茅盾的现代长篇小说创作 老舍的市民小说创作 巴金与永远的三部曲 沈从文与湘西世界 左翼新人小说 东北作家群 现实主义作家群 李劫人与大河小说 殷夫及中国诗歌会诸诗人的政治抒情 诗创作 臧克家、田间等新诗人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戴望舒与现代诗派 1928年至1937年各流派代表散文创作 曹禺的戏曲创作 田汉、洪深的新剧作 夏衍和李健吾的剧作 讽刺暴露小说 体验追忆小说 张爱玲的现代传奇 钱钟书与《围城》 张恨水与现代通俗小说 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孙犁、刘白羽的短篇小说 胡风与七月派 艾青的诗歌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第一章 先秦文学上古神话神话的产生固然很早,但用文字记录下来则较晚。我国古代缺乏系统地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但在《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古籍中,或多或少保存了一些神话传说。虽大多属于片断的记录,不够系统、完整,但内容非常丰富,堪称瑰丽多姿。按其内容划分,现存中国古代神话主要包括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和传奇神话四类。创世神话对于世界产生和人类起源的探索与解释,构成了创世神话的基本主题。天地是如何开辟的?万物是怎样生成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总之,世界是怎样产生的?这个最原始、最基本也最重大的问题,是意识发展处于开始阶段的原始人类首先要思考的,难怪它要成为所有神话中最普遍的主题了。创世神话的创作者们尽管不可能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但他们那充满幻想的描述却极富魅力。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话虽然形成文字较晚,但仍然特色鲜明,动人心魄。无论是天地混沌、盘古首生、宇宙开辟的神话,还是女娲造人、炼石补天的神话,都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宇宙的开端以及人类的诞生这些重大问题的思考、探索和解释。它们看似荒谬而无道理,却充分反映了我们的祖先认真探索、大胆想象的创造精神。以下为创世神话依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同上)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列子·汤问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监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淮南子·览冥训》)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淮南子·说林训》)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许慎《说文解字》)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绎史》卷一《开辟原始》引《五运历年记》)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李冗《独异志》卷下)女娲本是伏羲妇(一作“女娲伏羲妹”),恐天怒,捣炼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卢仝《与马异结交诗》)第一段画二人,右为伏羲……下身鳞尾环绕,向左;左为女娲……尾亦环绕与右相交。中间一小儿,右向,手曳二人之袖,两脚卷走。(容庚《武梁祠画像考释》)伏羲一名,古无定书,或作伏戏、庖牺、宓羲、虑羲,同声俱可相假。伏羲与檗瓠为双声。伏羲、庖牺、盘古、粲瓠,声训可通,殆属一词。无问汉苗,俱自承为盘古之后,两者神话,盖同出于一源也。(常任侠《沙坪坝出土之石棺画像研究》)自然神话大自然森罗万象,千变万化,威力无穷,神秘莫测,使得原始人类由迷惑而生畏惧,由畏惧而生崇拜。在他们看来,大自然如此生机勃勃,富于活力,俨然是有人格、有意志的实体;而风云雷雨、山川鸟兽,则无不被他们认作神灵。在这种“万物有灵”观念的启示下,他们通过想象、幻想和联想,以有形的事物去表现无形的自然力,进而创造出自然神的形象和以这些形象为主体的故事,这便是自然神话。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自然神话颇为出色。如主宰昼夜明晦、冬夏寒暑的“钟山之神”“烛阴”,“十日所浴”的神树“扶桑”,与日逐走的神兽“夸父”,衔木石而填东海的神鸟“精卫”等等,都是自然神话中的著名主角。自然神话多以鸟兽树木之类自然物为主体,它们反映了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迷惑与解释,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美好愿望。以下为自然神话依据: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山海经·海外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长千里,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山海经·大荒北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山海经·海内东经》)


编辑推荐

《学海扬帆:中国文学简史》是面向广大学子和青少年编辑的一套跨越历史、地理和文化的业余读物,包括人类各阶段、各地域的传统、历史、战争、文化、文学、和文明的状况和发展,介绍了一些影响世界和历史的名人、事件,是广大青少年和学子休闲阅读的佳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文学简史 PDF格式下载



购买此书的经过和《西方文学简史》一样,起初是和朋友一起逛书城发现的,读了几页就想买下来,可书城正价太高,于是选择了回家在当当购买,便宜了不少。
本书着重突出了人文知识,在讲文学史的同时向读者传递出人文理念。所谓人文,最早见于《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诗书礼乐及其教化。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人文一词都包含着“人”和“文”两重含义,即包含着“理想的人性”和“文化的教化”两方面的内涵。人文知识即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础知识,如历史、文学、法律、艺术、哲学、道德知识等。人文知识博大精深,内涵深刻,饱含哲理,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