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道德经

张娟 改编
出版时间:

2011-1  

作者:

张娟 改编  

页数:

185  

前言

  道德经/老子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可以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历史上《道德经》注者如云,甚至有几位皇帝都为其作注。老子塑像唐贞观二十一年(647),译《道德经》为梵文,传入东天竺;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唐玄宗亲注《老子》。日本使者名代,请《老子经》及老子“天尊像”归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过影响。

内容概要

  《新课标名著必读名师点评:道德经(彩色插图版)》,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新课标名著必读名师点评:道德经(彩色插图版)》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三十四章第三十五章第三十六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十八章第三十九章第四十章第四十一章第四十二章第四十三章第四十四章第四十五章第四十六章第四十七章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第五十章第五十一章第五十二章第五十三章第五十四章第五十五章第五十六章第五十七章第五十八章第五十九章第六十章第六十一章第六十二章第六十三章第六十四章第六十五章第六十六章第六十七章第六十八章第六十九章第七十章第七十一章第七十二章第七十三章第七十四章第七十五章第七十六章第七十七章第七十八章第七十九章第八十章第八十一章

章节摘录

  【故事】  贺敦言语不谨  贺敦是周朝的一位名将,立有大功,因为对朝廷赏赐不公而内心十分不满,便口出怨言,结果被权臣宇文护逼令自杀。临死时,他叫来儿子贺若弼说:“我因口舌而死,你不能不记住!”接着用锥子将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来,以此告诫他要慎言少说。  贺若弼开始还能记住,经常以“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来提醒自己,遇事三缄其口。可随着他在隋朝功劳越来越大,地位日益增高,便把父亲的告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同父亲一样,他也因对朝廷封官不满而大发牢骚,也因此被免去了官职。他内心十分不服气,反而怨言更多,于是被逮捕下狱。隋文帝斥责他道:“我任命高颖、杨素为宰相,你在下面却四处散布谣言,说这两个人只配吃干饭,这是什么意思?”  有人以此奏请将他处死,文帝因他立有大功,免除他一死,但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缺点:“你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的心太猛;目无君上的心太猛。”  这的确是贺若弼的致命要害,他嫉妒同僚的功德,同僚升迁他也不服气,有一次,皇太子杨广同他谈论朝中几位杰出将领,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个人都是良将,你认为他们的优劣如何?”  贺若弼口无遮拦,毫无避讳地回答:“杨素是员猛将,但不擅谋略;韩擒虎是员战将,但不会带兵;史万岁是员骑将,剐的本领平常。”  杨广问:“那么谁可以称之为大将呢?”  贺若弼深深一拜说:“这就要看殿下你的眼光了。”  他自认为比别人都高明,贬低一切,却不知这样一来,既得罪了同僚,又使得杨广对他有了戒心。后来杨广当皇帝时,便对他十分疏远。  最为致命的要害还是最后一个太猛:目无君上之心太猛。在隋文帝平定江南的战役将要开始时,他便对人说:“其实江南倒是不难攻下,可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出现飞鸟尽、良弓藏之事呢?”明显地表示了对隋文帝的不信任。有一年,他跟随隋炀帝出巡北方,在榆林,好大喜功的隋炀帝搭建了一个可坐千人的大帐,以此来招待少数民族首领。其实这事和贺若弼一点关系也没有,可他却在私下里评头品足,乱发表议论,说皇帝太奢侈。这事被人告发,他被处以死刑。  刘文静发牢骚丢性命  刘文静是李世民起兵反隋时的军师,在后来进军长安时,又立了大功,说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元勋,那是一点都不为过的。裴寂是经刘文静的介绍才有机会认识李世民的,他在起兵的过程中虽然没起过什么重要的作用,但他更主要的是擅长讨好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同李渊酒肉不分家,并且将归自己管辖的隋炀帝的宫女私自送给李渊,是李渊的一个酒肉朋友。  李渊称帝以后,对裴寂宠爱有加,授他以右丞相之职,每次上朝时,必让他同登御座。退朝之后,又一同相伴入官,对他的话言听计从,赏赐无度。而刘文静呢,既没有裴寂那样受宠,官职也只达到尚书这一级,比裴寂低了许多,难免心里感到不公,因此在朝上议事时,故意和裴寂唱反调,因此两个人之间有了隔阂。一次在家人宴会时,刘文静以刀击柱,发誓道:“我一定要杀掉裴寂!”  这些话被他一个失宠的小妾上告朝廷,朝廷在审问时,刘文静如实相告:“当初起兵时,我与裴寂的地位相同,如今裴寂被封为丞相的高官,上次上等的住宅,而我的赏赐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我每次出兵打仗,家中老小都无可托付,的确怀有不满之心,酒醉时说些过了头的话也是可能的。”李渊以此指刘文静为谋反,许多元老重臣一致不同意,李世民更是据理力争,指出首先策划起兵反隋的是刘文静,裴寂是后来才知道这件事,现在天下平定了,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发些牢骚,也是人之常情,没有必死之罪。可李渊对刘文静一直比较疏远,对他的政治能力也不大放心,裴寂看出了这一点,乘机进谗说:“刘文静的才智谋略,的确是无人能及,可惜他已经有了反心,如今天下还不太平,若是赦免了他,将来肯定有后患。”这话正好击中了李渊的心病,就这样,刘文静被杀掉了。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道德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