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物理教学论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

孟昭辉 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09-01  

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孟昭辉 著  

页数:

437  

内容概要

  《物理教学论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是为物理教育专业开设物理教学论课程而编写的,也可以作为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参考用书。此书力求反映当今物理学科教育研究工作的成果和进展。

作者简介

  盂昭辉,1948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至今。1995年赴圣彼得堡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访学一年。现任物理系学科教学论研究中心教授。主要担任教学及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现学术兼职有: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吉林省物理学会大学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多所重点中学兼职教授。编著出版《中学物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物理教学论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等著作、教材七部,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近年主持教育科研项目七项。主要获奖有: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师院校教师奖,华为基金会研究生奖教金、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物理课程基础理论§1.1 物理课程综述§1.2 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1.3 物理课程标准第二章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2.1 物理教学过程与原则§2.2 物理教学方法(附录) §2.3 物理教学模式§2.4 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2.5 物理教学中媒体的选择和使用§2.6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第三章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3.1 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3.2 中学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3.3 物理实验课教学§3.4 物理习题教学§3.5 中学物理“课题研究”课教学第四章 物理学习心理及学习困难研究§4.1 学习理论简介§4.2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4.3 中学物理学习的心理机制§4.4 物理学习困难的外因§4.5 物理学习困难的个体因素§4.6 物理学习困难转化之探讨第五章 物理课程与教学改革§5.1 国际理科教育改革与发展§5.2 我国物理课程的改革§5.3 物理研究性学习概述§5.4 物理STS教育§5.5 科技创作与物理创新教育§5.6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5.7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第六章 物理教师§6.1 物理教师的职业素养§6.2 优秀物理教师成长的阶段分析§6.3 物理说课第七章 物理教育测量与教学评价§7.1 物理教育测量§7.2 物理课堂教学的评价§7.3 新理念下的评价观第八章 物理教育科学研究§8.1 中学物理教育科学研究概述§8.2 物理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8.3 物理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科学方法的学习比具体物理知识学习要难,它不是一次教学就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而且科学方法通常以分散的形式隐含在知识的表述中。比如,物理概念和规律几乎都是建立在理想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要运用理想化方法,但在课本上几乎没有对理想化方法的论述。再如,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到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建立,充分体现了探索物理世界从简单到复杂,又把复杂问题近似看做简单问题来处理物理问题的规律。这是中学物理中等效方法应用的典范,但物理教材中没有在此处作恰当的总结。实际上,学生常常未能注意方法的学习而影响知识的获得和应用。  ②科学方法的灵活性增加了掌握的难度  科学方法的灵活性表现在,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来解决。面对一个具体问题,如何合理选择并灵活运用科学方法,不是知道某些科学方法的含义就可以做到的。科学方法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发挥作用。例如,隔离法和整体法的掌握要通过应用,加以训练,才能牢固掌握。在某种意义上说,科学方法是一种“技术”,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深化理解,并提高应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总之,科学方法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  2.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是指国家的教育政策、制度,如物理课程教材的设定,考试评价等。微观方面是指教师的具体教育活动。虽然微观受宏观方面的制约,但对本文研究的物理学习困难而言,微观比宏观方面的影响更为直接,并且它们都是造成群体性物理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物理教学论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