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

王丽荣主编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

2005-01-01  

出版社: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王丽荣主编  

页数:

174  

内容概要

  为什么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社会其他行业的人群?为什么教师常常会感到热情耗尽,厌倦易怒,情绪情感极度疲劳?为什么教师会对学生表现出消极、冷漠、疏远的行为?为什么教师的成就感降低,减少了对工作的投入?为什么在不断加大师德建设的同时,学校的“师源性伤害”却有增无减?诸如此类的现象,是教师在职业压力的重负下形成的职业倦怠的表现,而职业倦怠的形成,既反映出教师自我心理调控技能的缺乏,也反映出我国职前、职后教育对教师心理成长关注的缺失。  为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消除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本书以教师的职业倦怠为切入点,试图通过有效的心理训练,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下,帮助教师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技能,学会应对压力,学会调控自身的心理状态,以保持心理健康,促进心理成长。  本书在写作方法上力图抛弃空泛的议论、烦琐的论证、枯燥的说教,从教育情境和教育现象出发,揭示出其中蕴含的职业倦怠问题及心理教育理念,通过完成实际操作与训练任务,达到心理调控技能的提高。为了突出教材与训练的特点,本书的每一节均以固定栏目的形式呈现,包括[教育叙事]、[焦点透视]、[应对·训练]、(欣赏·感悟]等四大板块,将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体现在具体内容中。  [教育叙事]栏目主要采取“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通过截取教师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运用故事化的描述,展示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等。  [焦点透视]针对教育生活中的真实故事,通过心理分析的方法,揭示出这些教育现象所蕴含的心理教育理念。  [情境训练]栏目主要采取“心理训练”的方法,为教师提供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有指导地进行相关的认知或行为训练,以帮助教师掌握心理调控的技能,并通过提供更多的训练任务,让教师进行自我训练,巩固已掌握的心理调控技能。  [欣赏·感悟]栏目主要是选取一些与本节主题相关的散文、诗歌、幽默小品、哲理故事等内容,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加深对心理教育理念的认识,体验专业发展与自我心理成长的快乐。

书籍目录

第1章 认识倦怠--对照你的生活一、倦怠:难以承受其重二、倦怠的表现:“别理我,烦着呢!三、倦怠的易感人群: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四、倦怠危害:你伤我到底有多深? 第2章 调控倦怠--社交技能训练一、倦怠者的社会交往:想说爱你不容易二、师生关系:道是无情却有情三、同事关系:十年修得同船渡四、社交技巧:打开心扉的钥匙第3章 调控倦怠--压力缓解训练一、缓解工作负荷压力:做一个快乐的教师二、缓解考试压力:解放教师就是解放学生三、缓解课改压力:而今迈步从头越四、缓解管理压力: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五、缓解自我发展压力:给自己一点力量六、缓解健康压力:珍惜革命的本钱第4章 调控倦怠--班级管理训练一、课堂问题行为:打好“根据地”保卫战二、非正式群体:发觉海面下的冰山三、班主任减压堂:不留给自己一方净土第5章 解决倦怠--时间管理训练一、认识时间:千金散尽难复来二、驾驭时间:珍惜,或是永远失去三、时间管理的策略:合理利用时间四、时间管理的行为:有效使用时间第6章 预防倦怠--校长工作策略 一、做成功的校长:当好将军二、校长与倦怠的教师:借我一双慧眼吧三、消除教师的倦怠:你有“上方宝剑”吗?四、校长的支持:给教师筑建“防火墙五、预防危机的校长:穿好“救生衣”了吗?第7章 预防倦怠--组织干预策略 一、角色定位:教师,上帝还是凡人?二、工作负荷:教师的担子究竟有多重?三、支持性的网络体系:谁是教师的同路人?四、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五、待遇问题:奉献与索取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