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医辨证20讲

张登本|主编:张登本//孙理军 西安交大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西安交大  

作者:

张登本|主编:张登本//孙理军  

页数:

262  

前言

  中医学通常被认为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医学,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更是如此。那么,怎样能使普通读者在短时间里轻松掌握这门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医学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这是作为中医教学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也是本套书编写的出发点。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是任何一门学科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任务,三者缺一不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唯独学科的科学普及工作不被人们所重视。要知道任何一门科学知识,只有获得了广大民众的认同和肯定,只有深深地植根于广大民众的心目中,才能具有生存的土壤和无限的生命力,才会有发展的空间和市场,也才会在民众的休养生息过程中代代相传、延绵不绝。反之,不被广大民众认同和肯定的科学知识是缺乏生命力的,也很难得到推广和发展。中医学的存在和发展亦不例外,只重视中医学的科学研究而不关注中医中药的科学普及,必然带来“曲高和寡”之虞。  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参加了由国家科学委员会在京举办的全国科学普及写作学习班,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普及中医科学知识的重要任务。我们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团队数十年来,在注重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及该领域人才培养的同时,从未忽视学科的科学普及工作。通过编写这本《中医辨证20讲》,我们希望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中医辨证理论知识展现在热爱中医学的广大读者面前,将理论联系到临床实践上,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学好中医辨证,并最终应用到日常防病治病中,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中医临床诊病、治病的关键。这一认识过程是否准确到位,直接影响下一步对疾病的治疗,决定着临床的治疗效果。

内容概要

  《中医辨证20讲》在研究临床各学科辨证方法和内容的同时,总结其共性之处,遵循传统的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的方法和内容,将全书分为20讲。每讲内容相对独立,既有对证名的解释,还有辨证分析和辨证要点,并附加若干病案。

作者简介

  张登本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黄帝内经》研究专家,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学术带头人,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和《黄帝内经》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三十多年,主编教材、论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先后多次获国家及省级奖项等。  孙理军,教授孙理军,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和《黄帝内经》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二十多年,出版著作17部、教材16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9项,先后多次获国家及省级奖等。

书籍目录

第1讲 辨证总论一、中医辨证特色(一)辨证是临床思维的重要形式(二)辨证能正确处理临证资料(三)以症为据,探求病本二、常用的辨证方法简介(一)八纲辨证(二)病因辨证(三)气血津液病辨证(四)脏腑辨证(五)经络辨证(六)六经病辨证(七)卫气营血辨证(八)三焦辨证第2讲 表里辨证一、辨表证二、辨里证三、辨半表半里证四、辨表里证的关系(一)辨表里同病(二)辨表里出入第3讲 寒热辨证一、辨寒证二、辨热证三、辨寒证热证关系(一)寒热错杂关系(二)辨寒热转化关系(三)辨寒热真假关系四、辨寒证热证与表证里证的关系(一)辨表寒证(二)辨表热证第4讲 虚实辨证一、辨虚证二、辨实证三、辨虚证实证的关系(一)辨虚实错杂关系(二)辨虚实转化关系(三)辨虚实真假证候四、辨虚证实证与表证、里证、寒证、热证的关系(一)辨表虚证(二)辨表实证(三)辨里虚证(四)辨里实证(五)辨虚热证(六)辨实热证(七)辨虚寒证(八)辨实寒证第5讲 阴阳辨证一、辨阴阳证候(一)辨阴证(二)辨阳证二、辨阴阳失调所致证候(一)辨阴虚证(二)辨阴盛证(三)辨阳虚证(四)辨阳盛证(五)辨阴阳两虚证(六)辨亡阳证(七)辨亡阴证第6讲 六淫辨证一、辨风淫证候(一)辨风邪袭表证(二)辨风客肌肤证(三)辨风袭经络证(四)辨风历关节证二、辨寒淫证候(一)辨寒邪束表证(二)辨寒中于里证(三)辨寒凝经脉证(四)辨寒湿证三、辨暑淫证候(一)辨暑冒肺卫证(二)辨暑灼阳明证(三)辨暑兼湿热证(四)辨暑湿困阻中焦证(五)辨暑兼寒湿证(六)辨暑伤津气证(七)辨暑伤心肾证四、辨湿淫证候(一)辨湿遏卫阳证(二)辨湿阻气分证(三)辨湿流关节证(四)辨湿热证(五)辨湿热弥漫三焦证五、辨燥淫证候(一)辨燥热伤肺卫证(二)辨凉燥证(三)辨燥伤肺胃证六、辨火淫证候第7讲 气血津液辨证一、辨气病方法(一)辨气虚证(二)辨气陷证(三)辨气滞证(四)辨气逆证(五)辨气闭证(六)辨气脱证二、辨血病方法(一)辨血虚证(二)辨血瘀证(三)辨血热证(四)辨血寒证(五)辨血脱证(六)辨血燥证三、辨津液病方法(一)辨津液不足证(二)水液停聚证四、辨气血津液失常病方法(一)辨气滞血瘀证(二)辨气虚血瘀证(三)辨气血两虚证(四)辨气不摄血证(五)辨气随血脱证(六)辨津停气阻证(七)辨气随津脱证(八)辨津亏血瘀证(九)辨津枯血燥证第8讲 心与小肠病辨证一、辨心气虚证二、辨心阳虚证三、辨心阳暴脱证四、辨心血虚证五、辨心阴虚证六、辨心火亢盛证七、辨心脉痹阻证第9讲 肺与大肠的辨证第10讲 肝与胆病辨证第11讲 脾与胃病辨证第12讲 肾与膀胱病辨证第13讲 经络辨证第14讲 伤寒病辨证第15讲 卫气营血辨证第16讲 三焦辨证第17讲 常见妇科病辨证第18讲 常见儿科病辨证第19讲 常见五官科病辨证第20讲 常见皮肤病辨证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尊崇的“上工”有两个标准:是“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最高标准。二是“上工救其萌芽”,癔病“十全九”上优秀医生标准。  能够对疾病做到早期发现、期诊断、早期治疗,使病邪尽可少地对人体造成伤害,并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达到“上工”这一最高境界,决非易事。要想达到“救其萌芽”之“上工”的水准而不致于成为一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的“下工”,就必须精读医书,娴熟医技。  本套系列丛书之所以名日是“上工书房”,就是本着《黄帝内经》对“上工”的两种评价,希望每一位热爱中医的读者能够通过本套丛书了解上工之医术,掌握健康养生之法,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成为一名自身和家人“未病”先防、有病能治的“上工”。这也是本套丛书策划和编纂的目的和用意。  唐·孙思邈,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素问.四气调神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精读医书,娴熟医技,学习上工之术,掌握养生之法,成为自身和家人,未“病”先防、有病能治的“上工”。  《中医食疗20讲》内容简介:唐·孙思邈,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素问.四气调神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精读医书,娴熟医技,学习上工之术,掌握养生之法,成为自身和家人,未“病”先防、有病能治的“上工”。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医辨证20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