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绸缪中国水战略

霍有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

霍有光  

页数:

312  

字数:

487000  

内容概要

霍有光所著的《绸缪中国水战略》研究与探讨的中国水问题,主要侧重21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两个课题,一是关于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途径问题,它将直接制约我国北方工农业可持续发展、彻底改造沙漠生态环境、开发大西北的水平与深度;二是彻底消除长江、黄河洪水这一时刻威胁中华民族的心头之患的有效途径问题,它将直接避免未来长江、黄河洪水可能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重大损失。也就是紧紧围绕这两大课题,对诸如水配置、水工程、水环境、水经济、水法制、水管理、水决策等作出深入研讨,为人们思考和解决中国水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简介

  霍有光,1950年8月生,西安交大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大档案馆馆长。长期从事科技史、文化史以及软科学研究。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多次获省部委和学校的奖励。独著有:《司马迁与地学文化》、《中国古代矿冶成就及其它》、《中国古代科技史钩沉》、《社会交往心理学》、《策解中国水问题》、《海水西调与再造西北》、《开发大西北与绸缪水安全》、《地学文化发微》、《钱学森年谱(初编)》等;合著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秦岭——大巴山及邻区地质图》、《秦巴及邻区地质构造特征概论》、《南洋公学一交通大学年谱》等;已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学术观点曾被《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中华读书报》、《大公报》等报刊及“新华网”、“中国科学院网”、“国家中西部网”等国内数十家网站介绍。

书籍目录

第一编 21世纪中国面临的水问题
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水荒问题
1.未来中国发展究竟需要多少洁净水
2.人口增长与农业协调发展使消耗水资源持续增长
3.工业增长使消耗水资源持续增长
4.城市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使消耗水资源持续增长
5.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消耗水资源持续增长
6.改善生态环境使消耗水资源持续增长
7.生物养殖用水使消耗水资源持续增长
8.水体维持自净用水、航运用水与开发径流的矛盾
9.开发西北丰富的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二、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与水有关的灾害问题
1.水灾问题
2.旱灾问题
3.湿地保护问题
4.黄河断流问题
5.长江病危问题
6.荒漠化问题
7.三江源地区“中华水塔”的保护问题
8.水污染灾害化问题
三、解决中国水问题的基本方向与基本途径
1.开源
2.节流
3.保护
4.把水害治理好
5.把生态环境建设好
6.把水资源利用好
四、绸缪中国水战略的总体设想
1.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的基本设想
2.解决黄河、长江水患问题的基本设想
第二编 南调鸭绿江水可解除华北水荒为大西北增水
一、鸭江南调方案设想缘起
1.解除华北平原严重水荒是跨流域调水急中所急
2.鸭绿江是解除华北平原严重水荒的理想水源
二、鸭江南调隧道工程方案概述
1.用大堤串联长山列岛与辽宁大陆相连,形成淡水水库
2.渤海海底隧道工程
三、鸭江南调渡槽公路两用大桥方案概述
四、鸭江南调渡槽公路两用大桥方案主要工程初步论证
1.辽东半岛义州水库一老铁山岬段
2.跨渤海湾渡槽公路两用大桥
3.山东半岛蓬莱角-广饶水库段
4.华北平原广饶-德州-天津段
五、鸭江南调工程的优越性与中朝关系问题
1.鸭绿江的水环境及其调水工程的优越性
2.鸭江南调工程与中朝关系问题
3.鸭江南调可为开发大西北增加淡水资源
第三编 南水北调方案选比补正与倍增北方水资源
一、南水北调方案的命名含义及其受益地区
二、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利弊分析
1.南水北调东线方案概况
2.东线线路水质与水环境不宜调水
三、南水北调中线、西线、大西线方案概述
1.中、西线方案概述
2.大西线方案概述
四、中线引江济黄若干选线的利弊分析
1.制约长江中游地区调水的地形地貌因素
2.新东线利用长江汛期调水遇到的两难困境
3.新东线调水要遇到较多的斜穿工程
4.中线调水不宜选择丹江口水库为取水口
五、中线方案补正(长湖调水方案)及其优越性
1.中线方案必须进行更科学地补正
2.大宁河三套“三峡补水方案”概况分析
3.长湖调水方案与大宁河兰套调水方案利弊对比
4.长湖方案的调水途径与施工策略
5.长湖调水方案的优越性
6.长湖调水方案可兼顾黄河刷沙
7.长湖调水方案引起的社会反响
六、利用西线水资源向黄河流域调电比调水好
1.对外调长江流域之水应有清醒认识
2.利用西线水资源向黄河流域调电比调水好
3.西线方案开发展望
第四编 海水(渤海)西调,彻底改造北方纬向沙漠带
一、海水西调方案概要
1.海水西调方案所经各沙漠概况
2.为什么选择渤海作为人造海的水源
3.海水西调的三个调水方案
4.海水西调(方案三)的大致工程阶段
5.当代科技完全能够实现海水西调工程
6.当代经济社会实力完全能够用得起渤海水
二、海水西调在地质、生态、经济上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1.建立沙漠人造海地质构造的可行性
2.建立沙漠人造海调节小气候的可行性
3.建立沙漠人造海的生态环境意义
4.建立沙漠人造海的经济价值
三、海水西调与南水北调小西线调水工程之比较
1.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概况
2.海水西调与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地形特点与施工难易程度对比
四、海水西调与南水北调大西线工程之比较
1.大西线调水方案的一些基本工程数据与筑坝特点
2.制约大西线调水的若干工程因素分析
3.制约大西线调水的生态环境、经济、政治等因素分析
五、人造海可促进生态环境有序化
1.沙漠人造海不会像咸海消失那样带来可怕的生态灾难
2.青海湖为建立沙漠人造海提供了天然参照系
3.沙漠人造海将使沙漠生态环境从无序走向有序
六、用黄河水能或西北风能光热资源换取渤海水资源
1.黄河上游河段的水能资源概况与换取渤海水资源
2.河西走廊等地的风能光热资源概况与换取渤海水资源
七、“引渤济锡”示范工程与草原生态工程建设之对策
1.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海水西调工程的具体内容
2.改造浑善达克沙漠的调水路线与人造海选址问题
3.扩大“引渤济锡”规模,进一步提高相关产业的效率和效益
4.“引渤济锡”示范工程与草原生态建设工程
5.对批评者关于人造海盐类富集问题的解疑
八、海水西调“内线”与“外线”两种方案的工程利弊分析
1.关于“海水浸泡沙漠”与“自流调水”问题
2.关于海水西调增湿增雨的气象学原理与水汽逃逸问题
3.关于海水西调工程施工方面存在的利弊问题
九、新疆、河西走廊与澳大利亚中部干旱平原的地貌气象对比
1.河西走廊、新疆与澳大利亚中部干旱平原的地貌气象对比
2.“海水西调”进入河西走廊、新疆的最佳调水线路
3.新疆、河西走廊实施“海水西调”的前景展望
十、引渤人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
1.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与罗布泊的自然地理概况
2.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南疆)与罗布泊的气象特征
3.引渤人疆,恢复罗布泊调水方案概要
4.恢复罗布泊的气象、生态作用探讨
十一、就“引渤人疆(海水西调)”答院士、专家、网友问
第五编 节约与优化配置水资源 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一、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与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1.再造大西北是艰巨而又光荣的战略任务
2.大西北的开源调水问题
3.再造大西北必须立足长期节水
4.再造大西北,节约用水的基本思路
5.沙漠国家科学利用水资源对再造大西北的启示
二、再造大西北,建立节水型社会
1.我国朝气蓬勃的沙产业
2.国内有关西北干旱地区发展节水经济创新策略举要
3.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型旱作农林业
4.建立节水型社会
三、河西走廊水土资源与发展节水型农林业
1.河西走廊的自然地理特点及水土资源
2.河西走廊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3.精心规划和科学配置河西水土资源
四、陕西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与调整产业结构及其布局
1.陕西国土资源与水资源特点
2.以各区水资源保有量为纲,安排未来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3.陕南要南水南用、富水富用、北厂南移
4.贫水的关中、陕北地区要始终以发展节水经济为中心
5.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的经济效益-
第六编 彻底治理黄河中下游河道,变害为利
一、黄河下游百年河床已进入暮年期
二、黄河回归故道战略提出始末
三、渤海是内水不是公海,黄河人渤海造陆得不偿失
四、黄河回归故道向黄海造陆的优越性
1.最近300多年来,黄河人黄海造陆至少为我国新增领土1万平方公里
2.黄河改道150多年间,苏北故黄河尾闾至少损失领土1200平方公里
3.黄河回归故道造陆,可为我国新增领土2万多平方公里
4.黄河入黄海造陆,可为我国扩大内水范围
15.黄河入黄海造陆,可成为我国21世纪新的民生工程
五、关于黄河回归故道的最佳博弈问题
1.先期工程(第一阶段):铜瓦厢——云梯关段
2.远期工程(第二阶段):桃花峪——铜瓦厢段
六、综合治理宁蒙境内黄河中游河道及其泥沙淤积战略
1.黄河宁蒙段十大孔兑与毗邻的砒砂岩地区的水环境概况
2.黄河泥沙对中下游水利枢纽体系构成的危害与河套地区引黄概况
3.综合治理黄河宁蒙段泥沙淤积与库布齐沙漠的对策
七、坚持综合治理,建设好治黄系统工程
1.从中国长期治黄的经验得失中吸取智慧与营养
2.从近年来国内治黄创新方法与策略中汲取精华
3.建设好综合治理黄河的庞大系统工程
第七编 开凿当(涂)太(湖)运河。根治长江水患
一、1998年长江洪水过后对治江工作的反思
二、长江水患之特点:下游顶托造成中游河道肠梗阻
三、开凿当太运河的大致线路
四、开凿当太运河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五、坚持综合治理,建设好治江系统工程
第八编 关于国内其他内陆调水方案的评析
一、关于“空中南水北调”工程的可行性探讨
1.关于“水库大坝对水汽通道产生了阻挡效应”问题
2.开凿“空中南水北调”通风走廊的工程可行性问题
3.开凿“空中南水北调”通风走廊的气象可行性问题
二、评开凿胶莱海洋运河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历史上开凿胶莱运河以及废置不用的原因
2.兴建胶莱海洋运河的所谓“气象学理论”不成立
3.质疑当代开凿胶莱海洋运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胶莱人工海河工程的四大立论误区
1.质疑胶莱人工海河的土石方工程量
2.质疑胶莱人工海河的海水交换能力
3.质疑胶莱人工海河预防泥沙淤积的能力
4.质疑胶莱人工海河的盐碱化浸染问题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根据1927-1997年长达70年的水文序列资料,汉江有11年与北京枯水年重合,特别是1997年以来,气候变暖,降水减少,汉江已发生多次断流。20世纪90年代以前,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388.7亿立方米,平均年蒸发量为2.213亿立方米,保持正常蓄水位的相当库容量为174.5亿立方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1991-2001年的年均径流量只有279.2亿立方米,最枯的1997年只有136.9亿立方米。据长江科学院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刘强等(2005)提供的数据:汉江中下游干流现状用水量为127.4亿立方米,2010年预期用水量151亿立方米(两者均为包括生态用水量),若加上生态用水量,大约需要240亿立方米,可见丹江口水库已无法满足汉江中下游的用水需要(汉江中下游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年第2期)。  长江委水文局金栋梁高工(2011)表示:自1973年以来,丹江口水库入库径流呈显著减少趋势。自1990年至今,只有2003年和2005年来水量高于多年平均值。1997年到2001年的年均径流量,更是比建库前减少37.4%。“1991年到2002年,丹江口水库年均径流量262亿立方米,若按147.3亿立方米调水,约占径流量的56%,远远超过40%的调水极值……现在出现连续20多年可调水量难以达到预期的情况……需要就此种情况的根源开展深入调查和研究。”  (7)目前中线调水是通过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来实现调水的,目的是拦蓄汛期的全部洪水或弃水,蓄积洪水将加快库容丢失。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汉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封光寅等(2003)研究指出:“根据多年的实测资料可知,丹江大坝蓄水后98%的来沙被拦蓄在库区内。按每年1亿吨来沙量计算,从1968年蓄水至今,淤积在库区内的泥沙约20亿立方米,占死库容27.7%,占总库容11.5%。”如果要改变“蓄清排浑”的运作方式,意味水库的淤积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水库的寿命将大大缩短。此外,保护汉江上游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实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也还有一个生态环境补偿问题。  需要一提的是,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谷兆祺等先生(2002)也指出了中线调水必须上马补水工程的问题,或者说中线丹江口未来存在严重的水资源不足问题。他们说:“之所以要引江济汉,可归结为两点:一是丹江口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自1991年至今,多年平均来水量锐减为280.27亿立方米,比自1933年至1998年的平均来水量393.3亿立方米减少了约113亿立方米;二是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丹江口上下游汉江流域的用水量呈增长的趋势,包括工农业、城市用水量的增加和满足下游航运发展要求所需的水量,从发展的眼光看,丹江口下游的年用水量在240亿立方米左右。显然,若实现中线调水量150亿立方米的目标,引江济汉势在必行。”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绸缪中国水战略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