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文学批评学

凌晨光 山东大学
出版时间:

2001-5  

出版社:

山东大学  

作者:

凌晨光  

页数:

34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学术理论的前沿面临一个本土化、民族化的问题,这是一个与本民族时刻存在并不断变化的文艺现状和审美文化实践相伴随、相纠结的问题。《文艺学前沿理论研究书系:当代文学批评学》扣紧文艺学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在综合创新中建设当代形态的文艺学理论体系,这是“文艺学前沿理论研究”书系的研究者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和宗旨。

作者简介

  谭好哲,1955年12月生,山东栖霞人。山东大学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现任山东在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文社会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会。自著《理性的超赵》和《文学与意识形态》二部,另主编或与人合著《文艺学前沿理论综论》、《马我思思格斯艺术哲学》、《中国文化概论》、《伟人的咏唱》等著作十余部,发珍论文百余篇。论著获省部级奖励十余项。  凌晨光,祖籍浙江宁波,1965年生于山东济南。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要学术成果有:《文艺学新论》(合著)、《美学与艺术鉴赏》(副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选读》(参编)等。另在《人民日报》、《读书》、《文史哲》、《江海学刊》、《中国图书评论》、《博览群书》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及书评三十余篇。学术成果曾获山东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第三届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山东省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书籍目录

上编 批评理论第一章 文学交流与文学批评第一节 交流·艺术交流·文学交流一、般交流二、艺术交流三、文学交流四、文学交流的机制与媒介五、文学交流的建设性效果第二节 文学交流的构成与文学与批评对本意义的追索一、交流的构成图式二、作者与意义三、读者与意义四、语境与意义五、文体与意义六、联系与意义七、代码与意义第三节 文学交流的过程与批评的主题一、作者的表达与批评二、文本的理解与批评三、读者的反应与批评四、文学交流与批评第二章 文学批评的性质与定位第一节 理论与实践一、文学批评不同于文学理论二、文学批评不同于文学创作三、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中介第二节 科学性与文学性 一、文学性与科学性的互补二、文学批评的科学性的表现三、文学批评的文学性的表现第三节 主观性与客观性一、批评的两在要素与批评的客观性二、偏于主观的文学批评的特征三、偏于客观的文学批评的特征第四节 政治与学术一、批评的政治性二、批评的学术性第三章 文学批评的程序功能……下编 批评模式附录一 中国古典的审美批评附录二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章节摘录

  四、与传统心理批评的比较  新精神分析理论是在传统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尽管自成一格的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具体建构与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否定和批判同步进行,但我们看到,实际上两者在研究对象的着眼点和理论建构的基本概念范畴上却多有相同之处。比如都把人的潜意识当作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因,都把着眼点放在人的潜意识驱力方面,表现出对人的先天潜能及其成因的共同重视。再有,两者都将个人的童年经验与成年后的行为方式、思维特点、精神气质、个人成就乃至神经和精神方面的疾病联系起来,从人的童年生活和经历中寻求形成其性格与个性的依据。  基于相同的原因,与上述理论方面的联系相应的是,新心理分析批评与传统精神分析批评也有诸多的相同点。比如两种批评都不太注意文艺作品中直接、具体的描绘或表现结果,而是着力挖掘眼前的具体形象背后的富有象征和隐喻意味的内蕴。两者都把艺术品看成是艺术家精神状况的物质化显示,从而把探究的目光深入到作品表层之下,试图把握艺术家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特征。再如,两种批评都着意把艺术品与艺术家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的童年经验和经历联系起来,把艺术创作看作是人们童年时期的未能实现的愿望与幻想的一种替代性满足方式,艺术品则是这种替代性满足活动的结果。  然而,新精神分析理论以及新心理分析批评之新,也正在于它们对传统精神分析理论和传统心理分析批评的否定与背离上。当然这种否定和背离并没有导致两者在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式上的分裂,而是在共同的大前提下分道扬镳,从而导致了两者在批评理论的具体阐释方面,在批评对象的选择和解说方面的不同。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文学批评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