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盒子里的日月

谭庆禄 山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作者:

谭庆禄  

页数:

336  

前言

  不知不觉,已过了知命之年。  记得少时作文课上,大家竞相叙写好人好事,故事里就往往有个“年过半百的老大爷”。而今一不小心,自己已然成了那类人物,想想觉得像个玩笑。平日里,倚在床头看书,坐在桌前写字,或者风里雨里的上班下班,并不觉得异于年轻之时;然而,知命之年的心境,与以往似乎还是有些不同的吧。有一次,偶然想到了毕业证,一下子记不起放什么地方了。若在以往,那是一定要找到的,就算弄个地覆天翻,鸡飞狗跳,也在所不惜,可这次却忽然想到:有这个必要么?由它去吧。那种感觉,极像东坡所说的“脱钩之鱼”。  对于所谓文学者,也大抵如此。虽然文学是我的所学专业,然数年前就已经说过:文学的梦已经做完。近年来,又渐为书法的黑白世界所吸引,颇有欲罢不能之概,甚能理解欧阳公“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来,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之意,倾注许多时间于其中,虽其“如溯急流,用尽气力,不离故处”,亦不悔也。每日里握管濡墨,也自得其乐。久之,偶尔读读篇籍,写写杂感,这点儿积习,也消磨殆尽了。  近来,时有爱我的朋友,直接间接,流露惋惜之意:虽然书法也许不错,但文章,也还是要写写的吧。  于是,才有了编辑这本集子的念头。  编辑一本集子,对于我来说,其实就是编辑逝去的那一段岁月。  不慎沾染上记日记的习惯。偶尔遏上事务繁多,三五日耽搁下来,回头想想,试图补记,有时候,昨天前天的日子,本来也是一分一秒过来的,却遗忘得没了一点儿痕迹,形成一个巨大的空白,好像根本就不存在。于是心下未免怅然,那几个结结实实的日子,应该是活过的吧。其实,这也未免是一种虚妄。一个平凡之人的平淡生活,记不记在本子上,对于这个世界,能有多大关系?岁月已经逝去,想法也不如当日的新鲜,必欲编辑起来,呈现给爱我的诸君,是否也有些多事。然而,既然确实在这个世上生存过,这些雪泥鸿爪,能留下的,也就留一留吧。  翻检旧作,发现平日所留意者,仍然是寻常草树;所忧心者,也不外这一方水土。在这片天宇下住得久了,没有法子的事。《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浮屠可居无定所,四海云游,我辈初生之时,已经被铆在一个地方,一住就是半生,焉有不生恩爱之理,不能如浮屠一般洒脱,也在情理之中了。周亮工《因树屋书影》记录了这样一个佛经故事:“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入水濡羽,习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日:‘尝乔居是山,不忍见耳。’”读之常常令我感动。  当年,曾为发现了草木而窃喜,时间长了,益知它们竟然如此自然而宁静,丰富而高贵,草木的世界,几乎成了我的一个精神家园。我不能不承认,我在此收获了很多。草树的沉默、谦逊和坚韧以及独立不移的品格,永远给我以清晰的规箴;相对于动物,甚至我的同类,面对它们,我更能感到灵魂的平静和快乐。因此,我也不由自主地想认识它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关心它们的生存、成长与繁衍,以它们的欣悦为欣悦,以它们的忧伤为忧伤。我的心里,多次产生这样的想法,电视上开一个栏目,像以前的“动物世界”,叫做“多识草木之名”,每天讲述一种或数种草木,既长知识,又益心智。自知力薄而口拙,是不会有人听的。退而求其次,就自己动手记录下来。也许,在我的文字中,尚不能读出草树的好处,那决然不是它们的过错,而责任全部在我。虽然,我深知拙劣的文笔,也许无法传达出草树之万一,甚至会唐突了他们的高贵,却不能因此敛手。唯一的希望就是,我的文字作为失败的记录,能表达出我的敬意,更祈望后来者比我做得好一些。  对于水土状况的担心,其实也许是杞天之忧。一位晚辈就曾明确告诉我,水是可再生资源,用不着为此忧心忡忡。我知道他的话不错,然而却不能因此而快乐。  村子里,水井中的水,先是深了、浊了,人们吃力地往下挖,后来终于追不上了。池塘里的水,先是少了,后来就没了。那个曾经为蒹葭所环绕,生长过莲藕,繁衍了鱼虾的丰盈世界,说消失就消失了。水上的风景与水底的神秘,已经荡然无存;所剩者,只是一个干涸凋蔽、肮脏丑陋的深坑,积累着陈年的枯枝败叶。河流呢,东边的马颊河,初见时,似乎只是纤纤的一沟,却是终年流水的;后来,来了许多陌生人,和许多车子,用了一个冬天,或者一个春天,将它开得宽宽,而水流,则是有的时候少,无的时候多,且由清变浊,近来已经是黑绿色的了。地里的庄稼,是百姓的心血,看上去,其生长状态还好,可是,化肥是生长的动力,而农药则是抵御虫害的屏障,河中的污水,则已经注入它们的叶脉。看看今日的田园水土,想想十年二十年以后之事,让我这个疏懒的人,也常生出不着边际的忧虑。  谁都知道,环境的恶化,无不是人类行为的结果。究其根本,也是人性恶的外化。水可以净化,河可以再清,环境可以保护,人类的贪欲,随着科技的发展,正在飞速膨胀,何时是个了时。  知堂曾说,看书如吸纸烟,书本是遮眼之物。我也有相同的习惯与喜好。读书用去了我大部分时间,事后想想,也并不后悔。是啊,早上一觉醒来,如果没有个东西挡着眼,直呆呆地坐着,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我看书比较杂。这并不表示我多么博学,只是兴之所至,有一搭无一搭。有许多书,老实说,也看不大懂。我的想法是,书也不必全都看懂,看得懂时,当然不坏;看个半懂不懂,一知半解,有时也挺好的。不是有人说了么,书籍大多是被误读了的。是啊,当时自以为读懂了,事后再读,复又恍然开悟的事,也不是没有;再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莎士比亚,谁能确定哪个莎士比亚是真的呢?老认为自己的这一个是真的,别人都看走眼了,我还没有那般自信。再说,每个人都看出一个自己的,是件多么好的事啊。日子久了,积累的书却多起来,堆在家里,碍手碍脚,遇到搬家,那就更麻烦了。书籍使住的屋子更有意思,更像个家,使人进到里面,就少生离开的念头。反过来讲,这也给人生增添了些许惰性,使他沉浸于书籍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是不是精彩,对他的吸引力就小了。所幸的是,住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区公寓里的帕特里斯·摩尔先生,被压在倒下的书堆里,大呼救命,这类的尴尬事,在我,还不曾发生过。  进入书籍之中,跟随先贤的脚步,去游历,去跋涉,时空的限制消失了;通过书籍与先贤晤谈,较之登堂入室,诚惶诚恐地接受耳提面命,也轻松自在得多。这些我都喜欢。然而,放下书本,发现仍然处于自己的斗室之中,依然度着盒子里的日月。  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  谭庆禄

内容概要

  编辑一本集子,对于我来说,其实就是编辑逝去的那一段岁月。不慎沾染上记日记的习惯。偶尔遏上事务繁多,三五日耽搁下来,回头想想,试图补记,有时候,昨天前天的日子,本来也是一分一秒过来的,却遗忘得没了一点儿痕迹,形成一个巨大的空白,好像根本就不存在。于是心下未免怅然,那几个结结实实的日子,应该是活过的吧。其实,这也未免是一种虚妄。一个平凡之人的平淡生活,记不记在本子上,对于这个世界,能有多大关系?岁月已经逝去,想法也不如当日的新鲜,必欲编辑起来,呈现给爱我的诸君,是否也有些多事。然而,既然确实在这个世上生存过,这些雪泥鸿爪,能留下的,也就留一留吧。

书籍目录

第一辑寂寞的树田野的树文人与树一株树的价值丹东的银杏树与树结邻的日子冬天的树寂寞的树小小黄杨幸运的树植树节枯焦的草坪古墙上的杂草乡野的惊喜最后的奇迹树叶的滋味雄心勃勃的物种第二辑盒子里的日月秋天的原野故乡的月光乡村的路沟春庄稼食无鱼盒子里的日月凤凰苑的遗憾人之忧粒粒岂止皆辛苦水日的纪念好雨胭脂湖的雪夜河之忧欧文走路及其他第三辑自助的训练饕餮者的嘴巴自助的训练蹩脚学者的爱好罚人吃肉简易之政论形貌论酒量提高与普及视野与心胸学界的自信可怕的自负致命的时间古人的洁癖金屑眼中翳“太形山”及其他性格人第四辑聚书的苦乐一张书签湖边的书摊网上阅读读书目百读不厌的图书聚书的苦乐不为阅读的书老土著《草木之香》序张新锐诗集序读《情至深处》答《聊城日报》记者问第五辑东坡的个性乡贤傅斯年先生历史学的大师东坡的个性无偿的赠品心灵闸门的开启拜访宋遂良先生第六辑天寒白屋贫夏夜的邂逅家徒四壁天寒白屋贫包哥第七辑西行杂记西行杂记龟山汉墓青檀寺南行记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辑 寂寞的树  一株树的价值  我一向对那些疏阔无当的事物感到欢喜。我的喜欢发自内心,与生俱来,却未必经过精确的分析和严密的推理。我喜欢植物,特别是喜欢树,可是树的好处在哪里,它的价值几何,却几乎不记得认真去想过。  最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么一段文字:“印度的一位教授曾经用他神奇的计算,找到了一棵树的价值。他用了各种公式,得出的结论是,一棵生长五十年的树,一年对人类的贡献高达十几万美元。其中产生的氧气价值是3.12万美元,防止大气污染的价值是6.25万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肥力的价值是3.125万美元,涵养水分等价值是3.125万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是2500美元。”  印度教授的话令我一以喜,一以忧。不必讳言,虽然我喜欢树,甚至尊敬树,但是,这位印度教授的这个估算,还是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知道树是高贵的,也是可贵的,却从来没有想过,谦退自守的树,默默无闻的树,竟然有这么高的身价。不过我也不想隐瞒,这种计算也实在有叫我感到别扭的地方。  很久以来,人类似乎已经习惯于以自己作为尺度,来衡量自己以外的这个世界。有时候,即使偶然产生一个跟惯常的意见截然不同的想法,在表达时,也不能不迁就以往的思路,反过来使用那个惯用的尺度。自从进入了商品社会,货币,也就是钱,几乎成了丈量一切事物的基本尺度。似乎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类的良知,世界的未来,都是可以用钱来衡量和说明的。一座山,一条河,虽然它们的古老使任何关于它们归属的契约和文书都显得可笑,但是到头来也还是被人们用暴力来争夺,用金钱来计算。“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古人毕竟未免天真,这句名言如今看来也已经有些迂腐可笑。一个美国人来到张家界,觉得那里的空气实在美妙,应该是有偿的,呼吸一小时收费5美元。既然差不多没有什么不可以用钱来表示,那么,也就几乎没有什么不被看作买卖和占有的对象。正是人类的这种贪婪,这种占有的欲望,带来了对于自然的掠夺性开发。对于自然的破坏,也就是对人类自己居住环境的破坏,更是对人类未来的恶意透支:人类总是要有子孙的,让他们怎么办?我想那位印度教授正是基于这种忧虑,从保护森林树木的良好愿望出发,算出他那一笔惊人账目的。他想告诉人们树有多么重要,可是,却不得不使用“钱”这个可耻的尺度。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盒子里的日月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