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喀斯特水研究

何宇彬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05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

何宇彬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内容提要
本书是第一作者毕生从事喀斯特学和喀斯特水研究的成果,作者坚持“溶蚀理
论一水文地质一水文地貌”相结合的综合观点,全面深入地研讨中国喀斯特水的生
成、演化与运动规律,体现了中国学者独特的学术风格。
本书突出基础理论研究,也注意总结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引人
注目的新思路和新见解。

作者简介

何宇彬
1934 年生。1956年毕
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
地质大学)水文地质专业。
1956-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北京)从事喀斯
特水文地质科研工作,1985
年调至同济大学任职。专著
有:《中国岩溶研究》、《喀斯
特水文学》,《太原地区喀斯
特水资源研究》,发表论文
30余篇。
何宇平
1946年生。1970 年毕
业于清华大学(北京)水利工
程系,1988 年在美国马里兰
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为
美国土木工程工程师协会会员。

书籍目录

目 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绪 论
第一篇 喀斯特成生的微观机理及宏观环境因素
第一章 中国碳酸盐岩系及成层组合特征
第一节 中国碳酸盐岩系的分布
一、东部沉积区
二、西部沉积区
第二节 碳酸盐岩的类型
一、碳酸盐岩的成分分类
二、碳酸盐岩的结构-成因分类
第三节 成层组合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一、均匀状灰岩及粉晶白云岩类
二、均匀状结晶结构白云岩类
三、灰岩与白云岩间互共存
四、不纯碳酸盐岩
五、互层状灰岩
六、间层状不纯碳酸盐岩
七、间层状灰岩
第二章 喀斯特微观溶蚀机理研究
第一节 喀斯特作用的化学动力学原理
第二节 微观溶蚀机理研究
一、对物质成分的选择性溶蚀
二、对结构、微构造成分的选择性溶蚀
第三节 碳酸盐矿物的沉淀及聚合方式
第三章 碳酸盐岩空隙结构特征
第一节 碳酸盐岩中空隙类型
第二节 碳酸盐岩空隙结构对渗透性的影响
一、压汞实验的原理及资料解释
二、碳酸盐岩空隙结构类型
三、碳酸盐岩空隙结构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
第四章 碳酸盐岩多重空隙介质研究
第一节 溶蚀机理研究
一、矿物成分、微结构与溶蚀速度的关系
二、溶蚀机理研究
第二节 多重空隙介质形成机理
一、灰岩类
二、白云岩类
三、不纯灰岩与白云岩
第三节 双重含水介质研究
第五章 喀斯特发育的时空演化问题
第一节 喀斯特发育的环境因素
一、气候因素
二、地质构造因素
三、新构造运动
四、水文地貌因素
第二节 喀斯特发育的阶段性和有序性
一、喀斯特演化遵循“量变到质变”的阶段性
二、喀斯特组合形态在空间上的有序分带性
第二篇 关于喀斯特水系统
第六章 水文地质结构模式
第一节 均匀状厚层灰岩平缓褶皱型
――普定喀斯特水试验场实例
一、地质背景
二、水文地貌结构
三、马官-陈家庄暗河系
四、后寨泉域
五、小 结
第二节 间互状灰岩断裂褶皱型
――以赵庄矿为实例
一、马家沟灰岩地下水特征
二、水文地质结构
第七章 喀斯特水动力剖面模式
第一节 南方区水动力剖面模式
一、喀斯特水排泄形式
二、喀斯特水动力剖面实例分析
三、均匀状厚层灰岩水动力剖面模式
第二节 北方区水动力剖面模式
一、喀斯特水排泄形式
二、喀斯特水动力剖面实例分析
第八章 随机模型在喀斯特水系统中的应用
第一节 门限自回归模型
一、门限自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
二、门限自回归模型的建模和识别方法
三、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四、计算程序框图
五、门限自回归模型的应用
第二节 核函数模型
一、核函数模型的理论基础
二、喀斯特水系统核函数的识别与建模
三、核函数模型在喀斯特水系统中的应用
第三篇 中国喀斯特水基本特征
第九章 中国南方喀斯特管流水特征
第一节 双重空隙介质的空间耦合
一、溶隙与溶道的空间耦合
二、水文分割法
第二节 管流水特征
一、发育不均一含水岩体(以暗河或溶洞水为主体)
二、水文动态特征
三、管道水流具波状等水压面
四、溶道内气水压力的交替作用
五、管道水流以特殊泉的形式排泄
第三节 隙、管流水的转化关系研究
一、桂林丫吉村喀斯特水试验场
二、美国肯塔基中南部owl泉研究实例
三、普定喀斯特水试验场
第十章 中国北方喀斯特隙流水特征
第一节 发育以洞隙水为主的不均一层状含水体
一、洞隙富水带
二、发育不均一的层状含水体
三、洞隙发育随深度减弱
第二节 脉状迳流富水带
第三节 涌泉动态稳定调节功能好
一、泉域面积广
二、涌泉动态稳定
三、涌泉调节功能好
第四节 涌泉年内及多年动态特征
一、年内动态与降水相关并具滞后性
二、多年调节周期
第五节 马家沟灰岩古洞隙水
一、开平向斜
二、太原盆地
小 结 中国南北方喀斯特水特征对比
一、含水介质类型
二、喀斯特水系统
三、喀斯特水类型
四、喀斯特水的水文特征
五、喀斯特水的排泄
六、河谷喀斯特水动力特征
七、工程水文地质问题
第四篇 关于喀斯特洞穴深度问题
第十一章 喀斯特洞穴的(发育)深度
第一节 常温常压开放系统
一、排水基准面
二、断裂带
三、硫化矿床氧化带
四、新构造运动
第二节 高温高压封闭系统
一、深部侵蚀性的来源
二、深部封闭系统地下水运动的动力
三、深部封闭系统水――岩作用方式及特征
结束语
第十二章 古剥蚀面古洞穴带研究
第一节 元古代古喀斯特
一、华北地台
二、扬子准地台
第二节 早古生代古喀斯特
一、华北地台
二、扬子准地台
第三节 晚古生代古喀斯特
第四节 早中生代古喀斯特
第五篇 喀斯特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第十三章 暗河的开发利用研究
第一节 溶道与溶洼的成因演化
一、渗流喀斯特阶段
二、渗流+管流喀斯特阶段
三、管流喀斯特阶段
第二节 湖南暗河的开发利用研究
一、蓄水工程
二、引水工程
三、提灌工程
第三节 大庆坪地区喀斯特水综合开发模式
一、地质概况
二、喀斯特地貌结构
三、喀斯特水分布特征
四、喀斯特的开发利用
第十四章 华北断块区喀斯特水资源研究
第一节 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
第二节 暖温带亚干旱气候区
第三节 中温带亚干旱气候区
第四节 中温带湿润-亚湿润气候区
第六篇 喀斯特区环境(灾害)问题
第十五章 喀斯特塌陷机理研究
第一节 地质背景
一、隐伏溶洞的存在
二、上覆松散盖层的存在
第二节 水动力作用
一、潜蚀作用
二、负压吸蚀作用
三、正压气爆作用
第三节 多成因论分析
第四节 古喀斯特塌陷-陷落柱
第十六章 大水矿区矿坑突水问题
第一节 突水形式
一、南方喀斯特区(覆盖与裸露区)
二、北方喀斯特区
第二节 充水水源分析及水害预防研讨
一、充水水源分析
二、水害预防研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封面 喀斯特泉群(峨嵋山地区)
封底 溶洼水库(广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喀斯特水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