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建筑小环境设计

刘文军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1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文军  

页数:

189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建筑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然而,建筑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可以不断重复地制造,而是需要不断创新。这不但因为建筑具有艺术属性,艺术品是不能重复的;而且也由于建筑具有社会文化性,各种不同的人、家庭,各种不同的公共活动,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建筑形态;各种不同的地点,更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建筑形态;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要求建筑(形态)不断更新。因此,建筑设计的任务是重大的,也是众多的,这就需要有人来进行设计,需要有大量的建筑设计人才。这种人才怎样培养?一方面,可以正规性地培养,如大学本科、专科,更高层次的是研究生。这些就是所谓科班出身的,但他们毕竟只是少数,还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需要,所以,现在正在从事建筑设计的人,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专业正统出身的,而是其他专业(甚至非专业)的人通过短期培训或自学成材的,在实际工作中边学习边提高  成材的。不论是“科班”出身的还是非“科班”出身的,他们都渴望着能有某种书籍,通过阅读并实践,来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准。但当今这种书籍还不够多。目前虽有大量建筑图书,可是大部分多为资料集之类,也就是说,是供建筑设计中具体需用的、数据的、条文的,至多是实例实录。这就难以满足他们的自学要求,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准。鉴于这样一种形势,我们组织了编著一套这样的丛书,以飨读者。虽然由于是首次,不见得尽善尽美,但我们相信,对他们无论如何是会有所裨益的。  本丛书为系列丛书,现在出版的是首系列,以后还将继续出版第二、三、……等系列。作为首系列,为的是满足广大读者的急需,因此,先以设计方法为系列,包括有《建筑方案设计》、《建筑空间设计》、《建筑造型设计》、《建筑设计手法》、《建筑室内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建筑色彩设计》、《建筑绘画表现》、《建筑群体设计》、《建筑小品设计》、《建筑小环境设计》、《建筑批评及作品分析》等。以后将编写第二系列,有关建筑类型的设计,第三系列,有关建筑技术的设计,等等。  如上所说,由于本丛书系初次尝试,所以,其中不够完善之处在所难免,希望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对这些书籍提出宝贵意见,以求本丛书臻于完美。对建筑事业能起更大的作用,对读者带来更多裨益。

内容概要

建筑小环境是建筑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建筑节点窨的设计包含了丰富的功能表达和深刻的艺术性。本书以详尽的阐述和大量的图例,从建筑小环境的设计原则出发,汲取古今中外建筑小环境的菁华,对建筑小环境的设计(诸如功能分析、类型分析和设计、窨形态设计、窨手法设计),以以及小环境的局部设计(诸如水体、绿化、铺地、小品和灯光、色彩等)进行多层次和全面的典型剖析,强化了对居住区公共绿地、校园广场、步行街、老年人活动环境等设计理念,并进行了相应的手法表现。本书具有实用性、示范性强的特点。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建筑小环境概述 第一节 建筑环境与建筑小环境 一、建筑小环境的界定 二、建筑小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三、建筑小环境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建筑小环境的设计原则 一、概述 二、视觉设计 三、空间层次设计 四、人和空间的关系 五、局部空间设计第二章 建筑小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建筑小环境 一、古代建筑小环境的思想基础 二、庭院 三、园林 四、古代的建筑小品设施 第二节 外国古代的建筑小环境 一、广场 二、园林 三、环境小品设施 第三节 现代建筑小环境 一、典型例子分析——私家绿地 二、典型例子分析——公共性较强的建筑小环境 三、典型例子分析——专业性较强的建筑小环境第三章 建筑小环境的设计 第一节 功能分析 第二节 类型分析和设计 一、按使用功能分类 二、按年龄结构分类 三、按社会文化类型分类 第三节 空间形态设计 一、视觉形态设计 二、个性处理 第四节 空间手法设计第四章 小环境的局部设计 第一节 软质环境设计 一、水体 二、绿化 第二节 硬质环境设计 一、硬质铺地 二、建筑小品 三、环境小品设施 第三节 灯光、色彩设计 一、建筑小环境的灯光设计 二、建筑小环境的色彩设计

章节摘录

  园林空间的渗透和空间层次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空间的分隔与联系关系形成的。分隔空间的方法有多种:有利用墙和围廊划分空间的,有利用山、树木、水面、建筑分隔空间的。往往把一个园林空间按照各景区特点划分成无数个小空间,空间内有独立的景点,空间的大小、形状、内容各不相同。但如果各个小空间缺乏联系,空间之间不能渗透,不能形成层次变化,园林也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各个小空间都保持某种联系,视线能够相互衔接,能感受到景色从一个空间流到另一个空间,一般通过门、窗、廊、桥、洞口、树木等形成似隔非隔的空间,空间互相渗透、相互联系。苏州留园在运用渗透的手法上十分卓越,入口采用封闭狭窄的空间,但通过廊的吸引和设置更小的庭院使空间保持连续性,在到达古木交柯之处通过漏窗看到窗外的景色,通过漏窗的过渡、框景,使空间显得格外深远。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空间就发生了联系,使两边的景色互相渗透,富于层次,空间也显得意味深长。透过门窗洞口,看到一串串连续的空间,把空间组织起来,窗外的竹子、建筑、青山等,经过窗框望出去,就是一幅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在园林中,窗有方形、菱形、扇形及各种漏窗,而门有月亮门、壶形门、花瓶门等,做得比较精致,起到了一个画框的作用,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角度望出去,景色也不一致,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空间层次也就无穷变化。  4.藏与露  中国古典园林是讲求含蓄的,所谓含蓄,在诗词中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画论中“意贵乎远,境贵乎深”,含蓄是藏与露的辩证统一。中国园林,不论规模大小,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千方百计地把景“藏”起来,通过其他手段做铺衬吸引人到达。前面所述的留园、怡园入口,比较封闭,但又通过漏窗、游廊引入景色,作到藏与露的统一。  江南园林多分布在市井中,从外表看极其平淡:白粉墙、灰瓦,但踏入园中,又是另外一番景色,而园中的主要景区也不是一览无余,往往是藏起来,通过种种手段的引导和暗示,不知不觉地把景展示在面前。同样园林中的亭台、楼、轩、榭也是半遮半露,或藏于树丛中,或隐于视线外,显得含蓄、深远。如狮子林中的卧云室,深藏在怪石树丛中,仅楼之一角从树的缝隙中显露出来,暗示着楼之所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建筑小环境设计 PDF格式下载



建筑小环境设计


跟建筑外环境一套的,讲的很细致


这本书对于学习园林的孩纸来说还是很好的。


值得一看,内容挺有针对性的


应该比较经典


这个商品还不错,比较喜欢!~


字有些地方印刷断断续续,不知道是不是正版,不过是活动买的,还挺划算


个人感觉挺好的书,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下,有时间慢慢品味


不错,只是我要买的其他书怎么一直没有货啊!


个人感觉比较普通。


是正品,内容比较详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