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及其他
2009-11
同济大学出版社
叶廷芳
400
无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曾讽刺德语,说它只配用来与马讲话。其时为16世纪上半叶,马丁·路德通过翻译《圣经》而初创德语——诗人海涅说,路德把《圣经》译成了“一种还完全没有出生的语言”。自那以后,作为一个文化单元的德意志才算上了路。德意志在欧洲常被称为“中央之国”(das Land der Mitte),至少在文化学术上这大概是可以成立的。马丁·路德为德意志确立了一个优良传统。有统计资料显示,作为被翻译的文字,德语仅次于英语和法语,位居世界第三;而在把其他文字译成本民族语言方面,德语则在世界上占居首位——德国竟是当今世界第一翻译大国!看来这个德意志最合乎鲁迅先生的理想了:既会“摹仿”又会“创造”。而这个理想自然也可以意味着:不会“摹仿”亦不会“创造”。先生还说:如果再不“拿来”,再不“摹仿”,那就依然无助,依然无望,终将落个“恨恨不已”而已。
这是作者20多年来从事卡夫卡及德语文学研究的精品结集。分为四大主题,分别为卡夫卡沦、德语现代派文学、德国现代戏剧和德国三大诗人等研究的专论。作者学力深厚,文字极富感染力,其对德语文学的研究在当代中国无出其右。有些文章虽写作较早,但整体上仍不失磅礴气势。
叶廷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环境艺术学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1936年生于浙江衢州,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并留任助教。1964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从事德语文学研究至今。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北欧文学研究室主任。主要著作:《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现代文学之父》、《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美的流动》、《遍寻缪斯》;主要译作:《迪伦马特喜剧选》、《溺殇》、《卡夫卡传》、《假尼禄》(合译);编著:《论卡夫卡》、《卡夫卡全集》、《德语国家散文选》、《德语国家短篇小说选》、《外国百篇经典散文》。
总序/孙周兴第一辑 卡夫卡:西西弗斯的现代原型 论卡夫卡的精神结构 卡夫卡的隐喻艺术 卡夫卡与荒诞艺术 “内宇宙”幻化的现代神话——《乡村医生》剖析 卡夫卡的中国旅程 人生即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卡夫卡《诉讼》小议 艺术殉难者的自画像——卡夫卡的两篇短篇小说剖析 畏父与审父情结的绝唱——读卡夫卡的《致父亲》 《卡夫卡短篇小说经典》译本序 卡夫卡研究的新进展——胡志明《卡夫卡现象学》序言第二辑 艺术的奇幻世界——德国表现主义文学概观 当代德语文学的美学转型 奇峰突起的奥地利现代文学 怪杰格拉斯及其奇书《铁皮鼓》 “既是诗意的,又是伤风败俗的”——写在耶利内克获诺贝尔文学奖之际 二战后德国三代作家的连续“变脸” 涅卡河孕育的大师们第三辑 他何以获得两个不同世界的掌声——论布莱希特美学思想的现代性与普世性 焦点在于审美观——论布莱希特与卢卡契之论争 含泪的笑——论迪伦马特的戏剧美学特征 一场“正打歪着”的审美游戏——浅论迪伦马特的《抛锚》和《夜色迷人》的演出 迪伦马特在中国第四辑 他们共同铸造着一个大写的现代人 天才诗人的滥觞 难以超越的高峰——为歌德250华诞而作 席勒,德国又一位多能式的文化巨人——纪念德国伟大戏剧家席勒逝世200周年 席勒诗学的现代诠释——叶隽《史诗气象与自由彷徨》序言 “理性要求统一,自然要求多样”——席勒预言的现代应验 魏玛的远邻们 姗姗来迟的德意志散文——《德语国家散文选》导言 冯至译笔下的海涅散文——《哈尔茨山游记》中译本再版序 散文里的真性情——《里尔克散文选》序 《魔山》的魔力在哪里 批判现实主义的最后绝晌——纪念H.伯尔逝世20周年 德语文学与现代性——德语文学研究会第13届年会开幕词 中国德语文学的现状与展望后记
卡夫卡的大学时代上的是布拉格德语大学,专业是法律,但他的兴趣是文学,爱读斯宾诺莎、黑贝尔(戏剧家)、达尔文、尼采等人的作品,并开始习作。他的最早一本集子《观察》中的作品1902年即已写成。由于他结交了成名较早的同窗和作家马克斯·勃罗德,经常随勃罗德参加布拉格的文学活动,以致后来认识了表现主义运动的重要活动家和作家韦尔弗,并参与某些活动。卡夫卡于1906年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实习一年后,于1908年开始在官办的波希米亚王国劳工工伤保险公司供职,虽然多次想摆脱工作以利于创作,但始终未能如愿,直到1922年因病势恶化被迫退休为止。但只要他在办公室一天,他总是“恪尽职守”的,以致得到他的上司的赏识。这是符合卡夫卡的性格逻辑的:内心极为执拗,外表却十分谦和。所以他在办公室里、在日常生活中人缘很好。这里不妨录一段他的朋友韦尔奇对他的回忆:他身材修长,性情温柔,仪态高雅,举止平和,深暗的眼睛坚定而温和,笑容可掬,面部表情丰富。对一切人都友好、认真;对一切朋友忠实、可靠……没有一个人他不倾注热情;他在所有的同事中受到爱戴,他在所有他所认识的德语、捷克语文学家中受到尊敬。①其实,卡夫卡的文品和人品完全统一。
本人的工作时间不短(自1961年始),但真正从事学术研究的时间却不长,除去10年“文革”、一年“四清”和8年编辑工作,剩下的不过30来年时间。这期间还写了四五本散文、随笔、短评一类的文字,译了一些东西,编了不少书籍(约30余部),用于研究的时间就更少了!虽然自1975-1977年为了借鲁迅之名为外国文学抢救一条生路,我曾与冯至、戈宝权、陈冰夷等前辈以及黄宝生、兴万生、栾文华等同辈进行了集体项目《鲁迅与外国文学》的研究。这个论题在当时的鲁迅研究中是颇有创意的。然而当时工人阶级已登上“上层建筑”,知识分子的学术活动必须与“工人理论队伍”相结合。虽然那些被派来的工人理论骨干都是有才华的知青,但毕竟没有受过专业的基本训练,所谓“结合”不过是徒有形式而已。不过,我们倒是扎扎实实把《鲁迅全集》至少通读了一遍,而且好歹也发表了几万字,在研究能力上受到一定的训练,算是热身吧。真正的研究是从1978年开始的。从这一年起,我左右开弓,决心把心仪已久的两位所谓“颓废派”德语作家——卡夫卡和迪伦马特尽快介绍给我国读者。我又译又写,不断在报刊上有关于这两位作家的论文或译文发表,并很快引起很大反响。至80年代末,就分别出版了迪伦马特戏剧的译文集、关于卡夫卡的专著和编著。此外还有不少长短不一的有关这两位作家和与他们无关的文章,后来也编辑成一本题为《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的集子出版。该书反映了我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接受过程。
《卡夫卡及其他:叶廷芳德语文学散论》:同济·欧洲文化丛书,德意志文化系列。
无
这是作者20多年来从事卡夫卡及德语文学研究的精品结集
好书,可惜真正能静下心来看看佳作的人太少了
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满意的购物经历!
如果是想要了解卡夫卡的作品,能够有些帮助。但是,我总不太喜欢这本书,没有太多的想读的欲望。
喜欢文学的朋友,QQ2625 7388,我们或者能够聊聊。
还算是喜欢吧
输的内容还不错 但书貌似是盗版的
非常好。信息量大,对我的论文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