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文化的人文解读
2011-5
同济大学
赵麟斌 编
306
本书以“闽文化”中的文学研究、历史名人研究、艺术研究等为主要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品格,彰显了闽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赋予“闽文化”研究新的意义。
本书既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又可供广大热爱民俗文化的读者阅读。本书由赵麟斌主编。
赵麟斌,现为福建省闽江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州市首届杰出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闽江学院学报》主编,兼任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文社科研究院特聘院士兼客座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国际高级访问学者,己出版专著(含合著)、主编30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闽文化研究方面主要论蒋有主编《闽台民俗散论》、《闽台民俗新论》、《闽台民俗述论》,编著《福州民俗文化述略》,评注《垂涎录》(合著)等。
前言序一序二序三序四九赋重修镇海楼记唐五代闽中四诗人论略林谓《闽中记》辑考曾巩在福州的政绩和文学创作叶梦得与福州的社会文化生态建设林之奇《观澜文集》及其对唐宋派形成的影响刘克庄和闽籍江湖派诗人山林别响闽派先声——元明之际蓝仁、蓝智诗歌创作论闽中诗派对明代翰林诗歌创作的影响《闽中十子诗》版本述要谢肇涮诗论与地域关系浅析徐坳生平分期研究林古度生卒年佐证与友朋酬赠作品系年气与道俱斯文斐然——林雨化古文观及其创作成就学文汉宋之间:陈寿祺的文论梁章钜《补萝山馆诗话》考订林则徐“咏红”诗评析严复与“同光体”成员的交往林旭山水纪游诗初探近代女词人沈鹊应词新探文学转型时期的矛盾与惶惑——林纾试论福州近代文化巨人林纾在晚清福州近代文化巨人林纾在民国诗歌与学问的坚守——陈衍的文学史意义陈衍“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论郑孝胥与陈三立交游考同光派闽派诗人何振岱的诗歌论何振岱的古文观清代福建诗人诗歌考辨二题清代闽籍赴台诗人诗歌浅探近代闽人词学的论争及其意义闽都民间韵文文学述论福建文化与冰心品格潜隐的主体:冰心小说与读者意识冰心翻译观的修辞学意义——读《译书之我见》有感五四女儿的病理报告——庐隐小说一解林徽因散文的诗性美屐迹留八闽丹心映青史——论郁达夫在福建时期的散文文坛的多面手——郑振铎先生百年诞辰纪念现代散文的一束奇葩——评梁遇春的散文三山灵秀毓英杰——邓拓早期的生活与文学活动后记
版权页:此诗是诗人1886年(丙戌)游福清县南瑞岩山时所作。瑞岩有前后之分,后岩为明嘉靖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辟,戚还撰有《瑞岩寺新洞碑》。“客言”以下六句,写戚继光驻节于此,抗倭取得胜利。瑞岩山中有一石,并刻有“南塘戚公纪功碑”数字。诗人目睹石刻不禁感慨万端,通过对戚公的高度评价,无形中将当年抗倭胜利与两年前马江海战的失利进行了对比,“胜图今谁继”句慨叹朝中没有戚公式的英雄,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何振岱25岁(1891)进秀才,31岁中举人,并于1698年、1903年、1904:年连续三次公车报罢。不久废止科举,停办书院,何振岱从此绝意仕进,以教书卖文为生。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多属纪游、咏物、抒怀、唱酬之作。何振岱性耿介孤高,吟咏松竹梅菊的诗篇不少。每逢菊花盛开则招好友荃庵、无辨“共修社事,供陶公像设酒馔祀焉”。青年时代,何振岱常与好友龚葆銮(字子鸣,号九鹤)读书之余相笃为诗,鼓山达摩洞、乌石山双骖园、洪塘塔江寺等处均留下他们的足迹与诗篇。其中,乌石山双骖园系九鹤家方伯龚易图别业。陈衍伯兄陈书是最早倡导写“同光体”的闽派诗人,原村居陶江,后移居龚氏双骖园、武陵园,前后与徐葆龄、陈绣莹、刘大受、叶大庄、刘玉璋、龚易图、陈宝琛等名流游,具林壑琴尊之乐。1893年秋,何振岱曾偕九鹤住双骖园中逾月(见《榕南梦影录·龚葆銮》)。二人常常同歌同舞,同吟同醉。何振岱20岁时,同光派闽派首领陈衍已打出“同光体”的旗号,因此,同光派闽派清苍幽峭的诗风对青年时代的何振岱多少产生了影响。1906年后,何振岱被闽派重要诗人沈瑜庆聘为藩署文案,沈“与何辄有唱和,脱略形骸之外。何到老每忆兹事,犹为神往。”
《闽文化的人文解读》是闽文化研究学术论丛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