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公共经济学

葛乃旭 葛乃旭、 许洁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12出版)
出版时间:

2012-12  

出版社:

葛乃旭、 许洁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12出版)  

作者:

葛乃旭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公共经济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政府的经济职能、外部效应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预算管理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公共收入理论、收人再分配与社会保障、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稳定以及多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等内容。《公共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解释和阐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履行的经济职能及如何实现其职能。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导论 1.1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1.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1.1.2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1.3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2公共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3公共经济学的学科地位 1.3.1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3.2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3.3公共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1.3.4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 1.4公共经济学的研究类型与方法 1.4.1研究类型 1.4.2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 复习思考题 第2章政府的经济职能 2.1资源配置 2.1.1 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 2.1.2 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 2.1.3 资源配置方式 2.2市场失灵 2.2.1 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 2.2.2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 2.2.3稳定经济领域的市场失灵 2.3政府的经济职能 2.3.1资源配置职能 2.3.2收入分配职能 2.3.3稳定经济职能 名词解释 复习思考题 第3章外部效应理论 3.1外部效应的定义和分类 3.1.1 外部效应的定义 3.1.2外部效应的分类 3.2外部效应的后果:效率损失 3.2.1 正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3.2.2 负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3.3外部效应的矫正 3.3.1 正的外部效应的矫正 3.3.2 负的外部效应的矫正 名词解释 复习思考题 第4章公共产品理论 4.1公共产品的特征与分类 4.1.1 纯粹的公共产品 4.1.2广义的准公共产品 4.1.3狭义的准公共产品 4.1.4判定公共产品的步骤 4.2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 4.2.1 纯粹的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 4.2.2纯粹的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4.2.3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实现机制 4.3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方式 4.3.1 纯粹的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 4.3.2广义的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 4.3.3狭义的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 名词解释 复习思考题 第5章公共选择理论 5.1公共选择的基本概念 5.1.1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5.1.2公共选择的定义 5.1.3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 5.2直接民主决策 5.2.1投票和个人偏好显示 5.2.2 多数票决策与投票悖论 5.2.3阿罗不可能定理 5.2.4阿罗悖论的摆脱 5.2.5 中位选民定理 5.3间接民主决策 5.3.1选民的行为 5.3.2官僚(公务员)的行为 5.3.3政治家的行为 5.4公共选择理论的启示 名词解释 复习思考题 第6章公共预算管理理论 6.1公共预算的概念及分类 6.1.1公共预算及其功能 6.1.2公共预算的分类 6.2公共预算的原则、程序和立法 6.2.1公共预算的原则 6.2.2公共预算的程序 6.2.3公共预算的立法 6.3公共预算的编制方法 6.3.1分项排列预算 6.3.2计划—方案—预算 6.3.3零基预算 6.3.4绩效预算 6.4公共预算决策的经济分析 6.4.1成本—收益分析 6.4.2成本—效果分析 名词解释 复习思考题 第7章公共支出理论 7.1公共支出的分类 7.1.1 公共支出分类:理论分类 7.1.2 公共支出分类:预算分类 7.2公共消耗性支出项目构成 7.2.1 国防支出 7.2.2公共教育支出 7.2.3公共医疗保健支出 7.2.4公共投资支出 7.3公共转移性支出项目构成 7.3.1社会保障支出 7.3.2财政补贴支出 7.4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 7.4.1 消耗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7.4.2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7.5公共支出增长规律及其原因 7.5.1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7.5.2梯度渐进增长论 7.5.3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7.5.4非均衡增长模型 7.5.5 多因素影响说 名词解释 复习思考题 第8章公共收入理论 8.1公共收入的形式 8.1.1税收 8.1.2公债 8.1.3其他公共收入 8.2税收的分类与构成要素 8.2.1税收的分类 8.2.2税收三要素 8.3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 第9章税收制度 第10章收入再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11章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 第12章多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在直接民主制度下运用多数投票原则,如果每一位选民都直接投票,中位选民的决定作用是明显的。而在代议制下,中位选民能否也像在直接选举中一样发挥决定作用呢?1929年,哈罗德·霍特林(H.Hotelling)第一次把中位选民定理表述为两党代议民主制的一种结果。他的有关论述是唐斯(Downs,A.)著作的思想上的先驱①。1957年,唐斯发表了《民主的经济论》,提出了一种政治竞争模型。 唐斯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在代议制民主中,各个党派是为了赢得选举而制定政策,而不是为了制定政策去赢得选举。在代议制民主中,政客理性表现在追求选票最大化,而不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上。同样,选民选举议员是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即个人福利的最大化。中位选民投票的偏好在两党的竞争模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两党的条件下,当选民只是需要就一个问题表明偏好时,中位选民所偏好的政策将胜出。中位选民定理的结果是两党都会力图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位选民的意愿而不是向左右两个极端靠拢,以寻求赢得最多的选票而当选。 如果假设两党起初的政治倾向是极左和极右的,那么在中位选民理论的影响下,两党力图提出中间偏左或中间偏右的竞选纲要,以此来争取更多的中位选民。唐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中位选民定理所产生的作用会使得社会福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候选人将被引导到选择最大化社会福利的政策。因此中位选民定理能将社会福利损失降到最低点。 多数票通过原则以及由此引出的中位选民定理在进行政府政策分析时是经常被用到的。例如,经济学家研究政府赋税的标准时发现,是中位选民的收入,而不是所有选民的平均收入决定了赋税的标准。 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中位选民定理并不能完全发挥决定作用。因为投票人和政客都不能获得完善的信息。投票人对于代议制政府的程序和各种预算提案对自己的福利有何影响,也不甚了解。政客们也不完全了解选民的需要,也不知道谁是中位选民。而政客们往往很难忽视利益集团的要求。他们能否在政界生存下去,取决于这些要求能否得到满足。由于中位选民的偏好很难定义,而且参加投票人数也无法确定。政党在下一轮选举中就会对利益集团的大量要求作出反应,以求取得选票最大化的结果,这样就使公共支出大幅膨胀,甚至比为满足中位选民的偏好而产生的支出增长幅度更大②。 5.3间接民主决策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领域中的人,无论是选民、官僚还是政治家同私人经济中的人是一样的,都是“经济人”,均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选民追求投票净利益最大化,官僚追求本部门权力(预算)最大化,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 5.3.1选民的行为 在投票过程中除了选民作为个体进行选择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利益集团的选择行为。持类似观点的选民会组成利益集团,对政府的公共选择活动施加压力,争取获得对本集团有利的政策。


编辑推荐

《公共经济学》是为高等学校公共管理学科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编写的教材。作为公共管理学科及其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公共经济学》旨在全面阐述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关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规律的基本知识架构。《公共经济学》既可作为大专院校公共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教材,亦可作为MPA课程的基本教材,也可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培训或自学参考之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公共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