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哲理与情趣

阳作华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3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

阳作华  

页数:

32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札记性的哲学随笔。书中广泛涉猎各个知识领域,论古道今,旁征博引,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比较系统地阐释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在文风上,作者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由事入理,深入浅出。使人读后于思考中产生趣味,于趣味中悟出哲理。可以说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哲学读物。

作者简介

阳作华,江西省南康市人。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武汉市哲学学会顾问。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学与学术研讨会顾问、协调组组长,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等社会兼职。完成中华社科基金的国家课题和省级课题共4项,出版著作(含合著)18本,发表论文70余篇。本书获全国首届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成为全国畅销书。曾在《哲学研究》杂志和《光明日报》哲学版发表了多篇论文。
1995年5月赴俄罗斯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同年7月出席在澳洲悉尼召开的第22届国际人文科学艺术交流会议,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其撰写的《辩证法史论稿》、《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与方法》和《哲理与情趣》三本专著参加了大会书展。1996年2—11月赴美国进行访问和考察。其学术业绩已为英、美等国多种国际名人传记所收录。

书籍目录

新版说明再版说明前言寓哲理于情趣之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当你啃着苹果的时候“稀饭”与哲学“黄鬼”与“绿鬼”鸿雁毕竟是鸿雁“这里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吧!”人生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吗?!风马牛不相及与风“猫羊”可相及形而上学害死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应唱新翻杨柳枝“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人有三只耳”与诡辩论从“哈哈镜”谈起灵巧的蜜蜂和蹩脚的建筑师吃西红柿的联想“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的“窗户”天数·天命·天才幻想——科学起飞的翅膀洗澡盆里解开“皇冠之谜”请求鸭嘴兽原谅吧!假使我比别人看得远一点“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萨斜塔传佳话“噢——”九方皋相马的方法论“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居维叶为啥不怕“恶作剧”?拨开云雾见青天蚂蚁·蜘蛛·蜜蜂以“传递葱”为己任的御厨师从黑格尔的一篇哲学小品引发的思考凡事看两点甘瓜苦蒂,物不全美从沈括评“杜诗”谈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牵牛要牵牛鼻子小中见大,由大及小“鸟鸣山更幽”失败是成功的经常伴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粒谷”能够变成“一堆谷”吗?……附录

章节摘录

  辩证法是活生生的,生活中处处有辩证法。但是,“万物莫不有对”。同辩证法对立的是形而上学。在生活中也处处留有形而上学的痕迹。还是让我们从几则关于“治病’’的笑话谈起吧;  有一个人从演武场经过,被一支飞箭射穿了耳朵,他连忙请了一个外科医生来施手术。医生用小锯锯掉了露在外边的箭杆,就要辞去。这个人间他道:“里面的箭杆怎么办?”医生道:“这是内科的事。”  据说古代鲁国有个公孙绰,逢人便说:“我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别人问他有何妙方?答曰:“我一向能有效地治好半身不遂。只要把治这种病的药加一倍,不就可以把死人治活吗?”  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医生说:“可以”。随后就叫他扑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而人则被压死了。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 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些虽然只是一堆笑料,但却也嘲笑了那种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的荒诞不稽。在现实生活中用这种方法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人,固然为数不多,但也决非绝无仅有。  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就是形而上学。当然,从哲学史来看,形而上学的含义有一个演变过程.形而上学(Mctaphysica)一词,在古希腊文中原意是“物理学之后”。古希腊哲圣亚里士多德除写了一本《物理学》的著作之外,还写了《形而上学》、《论灵魂》等许多著作。前者以自然界本身的运动变化等问题为研究对象,是属于有形实体的。后者专门解释经验范围以外,诸如神、灵魂、意志自由等,是属于无形的抽象哲理。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们在编纂这些著作时,把它们放在《物理学》著作之后。把它翻译成中文,直译叫《物理学之后》,意译叫《形而上学》。什么叫“形而上学”呢?中国《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形而下”是指有形的具体客体;“形而上”是指凌驾于有形的具体客体之上的抽象道理。而亚里士多德关于无形的抽象哲理正暗合了《易?系辞》所谓的“形而上”之意,因此把它意译为“形而上学”。以上是“形而上学”的本 义。但是,现在我们是从同辩证法相对立的意义上来使用 “形而上学”的。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所谓形而上 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这里的“形而上学”,是一种与本义完全不同的转义了,是指一种反辩证法的思想方法。  作为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的中心是断定“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在这个自然界中,今天的一切都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样,而且直到世界末日或万古永世,一切都将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样。”①这种观点是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15世纪到18世纪,西欧许多国家已先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科学处于搜集材料、研究既成事实的阶段。是经验自然科学。当时独占鳌头的是力学。化学、生物学尚在襁褓之中,对植物和动物的机体只作过极粗浅的研究,并用机械力学加以解释。而在研究时,往往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作运动的东西,而是看作静止的东西;不是看作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看作活的东西,而是看作死的东西。”②比如,解剖一只狗,首先必须把它打死,然后解剖它的机体的各个部分以便观察,再用力学作机械说明,最后得出“动物是机器”的结论。这种考,察事物的方法被英国的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这里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康德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占绝对统治的情况下,提出了著名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向形而上学的“宇宙不变论”和牛顿的“上帝第一推动力”发起了冲击。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康德的《自然通史与天体论》是划时代的著作,并称赞说:“在这个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家,而是一个哲学家。”①他正是康德,他代表了当时哲学的最高荣誉。  诚然,由于自然科学的状况所决定,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是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必经阶段。这种方法在自然科学发展中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但是,进入19世纪,随着自然科学日益证明整个世界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有机界各种物种之间都不存在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辩证法要求人们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看世界,而旧的形而上学也就相形见绌了。恩格斯还说:“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①如果今天有人还坚持用形而上学来看问题,这不啻是开历史倒车。   弄清形而上学的来龙去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的历史性、局限性,把握它的基本特点,抛去那种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的观点,而代之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上面提到的那几则“治病”的笑话,如果有什么积极意义的话,那就是它告诉了我们不懂得辩证法,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治病,那是非把人治死不可的。推而广之,按这种思维方法去处理各种问题,必定要处处碰壁。人是一个高级而复杂的有机体。人体的各个生理系统是互相联系着的整体。高明的医生在治病时懂得从整体上去了解病人的病情。我国中医有“四诊”——“望、闻、问、切”。其中,“望”就是用眼睛观察;“闻”就是用耳和鼻诊查;“问”就是用口问病状和病史;“切”就是用手摸脉和触摸。这“四诊”就是从整体上来掌握病人的病情,以便对症下药。但是,从有机体的整体出发来对症下药,决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国古老的医书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患头痛病的樵夫上山砍柴,昏头昏脑,一不小心碰破了脚趾头,出了一点血,但头却不痛了。他当时不以为意。后来头痛病复发,又无意中碰破了原处,头又不痛了。两次经验引起了他的思考,头痛要医脚。以后凡是头痛病发作,他就有意地刺破这个脚趾头,每次都收到了疗效。中医针灸穴位中的“大敦穴”,据说就是这样被发现的。为什么“头痛医脚”呢?就是因为人体各个系统和部分具有内在的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我国中医从整体上来诊察病博,对症下药。针灸学主张“头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头面之疾针至阴(此穴在足小趾),腿脚有病风府(此穴在颈后头)寻”。这是符合辩证法的。那种认为“中医不科学”的看法恰恰是反科学的。  爱因斯坦在谈到要从总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科学研究方法时,曾举例说:“如果人体的某一部分出了毛病,那么,只有很好地了解整个复杂机体的人,才能医好它;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正确地理解病因。”①我国中医针灸中的“头痛医脚”,把患者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辩证施治,其科学性也正在这里。  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只看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数事实都说明,不按照辩证法的要求,从整体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就难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给实际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  ……


编辑推荐

  《哲理与情趣》涉猎广博,做到了以小观大,由近致远,用浅寓深,助人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洞观宇宙之奥妙,是大有裨益的好书。以此为门径,登堂入室,才可能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而泛论此四观,必定是磨砖不能成镜,念经不能成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哲理与情趣 PDF格式下载



不可多得的好书,知识明理。


很好,哲理性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