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建筑形态构成审美基础

王琪 华中科技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华中科技  

作者:

王琪  

页数:

104  

Tag标签:

无  

前言

  《管子》一书中《权修》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这是管仲为富国强兵而重视培养人才的名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源于此。它的意思是说,培养人才是国家的百年大计,既十分重要,又不是短期内可以奏效的事。“百年树人”并非指100年才能培养出人才,而是比喻培养人才的远大意义,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并且要预先规划,长期、不问断地进行。  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形势迅猛,急缺大量的建筑建工类应用型人才。全国各地建筑类学校以及设有建筑规划专业的学校众多,但能够做到既符合当前改革形势又适用于目前教学形式的优秀教材却很少。针对这种现状,急需推出一系列切合当前教育改革需要的高质量优秀专业教材,以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学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改革,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并且有助于加快改进应用型本科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形成具有多元化特色的教育体系。  这套系列教材整体导向正确,内容科学、精练,编排合理,指导性、学术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强,符合学校、学科的课程设置要求。教材以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普适性,尽量满足同类专业院校的需求。教材内容大力补充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成果;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搭配比例,结合目前教学课时减少的趋势适当调整了篇幅。根据教学大纲、学时、教学内容的要求,突出重点、难点,体现建设“立体化”精品教材的宗旨。  该套教材以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振兴建筑类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建筑类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己任,为发展我国高等建筑教育的理论、思想、办学方针与体制、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以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主张。希望这套教材能够真实的体现我们的初衷,真正能够成为精品教材,受到大家的认可。

内容概要

  《建筑形态构成审美基础》以如何提高建筑学学生的空间造型审美能力为切入点,深入剖析美感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归纳总结出“建筑形态美”的诸多特性,揭示现代主义审美标准的产生及其内涵,并以生动的实例进行细致的辨析和阐释。同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构图规则,设置了由易到难的七个作业,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同时,还能使其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现代主义审美的内涵。力求让学生树立起相对全面的审美观念,提高美学修养,掌握塑造空间的基本能力。

书籍目录

1 形态构成概说1.1 形态构成释义1.2 设计与形态构成的关系1.3 建筑形态构成释义2 形态审美的发展演变2.1 审美发展演变的历史2.2 美的定义及其内涵2.3 审美与视知觉2.4 审美与社会学3 现代主义审美的内涵及其对建筑的影响3.1 现代主义审美思潮的兴起、发展及确立3.2 现代主义审美的内涵释义3.3 现代主义审美标准辨析4 建筑形态构成训练作业的设置4.1 建筑形态构成手法训练的目标和原则4.2 建筑形态构成手法解析4.3 建筑形态构成训练作业的选择与设置5 平面构成5.1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形5.2 平面构成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5.3 平面构成的设计技法5.4 平面构成训练模块5.5 平面构成优秀作业解析6 折纸肌理6.1 折纸肌理概述6.2 折纸肌理训练模块6.3 折纸肌理优秀作业解析7 立体构成7.1 立体构成的概念7.2 立体构成训练模块7.3 立体构成优秀作业解析8 空间组织8.1 空间限定8.2 空间组织8.3 空间组织优秀作业解析9 展览空间9.1 展览空间的设计要领9.2 展览空间训练模块9.3 展览空间优秀作业解析10 建筑形态构成应用实例10.1 建筑中的“面”构成10.2 建筑中的肌理效果10.3 建筑中的“体”构成10.4 并列空间10.5 序列空间10.6 主从空间10.7 形态构成手法与建筑审美评价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 形态构成概说  1.1 形态构成释义  从语法上看,形态构成是由“形态”和“构成”两个词所组成的联合词组,很明显它包含“形态”和“构成”两个方面。  “形态”就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和组成关系,包含形状和情态两个方面。从人的主观心理体验来看,一定的形状总会表现出某种表情和意义,从而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某种呼应。因此,如何使形态具有影响人们心理和情绪的能力是构建形态的重要方面。  对形态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即物形的识别性和人对物态的心理感受。对事物形态的认识既有客观存在的一面,又有主观认识的一面;既有逻辑规律,又是约定俗成。对自然形态是如此,对人为的设计形态更是如此,通过对事物形态的整合,体现物形的逻辑关系和形态的符号意义。  人们对形态的好恶、取舍和设计,取决于人们对形态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这便是形态设计中的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问题。而这两种功能都是与设计对象的形态直接关联的。对于形态、符号及其意义的这种认识,是对形态本质的认识。这种认识将有利于加深对设计中形态语言及其语法关系的理解。  “构成”是指将各种形态或材料进行分解,作为基本要素重新赋予秩序组织。“构成”的概念与“构筑”相近,强调从“要素进行组合”。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朴散则为器”,其中“朴”是指未经加工的木材,“无刀斧之断者为朴”,而“散”即为分解之意。整句的意思是说将原始材料分解为一些基本物质要素,才能组合起来,制成各种器具。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事物形态的形成规律,把要素进行组合是造型活动的基本手段。把观察和设计中看到的现象符号化、抽象化成基本要素,进行组织编排的过程,就是对形态构成元素构建设计的过程。  构成的概念认为,一个设计形态,只要把基本要素形态按关系组织起来,即可形成。形态设计工作无非就是综合地把这些要素加以变化组合,从而形成千姿百态的设计形态。  所以,“形态构成”整体的意思就是:运用抽象的基本要素单元,经过组织编排,构建出新的内外形态,既满足实用功能的需求,又能表达出某种表情和意义,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建筑形态构成审美基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