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实录
2011-1
华中科技
张驭寰
229
无
北宋大词人晏几道用细腻、清新的笔端向我们勾勒出翠色掩映下建筑与环境交互相映的场景,笔者每每读到此句,总会忍不住感叹先人建造技艺的纯熟,对翠微掩映下的古建筑更是心思神往。 从最早出现、仅为休憩之用的“山洞”“茅茨土阶”到后来技艺高超、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我国古建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形式风格上,始终是承前启后、一脉相传,不失为体系完整,特色鲜明。在笔者研究古建筑六十多年中,常辗转各地考察,其间接触到的众多古建筑可谓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更切身感受到中国古建筑几千年来始终如一的风格魅力之所在。 为飨读者,特以“十里楼台”为契机,将《古塔实录》《古建筑的重生》《古建筑的符号》三本书收录其中,期望读者能以时间为轴,沿着中国建筑历史发展的步伐,跟随笔者一起怀古思源,探寻古建筑的发展历程,领略其独有的神韵风貌,感受“十里楼台倚翠微”的情境交融。 任何一座建筑除了砖瓦木石,更重要的意义是蕴涵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其建筑式样、装饰和艺术上的独到之处,使每一座建筑除了作为一种工程技术的组合体外,更包含着技术、艺术与意识的完美融合。透过“十里楼台”系列丛书,读者可以把《古塔实录》作为蓝本,对我国塔的发展历史、相关制度、分类、材料、结构、工程做法等方方面面一一了解,领略中国塔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本书对我国塔的发展历史、相关制度、各种分类、所用材料、内部结构、艺术处理、工程做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和论证。从历史方面,对其制度源流进行分析,予以归类,列举了大量实例,探讨了中国塔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成就。本书对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建筑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者及爱好者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张驭寰,吉林省舒兰县人,1951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国内外著名古建筑专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办的建筑历史研究室工作,深受梁思成先生严谨治学的风格熏陶。先后调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继续从事古建筑的研究工作。现已退休。
第一章 中国塔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东汉·三国塔 第二节 南北朝塔 第三节 隋塔 第四节 唐代塔 第五节 五代塔 第六节 宋代塔 第七节 辽代塔 第八节 金代塔 第九节 元代塔 第十节 明清塔第二章 有关塔的制度 第一节 率屠婆源流 第二节 佛塔的位置及制度 第三节 双塔和三塔 第四节 塔的组群 第五节 内塔 第六节 小型塔 第七节 塔院制度 第八节 塔与城镇的关系 第九节 台塔和山顶塔第三章 论塔之分类 第一节 楼阁式和带副阶的塔 第二节 密檐式塔 第三节 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 第四节 过街塔 第五节 造像塔 第六节 幢式塔 第七节 无缝塔 第八节 异形塔 第九节 金刚宝座塔 第十节 喇嘛塔 第十一节 五轮塔 第十二节 宝箧印塔(金涂塔) 第十三节 经塔 第十四节 法轮塔 第十五节 多宝塔(七宝塔)第四章 根据不同材料所建之塔 第一节 土塔与香泥小塔 第二节 木塔 第三节 砖塔 第四节 石塔 第五节 琉璃塔 第六节 铜塔·铁塔 第七节 金塔·银塔第五章 根据经律学说所建之塔 第一节 发塔·爪塔 第二节 天王托塔与四大塔 第三节 普同塔 第四节 戴塔 第五节 多子塔·仙塔 第六节 宝阶塔 第七节 八大灵塔 第八节 支提塔 第九节 辟支塔·释迦塔 第十节 千佛塔·万佛塔第六章 塔内部结构的研究 第一节 空筒式结构 第二节 壁内折上式结构 第三节 壁边折上式结构 第四节 穿壁式结构与穿心绕平座式结构 第五节 错角式结构 第六节 回廊式结构 第七节 穿心式结构·实心式结构 第八节 扶壁攀登式结构 第九节 螺旋式结构 第十节 混合式结构第七章 塔上的艺术处理 第一节 塔身雕刻 第二节 塔上的曲线 第三节 佛像 第四节 塔楼 第五节 色彩·纹样 第六节 塔身上雕砌出的建筑形象 第七节 文字装饰 第八节 塔铃·灯龛 第九节 壶门式样第八章 各部工程做法 第一节 基础·地宫·台基与基座 第二节 塔壁内预埋木构件 第三节 楼层·平座·栏杆 第四节 塔室·天花 第五节 塔梯 第六节 斗拱 第七节 腰檐·挑角 第八节 塔门·塔窗 第九节 菱角牙子出檐 第十节 塔心柱 第十一节 塔刹·刹柱·拉链 第十二节 塔上石构件 第十三节 塔上金属构件 第十四节 施工脚手架
塔上施用栏杆始自北魏,时间还是相当早的。有许多塔不用栏杆,只有平座,建塔的目的是为了供佛,不是为人们登高眺望的。塔上建平座是为僧人于佛教节日点燃灯火,或在塔室内诵经礼佛时用的,所以栏杆与平座的意义都不大。这就是许多塔吊有平座,却不设栏杆的原因。 追本溯源,塔上栏杆是受我国固有的楼阁影响而产生的。可塔毕竟不是楼,不是专供休息和观览的,所以对栏杆的要求并不那么严格。 塔室,在塔内中心部位,各层都有,一层一室。若用俗话说,塔室即是塔内的屋子、房间。塔室的形状依塔的平面形状取形,圆塔做圆形塔室、六角形塔做六角形塔室,八角形塔做八角形塔室。这只是一般规律,并非所有的塔都是这样,常有些塔平面与塔室形状不同,如平面为八角形的塔,其塔室有的做成方形,有的做成圆形。 塔室的墙壁一般光滑平整,不做装饰;多数涂以白灰,仅有少数绘制壁画。也有些塔露出砖墙面。塔室的天花处理式样甚多,最普遍的是做方形叠涩式、六角或八角叠涩式;还有做球形、半球形穹隆顶;或方形攒尖、六角形攒尖和八角形攒尖顶;还有的塔做方形覆斗顶、六角形和八角形覆斗顶;亦有做筒券顶、藻井顶、木板平顶、方形错角顶等,式样十分丰富。塔室的大小根据塔体大小来确定,大塔塔室面积大,小塔塔室面积小,不管塔平面形状与塔室形状是否一致。 塔原是佛教中居首要地位的崇奉物,后虽退居次要位置了,但仍是佛教里的崇敬物。至于那些不属于佛塔的文峰塔,虽然不是佛教的崇奉物,却是神权思想中的崇信物。既然是崇信物,其屋内除建筑构件外,必然要有所陈设项目。 1.壁龛:塔室内壁面上开的洞,由于塔的外壁甚厚,做深洞亦无损害。其功用是奉祀佛像,放置什物;此外还有节省砖块,扩大塔室,利用内部空间之功用。 2.佛像:塔室内常供奉佛像,多为塑造坐像。 3.灯龛:塔室里设置灯龛,于佛教仪式或年节时点灯,这是佛教的礼仪。灯龛形状为。形,所用蜡烛与一般蜡烛相差无几。塔室每面均设灯龛,方形四个,六角形六个,依此类推,成为一种规律。
大报恩寺,在聚宝门外,吴赤乌闻,有康居国异僧,领徒至长于里,结茅行道,能致如隶舍利,孙权为建塔奉焉。名寺曰建初,实江南寺塔之始。 ——《明寺观志》
无
对建筑塔感兴趣的可以看看,里面有一些插图,很详细的介绍。
一个人怎么能那么有成就呢,喜欢他的书,古建爱好者必备
更深入的了解独特的建筑物、中国的古文化。
历史资料很丰富,塔的介绍很全面,不足是图片尤其是塔的测绘图不多.
没有期待中的那么好!
错字很多,内容没什么新意,东拼西凑,不是诚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