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建筑的符号

张驭寰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驭寰  

页数:

144  

Tag标签:

无  

前言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宋)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北宋大词人晏几道用细腻、清新的笔端向我们勾勒出翠色掩映下建筑与环境交互相映的场景,笔者每每读到此句,总会忍不住感叹先人建造技艺的纯熟,对翠微掩映下的古建筑更是心思神往。  从最早出现、仅为休憩之用的“山洞”“茅茨土阶”到后来技艺高超、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我国古建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形式风格上,始终是承前启后、一脉相传,不失为体系完整,特色鲜明。在笔者研究古建筑六十多年中,常辗转各地考察,其间接触到的众多古建筑可谓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更切身感受到中国古建筑几千年来始终如一的风格魅力之所在。  为飨读者,特以“十里楼台”为契机,将《古塔实录》《古建筑的重生》《古建筑的符号》三本书收录其中,期望读者能以时间为轴,沿着中国建筑历史发展的步伐,跟随笔者一起怀古思源,探寻古建筑的发展历程,领略其独有的神韵风貌,感受“十里楼台倚翠微”的情境交融。  任何一座建筑除了砖瓦木石,更重要的意义是蕴涵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其建筑式样、装饰和艺术上的独到之处,使每一座建筑除了作为一种工程技术的组合体外,更包含着技术、艺术与意识的完美融合。

内容概要

  本书选取了我国史前至明清时期经典的古建筑作为建筑符号,叙述了我国古建筑在发展过程中,结构、风格和艺术上的一脉相承及完整的建筑体系。一座建筑不但是工程技术的组合体,也是建筑艺术的综合产物。本书对建筑学师生、古建筑爱好者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张驭寰
  吉林省舒兰县人,1951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国内外著名古建筑专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办的建筑历史研究室工作,深受梁思成先生严谨治学的风格熏陶。先后调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继续从事古建筑的研究工作。现已退休。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史前建筑 1.仰韶文化房屋式样 2.龙山文化的建筑 3.海城的巨石建筑第二章 商、周时期的建筑 4.最初的城市与宫殿 5.周王城 6.周代宫室 7.明堂 8.高台建筑放光彩 9.兆域图和战国王陵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建筑 10.秦朝宫廷建筑 11.骊山秦皇陵 12.汉代画像砖、明器上的建筑式样 13.标表建筑——石阙 14.砖墓、石基建筑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 15.南朝精美的建筑小品 16.北魏洛阳城 17.最古老的砖塔——嵩岳寺塔 18.南北朝的建筑形象——石窟寺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19.隋代石塔——四门塔 20.驰名中外的赵州桥 21.6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长安 22.宏伟的大明宫 23.千年木结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24.因山而筑的唐乾陵 25.壮观的大雁塔 26.五代石塔——栖霞寺舍利塔 27.姑苏城外虎丘塔第六章 宋、辽、金时期的建筑 28.豪华的都市——北宋东京城 29.《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建筑 30.六大古都之一——临安城 31.一座军事防卫工程——南宋静江府城 32.宋代的大伽蓝——隆兴寺 33.秀丽的山西晋祠圣母殿 34.汾阴后土祠 35.最古的木结构大阁——蓟县观音阁 36.木构楼阁式塔——山西应县木塔 37.辽、金巨刹——善化寺 38.华严佛寺 39.董氏墓的建筑装饰艺术 40.巩县宋陵第七章 元朝时期的建筑 41.元大都的规划 42.道教建筑名迹——永乐宫 43.大额式结构的代表作——广胜寺大佛殿 44.洁白的喇嘛塔 45.佛教遗迹“百八塔”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46.世界建筑奇迹——万里长城 47.明、清北京城的规划与建筑 48.和谐完美的宫廷建筑群 49.官式建筑的演变 50.庞大的祭祀建筑群——天坛 51.宫廷祭祀建筑 52.五台山的佛教寺院 53.长城外的宏大建筑群——避暑山庄 54.万园之园——圆明园 55.湖光山色殿阁参差的颐和园 56.安宁如镜的静心斋 57.意境交融的拙政园 58.清静儒雅的小园——网师园 59.扬州园林的杰作——个园 60.住宅的明珠——北京四合院 61.井干式房屋 62.干栏式建筑 63.阴山南麓的藏式建筑群 64.明十三陵 65.举世闻名的山巅之宫——布达拉宫

章节摘录

  门阙内是神道,神道乃我国帝陵中特有的形制,其主要特点设以门阙、牌楼、牌坊、华表、石像生等建筑小品,整齐地排列在墓区轴线的中间和两侧,起到引导空间,烘托主体建筑,加强肃穆气氛的作用。进入乾陵的神道,可以从正面眺望到陵区的全景。远处南二峰上的两阙,在北峰深色背景的衬托之下,显出空间的层次。同时,北峰又在前者的对比之下,比自身更显得高耸。  南峰上的东西二阙,是乾陵的第二道门,与其前的华表、翼马、朱雀、石人、石马等石雕艺术品,共同组成陵前的建筑环境,同地宫上的天然山峰——北峰,形成强烈的空间对比。高耸的山峰和严谨对称的建筑及雕塑,给人以威严、庄重的压抑感,这正体现了唐室对皇帝先妣“文治武功”的至尊至崇和神灵般的顶礼膜拜。自然和人工的巧妙结合,使乾陵这种纪念性效果,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石像生为陵的第三道门。此处也曾设有门阙,门内左右排列着当时臣服于唐朝的外域君主和使臣的六十一尊石像。从遗址情况看,这些石像当初都有建筑围护。这组建筑和雕像结束了神道的空间,前面的朱雀门是陵园空间的开始,门外有守灵的石狮。  《长安图志》中记载,乾陵四周原有内外双重城垣,南北设朱雀、玄武,东西设青龙、白虎四座门。门内曾有献殿、廊庑、楼阁等建筑多处,现多已损毁,这种以人工的城垣环绕天然山峰的作法,是唐陵的又一大特色。  陵园城中是梁山的北峰,这种地宫居中的布局,与城市中宫殿居中的形制相同。唐代帝王陵寝大都遭到盗掘,唯有乾陵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现在找出的墓道,系由宽厚的石条砌成,长63.1米,宽3.9米;石条之间用铁栓,并灌以铅铁加固。如此坚固的墓道,在皇陵中是不多见的。开放地官,一览这座神秘地下宫殿的真面目,正受到举世的瞩目。  立于陵前的石刻雕塑艺术,对乾陵完整的布局起了重要作用。这些艺术品集中反映出唐代高超的造型艺术水平。  华表位于神道第二道门以内的中轴线左右,八菱形,高8米,直径1.12米。华表乃我国古代大型宫殿、陵墓前特有的纪念性石柱。柱身常雕有动植物图案,上部往往还横插浮云雕花状的石板。

媒体关注与评论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考工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古建筑的符号 PDF格式下载



通俗易懂,适合中文类考研看看,也可以作为了解建筑文化符号的入门书


建筑大家的著作就是不一般


其实还不错,但没有特点,中规中矩,不能一下就吸引你。


太太笼统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