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做人 活脱做事
2011-2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李平
246
240000
美国钢铁大王安祖·卡耐基曾说:“实际上,社交关系可以造成一个巨大的网络,这种网络不单只提供我们学习的机会,更直接成为事业成功的一大辅助力。人们要懂得培养社交关系,作为他成就大业的重要资源。”戴尔·卡耐基说:“与人交往时,请记住,我们不是同理智的动物交往,是同感情的动物交往,与心存偏见而且满心虚荣的动物交往。”当代作家周国平曾这样说过:“创造靠智慧,处世靠常识。有常识而无智慧,谓之平庸;有智慧而无常识,谓之笨拙。庸人从不涉足智慧的领地,所以不自知其平庸;天才却不免被抛入常识的领域,所以每暴露其笨拙。既然两者只可能在庸人的领土上相遇,那么,庸人得意,天才潦倒,当然就不足怪了。”
第一章 看问题要活,想问题要圆
别人行,你未必也行——样的头不一样的脑
做事不动脑,好事也会做成坏事
经历不等于经验
圆融做人吃得开
圆滑做人活得累
圆通做事凭心计取胜
狡猾做事靠算计求生
第二章 做事甭太计较,该糊涂时就“糊涂”
学会留个缺口给他人
小事情上,揣着明白装糊涂
与精明人共事,低调为先
吃亏不是最要紧的事
善识时务,退中求进
韬略于心,糊涂有方
让人一步不为低
第三章 “问题”来了,要学会变脸做人
拒人拒事,要留足人情味
化解尴尬,有容乃大
托人办事,要会活用面子
红脸黑脸要变着唱
婉拒面前,要学会争取主动
不要一味地迁就别人
不要总是把情绪写在脸上
第四章 学会把硬话说软
好听的话要说到心窝里
背后多说别人的好
用善意的谎言多助人,不损人
化解僵局的方圆之道
话上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实在不等于实话实说
驳斥他人的无理时,要讲究技巧
批评他人,先为其挡块遮羞布
负面的话少说
许诺的话要留有余地
第五章 与人掰手腕要讲些路数
与人交往要少些棱角
不要轻易亮出你的底牌
适当示弱,成全别人的好胜心
理性应对别人给你的难堪
化解矛盾,从心开始
小事情上,不要证明你的正确
绝不正面反对他人的意见
永远不要靠争执解决问题
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学会怀着爱心吃“白菜”
四种方法“点化”对手傲气
摆一副不好惹的形象,免受他人欺侮
第六章 长教训把死事做活,积经验把活事做巧
打蛇要打七寸,做事要分主次
做事要内方外圆
靠自己的骨头长肉
做事靠方法,成事凭技巧
手腕要灵活,手段要多变
缺点不是错误,也不是借口
对力所不及的事要量力而行
屡败屡战不值得推崇
善于找对方法做对事
容易“混”丢饭碗的四种人
第七章 送礼送到家,求人求到位
礼不在重,关键是会送
掂量着送礼,划得来再送
求老交情办事,该张嘴时就张嘴
求上级,是佛就得拜
求同事,先赚人缘再得人心
第八章 学会不走寻常路
吃透工作不如认清自己
先用好脑袋,再用好手脚
学会用脑袋走路
永远保持向上的惯性
多给人一份新鲜感
为人要圆融,处事要圆通
不要让别人决定你做事的态度
避免“羚羊思维”
多想“如何”,少想“如果”
平庸,往往是由于想法太多
算一算你的有效工作时间
第九章 用恰当的方式显示上司的高明
上司面前要低调
替上司背“黑锅”的方法
聪明面对外行领导
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上司面前善做漂亮事儿
第十章 交情是笔存款,勤“存”就是为了多“提”
慎言“我就不求人”
找门路前多做人情投资
学会把友情“卖”给生面孔
做善事也要给人留有余地
施恩不当便成施舍
把人情当投资来做
帮人忙要帮在明处
学会多为朋友遮丑.
巧妙应对突然升温的友情
灵活应对友情危机
学会正确调节友情的温度
深浅有度,亲疏有别
学会经营自己的人脉
第十一章 多走贵人路线,小投资换来大回报
学会低调迎合贵人
攀附贵人要活脱,不可生拉硬套
有利用价值的要多深交
巧借贵人贵事扩名声
借贵人增加交际砝码
借力登高,成就自己
贵人路线的四步走法
版权页: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无处不在,看得见的有身高、体态、长相、穿着等;看不见的就是隐形的头脑。而恰恰这外形相似的头脑,却蕴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天壤之别。例如,几个从小一起玩大的年轻人,大家在一起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大家彼此都差不多,谁也不比谁聪明,要说差别,可能就是性格不同吧。这也可以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来形容:“熟人眼中无英雄”。一个平庸的人,他整天与一些事业成功者混在一起,他也容易产生这样的幻觉:“他们也不过如此!”的确,有头脑的人并不一定每天都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多数时间表现得也非常平淡。但是在关键时刻,他们却能想在别人的前面,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与机会。许多时候,我们不服气别人凭什么比自己强,其实差距只是一点点,那就是头脑。逞强不是强,看着会、做着不会是大多数人共同的毛病。他们总认为别人行,自己也不差。其实,别人做得了的事,自己未必就可以。一个农业专家虽然够专业,但是他也绝不会愚蠢到拍着胸脯保证:“我一定能够种出比老农种的庄稼更好的庄稼。”有些知名教授站在讲台上只讲了几十分钟大家耳熟能详的“废话”、“场面话”,却可以让自己鼓着腰包走下台。如此美差,为什么没人请你去呢?对于生活与工作中的一些“反常”现象,我们也需要用一种反常的思维来对待——即使医生生了病,该看医生也得去看医生。人与人之间总是有差距的,这些差距表现在方方面面——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一味地打抱不平,甚至忌妒别人,这都无益于自己,或者说那只是一种变相的自卑、自贱。大家都知道,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受大家欢迎的,也很难更好地生活。有个年轻人被一家音像公司录用。上班的第一天,看着眼前的景象他惊呆了:有的职员一边听音乐,一边随着节奏晃动着自己的身体;有的一边跷着二郎腿,一边悠闲地吐着烟泡;还有的一边上网,一边不时地喝着饮料……这哪里是在工作!年轻人多少有些不适应。见他感到有些不适应,一些同事告诉他:“老板在,也是这样子。”看着身边这群人整天“不务正业”,年轻人非常后悔与他们为伍,进了这样一家公司。从进入公司的那天起,他就认为自己是公司工作最努力的一位。的确,他多数时间都在做好自己的工作,既不习惯上班喝饮料,也不习惯大声发泄自己,他表现得中规中矩。但是每每到了例行的工作会议,他总是提不出富有创意性的想法和点子,多次没等他把话说完,老板就打断了: “咱们再来听听别人的想法。”再看那些整天“不务正业”的同事,他们说话时,却个个都能让老板把眼珠子瞪得大大的,生怕漏掉半个字。慢慢地;他开始从中发觉到:老板用你,就是让你来做事的,让你变得不可替代。于是,他开始学着适应工作环境,并带有创意性地去工作。后来,当他完全融入到这样一种工作氛围中后才发现,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句话叫“人不可貌相”。同样,你也不可以通过一个人外在的言行就对这个人妄下结论。说不定那个说话结巴,走路裤角扫地的人是个绝顶聪明的智者;也说不定那个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美男是个十足的傻蛋;更难说那个整天笑容满面,见了谁都彬彬有礼的君子是个自私的小人。许多事情的表象很简单,但要真正看透它,却需要有很好的眼力才行。有些人手头有钱后总想着当老板,认为做老板赚钱容易,又有地位、又有身份。老板真的那么好当吗?这个问题别说他能想得透,就是看别人做老板也未必看得懂。凡事都是这个道理,所以,涉世很深的人,从来不会说过头的话;看待问题,他们也显得更老练、独到。所以,对于一些年轻气盛的年轻人来说,初人社会,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转动自己的头脑,学会辩证地想一些问题,理性地看待名利。这样才会少犯“我以为画鸡蛋很容易”的错误,才能有益于把握事情的关键,才能少走弯路。做一件事情,不但要为了做好,更要图个圆满。许多时候最让人尴尬的是,你的初衷是好的,你的态度是热情的,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这样的事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样的“错误”,就会有人不仅仅怀疑你的方法问题,还会怀疑你的人品问题。如此一来,问题就严重了。还好,除非傻子才会重复那样的错误。在这里我只想提醒大家的是,好心一定就能做成好事吗?也未见得。至少你在做一件你认为是好事的时候,要让别人接受你。如果别人无法接受你的好意,或是你做事的方法,那么这件事做比不做更可怕。这是你在做一件好事之前必须要想明白的一点。否则,脑子再好使,也于事无补。小王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女朋友,家里急、朋友急、领导也跟着着急。一个偶然的机会,单位新调来了一位大龄女青年,单身未婚,和小王还挺般配。时间一长,两人还真有那么点意思,同事与领导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但小王是个腼腆的人,不怎么主动约对方,领导心想:“这怎么成?”于是,主动当起了红娘,两头跑来跑去,好话说了不少,却发现两个人的距离更远了。难道好事会办成坏事?这位领导心想:“我没有做错什么呀,再说,这都是为你们好呀。”想是这么想,可是这位领导太过心急,他在姑娘面前把小王夸上了天,而有时间,这位姑娘就有意留心小王,却并没有发现小王有领导说得那么出众。今天夸这,明天夸那,越夸反而越让姑娘心里没底:“既然这么优秀,怎么这么大了还没有对象?”姑娘越想,问题也就越多了。
《方圆做人 活脱做事》:成功者之所以成功,首先在于做人的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主要在于做事的失败。现实的世界很精彩,也很让人无奈。如何在复杂、多面、变化莫测的世间潇洒自如地行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学会做人做事是第一要紧的事!只圆不方的人习惯于谦虚、客套,自己能却说不能,会说不会;只方不圆的人则正好相反,喜欢直来直去,能也说能,不能也说能。这两种人都不善于方圆做人,活脱做事,他们往往也是现实世界是最平庸的人。天下第一难做的就是做人与做事,不善做人的人,就不可能赢得人生棋局;不善做事的人永远不会成功。直到现在你还戴着面具生活?你不善于与人共事?你总是得不到别人的重视你还在被别人伤害?平庸的人才能把握住命运的转角,平凡的人才会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我不笨,工作能力也不差,不晓得为什么就是升不了职,看着后来的新员工都成了半大不小的部门领导,心里不是个滋味啊。看了这本书才晓得,不是我不够优秀,是我不懂得“规矩”。看了这本书,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希望能得到实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