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邹德侬文集

邹德侬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

邹德侬  

页数:

352  

字数:

51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决定出版这样一部“建筑名家”的《文库》,无疑是一件空前的文化盛事,我惊叹决策者的魄力,甚至还觉得此举有些许悲壮,因为它注定不能引发“轰动”,也注定是桩“只赔不赚的生意”,而“轰动”和“赚钱”几乎是当今人们做事“成功”的唯一标志。  一个时期的建筑设计,正处在“样本”压倒“书本”,开发商和长官联手指导建筑师搞设计,国外“明星建筑师”居高临下、强词“夺标”等等奇特境地。专业的中国建筑师声音,被逼到了边远的“墙角”—— 建筑理论旁落了。  若干年之后如果有人问,在当年那个如火如荼、世界第一大的工地上,中国创造了什么样的建筑文化?人们可以遥指窗外那些耸入云天、覆盖大地的伟大建筑,而反映这一过程的建筑师著作、思想和声音,就不那么好追寻了。这部《文库》的出版,记录了这个时期部分建筑师的建筑思想,不论大家伙儿说的啥,全不全,对不对,都会为后人追寻这个时代提供些生动的建筑文化素材。为此,我们应该由衷感谢《文库》的策划者和实行人。  借《文库》做我《文集》的机缘,我在审视自己文章的同时,也联想到我的点滴建筑生涯。20 世纪50 年代读建筑学专业的那个环境,不但与欧美发达国家隔绝,而且与之在政治上尖锐对立。我这样的学生,要留学欧美是妄想,要留学苏联不够格,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没有任何出国开眼界的可能。但是,青年人渴求了解外部世界的愿望从未泯灭。那时,只能是在个别教师暗中指导下,从门窗缝里窥视世界。有了这番经历,才有改革开放之后对外国建筑知识“恶补”的事儿,才有了翻译《西方现代艺术史》和《西方现代建筑史》这两个“大部头”的那股“疯狂”劲儿。这是我建筑学术生活的重启,是我迈出建立现代国际视野的决定性的一步,在后来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此后,由于教学的需要,我继续关注外国先锋建筑理论的引进问题,这个《文集》第四部分“中外现代建筑之比较”,包括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含蓄地批评当时引进“解构主义”不严谨的文字,因为引进理论的学者们威望实在太高了,我是他们的“粉丝”,不敢正面相觑。在以后的许多讲座中,我才明确证明“后现代”和“解构”其实是一个东西,不是流派的轮替。对印度现代建筑的研究,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初,经过两轮工作,写出了《回归》和《对话》等文章以及专著《印度现代建筑》,自认为在当时那是较为系统的成果。  我接触“中国现代建筑史”课题,实在太偶然了。一个在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当了17 年“美工”的建筑专业“边缘”学子,一下子闯进了管理全国建筑设计的核心地带——建设部设计局,而且我不知深浅,不自量力,竟然干起连许多真正有资格的专家也不愿插手的事儿,真是应了那句话:“无知者无畏”。但有龚总引领,有合作伙伴的帮扶,自己做事也如履薄冰,总算是协力完成了大百科全书“中国现代建筑史”条目的写作任务。这个条目、《文集》的第二部分所载“中国现代建筑史(1949-1984)的分期及其他”以及专著《中国现代建筑史纲》,是这次学习式合作的成果,整个过程,都已写在纪念龚总的文章里。这个项目虽由官方支持,但文章的观点基本是独立的,我们为新中国成立之初被认为是“阶级敌人”的“方盒子”现代建筑正名,质疑苏联的所谓社会主义建筑理论,对建筑的观察紧密结合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起伏,紧紧抓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筑创作的现代性等等,这在当时“反自由化”“反精神污染”的社会背景下,是要有点儿勇气的。  我原想再借助建设部设计局这个宽大的平台,继续中国现代建筑史的研究,怎奈政府机关时过境迁,不可能盯在这一件小事儿上,就此大体结束了这次重要的合作。大约在1986 年,我进入了彭一刚先生主持组建的研究室,在科技局支持下,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的资助下,当然还有彭先生的扶持,我和我的学生们开始了独立研究。此间完成了《现代美术全集· 建筑艺术卷》共四卷和较为完整的《中国现代建筑史》。这个《文集》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在这个期间完成的。自信这些文字有独立的学术立场,例如我把中国现代建筑重归世界现代运动的同时,大力鼓吹把中国现代建筑史和近代史合而为一。  我从读书时起,就对建筑基本理论、现代建筑理论与评论怀有浓厚兴趣,这方面的议论,都列在《文集》的第三部分里,事实上,与第四部分内容难以区隔。改革开放后的一个时期,大多新潮理论文章十分难懂,似乎文章越难懂,理论就越高深,我对此耿耿于怀——干吗要把盖房子这么具体的事儿搞得如此神秘?我在工厂的经历告诉我,你给工人讲理论就要准备好当场接受尖锐质问,说词含糊不得。同时我也敬佩赫胥黎这位“不可知论”的发明者,为他的理论最可知、最通俗而感动。所以我写  下了那些有关先锋理论的文字,鼓吹理论应可知、可行以及有服务性。我的那个开放性的理论框架,是自己将近20 年的积累,对我的理论教学有明显助益。我鼓励学子建立自己独特的理论框架,使个人的思想形成自己特有的体系。他们的框架作业,五花八门,有趣极了。  1975 年夏,我有幸跟随吴冠中先生崂山写生,此后书信往来不断,直至20 世纪90 年代,他大约给了我70 封信。我将其中的66 封编成了《看日出》一书,以纪念这位2010 年离世的美术界鲁迅。多年来,我主要关注他“中年变法”后的一些动态,也希望他的艺术对建筑师的创作有所启示,我们的建筑创作普遍缺乏吴冠中艺术中的“魂”—— 源于生活的创造,直奔现代的创造。在第五部分收入了几篇文字,吴先生曾把《启示》一篇,收入他的文集。《看日出》的序言,是我最用功写作的文章之一。  我在《看日出》里曾经写道:青年时拥有未来,老年后拥有过去。进入耳顺之年后,一想到过去,尽是老师之恩德,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以及工作之后社会的。师恩,如默默细流,汇若涌泉,滋润学子心田。所以我很愿意在这个《文集》里,抒发一点对老师的感恩情怀。我乃普普通通一介书生,没有传奇,只好把过去写的几篇回忆自己当学生的文字放在这里,作为开篇第一部分“来自艺徒的学习记忆”。《四方机厂师友多》是特意为《文集》写的。在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工厂里,我受到很有益的锻炼。严格的管理和纪律,机械行业精细的技术体系,老工人和老知识分子教诲,素质优异的青年同事和工友们的帮助……使我终身受益,虽然在工厂一待17 年,太长了些。  审视自己的这些文章,有的悔其少作,有的敝帚自珍,但都是出自内心的独立思考,可能有错误,绝对无假话,这也是我愿意示人的主要原因。至于那个“大家”的名义,实在羞愧难当!好在“大家”的通常含义是“大家伙儿”的意思,我希望众多的建筑人“大家伙儿”一齐关注中国现代建筑文化的发展。  作者自序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分为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现代建筑理论与评论、中外现代建筑研究,以及对吴冠中艺术的观察。

作者简介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1938 年生于山东省福山县,
1962 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中国现代建筑
史,西方现代建筑及西方现代艺术;
英译译著:《西方现代艺术史》《西方现代建筑
史》(与巴竹师等合作)等6 种;
学术专著:《中国现代建筑史》《中国现代美术全
集· 建筑艺术卷2-5 卷》等14 种;
建筑作品:青岛山东外贸大楼、南开大学经济学
院、天津大学建筑系馆等20 余项;
主要获奖:《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获教育部自
然科学一等奖(2002)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提名
奖等10 项。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建筑艺徒的学习记忆
Chapter 1 Reminiscences of Learning as a Student Majored in
Architecture
1.不弃愚钝,点化成形——领受徐中老师给我改图
Never Disliking Foolishness and Always Turning a Crude Work into a Polished One ——
Appreciating the Correction for My Design by Professor Xu Zhong
2.一个建筑艺徒对现代建筑思想的探求
Exploitation and Pursuit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Thought by a Student Majored in Architecture
3.一个建筑艺徒的美术情结
A Student Majored in Architecture with Strong Interest and Feeling in Art
4.四方工厂师友多
So Many Teachers and Friends in Sifang Locomotive & Rolling Stock Works
第二篇 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
Chapter 2 Research of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1.他为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奠基——跟龚德顺大师学习中国现代建筑史的日子
Master Gong Deshun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The Days Studied with Him
2.中国现代建筑史(1949 - 1984)的分期及其他
Period Division of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1949-1984) , etc.
3.论中国现代建筑史起始期的确定
Confirming the Beginning of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4.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建筑概述(第一部分 中国内地)
Brief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in 20th Century
(Part I China Mainland )
5.未来的历史是今天:紧急呼吁保护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的现代建筑遗存
History of Future is Today: Urgent Appeal for Protection of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Heritage since 1950s
6.文化底蕴,流传久远——再读文远楼
Cultural Essence Reaching Far —— Rereading Wen Yuan Building
7.利用中的保护,保护中的效益——谈澳门建筑遗存的开发性保护
Protection in Utilization, Benefits in Protection —— About Developing Protection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in Macao
8.在国际性和国家性建筑框架里的中国现代建筑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in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Architectural Frame
9.一个进步的创作趋势——谈建筑中象征和隐喻的概念与近来的实践
A Progressive Creation Tendency ——About Symbolism and Metaphor in Architecture
and Recent Practice
10.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
Protection in Utilization, Benefits in Protection —— About Developing Protection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in Macao
11.二十年艰辛话进退——中国当代建筑创作中的模仿和创造
About Progress and Backwardness in 20 Years Hardships and Difficulties ——Imitation
and Creation in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12.“适用、经济、美观”三要素三为一体 —— 全社会应当共守的建筑原则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Elements“Suitability, Economy and Beauty” ——
Architectural Principle Should Be Followed by the Whole Society
13.20 世纪50 至80 年代中国建筑的现代性探索
Exploration of Modernit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1950s-1980s
14.向未来展示什么样的建筑
What Kind of Architecture to Show to the Future
15.一个时代的社会变革,一个甲子的建筑进步——纪念中国建筑60 年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an Age and Architectural Progress —— Commemorating 60
Years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第三篇 现代建筑理论与评论
Chapter 3 Modern Architectural Theory and Comment
1.旧题新探——谈建筑设计教学与生产任务的结合
New Exploration of the Old Issue ——About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eaching and Production Task
2.建筑理论、评论和创作
Architectural Theory, Comment and Creation
3.莫为建筑添蛇足
Not Adding Something to Architecture as Adding Feet to a Snake
4.“真实”是建筑艺术的品格
“Truth” ——The Quality and Style of Architecture
5.建筑师的心愿:请社会理解建筑
Aspiration of Architects: Please Understand Architecture
6.可知、可行是建筑理论的必备品格 —— 再谈引进外国建筑理论的经验教训
The Understandable and the Practicable is the Essential Quality and Style of
Architectural Theory —— The Second Talk about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 of
Introducing Foreign Architectural Theoriesr
7.优秀建筑论 —— 淡化“风格”“流派”,创造“优秀建筑”
About Excellent Architecture —— Weakening“Style”or“ School”,
Creating“Excellent Architecture”
8.“基本功”与“创造力”—— 建筑设计“三段教学体制”构想
“Basic Skills” and “Creativity” ——Conception about“Three Steps of Teaching
System”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9.论布正伟建筑师的创作理论体系《自在论》
About“Free and Easy”Creative Thinking System by Architect Bu Zhengwei
10.中国现代建筑理论的解困——五谈引进外国建筑理论的经验教训
Dealing with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of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al Theory ——The Fifth Talk
about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 of Introducing Foreign Architectural Theories)
11.话说建筑的表情
Talking about Expression of Architecture
12.一个虚幻的神话——“天人合一”说解决城市生态危机置疑
An Illusory Fairy Tale——Doubts about Solving Ecological Crisis of Cities by“Unity of
Heaven and Man”
13.梁思成建筑理论的魅力和境遇——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00 周年
Fascination and Circumstances of Architectural Theory of Liang Sicheng ——
Commemorating the One Hundredth Birthday of Liang Sicheng
14.当代建筑理论的再定位
Anticipated Conformity of Various Theories —— Establishing Architectural Theory
Frame on the Thought Platfor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15.理论万象的前瞻性整合——建筑理论框架的建构和中国特色的思想平台
Fascination and Circumstances of Architectural Theory of Liang Sicheng ——
Commemorating the One Hundredth Birthday of Liang Sicheng
16.引进外国建筑理论20 余年之再思索——写在改革开放30 年之际
Rethinking about Introducing Foreign Architectural Theories over 20 Years —— Writing
at the Moment of 30 Years of “Opening and Reforming”
17.何苦言必称“世纪”
Why Always Say“Century”
第四篇 中外现代建筑之比较
Chapter 4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Foreign
Modern Architecture
1.一个似曾相识的理论——关于后现代主义
A Seemingly Familiar Theory ——About Post-modernism
2.两次引进外国建筑理论的教训 —— 从“民族形式”到“后现代建筑”
Lessons from Twice Introducing Foreign Architectural Theories —— From“National
Form”to“Post-modern Architecture”
3.从现代艺术看解构主义:迟到了的“反形式”和“纯建筑”
Looking Deconstruction from Modern Art : the Late“Deform”and“Pure Architecture”
4.从半个后现代到多个解构——三谈引进外国建筑理论的经验教训
From Half Post-modernism to Multi-deconstruction —— The Third Talk about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 of Introducing Foreign Architectural Theories
5.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战略思想及理论探索
The Explorations on the Strategic Thinking and Theory of the Conversation Planning
for the Historic Quarters of Pingjiang, Suzhou
6.回归第三世界 回归基本目标
Returning to the Third World, Returning to the Basic Goal
8.从先锋建筑手法的标新立异看建筑创作的进步和倒退
Observing Progress and Retrogression of Architectural Creation from Novelty and
Originality of Avant-guard Architectural Approach
9.呼唤开放的社团精神!——纪念当代建筑文化沙龙成立10 周年
Calling for the Open Spirit of Society!—— Commemorating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Salon
10.外国建筑师作品的引进:经验在形式之外
Introduction from Works of Foreign Architects: Experience beyond Form
11.印度与西方现代建筑的对话
Dialogue between India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Western Modern Architecture
12.隔而不绝,交而待融 ——中外建筑文化交流50 年
Separation without Isolation, Communication Expecting Combination——50 Year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Architectural Culture
13.城市特色何处寻
Where to Find Characteristics of Cities
14.尊重世界,尊重自己:对伪欧陆风的换位批评
Respecting the World, Respecting Ourselves: Criticism to False European Style from
Reverse Perspective
第五篇 对吴冠中艺术的观察
Chapter 5 Observation of the Art of Wu Guanzhong
1.建筑师与现代艺术 —— 现代艺术中的创造精神
Architects and Modern Art —— Creative Spirit in Modern Art
2.吴冠中艺术对建筑师的启示 —— 关于引进外国建筑理论问题的思考
Revelation of the Art of Wu Guanzhong to Architects — About Thinking of the Problem
of Introducing Foreign Architectural Theory
3.为现代性而战斗:吴冠中艺术的第一品格
Struggling for Modernity: the First Quality and Style of the Art of Wu Guanzhong
4.《看日出:吴冠中老师 66 封信中的世界》序言
Preface to“ Observing the Sun Rising: the World in 66 Letters of Wu Guanzhong”


编辑推荐

  《中国建筑名家文库:邹德侬文集》总结了邹德侬先生核心的建筑文章。其中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部分,为后人了解这段历史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外建筑理论的研究为中国建筑创作提供了重要资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邹德侬文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